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53
|本章字节:8960字
裕隆连锁的小会议室,笼罩着紧张的气氛。时过境迁,如今,裕隆连锁不仅已经卖掉了,而且,在刘建明游说下,董启发被归于麾下,继续执掌裕隆连锁。形势变了,思维方式也要跟着变,之前,他所有出发点都是为裕隆连锁着想;现在,更要为东都置业的大局着想。根据刘建明提出的集资款换股份的构思,董启发再次扮演起了“说客”的角色。所不同的是,高群芳和朱剑锋列席会议,监督整个过程。
裕隆连锁有上千名员工,几乎每一个员工,都参加了公司的集资。如果为此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的话,不太妥当。一来,人多口杂,意见更难统一。二来,难保有人会在背后怂恿员工,借此机会闹事。权衡利弊,刘建明给董启发指明了一条路,抓主要矛盾,绝大部分的员工,在面对重大抉择时,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多的,是采取随波逐流的方式。而这个“波”,就是他们的直属领导,或者更高级别的领导。因此,只要顺利地拿下了公司的中高层,就等于拿下了大部分的员工。
“集资款换股份,董总,你是在拿我们当三岁小孩耍嘛。东都置业刚刚收购裕隆连锁,想在一两年之内扭亏为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是我们手上集资款成了股份,这两年我们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子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员工集资,是李子峰上任以来,根据集团高层的决议推行的政策。当时,裕隆系的现金流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几近崩盘,借给顺发机电的5300万以及放在华商投资赚取高息的5700万,一时间难以收回。银行贷款方面,又是处处碰壁。考虑再三,邱泽凯等人决定将手伸向员工的口袋。
天底下,从未有白捡便宜的买卖,想要别人心甘情愿地掏钱,相应地,你也要给予一定的好处。裕隆连锁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点点的好处,他们就会心满意足。为此,邱泽凯和李子峰以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条件,以一分的利息公开集资。而且,李子峰带头,自掏50万。他做了表率,就等于给员工们释放信号,这件事绝对靠谱。不出一年,员工集资就高达4000万。有些员工,甚至把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卷了进来。至于李子峰自掏腰包50万,得到的好处更多,回报更丰厚,利息是其他员工的两倍:两分。而且,邱泽凯还向他许诺,只要这项政策推行得好,会给他安排更高的位置。
4000万的集资款,一分的利息,就意味着每个月要拿出40万的真金白银去填补这个窟窿。这方面,邱泽凯也早有准备,裕隆系放在华商投资的5300万,每个月赚取的利息超百万。两者相抵消,“顺差”60万以上。
“没错,我赞同李总的意见。东都置业之所以拿集资款换股份做诱饵,只不过是想稳住大家的心,为接下来大肆裁员奠定群众基础。所以,我们绝不能轻易被蒙蔽,更不能妥协!”公司原副总余继才添油加醋道。
听说要裁员,在座的中高层不禁议论纷纷。裁员,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下岗的可能性。一旦下岗了,就没有了稳定的收入。至于集资款换股份,看不到又摸不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能把钱揣进口袋,存银行,才是最为实实在在的利益。
“各位,以前,大家是裕隆连锁的员工。现在,东都置业收购了裕隆连锁,大家不仅是东都置业的员工,更是东都置业的家人。所谓的以集资款换股份,说穿了,就是继续推行刘总推行的‘稀释股权’政策。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手上握有东都置业2%的股份,这2%绝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不瞒大家,去年年底,我从公司拿到了700万左右的分红。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我可以提供相应的凭证!”高群芳站出来,据理力争道。
“还有,说到裁员。这是为公司的大局着想,归根到底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考虑。大家扪心自问,裕隆连锁的上千名员工,真正能做到人尽其职的有几个。要想裕隆连锁再次步入正轨,扭转颓势,必须要把那些不做事、不做实事的员工裁掉。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尽早地享受该享受的利益。还有,裕隆集团拖欠员工工资这么长的时间,一拖再拖,但是,东都置业收购裕隆连锁之后,短时间内,却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而且,即便是裁员,大家的保险和福利,照样由东都置业埋单。两者相比较,哪一家公司更把你们当自己人,难道还不明显吗?”董启发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如果大家手上的股份沦为空头支票的话,我会第一个站出来,为大家维护权益。”
“我支持董总的建议。大家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些。拿回本金,只能满足一时的短期利益。只有把本金转化为股份,才是长期利益。而且,我们应该相信,在董总的带领下,裕隆连锁很快就能步入正轨。到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扭亏为盈的成果!”董启发的老部下、原裕隆连锁采购部经理沈萍亮明了态度。但是,有一点,却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刘建明和董启发规划的裁员计划中,准备拿来第一个动刀子的就是沈萍。这是刘建明提出来的硬性指标,裁员,就意味着重新洗牌。当然,不能瞎裁、乱裁,而是要有选择地裁。经过仔细筛选,尽可能地把原来的精英留下来。
不过,不管裁掉谁,或者是留下谁,有两个职务,必须由东都置业的“嫡系”来担任,一个是财务主管,另一个就是采购经理。财务主管,可谓是裕隆连锁的命脉,必须要掌控在值得信任的人手中。而沈萍担任采购经理一职,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董启发原打算在开会之前,找沈萍谈一谈,说明原委。不过,却遭到了刘建明的制止。他给出的理由是,当务之急,稳定“军心”最重要。至于沈萍的个人问题,完全可以私下谈。不要过于声张,尽量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否则,沈萍把情绪带到会议上,难免会搞得人心惶惶!
“你们再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我反正就坚持一点,我要的是本金,不是股份。我想,在座的许多人,和我都抱同样的想法。还有,参与公司集资的,不单单是我们这些人,几乎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参与者。因此,我觉得,即便要推行这项政策,也要所有的员工公开投票表决!”李子峰灵机一动,打出了底牌。
“李总说得没错,这件事,我们说了不算,必须要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进行讨论和表决。”余继才借机附和道。
局势刚刚有所扭转,一下子,方向又变了。董启发明知道,李子峰和余继才是在有意捣乱,但又不能明着揭穿。毕竟,从表面上看,他们提出的理由,完全正确,不存在着钻牛角尖的嫌疑。
“的确,这项政策倘若真的要实行,是要征得所有参与集资员工的同意。要本金还是要股份,最终的选择权,在员工自己的手中。这一点,我们绝不会勉强。但是,大家也应该明白,有些政策,需要通过上行下效的手段,才能真正地加以推行。各位都曾经在裕隆连锁担任着重要职务,和许多一线员工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我相信,只要你们能够真正认清这项政策的利害关系,领悟公司的真正用意,再把你们的想法转达给大家,大部分的员工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果你们坚决要本金,公司也绝无二话,会一分不少地把本金退还给大家!”看董启发没了主意,高群芳又说道。
“高总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我再补充一句,我董启发之所以答应刘董再次执掌裕隆连锁,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放不下裕隆连锁的上千名员工。坦白说,我已经这把年纪了,生活上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也知足了。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把裕隆连锁当成自己的家,把公司的上千名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我董启发这一辈子都不会做出对不起大家的事情!绝对不会!”说到动容处,董启发的眼眶湿润了,“现在,我只要你们一句话,如果同意集资款换股份政策的,请举手。如果不同意的,我绝不勉强。”
顿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再接话,有的只是各怀鬼胎。
大约过了五分钟,沈萍带头举起了手,紧接着,在座的三十来个中高层,大概有三分之二,也跟着举起了手。
董启发轻咳了一声,又说:“对于那些没有举手、不赞成这项政策的人,我尊重你们的决定。但是,我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仔细地想想我和高总说过的话。如果你们改变主意的话,我们随时欢迎。但是,公司也有公司的规章制度,一个星期之内,大家必须拿出明确的态度。否则,过期作废!”
会议结束后,李子峰带着余继才,直奔东州大道2号。
东都置业收购裕隆连锁之后,也就意味着,李子峰和邱泽凯的上下级关系已不复存在。但邱泽凯毕竟是他多年的领导,而且,当初提出把手伸向员工的口袋,是邱泽凯和马万隆的主意,理应向他通报一声。
进了邱泽凯的办公室,扑鼻而来的,是一屋子的酒气。邱泽凯正躺在沙发上,鼾声犹如雷动。农商行的考察小组在裕隆系走动的这几天,邱泽凯和马万隆的工作重心,就是应酬和应付。中午陪饭局,晚上陪牌局。
另一方面,还要让集团的财务在账面上做文章,应付考察小组。不过,至少有一点,邱泽凯摸清楚了,这次的考察小组也只是走形式,雷声大雨点小。而考察小组的组长,不是别人,正是黄相杰。他的猜测,也得到了黄相杰明里暗里的印证。摸清楚了,事情就好办了,只要把这帮手握“财权”的老爷招待好,伺候好,这阵风,也就过去了!
看邱泽凯正熟睡,李子峰又不好打扰,干巴巴地站了五分钟。直到马万隆进来,问明缘由,才算是叫醒了邱泽凯。
“老邱,子峰和继才都来了,裕隆连锁那边有情况!”
“有情况,什么情况?”邱泽凯挺着啤酒肚,吃力地坐起身,问道。
李子峰将刚才会议的经过说了一遍,紧接着,得意扬扬地说:“邱董,马董,经过我和继才的努力,对于董启发提出的集资款换股份的政策,有一半以上的公司中高层都持反对意见。”
“什么,集资款换股份,刘建明唱的是哪一出啊?”邱泽凯叼上烟,一头雾水地问。
“据说,早在几年前,东都置业内部就在推行什么‘稀释股权’。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表现,刘建明会拿出小部分的股份,作为奖励。”
邱泽凯鄙夷地笑了笑,说:“刘建明不会是脑子进水了吧,居然拿自己手上的股份,无条件地赠予他人。这种事情,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老邱,大股东主动稀释股权,国内的民营企业并不多见。不过,在发达国家,并不罕见。而且,大部分都是做得好的世界级企业。稀释股权换来的是员工极高的忠诚度,特别是一些有能力的公司高管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他们手上有了股份,就会把公司当成家,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选择跳槽。我想,刘建明这一招,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稳住军心。毕竟,要收拾裕隆连锁这么大的摊子,得到上千名员工的支持,很关键!”马万隆解释道。
不难看出,马万隆对于企业以及企业具体运作的了解,要远胜于邱泽凯这个“一把手”。不过,了解归了解,马万隆也明白,裕隆系这艘大船,还是由邱泽凯来掌舵比较合适。一来,他是大股东。二来,作为掌舵者,关键的是把控方向。企业的方向,归根到底,和上面的政策和态度有着很大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