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走寻常路(1)

作者:秦晴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2

|

本章字节:8750字

做生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打先锋的未必能赚到钱。很多事情只有三思而后行,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个人在忙于做生意的时候,也要时常反省一下自己,看一看自己走的路是不是按照计划的方向前进的。如果生意中的合伙人变成了你的绊脚石,那么就应该考虑分道扬镳。


1打先锋的赚不到钱


似乎没有人敢说自己经商不是为了赚钱,因此,只要是赚钱的生意,很多商人就会蜂拥而上。这样的“跟风”也许能赚到钱,但不一定能赚到大钱。有些商人愿意打先锋,似乎只有抢在最前头才会成为市场上的大赢家。其实,那些打先锋的人往往会遇到荆棘险滩,最终可能获利颇丰,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但也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而那些后来者,则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选择最佳路线,或者找到其他商机,这样更易于成功。


19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人的照明原料多采用鲸油,但50年代以后,鲸油的价格一路猛涨,使美国普通人难以承受,只有有钱人的家中夜夜亮起灯光,普通人家只能靠猪油、牛油、棉籽油或煤油照明。当时很多科学家和商人都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既价格低廉,又能提供安全照明的原料。于是,有些人开始不断找寻新的照明原料,以便每个家庭都可以在漆黑的夜晚享受到光明。在众多的对照明原料的探索者中,美国人乔治·比塞尔突发奇想,认为宾夕法尼亚西部丰富的石油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质优价廉的照明原料。于是,他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租下油溪沿岸的土地。当他把一批石油样本送给著名化学家小本杰明·斯里曼进行分析后,小本杰明·斯里曼经过实验证实比塞尔的猜测是正确的,石油不仅可以用来提炼优质的照明用油,还可以生产许多有价值的副产品。小本杰明·斯里曼的实验结论让乔治·比塞尔看到了照明原料的希望,但乔治·比塞尔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在3年之后才派人前往宾夕法尼亚州进行石油勘探。


1857年12月,参与石油勘探的纽黑文银行家汤森,拉上了在自己公寓楼里租住的埃德温·德雷克一道前往泰特斯维尔。埃德温·德雷克先是派人掘井探油,但井壁总是坍塌。后来他决定模仿打盐井的方法,用钻头探油。1859年8月28日,第一口油井开始咕嘟咕嘟地冒出石油,埃德温·德雷克的冒险终于得到了回报!埃德温·德雷克成功找到油的消息一经传出,大批做着发财梦的投机者涌入泰特斯维尔及其周边地区。没过多久,油溪的陡峭河岸上建起十几家简陋的炼油厂,狭长阴暗的油溪河谷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井架。从1859年夏到1862年,产油者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运输问题。到底采用何种运输方式是最好的呢?石油业者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利用货运马车,以油桶装运;二是利用平底船经产油河、亚利加尼河运至匹兹堡。人们普遍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案,即向北运到约198英里的可利镇,或向南运到富丝充林镇再转由铁路运输。


就在人们一窝蜂地进行石油开采时,冷眼旁观的约翰·d洛克菲勒计算着:一桶油的运费是3角钱,而一桶油只卖35角,所以“产地卡特尔”一桶油卖4元钱也赚不了多少,这是约翰·d洛克菲勒一直未插手石油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石油生产秩序混乱,掘井设备落后,运输设备不良,很难获取高额利润。


23岁的约翰·d洛克菲勒有一句创业名言:打先锋的赚不到钱。此时,他没有盲目地进入石油行业。


2涉足炼油业


南北战争后,美国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先决条件已经齐备,美国没有扼杀企业家精神的专制政体或教会特权,政府的软弱和权力的制衡,使美国商人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还拥有支持现代工业化所需要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私有财产和契约得到尊重;人们既能获得有限责任公司的执照,也可以申请破产;为抑制垄断和保护竞争,美国政府适时修改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不过,在约翰·d洛克菲勒等人开始聚敛财富时,缺乏明确的规则反而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活力。


解甲归田的战士对约翰·d洛克菲勒这种暴富的年轻企业家既羡慕又嫉妒,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行能像石油业那样充满诱惑。于是,不计其数的退伍军人涌向了油田,不管是钻探,还是辅助工作,只要能发财,他们就去做。在当时,油田里可以找到少尉、上尉、少校,甚至是将军。尽管这些退伍军人有着军队的组织意识和竞争风气,但却很少思考如何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这为约翰·d洛克菲勒创造了良机。


照明材料专家山姆·安德鲁斯也被新型煤油的特性吸引,他认为这种煤油将比其他照明材料更有效,为了寻找资助,他多次拜访莫里斯·b克拉克和约翰·d洛克菲勒,向他们谈起有关石油的事情,此时的约翰·d洛克菲勒已经在打石油的主意了。当听到可利镇到泰特斯维尔之间要修铁路的消息时,约翰·d洛克菲勒就心动了。他想,一旦铁路完工,石油就可以通过铁路经伊利湖运到克利夫兰,而克利夫兰已有了新建成的东西铁路大动脉,运输石油既方便又快捷,价格也比较低,肯定比马车运输有前途,是到出手的时候了。


约翰·d洛克菲勒决定建立炼油厂,而不是进行石油开采,这与他的一次考察密切相关。1860年,约翰·d洛克菲勒先乘坐火车,然后换乘公共马车,一路穿过油溪沿岸的茂密森林和草木茂盛的山谷,抵达了油区。油区出产的原油被分装在桶里,然后用大车拉着走20多英里的崎岖小路,才能来到有火车的地方,其运费高得惊人。人们时常会看到满载石油的大车队顺着崎岖的道路蜿蜒前进。不时有油桶从车上掉下后摔碎了,石油洒得满地都是,道路也因此变得愈加难以通行。雨季到来后,路上的泥浆变得又黏又稠,车老板此时不得不用两匹马拉车。一匹马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时,主人可以用另一匹马把它拉出来。当可怜的马儿拉着沉重的货物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行进时,主人的皮鞭会毫不留情地落下来。许多马就这样被活活打死,尸体被弃置路旁,皮毛很快被石油里的化学物质腐蚀殆尽,于是到处可以看到森森白骨。走在油溪岸边,约翰·d洛克菲勒看到的是一个由于繁荣的石油工业而出现的地狱般的世界。原本一片田园风光的山谷,被井架和油罐弄成一团漆黑,到处是乱七八糟的机房与小木屋。新兴的城镇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没过多久又悄然消失。


勘探石油不像是在搞实业,倒像是在摸彩票,谁也说不好石油是否会长久造福人类。如果说“油区”造就了许多百万富翁,却也使更多的人沦为了“叫花子”。大多数石油生产商无意把石油发展为一个完整产业,只想迅速抽干井里的油。在所谓“战利品原则”的驱使下,众人沿着对角线打井,用虹吸法抽取邻井的油,从而加快抽油的速度,但采油的结果却充满不确定性。


约翰·d洛克菲勒在观察石油业发展动向时发现,溪油在精炼成煤油之后才有价值,销售精炼后的石油,利润要高于销售原油,而精炼石油的成本很低,一桶原油的成本仅40美分。所以,投资在精炼石油业方面是很稳妥、很合算的。约翰·d洛克菲勒看准了这一行,所以,当山姆·安德鲁斯找他谈石油的事情时,他一口答应了。约翰·d洛克菲勒选择的炼油厂址邻近伊利湖,不仅水路运输十分方便,而且铁路运输也很便利。很快,工厂的厂房拔地而起,两座砖制的烟囱高高地耸立在厂房边。工厂和堤岸的后方是一处断崖,断崖与一小山丘相连。在精炼油的管道输送方面,断崖成了极为有利的地形条件。炼油厂建好后,山姆·安德鲁斯对早期的石油工艺很熟悉,他负责这方面工作得心应手,所以由他负责工厂的设计和运转操作;莫里斯·b克拉克负责同石油区的生产商进行原油交易;约翰·d洛克菲勒负责财务和推销工作。


选择炼油业,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从此,约翰·d洛克菲勒迈出了他建立石油帝国的第一步。


3与合伙人分道扬镳


从莫里斯·b克拉克和约翰·d洛克菲勒开始合作时,两个人之间就存在很多分歧,莫里斯·b克拉克一直想自己说了算,但他却没有约翰·d洛克菲勒睿智的商业思维。在莫里斯·b克拉克看来,约翰·d洛克菲勒充其量是一个目光短浅、行事刻板的小职员,所以在两个人一起讨论生意时,莫里斯·b克拉克好几次都直接对约翰·d洛克菲勒说:“如果没有我,你在这个世界上能干什么?”对于这种讽刺,约翰·d洛克菲勒表面上总是不动声色,他认为没必要和这种人争论不休,但他却把每一笔账记在了心里,他要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莫里斯·b克拉克以致命的打击。


投资创办炼油厂后,莫里斯·b克拉克的弟弟詹姆斯·克拉克也进入了公司,此人同样是约翰·d洛克菲勒的死对头。詹姆斯·克拉克曾是职业拳击手,他总想仗着自己身体方面的优势来欺负约翰·d洛克菲勒。一天上午,正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办公室埋头工作的时候,詹姆斯·克拉克突然闯进约翰·d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对着约翰·d洛克菲勒破口大骂。约翰·d洛克菲勒知道,詹姆斯·克拉克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羞辱他,所以,无论詹姆斯的叫骂声多么刺耳,他都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过当詹姆斯·克拉克骂完后,站在那里得意地以为又把约翰·d洛克菲勒吓住的时候,约翰·d洛克菲勒平静地对他说道:“詹姆斯,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我的脑袋揍扁了。不过,你要明白,我不怕你!不信你就试试。”面对约翰·d洛克菲勒的异常举动,詹姆斯·克拉克反倒被吓住了,他当时甚至认为约翰·d洛克菲勒有些不正常。不过从那以后,詹姆斯·克拉克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嚣张了。


对于詹姆斯·克拉克,约翰·d洛克菲勒认为他和他的哥哥一样让人讨厌,而且约翰·d洛克菲勒对詹姆斯用不正当手段做石油生意的行为感到很不满。一直在做长远打算的约翰·d洛克菲勒希望身边有一批忠诚可靠的并且能赢得客户和银行信赖的人,认为意志薄弱、品行低下的人注定不会成为优秀的商人。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兄弟之间仅仅是性格方面的冲突,合作关系或许还可以维持下去。但实际上,他们对石油业的前景和公司的未来存在极大的分歧。受战争及供给波动的影响,石油价格变化无常。1861年,每桶石油的价格在10美分—10美元之间浮动;1864年,油价则在4美元—12美元之间浮动。石油价格何时才能稳定下来,人们无法确定。不过,约翰·d洛克菲勒没有被价格的剧烈波动吓倒,他主张大量举债以扩大生产,但克拉克兄弟却主张采取更为审慎的做法。1865年,约翰·d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有一天,他们为生意上的事在办公室大吵了起来,克拉克兄弟对着约翰·d洛克菲勒破口大骂。约翰·d洛克菲勒极力控制着自己,一直等他们骂完了,他用手一指大门,冷冷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两个家伙给我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