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与自由贸易渐行渐远(3)

作者:韩青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

本章字节:3258字


重从229%减少到136%,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也从232%下降到141%。美国和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相继超过了英国。1899~1913年,英国的工业出口增长率只有48%,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100%、121%和151%。1901年,美国和德国的钢产量都超过了英国。1913年和1830年相比,英国棉纺织工业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将近23,英国纺织业的重地兰开郡已经被排挤出欧洲和美国的大部分市场。1913年,英国的机器生产量在世界总份额中所占比重已经不到18,而美国占到一半以上,德国也占到15。在电气设备、有机化工、内燃机等新工业产品方面,英国更是落在了美国和德国的后面。


在已经失去经济领先地位后的一段时间,英国仍然在沿用自由贸易政策,这使英国产品在国外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英国对其他国家产品敞开大门,免征关税,而其他国家则继续对英国产品征收关税,甚至连帝国内部的自治领地也是如此。这样一来,那些新兴国家就可以利用低价的产品冲击英国市场,同时将英国商品拒之于门外,从而保护本国经济。在这里,我们


只需看一个案例就可以一窥究竟。由于实行自由贸易,大量的美国小麦占领英国市场,造成英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大批农民停止耕种,农田荒芜。1872~1895年,英国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了将近60%。


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英国又重新开始了国家干预,建造关税壁垒,而自由贸易的理论逐步被放弃。大约到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最终放弃了自由贸易的经济模式。


正是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了工业强国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各种摩擦和冲突也越来越频繁,并逐渐升级,最后演变成真正的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在“一战”中,欧洲一共有1000多万人丧生,经济损失高达1700多亿美元。英国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加速衰落。在“一战”中,大英帝国一共投入950万兵力,其中600万出自英国本土。战争结束后,英军伤亡人数共80万,军费开支则达到将近100亿英镑。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财政赤字剧增,政府只能依靠增发国债和纸币来填补亏空,并停止兑现黄金的“金本位”政策。


英国在国外的投资损失了25%,而这些投资在战前高达40亿英镑,占国际投资总额的41%。英国还不得不向美国借债,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英国被迫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转而实行对经济的直接控制。金本位制被中止,财政平衡被破坏,自由贸易政策受到冲击,而这些正是战前英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与此同时,向战争双方提供军事物资的美国,其商品出口总值翻了一倍,gdp从2492亿美元增加到6397亿美元,增长了1567%,美国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战前,美国尚欠欧洲60多亿美元的债务,到战争结束时统计,全世界在大战时期有20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其中欧洲各国共欠美国94亿美元的债务。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列宁曾用尖锐的文字揭露美国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财的事实:“美国聚敛的财富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自己的进贡者。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8943每一块美元都有使每个国家的富人发财、穷人破产的、有利可图的军事订货的污迹。每一块美元都有1000万死者和2000万残废者的血迹。”


1913年8月一个炎热的早晨,当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们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大规模生产就此开始了。福特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厂,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煤、铁、砂子和橡胶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