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晴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2
|本章字节:8626字
慈善意味着造福人类,但要想让慈善成为一项恰当的资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用心思考,把每笔钱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慈善之举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1慈善意味着造福人类
约翰·d洛克菲勒从小就热衷慈善事业,在每天只能挣1美元的时候,他就拿出25美分捐给慈善机构。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里,他就把工资的6%捐给了慈善机构。在他满20岁的时候,他的捐款数额已经超过了他收入的10%。约翰·d洛克菲勒一直认为,他的财富不是仅凭一己之力赚取的,虽然自己是白手起家,但财富是神赐的,如果不好好利用,财富就会成为一种负担。19世纪80年代以来,约翰·d洛克菲勒一直以捐赠帮助他人为乐趣。德里克·盖茨的出现,让约翰·d洛克菲勒眼前一亮,他认定这个人可以帮助他打理好慈善事业的一切事情。
德里克·盖茨出生在纽约州北部离萨斯奎汉纳河不远的地区,他的父亲是一名品格高尚却又穷困潦倒的浸信会牧师。在德里克·盖茨童年时,他的父亲便前往堪萨斯参加美国浸信会家庭布道协会,这使得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窘迫,德里克·盖茨不得不在15岁时辍学打工。他教过书,在干货店和银行里当过职员,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1875年,德里克·盖茨成为一名虔诚的浸信会信徒,两年之后,他进入罗切斯特神学院。从神学院毕业后,他被派往明尼苏达州担任牧师。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在与他结婚16个月后,因体内大出血而突然死亡,这件事使德里克·盖茨经历了一场信仰危机,他开始质疑美国医生的能力。然而,正是这种质疑态度,对他未来帮助洛克菲勒打理慈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德里克·盖茨才智过人,但在与约翰·d洛克菲勒合作之初,在约翰·d洛克菲勒的冷眼审视之下,盖茨也会感到不自在。等到这种不自在感消除后,他变得愈加忠实于约翰·d洛克菲勒。德里克·盖茨为约翰·d洛克菲勒作出了很多贡献,他把火热的干劲与过人的智慧充分结合到一起,天天研读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书籍,希望找到管理慈善事业的最好方式。德里克·盖茨生性多疑,对江湖骗子非常提防,常常用一些尖锐问题来查验对方是否使诈。这个直言不讳的人能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约翰·d洛克菲勒,在破解难题方面,他更是个无人可比的能手。
德里克·盖茨把约翰·d洛克菲勒垄断的商业思维运用在慈善事业当中,普通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就是实施垄断原则的一个实例。普通教育委员会以洛克菲勒家族雄厚的财力为后盾,于1901年在南方教育委员会的主持下成立了联合体,这个联合体不仅包括美国最早的慈善事业基金范例皮博迪—斯莱特基金会,还包括塔斯基吉—汉普教育综合组织。普通教育委员会不断扩大其活动范围,使其逐渐遍及其他地区。德里克·盖茨和小洛克菲勒所主持的这几项慈善活动成绩卓越,影响甚好,约翰·d洛克菲勒的形象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悄悄开始了变化。
许多年后,德里克·盖茨在寄给约翰·d洛克菲勒的贺卡中这样写道:“任何人在评价您的辉煌事业时,无疑都会感受到它所具有的‘上帝计划’特质。我能够记得,您的一生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预料之外的收获,惊喜总是会出现在您的眼前。您在回顾人生这一阶段的往事时,必定会深深感受到:您是上帝的一位使者,而非我等凡人。您在回首往事时,必定会感受到这个伟大的无形力量给予的指引,其功效是超越任何常人的理解和想象的。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允许我冒昧地向您致意!”德里克·盖茨认为约翰·d洛克菲勒是一个善良而英明的人。让他有着深刻印象的是,约翰·d洛克菲勒既没有私人游艇,也没有私人火车车厢。他随时准备为约翰·d洛克菲勒进行辩解,有的辩辞堪称机智。德里克·盖茨常常说起的一句话是:“从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来,洛克菲勒家族为推动全体国民走向富裕所作的贡献是其他任何家族无法相比的!”
当约翰·d洛克菲勒感到自己的捐赠还远远不够的时候,他决定向路人赠送硬币。据估计,约翰·d洛克菲勒赠送的硬币在2万—3万枚之间。约翰·d洛克菲勒在送硬币时也会告诫那些受赠者,想要发财就要努力工作,懂得勤俭节约。为了更多地赠送硬币,约翰·d洛克菲勒还想出了很多赠送方法。只要别人打高尔夫球赢了他,他就会掏出一枚硬币赠予对方,并兴高采烈地说:“好球,好球,值得奖励。”如果有人在餐桌上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他也会说:“很有趣,值得奖励一枚硬币。”约翰·d洛克菲勒曾说:“捐赠的乐趣与满足远远超过了赚钱的过程,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希望可以通过捐赠让我的财富发挥最大价值,造福我们的社会以及子孙后代。”他常常想起德里克·盖茨在信中写的一段话:“您的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您必须加快速度,使财富散发的速度超过增长的速度。否则,这笔巨大的财富必定会使您及您的子孙后代不堪重负。如果您不果断采取行动,您的继承人迟早会把这笔巨大遗产挥霍掉。”
1901年,约翰·d洛克菲勒意识到有必要创办一个基金会,其规模应该超过他以往创办的任何慈善组织。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创办资金是1亿美元,小洛克菲勒当选为基金会主席。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国际上捐助的项目主要有征服饥饿、控制人口、促进健康、解决国际冲突、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等;在国内捐助的项目有维护环境质量、发展文化事业、增进机会均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金和政策由一个独立的不拿薪水的理事控制,负责向大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合格机构提供资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的第一年,约翰·d洛克菲勒就为其捐赠了1亿美元,在1919年之前又追加了8280万美元的捐赠。洛克菲勒基金会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约翰·d洛克菲勒也因此成为最大的慈善家。
2不恰当的资助是一种错误的帮助
捐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的时候,只要开一张支票就可以完成,但要想让捐出去的钱能够起到作用,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约翰·d洛克菲勒说过:“不恰当的金钱资助是一种错误的帮助,它会使一个人失去节俭、勤奋的动力,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富人,我有责任成为造福人类的使者,却不能成为制造懒汉的始作俑者。”约翰·d洛克菲勒希望自己捐助的钱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价值,因此,他一直遵循下面的捐款原则:若捐给学校,拒绝捐助校舍的兴建及日常的花销,而要把钱放在学校的基金里;如果发现所捐赠学校、机关或医院的钱未被好好利用,就转而将钱投入有组织的社会团体;都希望他的每次捐款是一种抛砖引玉的行为;除非受益人能保证该项捐款用在正途并能产生一定效果,否则不会轻易允诺捐赠。19世纪末期,约翰·d洛克菲勒既要面对记者、改革家和批评者的抨击,又要面对那些觊觎他金钱的阴谋家。1889年,一篇新闻报道把约翰·d洛克菲勒称为美国首富,称其净资产高达15亿美元。文章一经刊出,许多人就开始央求得到约翰·d洛克菲勒的援助。来自世界各地求助的信件在约翰·d洛克菲勒面前堆得像山一样高,为此他不得不委派专人处理信件,由他们拆开每一封信,以分辨筛选哪些人是真正需要帮助的。
在约翰·d洛克菲勒一生的捐赠过程中,他从未停止过对黑人福利事业的关注。一位研究约翰·d洛克菲勒慈善活动的学者说:“从档案可以看出,约翰·d洛克菲勒用于黑人福利事业的捐资多于其他任何地方。”1882年,约翰·d洛克菲勒为亚特兰大黑人女子学院进行了捐款。1884年,约翰·d洛克菲勒和家人在亚特兰大参加了学校成立3周年的庆祝活动,400多名学生涌进教堂,见到了他们的资助人。发言中,约翰·d洛克菲勒感情真切地说道:“我们真心希望这所学校受到人们的尊崇,上帝将让这些小小开端帮助你们成就一番伟大事业。感谢上帝让我来到这里!”他坐下后,教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学院也在此次庆典中更名为斯佩尔曼学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约翰·d洛克菲勒又为该校捐献了11英亩土地,出资兴建宿舍、洗衣房、餐厅和其他一些建筑物,一个美丽的校园最终得以呈现在人们眼前。
1890年以前,美国的大学寥寥无几,因此有人建议约翰·d洛克菲勒在纽约创建一所大型学校,也有人建议他在芝加哥设一所学院。当时,芝加哥大学负债累累,几乎走到了倒闭的地步。最后,约翰·d洛克菲勒决定在芝加哥大学的旧址开办一所有实力的学院,以后再逐渐扩充成大学。建校的筹备工作由德里克·盖茨、古特史壁、哈珀3人负责。德里克·盖茨负责筹款和管理基金,古特史壁负责公共关系方面的事宜,哈珀则负责师资和课程设计方面的事情。对于学院的建设,约翰·d洛克菲勒捐款数额由40万美元增加到了60万美元,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引来更多社会人士的关注,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为学院的建设捐款。在约翰·d洛克菲勒的影响下,西部各界人士纷纷开展捐款行动,数日之内,筹办组织就又收到了30多万美元的捐款,其中有一半是教友捐赠的,其他是由商人及芝加哥以外的人士捐赠的。
1889年9月10日,新的芝加哥大学成立,董事会推举哈珀为校长。哈珀在当选后并没有立即走马上任,一方面他认为100万美元的资金离创办一所有实力的大学还差得很远;另一方面他不想放弃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办学和行政管理中去。约翰·d洛克菲勒很欣赏哈珀的才华,他认为校长之职非哈珀莫属,于是他决定再拿出100万美元支持学校的研究工作。有了足够资金的支持,哈珀才开始积极聘请教授,安排课程。开学的第一天就有600多名学生来芝加哥大学报名。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约翰·d洛克菲勒不仅为学校捐赠了巨额资金,而且在学校创办的过程中,他还不辞辛苦地帮助招聘相关人员,但他并不想管理这所学校,也不想借这所学校扬名,学校建成后,他只访问过学校两次。直到他去世后,学校才把其中一幢建筑以他的名字命名。
如果说约翰·d洛克菲勒早期的捐款是为了改变他在人们心中贪婪的印象,那么,他在后期的捐款则是发自内心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也力求每一次捐款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3不在相同的领域进行重复建设
约翰·d洛克菲勒认为,在慈善事业方面,没有必要在相同的领域进行重复建设,而应该加强及完善那些已经开始运作的项目。然而,很多人在捐赠之前,只是简单地考虑他们所捐赠机构的管理是否正规,而完全没有考虑这一领域是否已经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