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简帆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4
|本章字节:10446字
南北朝时期,贺若敦是晋朝的大将,自以为自己立下的功劳比同僚们都大,而且自己的才能也是远远高于同僚们,对于自己在同僚们之下的地位很不满。尤其是在看见很多能力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僚们都升官了之后,心里的不满情绪愈发高涨。于是,决定找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将自己的才能完完全全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机会很快就来临了,他奉命参加讨伐平湘洲战役,打了个胜仗。回到京师,没有他意料中的封赏,于是对传令官大发脾气。
晋公宇文护听了他对传令官说的话之后非常生气,就把他从中州刺史任上调回来,逼迫其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了,便拿起锥子,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也成了隋朝的大将,但是他并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反而和父亲一样,对于自己的官位比别人低而生气。自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当丞相,但是看见各方面能力都不如自己的杨素都比自己的官大一些的时候,这种抱怨的情绪就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当然,他的不满也传到了隋文帝的耳朵里。隋文帝因此将他逮捕,对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看在他平时对朝廷有功的份上也就放了他,但是,在将他放出去没多久,他就又到处炫耀自己与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高度的机密,也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不久之后,皇太子就由杨勇变成了杨广,而贺若弼的处境也因为这样的转变而变得非常尴尬。
隋文帝知道他还是没有改掉自己乱说话的毛病之后,又一次召见他,对他说:“我用高、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也是废物不成?”贺若弼回答说:“高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了解他们,我也确实说过他们不适合担当宰相的话。”而此时朝廷里的那些大臣都认为皇帝会因此而将贺若弼处死,急于撇清与他之间的关系,都加入到了检举揭发的行列,将他平时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全都说出来,并一致认为应该处死。
隋文帝将大臣们的说法告诉了贺若弼:“大臣们对你都十分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贺若弼辩解说:“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份上,给我留条活命吧!”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对高说,‘陈叔宝被削平,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是吧?等到消灭了陈叔宝,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的赏我活命。”此时他再也不攻击别人了。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只把他的官职撤销了。
父子两代人都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舌头而惹的祸,由此可见说话时思考一下的重要性。管好自己的舌头,在说话之前好好考虑一下该不该说,能避免因说话而带给自己的灾难。
言多必失:开口之前请三思。想清楚再说,没想清楚不急着说。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但言多必失,因此每个人在开口之前最好先过一遍脑子,整理好思路。
说话有逻辑,办事有条理
说话的时候要注意条理性,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各种观点按照一定的主次关系,以及先后顺序说出来。说话有逻辑,办事才能有条理。如果你要说的事情很重要,就必须分清其中的主要与次要方面,并且围绕主线展开自己的叙述,以便让人听明白。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方面,说出去的话往往杂乱无章,这也就在一方面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高度,毕竟没有人会用一个话都说不清的人当领导。
很多人说话办事缺乏条理,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些话题而感到兴奋,导致其在说话的时候扯出别的话题。还有些人想到什么说什么,话题的突然转换往往让对方无法理解。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开会的时候,发言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话,底下的听众没有听明白究竟他都说了些什么,可是,正当听众们将事情弄得差不多清楚的时候,台上的人的发言也结束了:“以上很简单地发表个人的一点点看法,请各位多多指教。”相信台下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吧:“说了那么多,还说只是简单地说一下?是不是忘记自己说了多久了啊?想到哪就说哪,简直是浪费别人的时间。”
话题的突转是很难让别人理解的,案例中的这类人之所以令人讨厌,就是因为他在说话的时候想到哪里就说哪里,根本没有逻辑性。如果他们在发言的时候将自己要说的话按照一定的规范划分出主次关系,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说话的时候缺乏逻辑性的人,往往都是那些逻辑思考能力不强的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又无法给出合理的、逻辑性强的观点,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话、做事,想到哪里是哪里,当然就只会令人生厌。
秦国与晋国一起围攻郑国,烛之武受到郑国国君的委派,前往见秦伯,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晋国看见秦国退兵了,觉得不能对自己的盟国不仁义,因此,也回国了。郑国也避免了被灭亡的危险。
烛之武的这段话就是紧紧围绕灭亡郑国对秦国没有好处这一点来说,向秦穆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突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得到了秦穆公的认同,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在生活中说话未必要像烛之武这样条理分明,但是最基本的逻辑还是应该掌握的。不能让别人感觉你是一个说话缺乏条理的人。只有做到了有逻辑性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你的意见才会被别人听懂并采纳,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才会顺利达到。
学会克服自己在说话做事中的杂乱无章是很重要的: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能随心所欲地说,更不能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只是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做事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条理性,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小刘是一个公司的员工,在做事的时候却没有一定的条理性,整天忙忙碌碌地却没有成绩,对于自己这样的状态小刘也很苦恼。但是,他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公司的张姐帮他分析原因,虽然他工作上很努力,也很认真,但是,他做事没有条理性,不能将事情分门别类地处理好,所以才会造成他现在的这种既忙碌了又没有成就的局面。
自从张姐帮助小刘找到了原因,他就开始注意自己的做事方式,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小刘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先分析一下,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按照这个目的制定自己的行动方针。将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达到的目的都记录下来,分清主次关系,并按照先主后次的方向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做完事情之后,还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做一个小结。渐渐地,小刘发现自己以前的那些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少多了,而且在工作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刘的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工作的积极性也因此而得到了提高,渐渐地也有了成就感。
其实,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它们就会迎刃而解。说话有逻辑,能帮助你准确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能被别人接受;做事有条理,能帮助你将事情做得更好。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掌握的技巧,掌握了这样的技巧,你在为人处世方面就会有极大的进步。
人人都爱听的恭维话
恭维的话,人人都喜欢听,只是有的人表现得明显,有的人总是将那些冠冕堂皇的“我不爱听恭维的话,就爱听别人的批评,别人的批评能帮助我成长”摆出来而已。碰到后者,如果真的去批评他,说些帮助其成长的话,他心里肯定会不高兴。将恭维的话说到位,能帮助赢得他人的好感。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那些态度越是傲慢无礼的人越是喜欢别人的恭维。
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也是最经不起恭维考验的动物。对于上级也是这样的,你要是求他办事,说上几句恭维的话,成功的几率就会相对加大。同时,你的恭维还会换来领导的重视,对你的职场前景也是有帮助的。
社会上,那些善于说恭维话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办事的时候也会顺利很多。当对方听见你的恭维之后,嘴上虽然会说“不是这么回事,我没有你说得那么好,你真是太会说话了”但是,心里还是会很高兴,即使知道你的话是恭维,心里的高兴劲也不会减少。人就是这么虚荣,这么爱听恭维的话。每个人都不例外,在听到别人的恭维之后,心里会有一种喜悦的感觉,会有无穷的优越感与满足感,相应的对于对方的要求也就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
不但现实中的人喜欢听恭维的话,就连那身在阴间的阎罗王也不例外。
有个人很擅长说恭维的话,是拍马屁的专家,他的大名就连远在阴间的阎罗王都知道了。在他死后,来到阎罗殿,阎王很生气,说道:“你为什么专门拍马屁?我最讨厌的就是你这样的人。”那个人口头回答道:“不是我喜欢拍马屁,是世人都这样,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啊。如今,大王您是公正廉明的,您明察秋毫,谁还敢在您面前说上半句的恭维话啊?”阎罗王听到这些话之后连忙说道:“本大王就是最讨厌这样的人,谅你来到大王这里也没这么大的胆子。”脸上的表情也由刚开始时的怒气冲冲转变为了平静。
其实,阎罗王这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爱听恭维话的本性,那个马屁精换了一种恭维方式,就将阎罗王的心情由愤怒转向了平静。而阎罗王说自己讨厌那些说恭维话的人,也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话而已,并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这个故事也是在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只不过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方式,要与一般的谄媚区别开来。掌握了适当的说恭维话的方式,你就会得到他人的欢心。
人人都爱听恭维话,这样的人无论在遇到什么人的时候,都会顺利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办事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得到较大的提高。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别人的批评对于自己是一种帮助,能帮助自己成长,但是在肯定它的作用的同时却又拒绝它,都希望能听到对方的恭维。越是说自己不喜欢听恭维话的人,其实就越是喜欢听这样的话。
小张是个电器推销员,有一次他到某个小镇去推销电器。来到一个较为阔气的大门前,来开门的是一个老主妇。她打开门一看,见是推销员,就将门关上了。小张看见自己的任务快要完成不了了,就急中生智地说道:“不好意思,打扰您了,我知道您对电器不感兴趣。但是,我这次来这里并不只是推销电器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从您家买一些鸡蛋带回去。”这时,老人将门打开了一点点,伸出头半信半疑地看着小张,小张继续说道:“我刚刚看见您家养的鸡很漂亮,相信生出来的鸡蛋也会很好吃,所以就想买一点新鲜的鸡蛋带回城里。”听见小张的话之后,老人虽然还是不太相信,但是还是将门又开得大了一点,并问道:“你专门跑到这里来买鸡蛋的吗?”小张回答道:“是啊,虽然我自己也养鸡了,但是我养的鸡生出来的蛋不适合做蛋糕,我看见您家的鸡蛋就是那种适合做蛋糕的鸡蛋,所以就决定从您家买点鸡蛋带回去。”这时候,老人相信了小张的话,从院子里走出来,将小张让进屋里,和小张说起了鸡蛋的事。
小张在看见院子里的牛棚之后,说道:“您家养牛肯定没有养鸡赚的钱多吧?”这个时候,老人彻底被小张的话说得高兴了,因为家里养鸡确实比养牛挣的钱多,鸡是自己养的,而牛是老伴养的,但是老伴老是不承认这一点,今天被小张看出来了,一句话就说到了老人的心坎里,这让老人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