第38章 宽恕,节 约生气的开支——告别憎恨的代价(4)

作者:文柯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5

|

本章字节:8588字

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


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炽热得烧伤你自己。”冤冤相报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痕,它只能将伤害者和被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怨恨战车上。


仇恨是阻隔人们进步的最大负面力量,也是让自己陷入低潮的元凶。唯有真正的大爱,才能化解一切仇恨。


1944年冬天,苏军终于把德军赶出了国门,成千上万的德国兵被俘虏。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从街道走过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军杀死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他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同意了这位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一个疲惫不堪的、拉着双拐艰难挪动的俘虏的衣袋里。


俘虏怔怔地看着这位妇女,刹那间泪流满面,他扔掉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给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的俘虏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下,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谢罪。于是,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就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的仇人。


这是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的一则故事。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叶夫图申科写了这样两句话:“这些人已经不是敌人了。这些人已经是自己人了……”


仇恨会使人痛苦,使人失去理智,而宽恕可以给我们带来宁静、快乐。我们永远不要试图报复我们的仇人,报复的代价太高了,并且这样也会深深地伤害到我们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家勃侯德·列布赫说过这样一句格言:“我们最终必须与我们的仇敌和解,以免我们都死于仇恨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们永远不要试图报复自己的仇人,彻底消灭仇人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爱把他们变成朋友。


以宽待人,以“度”容“士”


每个人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尽管他可能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还应放开胸怀,接纳曾经犯过错误的人。


康熙二十年,康熙以“海氛一日不清,民生一日不宁”,“台湾不平,则沿海兵民弗获休息”为由,又一次力排众议,决定进军台湾。


七月,康熙起用原属台湾郑芝龙降将、留于身旁13年的汉人大臣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用台湾降将收复台湾,康熙就不怕施琅三心二意吗?康熙可不糊涂。


施琅赴任前,康熙特在内廷召见,又于瀛台赐宴,殷切嘱咐了一番,希望他不要辜负自己的希望,一定要收复台湾。


第二年,因指挥意见分歧,施琅首次进军受挫。康熙毫不犹豫,当机立断,特别恩准施琅“独立肩任,直入海岛”的请求,将指挥权完全交给了他,显示了宽广的胸襟。


施琅不负康熙所望,经过一年的准备,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率战舰300余艘直驶澎湖。


二十二日,两军决战。清军水师焚毁击沉敌舰200余艘,击毙将军以下军官300余员,歼灭敌军12000余人,攻占了澎湖列岛。郑军主力尽失,无力再战,被迫请降。施琅不负康熙所望,一举攻下台湾。


施琅的启用,体现了康熙宽广的胸怀,更显示出康熙在行事上的绝妙手段。他虽然采取武力手段进攻台湾,但是却从正义的角度出发,将攻打台湾的战争定义为正义的收复失地之战,而且还派了台湾降将施琅为主帅,增添了舆论的正面导向。


虽然打仗,众人却说不出什么怨言。而最终,施琅也算劳苦功高,功成名就,不知要怎样谢康熙信任之恩呢。所以说,做人要以宽容豁达为本,在充分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不惜把重任交给众人都不看好的人去做。这样,既用人所长,又显示了豁达胸襟,别人也必将谢恩报答。


古人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记住,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不一定干的都是坏事。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善于因势利导,引其长而弃其短,主张以“度”容“士”,以宽待人,换得人才济济于一府之大局面。


曾国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只见他高谈阔论,谈古论今,有不可一世之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好奇,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此人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那人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沉默一会儿,曾国藩双手把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今发、捻交炽。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事在令人“喷饭”之余,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清代有个叫钱大昕的人说得好:“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器量阔宏,使我们能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做人和交友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


人非为仇恨所生


俗语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千百年来备受推崇。但是,有人认为,虽然有十年的忍劲,但毕竟这“仇”还是要报,“有仇不报是君子”才是真正的德行。


有一部电影描述这样的故事: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一位牧场的主人因为全家老小被土匪枪杀,因而变卖牧场,天涯寻仇。


家被毁了,这种仇任谁都想报,可是当这个牧场主人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位凶手已老病缠身,躺在床上毫无抵抗能力,要求牧场主人给他致命的一枪。牧场主人把枪举起,又颓然放下。


结果是,牧场主人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夕阳照着的大草原中沉思,他喃喃自语:“我放弃一切,虚度十几寒暑,如今我也老了,报仇,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看看一个人要“报仇”所需的投资:精神的投资——每天计划“报仇”这件事,要花费很多精神,想到切齿处,情绪心神还会剧烈波动,更有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财力的投资——有人为了报仇而投下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决心,就算不投下一辈子的事业,也要花费不少的财力,以做部署的工作。


时间的投资——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四十年都有可能报不成,就算报成了,自己也已是苍老暮年了。


由此可见“报仇”投资颇大,而且还不一定报得成,但不管报得成或报不成,只要“报仇”这件事存在,你不只心动而且行动,那么自己都要元气大伤。


所谓的“君子”是指成熟的人,有智慧的人。一个成熟、有智慧的人深知什么东西对自己最有意义。


有一次,大臣贾复从京城洛阳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个小军官在颍川郡杀了人,寇恂派人把这名军官抓来,在大街上砍头示众。贾复在汝南郡听到这件事,认为这是寇恂故意扫他的面子,气得骂道:“真是岂有此理,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寇恂这小子,我决饶不了他!”不久,贾复从汝南回洛阳,快到颍川郡时,对左右的人说:“我见到寇恂,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寇恂知道贾复不会放过他,就决定躲开,不跟贾复见面。他手下的一个武官对他说:“您怕贾复干吗?我带着剑跟在您身边,他要动手,我就对他不客气!”寇恂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吗?蔺相如那么有勇有谋,连秦王都怕他,可廉颇要为难他时,他却让着廉颇。为什么呢?他是为国家着想啊!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难道做不到吗?”


可是,贾复是京城来的大官,他从颍川郡路过,太守完全避开不见面也是不可行的。寇恂想了想,吩咐手下人备好丰盛的酒饭,等贾复和他的随从们来了,给他们每人送上两份酒食。贾复的队伍一进颍川郡地界,郡里的官员们就按照寇恂的安排,热情地迎上前去,献上好酒好饭,一个劲儿地劝他们多吃多喝。等他们吃饱了,喝足了,寇恂突然赶来,表示欢迎,然后推说有病,匆匆忙忙地走了。贾复急忙叫人去追,但手下人一个个喝得醉醺醺的,撑得饱饱的,爬不起,跑不动,只好眼看着寇恂走远了。


寇恂是一个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他能够清醒地对待别人对于自己的仇视,不与他人争长论短,而是机智避退,并不是他软弱无能,这正是一个忠直之臣的过人之处。寇恂忍仇不争、不斗,是心胸博大,为国家着想,如若不忍,与贾复刀对刀,枪对枪地争斗起来,只能是仇更深,怨更大,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退一步,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正所谓海阔天也空。


人并非为仇恨而生,仇恨是人类情感的毒素,往往在没有伤害到别人时,自己已经遍体鳞伤了。拔掉心中仇恨的种子,消除培养你仇恨种子的土壤,没有仇恨的世界里有更多的美好。快乐的人心怀着爱与怜悯,只有爱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