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司马光

作者:逸闻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9

|

本章字节:2528字

西江月


宝髻(ji)1松松挽就,铅华2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3。相见争如4不见,有情何似无情5。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注释


1宝髻:古时对妇女发髻的美称。髻,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2铅华:化妆搽脸的粉。3“青烟”二句:形容舞伎体态轻盈,身上的罗衣像柳絮丝柔和纤丽飘忽不定。4争如:怎如。5“有情”句:无情不会为有情而痛苦。


经典赏析


这首小令在尺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


词的上片写宴会所遇舞伎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相关链接


司马光砸缸


据《宋史》载:“(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今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宾馆(宋代官衙遗址)内,即为故事发生地,塑有司马光砸缸的雕像。


阮郎归


渔舟容易入春山1,仙家日月闲。绮窗2纱幌(huǎng)3映朱颜4,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chán)5,重寻此路难。


注释


1春山:暗示山中花事繁闹,春景宜人。2绮窗:雕花的窗户。3纱幌:薄纱窗帘。4朱颜:指年轻美貌的女子。5潺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经典赏析


《阮郎归》又名《宴桃源》《醉桃源》《碧桃春》等,此词咏其本意。此调常用来写冶游、艳遇,这首词也是如此。


作者先写无意间进入春山仙境,领略到与人世间不同的悠闲岁月,流露出初入仙境时一种意外的欣喜和新奇的感受。接着透过玲珑的雕花窗和掩映的薄窗纱剪出仙境美女的倩影,用笔空灵,缥缈若仙。然而欢会未久,却要匆匆归去,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惋惜和追迹之情。


这首小词风格婉丽,作者借武陵渔翁误入桃花源和阮肇天台山遇仙女的事情,暗示着曾经有过的一场艳遇,展示了他作为一代名臣的温情一面和别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