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不可思议的战斗(3)

作者:南浦云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2

|

本章字节:8164字

不得不承认,自从天京内讧之后,太平天国的实力打了个对折。后期虽然也有全歼李续宾湘军、二破江南、江北大营的高潮,可陈玉成、李秀成两人身上都有明显的弱点。


陈玉成勇猛,却有些傲躁;李秀成多谋,但有点儿滑头。当这两员年轻将领联手作战,各自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的时候,有勇有谋,威力很强。可当他们分头作战时,却都因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而先后吃了大亏。


眼下二十多万太平军竟无力歼灭仅两万的湘军,这一战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太平军的军力已经走了下坡路,他们的精兵已经消耗殆尽,太平天国起义,快要失败了。


4“浑蛋”曾老九


金陵城下这场大战,曾国荃混了个“九死一生”,虽然勉强挺了过去,可他手下的两万三千湘军连死带伤加上瘟疫,减员一万多,现在凑凑合合只剩不到一万人了。


可是话说回来了,金陵外围这场大战,却意外地证明了这个浑蛋玩意儿曾老九早先对战局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早在冒进金陵的时候曾国荃就说过,他突入金陵城下,可以逼得李秀成抽调江、浙之兵回援,而李秀成一调兵,正好让李鸿章、左宗棠钻空子,李、左二位巡抚在江苏、浙江那边使劲一打,李秀成又不得不赶紧收兵回援根据地,逼得李秀成两边瞎忙活,哪头儿也顾不住。


结果还真是这样!


这一仗,李秀成跑了一圈儿路,吃了一圈儿亏,损失了好几万人马,却什么也没落下。


不久后,曾国荃这个坏小子又把这招重新使了一遍,结果又把李秀成耍了个底儿掉!这两次阴招彻底拖垮了李秀成,也拖垮了整个太平天国。


曾老九这边放下不提,先说曾国藩。


金陵破围战整整打了四十六天,差点儿把个曾国藩急死吓死!


早在曾国荃孤军冒进雨花台的时候,曾国藩就已经料定九弟这一支人马必将全军覆没,所以专门给鲍超等人写信,说:我们家老九这次犯神经病,已经没得救了,你们各位一定要约束自己的人马,千万别跟着他一起冒险,免得跟着倒霉……当然,这叫“正话反说”。老曾的真正意图是希望湘军各部能拼一把命,尽快赶到金陵去救援吉字营。


可问题是李秀成早把什么都想到了,专门派辅王杨辅清、堵王黄文金攻打宁国,阻击鲍超,又派护王陈坤书进攻芜湖,断曾国荃的后路。结果鲍超的部队被阻,无法赶到金陵。眼瞅着曾国荃陷入绝境,曾国藩急得乱了方寸,寝食俱废,逮谁骂谁,吓得身边人全都躲着他。


就这么苦熬到十月上旬,忽然前线传来一个消息:李秀成大军已经退走,吉字营在金陵城下撑过来了!


一听到这个消息,曾国藩眼泪哗哗的!一边感谢老天保佑,同时赶紧给曾老九写信,让他趁着李秀成退兵的机会先把伤病员送回安徽,然后由曾老九亲自率领所有还能打仗的部队“追击”太平军!要求一直追到大官圩、小丹阳一带,然后就地驻扎。


曾国藩疯啦?他不是一直催着曾老九赶紧退兵吗?怎么现在忽然又让曾国荃率军“追击”太平军?


其实这叫“软话硬说”。老曾的真实意图不是“追击”,而是逃跑。


曾国藩所说的小丹阳在安徽当涂境内,曾国荃要是带着人马“追”到这儿,实际上就离开了金陵,跟鲍超的部队离得不远了。老曾下这道命令,实际上就是让吉字营撤离金陵回安徽休整的意思。


就在这时候出了个事儿,曾国藩最小的弟弟曾贞干染上瘟疫,病死在金陵城下了。


不但曾贞干病死了,湘军各部队都出现了大批病患,死了不少人,鲍超、杨载福、张运兰都病倒了……这场可怕的瘟疫更加吓掉了曾国藩的魂儿,连番写信让曾国荃赶紧退兵,回安徽休整。


但曾国荃根本就不听大哥的话!他有他的主意。


你看,太平军不是已经被我击退了吗?现在李鸿章、左宗棠在江苏浙江两省连打大仗,太平军已经应付不过来了,再想短时间之内抽调兵马回金陵来收拾吉字营,他们没有这个工夫!现在吉字营应该紧紧地黏在金陵城下。


曾国荃这一招叫癞蛤蟆蹦脚面——咬不着人也恶心人!让洪秀全在金陵城里着急。同时吉字营抓紧时间招兵买马,扩充兵员,等实力恢复了,就真的对金陵城发动攻击!


现在曾国荃已经摸清了太平天国的脉:李秀成再精,他得听洪秀全的。只要把洪秀全打疼了,他一定会再把李秀成给折腾回来。那时候金陵城下还有一场好戏!


只不过那时吉字营变强了,太平军变弱了,仗就不是今天这个打法儿了。


要说这曾氏兄弟也真有意思。曾国藩是个战略家,曾国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战术家。这哥儿俩一个在后头订计划,一个在前面具体实施,互相配合,互相修正,倒把金陵城下的仗打得越来越有气势了。


接到浑蛋小子曾老九的回信,曾国藩也犹豫了,因为老九说的也很有道理。可这一招太险,不合曾国藩惯常的思路,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写信跟左宗棠商量,左宗棠很快回信:支持曾老九!


曾国藩这个人平时死倔,很难说服,可是左宗棠说的话他基本上都肯听。现在一看左宗棠支持曾老九,曾国藩马上坐下来重新审视地图,看来看去,越看越觉得老九说的有道理。


同治二年(1863)正月二十九,曾国藩离开安庆大营不声不响地跑了一趟金陵雨花台。


这一路上,老曾悄悄巡视了湘军在滁州、和州、巢县、无为州各处营盘,掐着手指头计算湘军和太平军的兵力、火力对比,晚上就拿出地图研究战略态势。一路走一路研究,直到曾老九的吉字营壁垒,亲眼见到吉字营工事坚固,乡勇们士气很高,虽然遭到围攻,却毫无惧色,而且吉字营经过这几场恶战,像萧孚泗、张诗日、李臣典、朱洪章、彭毓橘等一大批狠人纷纷浮上水面,可谓兵精将勇,气势凌厉。曾国藩越看,越觉得老九提出的打法儿也许可行。


当然,吉字营为什么士气这么高?为什么这么凶悍不怕死?说穿了,这帮人都等着冲进金陵,抢钱抢女人!


这些曾国藩知道吗?知道。


眼下的湘军是什么玩意儿,他清楚得很,可仗打到这个时候,手创湘军的曾老夫子已经没办法了。


经过一番调研,曾国藩不但摸清了前线各路湘军的实力,也基本算出了太平军的底牌。


确实,太平军已经彻底走下坡路了。他们在江、浙两省占据着大片的地盘儿,却没有足够的精兵,最后一批精锐部队虽然表面上掌握在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手里,其实却因为洪秀全、李秀成二人互相掣肘,弄得无所适从,不停地在苏州、杭州和金陵之间跑来跑去,在哪儿都待不长,站不稳,越打越弱。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太平军最后的机动兵力就消耗殆尽了。


既然这一次太平军几十万大军都拿不下仅仅两万人的吉字营,那下次他们的攻势只会比现在更弱,曾国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经过反复思考,曾国藩终于决定接受曾国荃的作战思路,以此为基础制订了一套新的战略计划:从安徽建立一条粮道,直通金陵城下,尽一切力量支援曾国荃围困金陵。又从安徽巡抚李续宜手下抽调两支精兵,外加太平军降将韦俊的部队,共计一万五千人拨给吉字营,用来加强金陵外围的防线。


不过曾国藩这个人心非常细,这次他向自己弟弟的部队大量调拨兵员,又尽量提供粮饷支援,无异于公然增强自己嫡系的力量,这么个搞法,生怕朝廷要多心。


所以老曾赶紧上奏朝廷,说他现在一个人身兼多职,管的面儿太大,自己又“笨”,实在照顾不过来,所以请求皇上派“亲信重臣”到江南来督办军务,老曾自己非常愿意给这位“重臣”当助手。


又拉二胡打喷嚏……不过上次老曾试探朝廷,找的借口是“军中瘟疫,疑似天谴”,“天谴”这种事儿虽然是扯淡,可在那个时代,人们都很在乎这些东西,所以慈禧太后必须给老曾一个答复。可这次老曾找的借口是自己“笨”,应付不过来,慈禧就不好回复了。


怎么说呢?说你不笨,你老曾可聪明啦……这么说太肉麻,也没意思。


所以这道奏折到了北京,慈禧太后看完随手一扔,根本没回复。


不回复,也就是朝廷“不多心”的意思,这么一来曾国藩心里踏实了。


想不到就在这时候,忽然从湖南方面传来一个消息:曾国荃私自派人回湖南招兵,而且一次就招募了水师十二营,六千人,步勇四十营,两万人!


吉字营原有兵马两万三千,但和李秀成一场死拼,加上瘟疫,死了一半多,只剩了一万,后来老曾给它补充了一万五千人,凑成两万五,恢复到进兵金陵时的兵力,想不到曾国荃居然私自招兵!这一下吉字营又扩充了一倍,兵力已达五万之众。


听了这事,曾国藩气得关起门来直骂!


老九这个浑蛋,怎么这么不懂事!


第一,朝廷对湘军、对姓曾的原本就不是特别信任,曾国藩为了给吉字营调拨一万五千人,还得专门给朝廷打报告试探风声。可现在曾国荃一招兵就是两万六!你就不怕朝廷多心吗?这曾老九真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浑小子!


第二,湘军兵勇的工资很高!两万六千人,一个月需要多少军饷!让曾国藩上哪去弄这笔银子养活这支足有五万多人的吉字营?


第三,这个浑蛋曾老九,招兵居然不跟老曾商量!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当大哥的!


为这件事,曾国藩气得暴跳如雷。可事已至此,招回来的兵总不能立刻遣散吧?


曾国藩只好给“浑蛋老九”写了封信,不轻不重地训了他几句。


也就只能这么着了。


曾国荃私自招兵扩充吉字营,表面看来纯是为了更好地“围攻金陵”,似乎无可非议。但这个鲁莽的举动所造成的变数,任何人都想象不到。


就是曾国荃的这一招棋,最终打散了整个“湘军体系”!曾国藩被慈禧太后猜忌,和沈葆桢成仇,和左宗棠翻脸,和李鸿章背心离德……起因全是这次私募乡勇。


一切,都是因为一个“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