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卡夫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55
|本章字节:2536字
1995年,我任副团职已满5年,面临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要么提拔到正团职,要么转业到地方工作。那时的党风、军风尚未发展到公开花钱购官买职,但与领导的关系,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提升中还是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的。一位在干部部门工作的战友善意地提示我,现在都是这情况,你也应该到有关领导家里走动走动。但我的倔脾气偏不买这个帐,心想,你们爱提不提,不提就转业呗,也没啥可怕的。然而机遇再次垂青于我,工厂局党委根据几年来我的工作表现,由局领导出面做工作,向上级机关力陈我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在正团职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我争取到了一个提拔到苏州企业局任政治处主任的机会。
1995年12月30日,工厂局党委正式宣布了我的提职命令。1996年2月6日,我赴南京军区后勤部苏州企业管理局报到。
军队生产经营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全民经商”、“下海热”达到高潮。各集团军,甚至师旅一级都办起了企业和公司。在提高自身保障能力的同时,也存在与民争利,思想涣散,作风腐败,经营不规范等问题。江泽民同志担任军委主席后,确立了军队应逐步缩小生产经营规模,并最终不再搞生产经营活动的方针。我到职苏州企业局时,正值军队生产经营的压缩、调整时期。军委决策各集团军的实体企业统一划归军区后勤部领导和管理,为此,南京军区分别成立了苏州、徐州和厦门三个企业局,为副师级单位,在南京军区后勤部编外定编,行使管理原集团军所属企业的职权。苏州企业局即担负管理原第一集团军所属企业的职能。
苏州企业局下属十余家企业。涉及制药、电缆、建材、仪表、通讯服务、汽车维修等多种行业。经济效益较好,每年除向国家交纳税收外,还能上交100多万元利润。在当时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苏州企业局的干部主要来自第一集团军所属部队和南京军区后勤部所属部队。约有30多名。我到任后,在局长胡广荣、书记王忠兴的领导下,根据军办企业特点积极开展政治工作。
当时在军队干部中有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喜欢到生产经营单位工作。为什么?就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不象正规部队那样严格,还有生活上标准补贴高一些。而我在苏州管理局则感觉不到这些。胡局长在作战部队工作了20多年,仍按作战部队的思想作风要求局机关和企业干部,毫不含糊。王书记干起工作来格外认真。局机关在据说是30年代日本占领苏州时住过的营房里办公,设施十分简陋,办公室内没有空调,外来客人和上级领导一律在机关食堂就餐,招待所是由几间办公室改建的,局机关只有两台小车保障。节省下来的钱用来支持下属企业发展生产经营。局党委认为,在经费开支上讲排场、比阔气、乱开支,会损害部队形象,败坏内部风气。《解放军报》为此还专门作了报道。
1997年,军委决定进一步调整、压缩军队生产经营规模,拟逐步撤销各大军区的企业局,在这种形势下,我决定转业地方工作,从而结束了27年的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