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知进知退,把对上级的不满压在心底(2)

作者:汤余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2

|

本章字节:7540字

奏疏很快传递到咸丰皇帝手中,坐在殿堂里的咸丰帝欣然打开曾国藩的奏折。但是,仅仅看了一小部分,心中就大为不悦。还没有览毕,咸丰帝便愤而将奏疏掷于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咸丰皇帝计划让军机大臣拿曾国藩问罪。但此时祁寯藻、季芝昌等人上谏道:“曾国藩实是忠臣,他指罪陛下是出于对国家的负责。在此危难之际,应当让他戴罪立功,不让他再犯就行了。”咸丰帝听了两位大臣的苦谏后,怒气稍有平息。于是没有将事闹大。


当曾国藩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大为惊骇。他坐在府中对自己的属臣刘蓉、罗泽南等人道:“犯颜皇上是多么危险的事啊!耿直的个性今后是不可有的。”


为了让皇帝消除对自己的异见,曾国藩情急之中又上疏奏折,对先前的“鲁莽”行为进行检讨。其中称,“才本疏庸,识尤浅陋,无朱云之廉正徒学其狂,乏汲黯之忠诚但师其憨。”咸丰帝看到这样的奏折,心中气愤又减少了一点,这才让曾国藩免去一场不必要的政治灾难。曾国藩在发现朝廷政治出了大问题时直谏皇上非常难得,而皇帝不买账并要处罚他时,他并没有奋起辩驳,而是恭顺地自责,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大臣往往少能建立丰功伟绩,但曾国藩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其实这与他忠诚侍君、善于创造机会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不是看到咸丰皇帝没有整顿国家常备军的眼光,那以后的湘军就不可能由曾国藩一手创办起来。而选择与清王朝永远站在一起,则让曾国藩赢得了更多政治成就。“不苟不懈,尽就条理”的为官之道即是从此时产生的,并延续到他的整个政治生命中。曾国藩不折不扣地成为了晚清时代的“中兴之臣”。


曾国藩忠于清王朝,但他却对朝廷的不正之风常常怀有不满。在曾国藩的发展道路上,最为有意义的一笔就是建立湘军镇压太平军了。这应该得到皇帝的悉心爱护才对。但在湘军获得转折性胜利——攻占武昌之后,朝廷却对曾国藩的湘军进行了压制。这让曾国藩对朝廷的怨愤更加强烈。


咸丰四年,湘军攻占武昌的捷报传到朝廷。咸丰皇帝大喜过望,决定升任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就在与军机处商定时,一位军机大臣站出来提醒:“现在湘军战功卓著,如果过于放权于它,恐有功高盖主之嫌。而且,满汉协治才是大清国的长久之计。”听完这一席话,咸丰皇帝顿感汉人权力不能过大,汉人掌兵权是清国之大忌。于是,咸丰皇帝当即就收回成命。对湘军功臣不予以权力上的赏赐。


曾国藩到手的官位被剥夺了。湘军在长江中段的军事攻势马上被拉了下来。这再次让曾国藩看到朝廷的腐败和官场倾轧的黑暗。消息传出之后,曾国藩坐在军帐中对自己的属臣刘蓉抱怨:“当世如某公辈,学识才具君所知也,然身名俱泰,居然一代名臣。吾以在籍侍郎愤思为国家扫除凶丑,而所至龃龉,百不遂志。今计日且死矣,君他日志墓,如不为我一鸣此冤,泉下不瞑目也。”不放地方军政大权给曾国藩,造成湘军军事行动能力弱化,江西境内的“剿匪”工作几乎无法进行,形势岌岌可危。


从咸丰四年到八年,湘军在长江中段几乎无所作为,曾国藩更是郁郁不乐。在此期间,曾国藩的日记中大量记述了这种抑郁和不满的心情。但因为史官将其全部删去,所以我们看不到当时曾国藩的真实心情。不过这一点可以说明,那就是曾国藩对清朝的政治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甚至是对皇帝也有愤怒情绪。


曾国藩不想背叛朝廷,在这个大前提下,他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抗争。但总的来看,曾国藩仍然是一个恪守臣道的忠臣。他秉承“不苟不懈”的作风,并永远效忠于自己的主子,这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尽就条理”。在官场上,曾国藩也在战斗,在他成熟后,这种战斗只存在于精神层面上。


拓展


耿直的人与善变的人是否真的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生活经历告诉我,这两种人都能获得成功,但是上述两种性格兼有的人,他的成功机会会大得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越来越需要的多重性格的人才。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定式。所以在现在的社会上,我们更要领会古训,好人才要“知进知退”。


从前,一位学者抱怨,现在这个世界真的太疯狂了,自己的几部著作都不能出版。他常常对他的同事、朋友和亲人说这事。最后,一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对他说:“其实,你要认清市场,在市场上要知进知退,这才能实现你出书的梦想。”学者认真思考这句话,发现非常有道理。他用这句话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他的书之所以不能出版,是因为他没有适应读者的口味,自己的东西只能停留在学术层面上,市场一时不能接受他的书。


得出原因之后,学者主动退出商业化市场,他开始找学术性更强的出版社,并不在市面上发行,只向大学研究机构和专业图书馆供应。这一计划推行之后,学者的书很快被出版了。而且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对他的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者真正获得了成功。总结学者的成功策略之后我们发现,在市场上的一进一退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这不得不让我们相信,在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深刻认识的能力,并做到敢进敢退,这才能保证自己的成功。


在美国,有一个海军军官名叫哈利。他一直以聪明好学、知识渊博而蜚声军队。在他当兵的后6年里,哈利开始大量地写日记。他渐渐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哈利常常对自己的战友说:“等退役之后,我就专心在写作上发展。”每次他说到这些,战友都会发出莫名其妙的傻笑。哈利不知道这是在鼓励他还是在嘲笑他。但他对写作的信心却越来越强。


很快,哈利15年的海军生涯结束了。他回到纽约,信心百倍地投入创作。不过,他生活根本没有着落。在朋友杰克的援助下,两人一起在纽约郊区租了一间小房子。在哈利住进房子时,杰克微笑地告诉他:“好兄弟,写作要是赚钱了,你就是作家了。”哈利激动地看着他,然后有些矜持地笑了笑:“虽然困难,但我会一点一点地攻坚。”就这样,哈利的生活费用全部由好友杰克承担。在一年时间里,哈利坚持吃一个面包之后就开始创作。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杰克发现哈利一分钱也没有挣到。而且,哈利的书稿陆陆续续被退了回来。


面对一片惨淡的局面,杰克劝慰他:“哈利,看来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并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你还是想办法赚钱生活吧!你父母也需要个依靠啊!”哈利听了这些,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他感到自己对不起父母。一天,杰克又劝慰他:“哈利,你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吧!这些废纸是不会给你带来食物和香烟的。”哈利固执地说:“不,在关键时期我不能退缩。”哈利坚定的语气,再次感动了杰克,于是他又默默地支持起哈利的事业。


在杰克的帮助下,哈利又开始了艰苦而辛酸的写作。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哈利的写作依然没有什么出路。而且他连面包也吃不起了。哈利伤感至极。这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打击。哈利几乎失去生活的愿望,好在写作让他坚持了下来。整天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哈利越来越饥饿、越来越憔悴。就在此时,哈利接到一个战友詹姆斯打来的电话:“哈利兄弟,你的大作什么时候能卖出去,我还等着你还我100美元呢!”说完,詹姆斯就哈哈大笑起来。哈利骄矜地回答:“我的好哥们儿,我现在非常惨,身无分文。”


詹姆斯提高嗓门:“好了,你还是不要写那些没用的东西了。我在洛杉矶有家饭店,现在需要餐厅领班,年薪5000美元。你想干吗?”哈利听了心中一惊:5000美元能做多少事啊!可以让自己丰衣足食;可以让父母住进更高档的房子;可以让自己参加体面的社交活动……哈利动心了:“好多啊,如果拿到了,我首先请帮助过我的人吃一顿大餐。”就在他激动时,脑子里突然又闪现出熬夜写作的情形,他心中的金钱欲马上受到压制。他想:我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写作事业,更不能为罪恶的金钱所动。哈利用力地握了一下电话筒,说:“看来5000美元不能撵走我房间里的烂文字,我还是做我自己没有前途的事业吧!”詹姆斯听了之后,懊恼起来:“你真是个顽固不化的穷酸汉。看来我得找别人了。”两人又简单说了几句,詹姆斯首先挂断电话。


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的哈利心情复杂到极点。他摸摸自己的口袋,只剩下10美分,一顿饭也吃不成。“我是不是一个大傻瓜?难道我必须放弃写作吗?”他不停地质问自己。复杂的思想斗争之后,哈利重新找回自信。他相信放弃5000美元的工作是值得的。因为自己的书稿总有一天会成为市面上的畅销书。为了消除种种利益诱惑,他整天都在写作,完全不考虑私事。他的作品一本一本地完成。他总是鼓励自己:“相信有一天别人会看上我的书的。”在信念的支持下,哈利继续投入写作。


后来,美国读者开始对玩世不恭、惺惺作态的图书作品越来越冷淡。哈利看到这一市场变化,于是将自己的书稿大量投递给出版公司。出版公司看到哈利的将战争、海军和探险合为一体的作品感到非常惊喜。不久,哈利的书稿就出版面市了而且市场反响巨大。从此,哈利总是能接到出版公司的约稿,成为美国文坛上一颗绚丽的创作之星。


从哈利的身上,您是否看到一种执著的精神。其实,哈利更是个知进知退的人。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主动退出。而在面对自己几乎没有希望的事业时,他总是能知难而进,无所畏惧。这让我们明确地认识到,知进知退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