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与自由贸易渐行渐远(2)

作者:韩青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

本章字节:3282字

行直接竞争,让本国的新兴产业有一个不受冲击的发展环境,在德国,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李斯特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自问世之后,数月之内再版三次。李斯特抨击了英国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和“世界主义”政策,认为它忽视了国家的作用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因而竭力反对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向国外购买廉价商品,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合算一些,似乎可以增加财富。


但从长远来看,却会阻碍德国工业发展,使德国长期处于从属国地位。而且作为工业国家的后起之秀,在自由贸易中会被人扼杀,所以,只有树起关税壁垒来保护幼稚产业,才会让德国的工业有发展的空间和市场。为了培养德国的生产力,政府必须采取保护关税政策。这样做,起初的确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但经过一定时期之后,生产力提高了,商品生产费用就会降下


来,商品价格甚至会低于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此,李斯特也被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鼻祖。


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采纳了这种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的发展模式。1879年,德国推行了声势浩大的增加关税的政策,目的在于巩固德国地主和重工业主义者的利益,史称“铁与黑煤的联姻”。实施这种措施所带来的结果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德国工业日渐繁荣。同时,随着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提升,企业盈利增加,实力上升。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已经高度发展。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迅速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起步了。它的贸易保护政策比德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首次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概念。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我对关税知之不多,但我很清楚,当我们买海外制造品时,我们得到了商品,而外国人挣了钱。当我们买国内的制造品时,我们既得到商品又挣了钱。”而美国的另一位总统威廉·麦金莱则说得更加直白:“我们在农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矿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制造业上领先所有国家。我们领到的这些奖杯,都经过了数十年的关税保护。”


从1875年到1913年,当英国制造品进口平均关税为零的时候,美国的进口关税率是40%~50%。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始终是世界上制造业平均进口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正是依靠着贸易保护策略,保护了自己的市场,维护了自己的工业发展。


英国逐步远离自由贸易


德国、美国这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不仅在本国高高树起贸易壁垒,阻止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工业国家的产品进入,同时,它们还打起了这些老牌帝国的海外殖民地的主意。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产值的36%、德国占16%、英国占14%、法国占7%,但此时英法的殖民地却比德国和美国多得多。


德国、美国这些新兴国家争夺殖民地之后,也像在其本土一样,在那里建造贸易壁垒。这样一来,原本在全世界通行无阻的英国,现在被一道又一道的墙挡在外面。


除了在殖民地争夺方面,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也加深了各个工业强国之间的矛盾。自1870年以后,英国经济便出现了衰落的迹象。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工业能力超过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跃居第一。德国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以最快的速度赶超英国。俄国和日本也取得了明显成就,与英国的距离缩小,法国同样对英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英国同期的发展速度下降很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从1880年到1913年,英国在全世界的制造业总产量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