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卡夫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55
|本章字节:2836字
在德国访问演出期间,许多时间是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巴里度过的,因此,也就有空闲来观赏高速公路两旁的美景,观察与汽车有关的现象。
德国高速公路对客车不收费。跑在高速路上的各种车辆不少。即使在夜晚,来往的车辆依然是川流不息。然而在这个制造奔驰600、奥迪a8、宝马760等豪华名车的国度,我看见眼前一辆辆疾驶而过的竟然大多是小排量的两厢车,甚至还有一个驾驶位的微型车!与我出国前对德国汽车消费水准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翻阅了随身携带的有关德国的资料,了解到德国是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德国政府对节约能源非常重视。于2004年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并对汽油按260%税率征税。这种高油税政策促进了节油技术的发展和小型车的普遍使用。此外,德国人生性节俭,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劳动阶层都以节约为荣。小排量汽车最大的优点是耗油量少,我想,这也许正是大多数德国人偏爱低排量汽车的缘故。在中国,许多买车人考虑最多的是汽车的牌子、外观、档次和舒适,似乎排量小了就没有了面子。我居住小区的停车场,清一色是排量20以上的中高档车,好象个个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但每季度交物业管理费时就成了穷光蛋,总有多人拖欠。如果只看大中城市马路上行驶的各类汽车,我国真像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有个统计:2004年,我国各类汽油车平均年单车耗油为184吨,各类柴油车平均年单车耗油为357吨,加权平均单车耗油为228吨。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为19吨、122吨和107吨,与其相比,我国单车年平均耗油分别高出21%、89%和115%。这与大排量车在乘坐车中的比例较高不无关系。当然,造成这种状况,除了买车人讲排场,图虚荣的心理因素外,还与政策因素(部分城市“限小”、公车制度改革不到位)、技术因素(性能可靠性)等有关。欧美国家的公务员一般是没有配备公车的。在汉诺威市政府举行的会见合唱团人员仪式结束后,我亲眼看见市长朗格女士乘坐一辆出租车离开市政厅。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由于是花自己的钱,德国人当然乐意买既节约汽油,又经济实用,且价格便宜的小排量汽车了。关于高速公路上二厢车比三厢车多的问题,我认为可能是二厢车后部空间较大,当德国人周末外出度假旅游时,比三厢车更容易、更方便放置生活用品以及有停车时占用道路面积较小等缘故。在高速公路上我还发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就是许多德国司机大白天开车灯驾驶。这似乎有悖于德国人节俭的整体形象。回国后上网查了一下,有的网民说欧洲人有白天开灯驾驶的习惯,目的是引起来车注意。我把白天开车灯驾驶现象归纳为德国“三怪”之一(德国“三怪”1、星期天超市、商店门不开;2、宾馆房间没有开水想喝茶只好把电热杯带;3、大白天汽车开灯高速公路上跑得快。)如有同志能帮我解开白天开灯驾驶这道“哥德巴赫猜想”,表示万分感谢!
从部队转业地方之后,我一直想买一台私家车,最近购车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已通过家庭财政部长的审核,并正式打进2008年家庭财政预算。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所受到的深刻教育,使我的购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决心向德国人学习,购买经济适用、耗油量少的中小排量轿车。中国地大但不物博,虽然有几个大油田汽油目前也不紧张但要可持续发展还是要节约闹革命。至于白天开灯驾驶就不学了,因为那不符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