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森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3
|本章字节:3042字
第五章意得志满,急躁冒进
★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
李自成革命成功后,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李自成的大顺集团始终坚持的是民主集中领导机制,并没有追求封建帝王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永葆革命传统的企业集团,在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的时候,却溃败了。
客观来讲,我们许多底层出身的企业家,功成名就后也保持了这一可贵的品质,他们生活朴素,不事奢华,坚持集体领导制,但许多经营成功的企业在这种原则下,仍然失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李自成企业失败的过程,让我们想起一个著名的成语兵败如山倒,由于一次重大决策的失误,导致企业大面积的溃败,是让人心痛的事情。李自成起义的失败,暴露了他只会闯天下不懂坐天下的农民意识。
袁崇焕与崇祯的矛盾冲突
崇祯17岁登基,从他哥八级木匠明熹宗手上接过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他早就了解到九千岁魏忠贤作恶多端,不是好玩意儿,就韬光养晦,以守为攻,采取怀柔和麻痹策略,步步为营,终以漂亮干练的手法解决了客魏(客氏和魏忠贤)集团,其政治手腕之娴熟,行动协调能力之强,堪与康熙解决鳌拜之手法相提并论。然后,他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百感交集,心想:我这一辈子什么福都享过,什么好的都吃过,什么苦也受过,就差没死过,现在,我是活不成了。走到半路,他坐在路边一个小树林里的石头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半天,长叹一声,把一条精美的裤带搭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了。解决了魏忠贤的阉党,崇祯皇帝又给杨涟、左光斗等著名的东林党人平反昭雪,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并赠送一把上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从此以后,崇祯皇帝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其勤勉和贤能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帝王,以至于大清名相张廷玉也感慨不已: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闯王李自成也在自己的《登极诏》里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明末集团获得了最后的喘息机会。
这一天,后金集团召开了由全体董事参加的董事会,讨论袁崇焕的攻势。范文程侃侃而谈:《明史·流贼传》介绍崇祯: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这说明崇祯刚愎自用,而且生性多疑。此外,我们从姓名学的角度研究袁崇焕的个性: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焕,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的意思;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所以,袁崇焕固然是军事奇才,但他有政客致命的缺陷,即挥洒自如、我行我素的个性,不经请示,擅自诛杀毛文龙就是很好的例证。不懂得韬光养晦,不知道恬隐忍让这种个性对于普通人来讲真的无所谓,但是对于一名政客来讲,将是其致命的缺陷,这种个性,和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崇祯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便是他杀袁计策的出发点……
几天以后,一个被金兵俘虏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
这个消息对崇祯皇帝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皇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袁崇焕不是那种人。
崇祯帝气急败坏地回答:你懂啥!他不是那种人,你就是那种人!慎重,再慎重我也完了!抓!先抓起来再说!
最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北京菜市口市场,伟大的袁崇焕将军被千刀万剐了。他临行前曾口占一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