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二次东征,兴师北伐(1)

作者:池昕鸿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5

|

本章字节:12162字

二次东征


国民政府成立后,首先面临的迫切问题,是陈炯明的威胁,为巩固广州国民政府,必须先讨平陈逆,而后北伐。


为讨伐陈炯明,当然必须作经济,尤其军事的准备。在这个准备时期中,蒋介石则寻找机会加强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地位。他凭自己主观努力可以做的事,不外在军校学生中和国民政府中提高自己的威信,加强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步步上升。至于客观形势的突变,那只有由客观时势演成;如有这种事变机会,他当然也是不会放过的。


基于此种思想,蒋这时的工作仍极为勤奋和刻苦,一方面给军校学生讲话,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人生观,树立其革命人物的形象;另方面则积极筹划军事方略,非常详细,以至于军队编组问题,也极为具体。


7月1日,他给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讲话时,又特别提到了沙面惨案的事,以表明自己的爱国反帝思想。他说:“沙面惨案于凄惨之中觉有一种光明印象在。生者固悲愤,而死者则得其所也。”这意思是说烈士们为反帝国主义而死,死得其所,意在鼓励军校学生们勿忘国仇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并为反帝国主义而献身。从而也表明他是坚决反帝国主义的爱国和革命的校长,以获取学生们的拥护。当然,他这时对帝国主义者,尤其对英帝国主义者,也是痛恨的(见前),而且以后他和英国的关系也一直不好。但要直接和帝国主义作战并非其真心。


同日,他又写了军政意见书,为整顿军队和加强军备而具体筹划一切。


这个意见书的篇幅很长,也很重要,是其建军的基本蓝图。总括起来共十条,内容大致如下:


广东全省的军费开支的数额或分配比例:


当时广东全省的财政收入为3500万元,如再加整顿,可以增至4000万元以上。他主张于4000万元中拿出1800万至2000万元为军费,以1500万元至1600万元为海陆军常备兵费;200万至400万元作为改良要塞。扩充兵工厂,恢复鱼雷局、造船厂,创办飞机厂,以及扩充军事学校之用。他以全年收入的二分之一为军费,可谓大矣。


军队编制:数目为65万人。共分四个军区。第一军区为粤军,编制为三个军,约3万人;第二军区为湘军,编制为三个师,约为12万人;第三军区,为滇军,编制为两个师,约1万人;第四军区,为北伐军各部(党军),编制为一个师,约3000人。全部军队实为55万人。预计于1926年末至1927年初扩充兵额为8万人至10万人。同时,于此提出北伐战略粗纲:守备广东,以湖南、江西,或以湖南、湖北为目的地。如以该两省的敌军数目计,北伐军至少需动员7万军队。


关于各军的编制:共分四种:甲,三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三团为一师。乙,四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二团为一旅,二旅为一师。丙,三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三团为一旅,二旅为一师。丁,地方警备军,用以前旧军统领制编制。


军备设施主要包括要塞,各种舰队,各兵工厂、军服厂、飞机厂,航空学校。


军校:设立军官预备学校;改黄埔军校为高等军事学校;设海军学校、军需军医学校;改良测量学校。


军事教育机关:建立军事教育机关,包括训练总监、各军军事教育委员会、点检委员会和各军、师、旅、团的政治部。


军费机关:其中包括军需委员会、军需监督委员会、军费审计处。以上教育、军费机关,直隶于军事委员会。


改良士兵生活:每月士兵饷项至少为10元。


农军:训练农团军、学生军至10万人,于1926年底练成。


军费分配:主要是各军事单位的费用分配额。65万人军队,每月费用为120万元至130万元。


这份军政意见书,是本年6月23日沙面惨案之前开始写的,至7月1日写成,非常全面,是国民党建军的基本蓝图。以后又随着历史的变化,而随时损益和更加“完善”,机构也日益增加。


7月2日,蒋介石入颐养院割治鼻瘤。7月6日出院。7日又向军委会写军事建议六大项,工作非常刻苦。此六项的内容比较重要,此处特介绍于下:


(一)发展西南革命势力:以中国西南和西北为第二革命根据地。然后积三年之准备,与英帝国主义决战。


为什么蒋介石选中了西北和西南呢?这是因为此处“强固可恃,交通可达,而帝国主义炮舰政策无可用武之地”。他在当时认为中国国民革命的直接对象或目的物,是帝国主义,“军阀不过为一枝叶问题耳”。他从此一转,又认为“中国革命目标既在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乃“富有国际性者”,则“中国革命应视为世界革命之一,不应仅视为中国内部之事”。如果全世界革命党联合起来,则打倒帝国主义“将易如摧枯拉朽”。他还强调“工人为革命中有力之一成分,其对于吾革命前途之难易与成败,实有莫大之影响”。因此“我革命政府宜努力安置为国牺牲之失业工人,以解其困难……”


以西南,西北为第二根据地的第二个理由,是英帝国主义以香港为据点,扰乱广东;如果再自广东北伐,则英帝国主义必于长江协助北洋军阀堵击北伐军;如此则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正中英人之诡计也”。故必须改变北伐路线和方向,先发展西南、西北革命势力,寻求第二根据地。然后,由四川东取湖北,自桂林以出湘西。


其总战略,是三个月内清除广东一切残敌;1925年内将广西军政整理完毕,使两广连为一体,同为革命根据地。1927年内,将云贵湘川四省置于国民政府治下,同时与冯玉祥国民军相联结,然后积三年的准备,再与帝国主义决战。


这在现在看来,可能荒唐,但这确实是蒋介石当时的想法。他可能是由沙面惨案的刺激,对英帝国主义者怀有切肤之恨,因而自此以后,就抓住英帝国主义不放。蒋的北伐计划,这已经是第四次变动了。


第一次是1917年的北伐计划,它与1926年7月的北伐计划基本一致。1921年,1月10日上书时,又改变了战略,主张平定广西后,即以主力军北上四川;对闽浙地区,则主张怀柔。然后进取西北,以西北为第一根据地,以东北为假定目的地。


第二年(1922年)1月,他的北伐计划又有变更,即对闽浙以三个师出讨;又以三个师进取湖北,然后继续北上;再以六个旅由海道北上秦皇岛。目的地改为以湖北为第一目标,江西为第二目标。但以西北为第一根据地的想法则仍然未变。


1925年7月7日的改变较大,他将西北和西南联成一片,作为第二根据地,而不是作第一根据地了。而最大的变化则是他将作战对手从对北方军阀改变为对英帝国主义,以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敌人,这是蒋在1924年9月25日对黄埔一期学生讲话时提出的(见前)。当时提出的原因,可能与据守广东和反对孙中山于同年9月12日开始的北伐有关。因为既要与帝国主义作战,当然就不能北上攻打军阀了。到本年(1925年)6月23日沙面惨案后,蒋介石深受刺激,便决心与英帝国主义开战了。终蒋一生,和英国关系始终不好,也可以说很不好,尤其和英首相丘吉尔无法相处。这是蒋的民族革命思想的必然产物。他从留学日本开始,就是以民族独立,中国富强为革命目的,而不是为民主制度的建立。但也不能完全排斥他为讨好苏联而故作姿态。同时,也有拖延北伐时间,待他取得军政大权后,再兴师北伐,统一中国(见后面李宗仁鼓动北伐经过)的意思。


蒋的倚重西北和西南的思想,是基于对帝国主义作战,以后抗日战争中,他就完全实践了他的这一战略思想。


(二)改革军政:废除私有制,建立国有制。


这一部分内容也很多,也很难概括,大体上,他说了这样几个问题:改革旧军队,军无空名,兵无空额。去恶留良,精编制,勤训练,使其信仰主义。改造旧军队使变成为主义而奋斗,与人民相结合的新军队。新军队在战事结束后,大部分可以马上遣散,返回原岗位,成为有组织的群众,以减轻人民负担,涤除军人盘踞积弊。实行军事集权。各军长官均须听命于军事委员会,“不得稍持异议,亦不得各自为政”。


(三)统一财政:主要是要各军把自行把持的财政机关一律无条件地交还政府统一管理,并严格限期于7月15日以前交出,以后也决不许稍有干涉行为。


(四)改编军队:立即改编所辖各军,裁莠留良,统一番号。


(五)坚持罢工:利用罢工工人,建筑道路,使回省罢工工人得有工作和工资,以维持正常生计,而坚持罢工到底,不对英帝国主义者屈服。


(六)统一两广军事:使广西军事、政治完全统一于国民政府,以达到两广完全一体,以便进一步向西南、西北发展建立第二根据地。


此文洋洋洒洒,约万余言,内容广泛,论证亦多深刻,对于军政统一,军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尤以军事统一、训练除弊和财政统一最为重要。但往往内容重复啰嗦,段落不清,难于概括。这些建议,均为国民政府议决采纳。


蒋介石自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以来,就勤于思考和积极提各种建议,尤其军事建议提得最多。现在,他更是以洋洋巨文,筹划军事、财政和北伐大计等等一切,供政府和军委会公决。总之蒋是一个勤于工作的人。因之积劳成疾,到7月8日和9日,脑充血,鼻孔流血不止。10日上午病情加剧。10时赴医院治病。刚行至门口,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扶回床上10分钟后,医生来治病,手术效果不佳。当日晚进医院治疗。


于医院中又向中央执行委员会建议设入伍生教练所于桂林,以备北伐中原之用。11日上午。取出鼻塞纱布,又上书许崇智(粤军总司令),条陈军政整理和军队统编以及军费问题。并坚持完全裁汰陈炯明逆军旧部,除恶务尽。21日出院。同月(7月)26日,于军委会讲统一军队名称和打倒帝国主义问题。


他说:“以省为别的名称,都应一律取消,另用统一的称号。在军事委员会曾拟有三种名称:


(一)国民军。


(二)革命军。


(三)国民革命军。”并指出“国民革命军乃为最切合的名称”。这是“国民革命军”一名的由来。


8月26日,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蒋自兼;第二军军长为谭延闯;第三军为朱培德;第四军为李济深;第五军为李福来,继建第六军,军长为程潜。1926年春夏之交建立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蒋这时为了伪装亲俄,以保己位和进取,便除了如前面第一章所述的大谈拥护第三国际和共产主义外,还以马列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论来分析帝国主义及其对华的侵略问题,口气很像一个信仰马列主义的人。而其所学和所信仰的王阳明、曾国藩等的封建政治学或老洋务派的自立自强学说,暂时“坚壁清野”,隐藏起来。他的马列主义高论,此处不妨引出以供参看。他说:“各位还要晓得帝国主义者最凶狠的一个毒计就是挑拨中国国内的战争,使我们国人自相残杀,国家四分五裂,不能统一,不能建设。”继说:“帝国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发达至最高程度,造成经济恐荒,不得不向殖民地、次殖民地肆行榨压,以图苟活。”这是列宁的论断。接着又说:“更痛恨他买中国人来打中国人的毒计。由此可知,帝国主义实为吾人的死敌,其间绝无妥协调和的余地。我今天可以说,帝国主义不倒,中国必亡;中国不亡,帝国主义必倒。今日正是世界上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一场最后的大激战。……帝国主义国内,真正掌握政权的,不过少数资本家特殊阶级,而最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却一样受苦,一样反对其本国帝国主义。苟帝国主义与吾人开仗,正是他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千载一时的好机会,他们决不会轻轻放过,而且必能与我们革命军相策应。我们打倒帝国主义,才是革命的真成功。我们敢同帝国主作战,才是革命的真首起。……我们革命军以后只希望同外国帝国主义直接打一仗,极望中国军人觉悟,再不自相残杀。这样,无论那一省来与帝国主义开仗,就是燃着了中国大革命成功的导火线,亦就是燃着了世界大革命成功的导火线。”


这种论调,显然是要进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了。他这时的与帝国主义打仗是与国际革命连在了一起,与孙中山在世时,他为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宣扬的要和帝国主义作战的思想是相同的,都是在作伪。对苏联作伪,是保位和寻机上升。否则,苏联鲍罗廷和汪精卫、中共会罢他的官。而对于孙中山,他是功臣,是不怕孙中山罢官的,因而敢于和孙对抗和固执己见。这时,则怕他的军校“血本”在他未登“大宝”时丢失,故而假装主张直接和帝国主义作战。一旦大权在握,他就要脱下伪装,建立王阳明、曾国藩封建的政治秩序。而孙中山的苏维埃制度不适用于中国的定论,蒋又拿来当他以后***的合法依据。于是蒋掌握军政大权后,一帆风顺地坐上了中国统治者的第一把交椅,几经较量,最后成为无冕之王。


但如果在美国、英、法等国(民主革命成功以后),蒋介石就无法得到胜利和掌权终生,也不会出现蒋介石此人。封建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的封建政治传统与礼教,是蒋介石的沃土和美食。而军队的蒋氏私有制,则为其专制政权的根本支柱和生命线。至8月,黄埔军校经费困难,无人负责办理,蒋又于本月6日以辞职相示威,以取得更多的权力。于是上呈辞职书与中央执行委员会。军委会则复函慰留,信曰:“……军事进行现方发轫,本会同人尤难稍懈。贵委员忠勇成性,学识超群。昔年总理蒙尘,曾以一身当国难,迩来驰驱杀贼,尤能百战建奇功。政府倚若长城,党军奉为泰斗,本会进行,正赖策划。当经一致议决,同人前往致意。务希念先帅付托之重,同志期望之殷,打消辞意,勉为其难,党国幸甚。辞呈璧还。此致蒋中正。军事委员会启,八月十二日。”


从此信中即知,这时的国民政府,已离不开蒋介石的合作,主要是军校这一摊牌,无人可以担当;而蒋又是孙中山的重托人物之一。所以对蒋介石的功劳、才智大加称颂。蒋的地位也因而更加巩固了一层;费用自然解决了,身价也更高了。


蒋上辞职书的同一天,国民政府裁去广西总司令和省长职位,任命李宗仁和黄绍竑为广西省绥靖处负责人。8月10日,戴季陶向蒋写长信,表示反对中共。蒋则继续伪装亲苏容共,不予理会。13日,蒋与第三期学生讲话,认为三民主义的中心为民生主义。14日,朱培德来访,蒋认朱是一血性男子,当与共事。从此开始,蒋一直对朱培德深相结纳。至于17日,蒋对其党军司令部人员讲解办事方法。主要是:办事要有条理,各司其责,不要都经主官经手;演绎和归纳,即分析和综合法;军队中下级长官要办具体的事,要自爱自重,不许嫖赌;爱惜公物,节约俭省,因为所用的东西都是民脂民膏,“浪费了,自问良心也过不去。以后就是一纸一笔,也要加意爱惜。”;注意清洁、整齐;“规模远大,综理密微”,教育大家凡作事要从小处作起;要作二十世纪的新人,要珍惜时间,注意数量,振奋精神,作事卓有成效等等。可以说工作积极,无懈可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