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词人简谱(1)

作者:逸闻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38

|

本章字节:12884字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在朝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又迁蕲州,不逾日病死。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著有《小畜集》。


潘阆(?—1009),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著名隐士、文人,为人疏狂放荡。宋太宗闻其能诗词,至道元年(995)召见于崇政殿,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因事牵连,被查究,因此而改名换姓,逃遁潜匿。著有《逍遥集》。


寇凖(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真宗时为相,封莱国公。后被贬为雷司户参军,卒于雷州(今属广东)。在位时力主抗辽,稳定国事,为官正直。词仅存四首,风格淡雅委婉。著有《巴东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进士,曾任西溪盐官、陕西经略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封楚国公、魏国公。词作脍炙人口,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词人。曾任安陆县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交游。善作慢词,开北宋词坛风气之先,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功不可没。其词含蓄雅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炼,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在词作中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有《安陆集》,清人根据宋人手抄本编纂《张子野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十四岁时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至集贤殿学士。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其词在北宋时期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工于造语,多以男欢女悦、别绪离情为内容,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作丰富,主要词集《珠玉词》有一百二十多首。


宋祁(998—1061),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人。北宋文学家。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工部尚书等。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其词多写个人生活琐事,语言工丽。近人赵万里辑有其词《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作者。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林逋(967—1029),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儒学世家,孤高自好,恬淡好古,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因宣城古称宛陵,又世称“宛陵先生”。皇祐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仕途虽不得意,但在诗坛却享有盛名,与苏舜钦齐名,被称为“苏梅”,又因和欧阳修为好友,又并称为“梅欧”。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合称“唐宋八大家”。官至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在政治和文学方面均主张革新,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创作实绩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词存二百余首,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大都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的艳词。


司马光(1019-1086),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反对王安石新政,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历史上与孔子、孟子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词存三首,均写风情,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国风好色”的优良传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为宰相,实行变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退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诗文各体兼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不多,但亦擅长,现存二十余首。诗词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对宋初形式主义的文风是有力的冲击,并直接影响豪放派诗词。


王安国(1030—1076),字平甫,王安石大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进士。为北宋著名诗人,诗博而深。词仅存三首,风格婉丽蕴藉。


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其词工于言情,风格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父为大晏,子为小晏)。有《小山词》,大部分为小令。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有“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之戏语而忤怒太后,被罢职,遂自号“逐客”。其词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构思新颖,造语佻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祠部员外郎、杭州通判、龙图阁学士等职。仕途屡遭贬谪,但居官清正,政绩颇多,口碑甚佳。谥号“文忠”。其诗词、赋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和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其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风气,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东坡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


魏夫人(生卒年不详),名玩,字玉汝。襄阳(今属湖北)人。北宋女词人。曾布之妻,曾布参与王安石变法,后知枢密院事,为右仆射,魏氏以此封鲁国夫人。其词多写离情别绪,感情深沉真切,与曾布屡遭贬谪在外有关。有《魏夫人集》。存词十余首,被辑为《鲁国夫人词》。


李之仪(约1035—1117),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北宋词人。历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河东常平等职。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属安徽省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有《姑溪词》。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属浙江)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及第,历任临海尉、神官院主簿、秦凤路提刑、监察御史里行、御史中丞等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词以小令见长。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五十首。


黄裳(1044—1130),字勉仲,一字道夫。南平(今属福建)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知福州。善作诗,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卒于宜州贬所。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与苏轼并称“苏黄”。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时彦(?—1107),字邦彦。开封(今属河南)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状元及第。历任集贤校理、左司员外郎、太常少卿、吏部侍郎、开封府尹、工部尚书等职。工于诗词,存词仅一首。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中进士,历任定海主簿、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政治上倾向于“旧党”,“新党”执政后屡遭贬谪。生性豪爽,洒脱不拘。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为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晁端礼(1046—1113),名一作元礼,字次膺。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补之称其为十二叔,常与唱和。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洲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三十年之久。有《闲适集》。


赵令畤(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赵德昭)玄孙。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后坐元祐党籍,被废十年。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著有《侯鲭录》八卷,赵万里为辑《聊复集》词一卷。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元祐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富于语言美与音律美。著有《东山寓声乐府》,存词二百八十多首。


仲殊(生卒年不详),本姓张,字师利,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安州(治今湖北安陆)人。北宋僧人、词人。曾应进士科考试。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与苏轼往来甚厚。宋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词作为其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更多的词具有苏轼超迈横绝之风,并在登临怀古之作中表现尤为显著。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幼能属文,早负盛名。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任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扬州通判等职。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等地。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其词除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词今存一百六十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有《鸡肋集》(诗文)、《晁氏琴趣外篇》(词)传世。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魁梧逾常,故人称“肥仙”。后迁居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原籍亳州(今属安徽),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太常少卿等。后因党争,数遭贬谪。曾从学于苏轼,其文汪洋淡泊。擅长诗词,词作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有词作《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著名词人。历任太学正、国子主簿、知溧水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等职。诗词文赋,无所不擅。精通音律,善于自创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著有《片玉集》,又名《清真词》。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之一。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一生不附权贵,安贫乐道,以作诗文自娱。为五代花间词派传人。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在北宋后期词坛自成一家。著有《溪堂词》,今存词六十二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河南)人。早有声名,但不愿为官。高宗绍兴二年(1132),始应召入朝,赐进士出身,历任秘书省正字、兵部郎中、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职。秦桧为相时,任鸿胪少卿;桧死,遭罢免。早年生活放荡,词风尚婉丽。中年逢北方沦陷于金,国破家亡,多感怀、忧愤之作,格调悲凉。晚年隐居山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


苏庠(1065—1147),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澧州(治今湖南澧县)人,后徙居丹阳之后湖,更号后湖病民。南宋初词人。一生不仕,隐逸以终。工诗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而声名大振。其词多写闲适生活,笔调明朗爽洁而避纤丽浮艳。有《后湖词》一卷。


毛滂(约1061—约1124),字泽民。衢州(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历任郢州县尉、杭州法曹、武康知县等职。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后流落东京,一生仕途失意。其词受苏轼、柳永影响,清圆明润,别树一格,自然深挚,秀雅飘逸。著有《东堂词》一卷传世。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文人世家,母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南宋文学家。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者,其词开拓南宋前半期以“气”(英雄气、狂气、逸气)入词之新路,为辛派词之先河。今存《石林词》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