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放宽肚皮装气(2)

作者:方言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7

|

本章字节:6708字

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十分严肃地告诫他:“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松江漕帮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龄公,现在的日子是苦些,不过好日子慢慢会来的,总要我们沉住了气,耐心去维持朋友才是。”


胡雪岩的这层计较,自然是看得远了,不拿蝇头小利堵塞了心眼儿。所以我们说人的意志不仅要表现在能够忍受艰难困苦,而且要能够忍受平淡寂寞,把平平庸庸的生活都做好了,做活了,让维持顺境的因素变为化顺境为得意之境的因素。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就能出乎其意、拔乎其萃。人们总是以为逆境才需要表现一个人的意志力,因而在顺境中往往散漫无节制,结果白白浪费了好多时光和机会,甚至面对顺境手足无措,做事失去了原则和方向。要知道人的意志力本来就是贯穿一生的。有了钱不知节用就会丧产,有了地位不知节制就会丧权,有了名气不知节制就会自毁名节。


比如,王有龄事事顺遂,好运一个接一个,顺利得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这时候如果得意忘形,就免不了诸事无稽,做出没有分寸的事体来。所以胡雪岩就劝王有龄:“龄公,你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心中想着今天我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他劝诫王有龄心要放稳了,要经得起好运和喜悦的冲击,不管运道如何变,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这个大原则不能变。


做人要经得起折磨


厄运来了是大折磨,经受不起,就会毁了自己;好运来了,也是大折磨,经受不起,会白白糟蹋了好运。有好多中了奖券一夜暴富的穷人,过不了几天就又一贫如洗,这就是经受不了好运的折磨。好运道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是常有的事情。好运道是加诸于人的,全看承受的人是否有接受的能力。好运道放在做事气闲心稳、从容自在的人身上,他们会把好运再放大十倍百倍,放在手足无措、举止失度的人身上,他们会把降临到头上的好运眼睁睁放走。


在社会中,人们都会大致辨别出豪门世家和暴发户,就像在校园里,人们可以辨别出高年级学生和入校新生一样。其间的差别,唯在心理一端。由心而发,不同的心理素质,表诸于外,就有不同的特征。


当然,我们讲人的心理承受时,更多的时候是看一个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因为在逆境中矛盾更集中,成败的抉择更为迫在眉睫,生死的较量、善恶的较量,伟大与渺小的较量更为关键。逆境犹如悲剧的高潮,剧情的进展集中在主人公身上,要由主人公的行为来凸显他的意志和品质。


胡雪岩可说逆境不多,而且每每都预先筹划准备好了。比如,在垄断上海丝茧市场,与洋人打商战时,洋人“杀年猪”,故意和胡雪岩较劲儿。胡雪岩自然不甘束手就擒,不愿让辛辛苦苦做成的垄断局面轻易被冲垮了,因而有了长达半月的煎熬,为拉头寸而派人回去联络。就是在这样的大局面下,胡雪岩也是早有所备,通过和庞二等协商联系,渡过了难关。


又比如,杭州光复后胡雪岩晋见左宗棠。左宗棠听人传言,对胡雪岩冷眼相向,并准备上折参革胡雪岩。面对这样的荣辱浮沉,胡雪岩仍是冷静观察,提前就想好了一套说法,让左宗棠不得不承认,胡雪岩潜出杭州城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了千万饿殍待哺的浙江灾民。不仅道理在,而且有实际行动,胡雪岩晋见左宗棠之时,就已经采购好了大米万石,还有陆续后继。这就使左宗棠骡子脾气尽消,把胡雪岩奉为上宾,进而收为幕僚。


胡雪岩唯一防不胜防的是他的整个钱业王国的崩溃,从钱庄挤兑开始,促成了胡雪岩整个事业的失败。那么,胡雪岩在这样一个大的失败面前,表现又是如何呢?


胡雪岩乘船去杭州,上岸伊始,就遇上了这么一个大变故,真是犹如晴天霹雳。胡雪岩明白,现在唯一于局面有益的,是要自己镇静。这就好比一条船,遇到了大风浪,如果船长先慌了手脚,必然会引起船员更大的慌乱,就会各顾自己,谁也不去设法拯救大船,结果只能是船毁人亡,无一幸免;反过来,只要船长镇静,能把整船的人组合起来,同心协力,就有可能逃出险境,化险为夷。


所以胡雪岩叫来杭州分号的钱庄档手,要他回店告诉伙计们,钱庄仍要继续营业,有他胡雪岩的其他生意做后盾,一切困境都会克服。


他又专程去拜访藩司德馨,向他征求善局方略。德馨和胡雪岩一向关系甚好,知道胡雪岩面对这种行将崩溃的局面,决不会像其他一些小商人那样一逃了之,所以心先宽了三分,答应帮助胡雪岩疏通浙江巡抚和京城里的都老爷。疏通的目的,无非是要这些人不必因事浮沉,乱发议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大家一起来支持胡雪岩,给胡雪岩时间,让他自己来弥补因挤兑而带来的损失。


有了官面上的这种信任,胡雪岩才能从容调度,挽救危业。


胡雪岩能在这样纷乱的气氛下有条有理地处理问题,也足显示出胡雪岩的气度。他仔细考虑了全局,知道人生做事,有输有赢,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心理上不能输,要眼光放远,把事情看开。


照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但不输,吃过,喝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这种眼光和心胸,在商人中有不少同其类者。与胡雪岩同期而稍后的徐润,就是这样一位经得起波折的人物。


徐润以买办起家。咸丰到同治年间,洪杨变起,上海租界人口由500人猛增到142万人,大量地主、富商逃离家乡,躲入租界,使得投资房地产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


徐润从同治三年(1863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陆续购置地皮6100多亩,建筑3200多亩,所建筑的洋房、住宅、商店等,每年可收租金12万余两,房地产价值总额达223万余两。


也就是在1883年,和胡雪岩一样,因为遇到中法战争,法国兵舰驰抵吴淞口,上海富户纷纷提款离沪,全市钱庄信用崩溃。另一方面,胡雪岩阜康钱庄倒闭,致使其他钱业同行也都资金周转不灵,纷纷向徐润逼债。


徐润无奈,只好将自己的产业贱价出售,抵偿债务,一下子亏损了八九十万两。徐润遇到了一生最惨重的经商失败。


徐润遭此变故,并不灰心,曾自书一副对联解嘲:“放宽肚皮装气,咬定牙根吃亏”,仍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后,徐润变卖家中古董器玩,书籍字画,先母遗物和夫人珠宝等,共得银八九万两,继续投资于房地产业,先后在上海和天津购地3000余亩。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在天津新划租界区,徐润购得的房地产也被外国人占去,使他再次蒙受很大损失。


在房地产经营方面,徐润数次受挫,并不顺利。但他不甘失败,屡挫屡起,充分体现出一个大商人所具有的心理韧性。


胡雪岩和徐润,同是近代著名的商人,在大变故、大挫折面前,两人的态度都很沉着。尤其是胡雪岩,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势力不支持,拆后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传统手工丝织业,为了蚕农的利益而和洋人斗法。失败后,胡雪岩态度光明磊落,欠谁的款还谁的钱,力所能及,决不拖欠,因而为时人称道,被认为是“杭铁头”的典型代表。


这种心理素质,在大事的比照面前,已经化为一种修养。它需要一个人长期的磨砺,才能真正获得。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自叙经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所说的心理素质和一个人所受磨砺的关系来:


“余平生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戍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九江败后赧颜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笑之。吃此四堑,无地自容。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胡雪岩处变不惊,遇喜不乱的心理素质,也正和曾国藩一样,是从长期的经历中积淀提升出来的。细考人的一生,真正的智力差别固然存在,而意志的差别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为人形象的好坏所起的作用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