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2:22
|本章字节:9414字
“刘董,你放心,我会死死咬住邱泽钜不放的!”董启发表态道。
陈伟斌和朱剑锋离开东州饭店,并没有直接回花园大厦。陈伟斌只说去趟滨海园区,带朱剑锋去见一个人,具体的没透露。到了,朱剑锋才知道,陈伟斌带他去见的人是滨海大酒店的承建商,顶峰建筑公司的老板郭仁义。对于郭仁义,朱剑锋并不陌生。
两年前,东都置业准备在城郊结合处,投资一个大卖场。在项目上马之前,势必要寻找合适的承建商。出于和天堃集团掌门王忠福的私交,同时,考虑到天垫集团是行业内的老大。因此,刘建明把这个项目,内定给了天堃集团。谁知,在投标的过程中,却冒出了个顶峰建筑公司,而且,郭仁义还搬出了市里面的一位领导来向刘建明施压。刘建明嘴上先做应付,私底下派人对这家来路不明的建筑公司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顶峰建筑公司,所有的资质都存在着做假的嫌疑,之所以没人查没人追究,是因为上面有人罩着。凭借着深厚的人脉资源,郭仁义两年来,在东州城拿下了不少项目。不过,都只是小打小闹,称不上大项目。盯上大卖场,是想借着和东都置业的合作,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天堃集团争一争,斗一斗。最后,刘建明扛住压力,运用投标中的技巧,把项目给了天垫集团。
“朱总,没想到时隔两年,我们又见面了!”郭仁义的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伟斌一头雾水,问道:“郭公子,你认识剑锋?”
因其父辈的关系,在圈子内,郭仁义一向有郭公子之称。
“陈董,何止是认识,我还和朱总打过交道呢!”
“打过交道?”陈伟斌更是疑惑。
“没错,不过,那时候,朱总还在东都置业。”
对郭仁义这种所谓的“官二代”,朱剑锋有种本能的讨厌。这类人,靠着父辈的资源,拉虎皮做大旗,大肆牟取暴利。就连说话的口气,都极为不屑,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剑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剑锋耐着性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做了描述。
“原来是这么回事,郭公子,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剑锋是滨海大酒店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往后,大家可要好好合作。”
“那是当然,陈董,朱总,其实我这个人很简单,只认钱,不认人。只要有钱赚,我们就是朋友。没钱赚,也谈不上是敌人,顶多算个路人。”郭仁义边把玩着办公室桌上的纯金东北虎雕像,边鄙夷地笑了笑,根本就没拿正眼看朱剑锋。
“郭公子说得对,说得对。利益才是感情的排头兵嘛,不过,我们之间,讲究的是共赢!”陈伟斌谄媚地笑了笑,又说,“郭公子,工程的进度,还希望你好好地把关。还有,安全方面,一定有要保证。”
“怎么陈董,你不相信我?”
“郭公子,你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毕竟,这个项目做好了,对你我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陈董,这一点,不用你教我。我心里,比你清楚!”
在郭仁义的办公室待了半个小时左右,朱剑锋感到无比压抑。走出大门,他不由自主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剑锋,心里有情绪?”陈伟斌问。
“陈董,情绪谈不上,只是……”朱剑锋稍作犹豫,又说,“据我所知,顶峰建筑公司在资质方面存在着问题。把滨海大酒店这么大的项目交给他们,是不是有些欠妥当?”
陈伟斌苦笑了一下,回应道:“剑锋,你所说的我都清楚。不过,上面有人打招呼,你能不把项目交给他吗?实不相瞒,这两年,花园集团在郊区的不少项目,也都承包给了郭公子。不过,都只是些小项目,我也是碍于面子。这一次,是林董的意思,他是滨海大酒店的大股东,蒋董也赞成,我总不能唱反调吧?”
“可是,陈董,万一他们偷工减料,留下什么安全隐患,那该怎么办呢?”
“安全,是我们的底线。我相信,郭仁义也是个聪明人,不会拿安全这种事情开玩笑。或者说,他背后的那个人,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一旦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他们都难逃干系。”陈伟斌又无奈地笑了笑,“剑锋,生意场上的许多事,不能光靠表面来判断。”
下午,朱剑锋接到了高群芳的电话,约他晚上见面,地点定在东都置业办公楼底下的星巴克。朱剑锋本想推辞,想了想,毕竟共事多年,便答应了下来。
晚上八点,朱剑锋错开晚高峰,不出一刻钟,就到了目的地。
在进星巴克之前,他抬头看了看东都置业的办公大楼,既熟悉又陌生。计划赶不上变化,转眼已是物是人非。
朱剑锋进门找了一圈,才发现高群芳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来啦剑锋,摩卡,你的最爱。”高群芳莞尔一笑,转而问,“在滨海大酒店那边,还适应吧?”
“群芳,我们做职业经理人的,到哪儿都要很快进入角色。否则,怕是饭碗不保!”朱剑锋半开玩笑道。
“剑锋,不至于吧。据说,为了挖你,陈伟斌等人,可是开出了天价薪酬!”
“群芳,有些事,你看到的只是表面。”朱剑锋苦笑了一下,转移了话题,“群芳,你今天特意约我,不会就是为了这件事吧?”
高群芳呷了口冰柠檬茶,言简意赅道:“剑锋,跟我回东都置业吧,这也是刘董的意思。”
“回东都置业?”朱剑锋愣了一下,“群芳,你觉得我还能回去吗?”
“剑锋,你是不是觉得东都置业有我在,给你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或者是内心不平衡?”高群芳一针见血道。
“群芳,难道不是吗?”朱剑锋想了想,觉得自己有些不理智,“群芳,先抛开这个话题,就算刘董和你都希望我回去,其他人会怎么想。说得严重些,在他们眼里,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剑锋,这只是你的主观臆断。我相信东都置业的员工,是不会这样对待曾经的功臣。”高群芳稍作停顿,把话题带到了更深的层面,“剑锋,实不相瞒,刘董之所以希望你回来,是怕林浩军和陈伟斌的矛盾激化后,你也会身处旋涡。届时,恐怕连你手上的饭碗,都会被砸掉!”
“林董和陈董的矛盾?”朱剑锋不明就里地问。
据朱剑锋所知,林浩军和陈伟斌可是多年的老朋友。而且,当初林浩军远赴上海时,陈伟斌又帮过他的大忙,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矛盾?但是,根据朱剑锋对高群芳的了解,高群芳这个人,做事一向一板一眼,不会故弄玄虚,更不会骗人。
“没错,剑锋,花园集团卖掉三分之一的股份,换取15亿现金流一事,你应该知道。”
“这件事,我在东都置业时,就听刘董提及过。”
“如果我告诉你,这15亿,是林浩军为陈伟斌设下的圈套,你相信吗?”
“圈套?群芳,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剑锋,你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之前,依照刘建明的指示,高群芳通过上海投资圈的一个熟人,查了查徐仁哲的底细。结果查明,徐仁哲根本就不是什么fa,更不是pe、vc。说穿了,他只是个掮客。掮客,解释得通俗些,就是高级别的骗子。
徐仁哲辞职后,利用在官场上积累下的人脉,组织了一个庞大掮客群,以他为首脑。专门为某些人和某些机构服务,从中赚取高额的佣金。这帮人的宗旨是,只做事,不问目的。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那位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刘建明预测的基本吻合。
“当初,为了稳操胜券收购裕隆连锁,陈伟斌亲自去了趟上海,求到了老朋友林浩军的门上。在这之前,吕志刚又代表市里,找过林浩军,希望德鑫集团能带头,推动东州市政府提出的‘在外东州商人回乡投资’的大工程。林浩军答应了下来,经过长期的考察,他决定回东州进军商业地产领域。正巧,陈伟斌找上门来,他就打起了花园集团的主意。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为了把戏演得逼真,林浩军先是有意拒绝了陈伟斌。之后,又把徐仁哲介绍给了他。而徐仁哲为陈伟斌物色到的那家pe机构,其实幕后操控者就是林浩军。只是在签股份转让合同时,签字的是别人。而徐仁哲,从这笔买卖中,轻而易举地拿走了280万的佣金。之后,他就离开了东州,回到上海,继续干着掮客的勾当。
“类似案例,他一年也就做那么一两次,而且,必须是有熟人介绍。毕竟,老是做坑蒙拐骗的生意,结果只能是没有生意可做。虽为掮客,也要重声誉,如此,生意才会主动找上门。平时,他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别人牵个线,搭个桥。比如,帮某个商人打通某个领导的关系,帮某个开发商找地皮,帮某个领导的子女解决出国问题。
“接下来,直到陈伟斌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滨海大酒店上。林浩军又让pe机构的负责人,给他传话,说是经机构成员研究决定,不再持有花园集团三分之一的股份,并规定时间期限为一个半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半月内,陈伟斌不优先购买的话,三分之一的股份就会通过事先设好的局,变成林浩军的囊中物。除非,陈伟斌减持在滨海大酒店的股份,外加支付一笔不菲的违约金。
“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陈伟斌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否则,他不能这么做。毕竟,酒店项目比花园集团更具前景。作为一个逐利的商人,这一点,陈伟斌心中自有一笔账。况且,没有了三分之一的股份,他的手上,依然握有花园集团三分之二的股份,依然是大股东。”
“群芳,这是真的?”朱剑锋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半晌,又问,“为什么之前从来没听你提及过?”
“剑锋,这件事,我也是刚刚调查清楚。”高群芳如实说,而后,又劝说起了朱剑锋,“剑锋,你想想看,一旦陈伟斌和林浩军撕破脸皮了,你的处境也就变得微妙了。毕竟,你是陈伟斌请过去的人。万一林浩军来个杀鸡儆猴,拿你开刀,怎么办?就算这件事不会影响到你,在那种氛围,你觉得还有大展拳脚的可能性吗?”
除了挖朱剑锋回去之外,高群芳此行,还有另外的两个目的。
其一,这也是危机公关的一部分。尽管,在新闻发布会上,刘建明曾当着众多媒体以及供货商的面,做了承诺,但是,这并不排除有好事之人,以此为把柄,大做文章。想要掩盖一个新闻,最粗暴的方式就是制造更大的新闻。其二,高群芳了解朱剑锋的为人,依他的个性,一定会将此事的原委告知陈伟斌。到时候,陈伟斌忙着自己给自己擦屁股,也就无暇干预东上连锁的改革进程,处处设置障碍。至于更深层的目的,属于她和刘建明的秘密。既然林浩军可以打花园集团的主意,那么,东都置业也可以。一直以来,买下花园大厦,可都是刘建明的夙愿。
“群芳,我还是那句话,回东都置业,我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剑锋,许多事,做了才能知道。就像你选择花园集团和滨海大酒店一样,没做之前,就不会明白这里面的复杂关系。你应该清楚,东都置业的平台,并不比那边差。如果你是因为对我有成见的话,那就更没必要了。”
“可是,群芳……”
“剑锋,刘董让我给你带句话,东都置业永远是你的家,什么时候回去都可以。但是,我要提醒你一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回去,对你更有好处。”
企业有企业的危机公关,个人也有个人的危机公关。对于个人而言,每一次重大抉择,其实就是一次危机公关。所不同的是,你要公关的对象,是另一个你。成败在于,你是否能找到内心最为真实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