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53
|本章字节:10506字
上午八时,裕隆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裕隆连锁的二楼会议室,四十多名公司的中层以上干部早早就位,等待公司总经理董启发的到来。说是总经理,其实名不副实,因为在这之前,董启发整整被“雪藏”了四年。
董启发,年近六十,是裕隆系的元老。十二年前,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换取融资的机会,经集团高层决定,将触角延伸到了连锁经营。时任集团副总的董启发挑起了重担,被委任为裕隆连锁的一把手。
在董启发的打理下,没出五年,裕隆连锁便取代了电子信息和机电设备,成为集团最赚钱的业务板块。可惜好景不长,裕隆连锁最终却成了鸡肋。
究其原因,在于集团,而非裕隆连锁这个个体。四年前,裕隆系因经营不善,主营业务陷入了全面溃败的局面。当初,到处流传着裕隆系“崩盘”的不利消息。与此同时,各大银行追债上门。为了填补这个大窟窿,集团高层大量收回裕隆连锁的现有资金,导致裕隆连锁只能依靠员工集资来渡过难关,还欠了供货商上亿的货款。
非但如此,集团还把大量下岗员工安置在了裕隆连锁。作为裕隆系的一员,裕隆连锁没有被公正对待,仅仅扮演着职工安置和融资渠道的尴尬角色。董启发对此颇为不平,曾三番五次地找邱泽凯理论。邱泽凯也多次做出承诺,一定会妥善解决。结果,不仅没有解决,还把董启发这个总经理的权力架空,派了集团人事处的一位副处长李子峰,来担任副总一职。李子峰甫一上任,根据集团高层的授意,不到半个月,就来了个大换血,把大部分董启发的老部下赶下台,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顺利地完成了“夺权”。董启发一气之下,选择了辞职,不过,并没有得到集团高层的同意,只是被批准了休病假,这一休,就是四年。
最近,在外界不断对裕隆连锁将被收购的揣测中,一些老员工自行组织,接二连三地到集团总部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邱泽凯只好请董启发出山,为的就是安抚员工的情绪。
“老领导,集团真的要卖掉裕隆连锁吗?”董启发刚坐下,老部下、裕隆连锁采购部经理沈萍便迫不及待地问。
“只要有我在,绝不允许裕隆连锁易主。”一上来,董启发就亮明了态度。说实在的,他不是放不下手上的“权杖”,时至今日,这柄权杖,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最放不下的,是公司的上千名员工,身陷“融资门”的员工。一旦被收购,这些员工该何去何从?换了新招牌,他们能得到妥善安置吗?即使放得下,也不能装作看不见。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话音刚一落,李子峰便质问道,“现在我们所讨论的,不是裕隆连锁卖不卖的问题,而是卖了之后,该怎么办的问题。”
“李总,你也是裕隆连锁的一分子,难道你就这么盼着裕隆连锁拱手让人吗?况且,裕隆连锁卖不卖,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某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得到在座的每一个人,公司的一千两百四十六名员工同意。”
董启发的话,说得李子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姜总归还是老的辣,不管是在裕隆连锁,还是在整个集团,董启发无论在能力,还是资历上,都高出李子峰一大截。想当初,董启发任集团副总时,李子峰还是人事处的一个小职员。这些年,李子峰凭着拍马溜须,才混上人事处副处长的职位。虽然在董启发离开公司期间,李子峰进行了大换血,但是,作为裕隆连锁的创始人,董启发的根基还在,尤其是在普通员工的心目中,他就是精神领袖。
“全体员工同意?老领导,您这不是在说笑话嘛。您在企业多年,应该明白,卖不卖裕隆连锁,最终的拍板权在集团高层手上。况且,出售裕隆连锁是邱董亲自拍板的。”公司副总余继才阴沉着脸笑了笑,接过话茬,讽刺道。
余继才,原是董启发的老部下、亲信,李子峰入主裕隆连锁,从董启发的手中夺走“帅印”后,他便做起了“墙头草”,背叛了董启发,加入了李子峰的阵营。
对于“墙头草”的评价,余继才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自己这不叫“墙头草”,而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找到一个好码头停船靠岸,很关键。董启发在裕隆系,虽有根基,但和集团高层之间向来有矛盾,且脾气倔得很,直来直去,不善于绕弯子。这种人,注定吃不到好果子。李子峰则不同,他可是某些集团高层的“嫡系”,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深谙处世之道。两者一比较,余继才自然要把筹码押到李子峰身上。
“没错,我赞同余总的说法。”看余继才出面给自己撑腰,李子峰附和道。
“邱董亲自拍的板,我怎么不知道?况且,集团尚未对外公开出售裕隆连锁,你们却早早地放出消息,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董启发反唇相讥道。
“老领导,你说得没错。我们会向集团高层请愿,请你出山,重新主持大局,扭转裕隆连锁的颓势。我相信,只要裕隆连锁能给集团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集团就不会置我们于不顾。”沈萍再次站出来,公开支持董启发。
她的表态,很快得到了半数以上与会者的支持。参加会议的四十多名公司的中高层,部分是董启发的部下,剩下来的,都是李子峰那条线上的人。双方可谓是旗鼓相当,谁也占不了上风。
“沈经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集团决定卖掉裕隆连锁,是在为大家考虑。只有能找一个好买家,大家的工资待遇和福利问题,才能得到妥善安置。至于裕隆连锁由谁主持大局,是否能创造利润,没人能打得了包票。你别忘了,最近这五年,我们可是在连续亏损。说得再直白些,裕隆连锁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再拖下去,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就是在座的每一个人,公司的每一个员工。据我所知,有好多人,可都是拿出了压箱底的钱,参与了公司的集资。一旦宣布破产,这笔钱可就难要得回来喽。既然如此,何不找个有实力的买家,这些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嘛。”李子峰有意顿了顿,点上一支烟,抽了几口,继续说,“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集团已经帮我们物色到了一个好买家,东州商业地产界的‘领头羊’,东都置业。而且,集团高层已经和东都置业进行了接洽。我相信,很快就有结果。”
李子峰的这张牌,打得极其精妙。利益,才是感情的排头兵。感情是虚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座的,不乏董启发的拥护者。但是,对于这些拿着微薄工资的员工而言,最关心的不是裕隆连锁卖不卖的问题,而是不管卖还是不卖,他们的工资不被拖欠,相应的福利能得到满足。归根到底,是口袋里的钱能跑赢高速增长的cpi。饱暖思淫欲,其实,每一种欲望都是如此,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哪有心思去考虑精神层面的追求。李子峰打出了这张牌,许多人的内心,难免会动摇。
至于东都置业,在座的每个人都不陌生。无论是规模、实力,还是充足的现金流,东都置业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更为关键的是,最近这几年,东都置业接二连三出手,兼并了好几家中小企业。在安置职工方面,他们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几乎没出过什么乱子,至少没有大乱子。如果东都置业真的能够收购裕隆连锁,这对于每一个员工而言,都将是福音。
“找到一个好买家,职工就能得到妥善安置。这个谁又能打得了包票?刚开始收购方都会说得天花乱坠。结果呢,一旦风声一过,还不是来个卸磨杀驴,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理由,甩掉这个大包袱,甚至于大玩猫腻。这种事,单是在东州就不少。想必中诚集团‘金蝉脱壳’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吧。”
中诚集团“金蝉脱壳”事件,发生在2003年。当年9月份,在市国资委的主导下,东州市农机公司、碳素公司、第一印刷厂三家国企,作为整体项目“打包”,进行国有资产转让。东州最大的民营化工企业中诚集团,以1亿元的底价购得。
当时,农机公司,在职员工161人,正资产5000万。碳素公司,在职员工785人,负资产1亿。第一印刷厂,在职员工1144人,正资产12亿。出让协议规定,中诚集团出资1亿,打进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账户。一周内,市国资委又将1亿归还给中诚集团,用于职工安置费用,不足部分中诚集团补足。三家企业原有债权、债务、拖欠职工的费用全部由中诚集团承继。同时,必须对三家企业进行搬迁改造重组,确保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并且,三年内不得进行恶意转让。
有失必有得!
通过这起收购案,中诚集团也换来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第一,三家企业占用的拨划土地,全部变更为出让地,免交土地出让金。第二,因碳素公司负债累累,东州市政府一次性拨付给中诚集团2亿元改制平台扶持资金。
这原本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你情我愿,场面双赢。但是到最后,中诚集团却大玩猫腻,来了个“金蝉脱壳”,导致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农机公司和第一印刷厂这两家净资产17亿左右的公司,中诚只是象征性地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员工安置。换来的却是郊区近一百亩的出让土地。这一百亩地皮,并没有用于企业搬迁改造重组,而是被中诚集团用作房地产开发。
对负债累累的碳素公司,中诚集团违背承诺,对经东州市社保局审批的2000多万元企业职工“经济补偿金”,两年时间一分不出。非但如此,去年年中,中诚集团还在私底下暗箱操作,甩掉了碳素公司这个累赘,将其转让给了五个自然人,法人代表也做了变更!至此,中诚集团和碳素公司,彻底脱离了关系。
当初,市国资委之所以要打包出售这三家公司,重点在于碳素公司,毕竟这是一家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国企。一直由政府补助,是个无底洞。带上农机公司和印刷厂,就是为了增加筹码,找个好买家。哪知道,两年后,碳素公司又被打回了原形,中诚集团从中捡了个大便宜。如此一来,天平发生了严重倾斜。最终,中诚集团被告上了法庭。
事实胜于雄辩。
国企发生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民企身上。万一搞不好,后果会更严重。
几乎是每一个裕隆连锁员工,对这起事件都有所耳闻。董启发未被雪藏之前,还曾在内部会议上分析过这个案例。东都置业接手之后,会不会也玩这一招,谁也不能保证。
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连呼吸声都变得极其微妙。
董启发趁热打铁,紧接着说:“我相信裕隆连锁的底子是好的,只是在管理和经营理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做适度的调整和改革,裕隆连锁就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关于卖不卖的问题,我会出面和集团高层沟通。我在这里先表个态,我会继续和在座的每一个人并肩作战,一起奋斗。”
“既然如此,那就让集团高层来定夺吧。毕竟这件事,我说了不算,您说了也不算。”眼看着局面就要被董启发掌控,李子峰愤懑地说。
“那好,这边结束了,我就去趟集团总部。”
事不宜迟,不到二十分钟,董启发的桑塔纳2000便到了东州大道2号,裕隆系的总部。对于裕隆集团,董启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曾经是他战斗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董启发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就进了裕隆集团,成为集团的前身——东州电视机厂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从一个小角色,一步一个脚印,直至坐上集团副总的位置,主管技术。同时,也见证了集团的兴衰史。在三十多年中,东州电视机厂垄断了整个行业,订单不断。相应的,营业额和利润几乎是每年呈几何级数增长,成为了东州的纳税大户。
大浪淘沙,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再加上产品的更新换代极其之快,裕隆集团生产的老式电视机很快便被液晶电视取代。但是,裕隆集团某些高层却抱着“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做了错误的市场判断。结果,大量的产品滞销、囤积,资金链断裂。如果没有市政府的扶持,集团早就清算破产了。
十五年前,在市政府的推动下,集团完成改制,由原总经理邱泽凯联合几个自然人接盘,裕隆集团成了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营企业。而董启发继续担任集团副总一职。
邱泽凯接手后,放弃了主业,专门为国内某知名电视机生产商提供显像管。美其名日电子信息业务。至于另一个业务板块,机电设备,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整个行业,裕隆集团从上游走到了下游,丧失了主导权。的确,由此改头换面的裕隆集团,虽说不能和之前同日而语,但也算是再次步入了正轨。剥离掉几千万的债务,扭亏为盈,羽翼丰满之后的裕隆集团,又走错了另一步棋,将触角伸向了连锁超市领域。当时,这个决议遭到了董启发的极力反对。在他看来,这步棋风险太大,一来,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的大忌。改制后,集团刚刚缓过劲来,手上的自有资金有限。而连锁超市,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项目一上马,就等于在烧钱。收益周期又长,这就意味着要向银行贷款,再用集团的利润去支付利息。二来,连锁超市,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和电子信息八竿子打不着,压根儿不在一个产业体系。尚未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就唐突地进入,容易犯错误。
但孤掌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