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奔向天京(1)

作者:南浦云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2

|

本章字节:9754字

1慈禧的政变


就在湘军围攻安庆最紧张的时候,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六日,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年仅六岁的皇子载淳即位,年号“祺祥”,也就是同治皇帝。


咸丰这位“不着调之皇”活着的时候办事不着调,连死也死在一个不着调的地方,而临死前的一番安排,也是这么“不着调”。


首先,因为儿子载淳年幼,咸丰安排了一批“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可他这一任命,就任命了八个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一个小皇上罢了,用得着这么多人来“顾命”吗?


在这八个顾命大臣里,载垣是康熙第十三皇子允祥的五世孙,现在当着宗人府宗正,领侍卫内大臣。端华和肃顺是哥儿俩,老端当着领侍卫内大臣。他弟弟老肃更厉害,是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景寿是恭亲王奕同母妹妹寿恩固伦公主的额驸。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四个人都是军机大臣。


当时朝中的五位军机大臣,偏偏四位都受了“顾命”,只有留在北京的文祥先生一个人没得到这个荣耀。结果文祥怒了,就参与到政变中去了。


这是后话。


要说这八个大臣出身各异,能力参差不齐,其中四个是军机大臣,另四人则是皇亲国戚,表面看来咸丰皇帝似乎没什么主意,谁跟他亲近他就用谁,事实上这顾命大臣的名单上却少了他的两个弟弟:六弟恭亲王奕和七弟醇郡王奕。


恭亲王奕是当时朝中公认比较有能力的皇室成员,尤其是他这位三哥咸丰皇帝如此之不着调,更衬托得恭亲王这人了不起。就因为这个,咸丰皇帝对自己的六弟又妒又烦,变着法儿地挤对他,所以这些年来恭亲王一直靠边站,手里没有实权。


现在咸丰都要死了,还在一根筋地排挤自己的亲弟弟,而肃顺他们这几位顾命大臣都是咸丰的亲信,咸丰排挤恭亲王,肃顺他们当然也就跟着恨恭亲王,所以直到皇上咽气,恭亲王连自己亲哥哥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更不要说受什么嘱托,得什么实权了。


当然,排挤自己的亲弟弟最多说明咸丰皇帝心眼儿小,嫉贤妒能,咱们这位“咸丰”一直就是这么块料,所以他这么干也正常。可就在向顾命八大臣托孤的同时,这位不着调的皇帝又把两枚刻着“御赏”和“同道堂”字样的御印分别交给了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而且下诏规定:以后新皇帝所颁布的诏书,必须有这两枚图章才算有效。


这么一来,咸丰皇帝实际上把皇权分成了两半,一半交给了顾命大臣,另一半给了自己的两个老婆。


那将来朝廷里的大事,是顾命大臣说了算,还是两宫太后说了算?


当然,咸丰皇帝这么做也是有他的考虑的。


咸丰皇帝的两位太太都很不简单。东太后慈安为人稳重、厚道,比咸丰皇帝的心眼儿好;而西太后慈禧颇有权谋,心狠手辣,是个天生的政治家材料,比咸丰有能力。这两位夫人加在一起,就成了心眼儿又好,能力又强。而能力强的这位偏又是新登基的小皇帝的亲妈——所以她不会因为能力强就跟小皇帝耍心眼子。让这两位母亲(慈安叫“母后皇太后”,而亲妈慈禧被称为“圣母皇太后”)辅佐小皇上,咸丰比较放心。


话说回来了,当初的设想是一回事,事儿最终怎么发展,完全是另一回事。


肃顺这个人专横跋扈,脾气暴躁,在朝堂之上人缘极差。偏这“顾命八大臣”中他又是大拿,凡事都由他做主。而慈禧太后又是个权欲极强、从不让人的主儿,慈安太后也看不惯肃顺的嚣张,加上北京城里的恭亲王对肃顺恨之入骨。所以咸丰皇帝这边刚一咽气,慈禧和肃顺这两股势力就掐上了。


首先,慈禧太后提出,皇帝年纪太小,不能主政,所以想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么一来,就等于这两位寡妇太太要骑到顾命大臣的脖子上去,肃顺他们哪肯答应,结果双方大吵一架,慈禧吵输了……政治斗争,除非双方中有一方死绝了,否则就不算完事。慈禧太后输了一招,暂时不吭声了,肚子里却在盘算着下一步棋怎么个走法儿。


慈禧太后看出这顾命八大臣里只有肃顺一个人还算有本事,其他的两个王爷是“吃货”,四个军机大臣是摆设,那位驸马爷景寿的太太是恭亲王的同母妹妹,所以景寿实际上是恭亲王的“亲”妹夫,这时候已经被慈禧她们拉了过去。所以只要隔开肃顺,联络上六爷恭亲王,再拿到玉玺,加上手里的两枚“御”图章,就足可以发动政变,收拾这帮顾命大臣。


于是在慈安、慈禧的安排下,恭亲王奕费了好大力气,终于被准许到热河“奔丧”,叔嫂三人抓个机会凑到一起研究了一番,决定由奕回北京,先联络五个军机大臣中唯一没当上“顾命大臣”的文祥,再搞定手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把这一文一武掌握住,就控制了北京城的局势,然后两宫太后想办法提前回京,和恭亲王联手,对顾命八大臣下刀子。


这一边,恭亲王赶紧跑回北京布置。另一边,慈安、慈禧跟着送灵的大队上了路。


才走了一天,慈禧就提出皇帝年纪小,没办法跟着大队全程护送先帝回京,想带着小皇帝先走一步。


一听这个,肃顺犯疑了。慈禧赶紧表示,让顾命八大臣的七位大臣跟着一起回京,只由肃顺一个人护着先帝的棺材慢慢走。


七个大老爷们盯着俩老娘们,肃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说实话,要搁一个精细人儿,在这种时候还真不能放心。偏偏肃顺是个心粗胆大的家伙,没多想就答应了。


于是两宫太后带着小皇帝回到北京,当天就见了恭亲王,得知上下都作好了准备,就写了一道文书,盖上玉玺,加上两宫太后手里的两枚御印,“凑”成了一道圣旨,当即把“顾命八大臣”解除职务,先期回京的七位抓的抓,扣的扣,然后又派人去逮肃顺。


这时候肃顺才走到密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圣旨”到了,立刻把他抓了起来。


不管你是什么“大臣”,一进天牢,就是凭空说出一朵花来,也不好使了。


不久,肃顺被杀,载垣、端华被命“自尽”,其他四个顾命大臣充军流放。只有驸马爷景寿因为暗里和慈禧他们串通,所以对他的惩罚只是装个样子,革了职,却留下了爵位和“额驸”头衔,后来没过几年,景寿又爬上来,接着当大官。


搞定了顾命八大臣,慈安、慈禧、恭亲王“三巨头”坐一块儿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小皇帝的年号改为“同治”,也就是大家共同来治理的意思。


这一场“祺祥政变”搞得干净利落,天下人都没反应过来,不可一世的顾命八大臣已经灰飞烟灭。后人论起此事,说到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的计划周密,板眼清晰,紧锣密鼓,雷厉风行,一个个都暗挑大指。


后边的几十年,大清国就是慈禧太后说了算了。而恭亲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朝廷挑大梁的台柱子。


这两位“名角儿”刚登上政治舞台,第一个亮相,做得特漂亮。


可是咱们知道,曾国藩能重新出山主持湘军,包括左宗棠能保住脑袋,还当了官,都是靠着肃顺这个人在后头帮衬。现在肃顺死了,时局会不会对曾国藩有什么大的影响?


基本没有影响,要说有,那就是:曾国藩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不但曾国藩的日子好过多了,就连湘军里其他名臣大将——像左宗棠、李鸿章他们,也都有好日子过了。


慈安皇太后是个厚道人儿,但她绝不是个糊涂人。对内对外,她有自己的一套主意,那就是不多说话,不多树敌,善于取势,所以虽然没有生育,可自打当了皇后,慈安稳守东宫,在世之时,她的地位和威望从来无人可以撼动。在政治上,慈安太后主张重用汉臣,而且大概因为性格相近(都有点儿闷头闷脑)的关系,她特别器重曾国藩。就在政变后不久,朝廷下旨扩大了曾国藩的权力,而这道旨意很大程度上就出自慈安之手。


恭亲王奕是晚清皇室贵族中数一数二的高明政治家,头脑清晰,行事稳妥,思想开明,在他掌权的这段时间,首创了新式外交、新式教育,支持了“洋务运动”,虽然后来恭亲王因为被慈禧太后猜忌,权柄渐失,人也变得胆小如鼠,黏糊滑溜,晚年再没干出什么事业来,可现在的他刚登上政治舞台,锐意进取,风生水起,成了可圈可点的政治明星。在人事方面恭亲王不但重用曾国藩、左宗棠,后来尤其重用李鸿章,对中国后面几十年的大局进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就要说说那位皇帝的亲妈“圣母皇太后”慈禧了。


和她那个不着调的死鬼丈夫相比,慈禧太后绝对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她精明睿智,冷静刚强,既有远见,又有铁腕。最重要的是,慈禧太后非常疼爱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


载淳,是慈禧的独生子,也是大清王朝的唯一继承人。虽然这个孩子的品性怎么看怎么像他那个不着调的父亲,但毕竟眼下孩子还小,那些坏毛病还没暴露出来——就算最后他的坏毛病全露出来了,他母亲慈禧也一样爱他。


估计慈禧这一生只爱过一个人,就是他的儿子同治皇帝。所以同治在世的时候,慈禧是个持“国”有道的好主妇,她不贪,不暴,不疯狂,不神经……在慈禧的治理下,大清国有那么十几年真的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稳了。


是啊,既然慈禧太后深爱着他的儿子同治皇帝,那么她也就深爱着同治皇帝所统治的大清帝国。


可后来,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病死了。年轻轻就当了寡妇,刚届中年又失去了儿子,这些打击彻底改变了慈禧太后的性格。那个精明冷静、不贪不暴的女政治家跟着她的独生子一起死了,后来的三十多年里,坐在光绪皇帝身后独揽大权的,是个极度贪婪、极度残暴、极度神经质的邪恶的老女人。


但慈禧晚年的疯狂、邪恶与曾国藩毫不相干。


因为那时候老曾早就不在人世了。


2四个巡抚大吏


果然,咸丰一死,朝局一变,对曾国藩的好处马上就显现出来了。


十月十八日,朝廷下了旨意,给了曾国藩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四省军权,也就是说,在原本“两江三省”之外又加上了一个浙江省。在这四省之内所有巡抚、提督及以下官员全由曾国藩一人节制。


这可真是个大手笔!


当年咸丰皇帝耍了多少回赖,拖了七年才勉强给曾国藩一个“两江总督”,可现在慈禧、恭亲王他们刚一上来,马上给了老曾四省全权!这一家伙把曾国藩乐得连北都找不着了。


当然啦,乐只是一阵子,很快老曾就冷静下来。


既然江南四省都交给他了,那曾国藩当然要尽快把这四个省的军政大权彻底抓到手里。


偏也在这个时候,湘军“二帅”胡林翼死了。


自从跟曾国藩联手结盟以来,湖北巡抚胡林翼一直是湘军中的第二号人物,手下兵强马壮,实力只略逊于老曾。但胡林翼是个书生,身体一向不好,有吐血的毛病。这些年战场上拼死拼活,风险无数,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安庆这场恶战,老胡患得患失,最后被彻底拖垮,一病不起,几乎跟咸丰皇帝前后脚儿,死了。


胡林翼一死,湘军主力部队的大格局又发生了变化。


原属胡林翼的李续宜、杨载福现在都不得不靠到曾国藩这个“码头”上来了,鲍超的霆军也成了曾国藩一个人的铁杆儿亲信,而胡林翼手下另一路主力多隆阿的人马,因为从来不买老曾的账,后来跑掉了。


当然,多隆阿的事是后话。


眼下曾国藩刚接了江南四省,正准备往各个要害部门安插亲信,胡林翼一死,在“胡系”湘军里论资排辈儿,老胡手下的大将李续宜排到最前头,所以曾国藩头一个打算重用李续宜。


这时候李续宜已经接了胡林翼的差事,担任了湖北巡抚。可是湖北那边有个“老坏蛋”湖广总督官文坐镇,官文这家伙着实让人腻歪,李续宜不愿意答理他,曾国藩就顺势提出把李续宜调到安徽当巡抚,这样安排,一来李续宜跟曾国藩更亲近了;二来有老李的队伍在安徽待着,曾国藩也觉得安全。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