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0
|本章字节:9540字
光绪帝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本来应该在自己母亲的怀抱里享受天伦之乐的孩子被欲望推到了一个冰冷莫测的深潭里,如果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大清朝的话,也许大清朝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可惜的是,他只是个傀儡而已。这个他并不奢望的皇位留给他的只是无尽的屈辱而已,无论是慈禧给他的,还是外国列强给他的。这个苦命的天子只能以一声叹息结束自己的生命。
光绪帝即位内幕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病逝,同治帝的后妃们也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这个时候,由谁继承大统成了一个最迫切的问题。当时的同治皇后已经怀孕,马上就要生产,但慈禧借口国不能一日无君而急于立定新君,而且,她还驳斥要求立皇后将来生的孩子为嗣的主张说皇帝身体不好,又因病去世,皇后生的孩子身体肯定也不好,不适合立为新君,应该选择其他的宗室子弟为新君。
既然太后发了这个话了,那么大臣们就开始商讨到底选择谁家的孩子为新君比较好。同治皇帝是载字辈的,按理,他下一代皇帝应该也是他的下一辈的,就是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于是,两宫太后就和恭亲王、醇亲王、贝勒载治以及军机大臣文祥等商讨此事。大家其实心里都知道慈禧肯定已经有了人选了,如果说了不合她意的话,肯定要招来祸患,于是都沉默不语。只有文祥,倚仗自己是三朝元老,又不是宗室中人,便大胆的出来说:应该立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为嗣,其中最为合适的是奕纬的孙子溥伦。奕听了他的话,马上表示反对,慈禧也赶紧抓住机会说:溥字辈中没有合适的人,醇亲王的次子载湉现年4岁,既是宗亲,年纪又合适,由他来继承大统最为合适。一听慈禧的这句话,醇亲王如雷轰顶,痛哭流涕,昏倒在地,而诸位大臣们则是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此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其实,慈禧之所以非要选择载湉为嗣,有她自己的想法。首先,如果立溥字辈的为嗣的话,她就变成了太皇太后,就不能再继续把持朝政了,这是慈禧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再者,如果立一个载字辈的年纪大的皇帝的话,她也就不方便垂帘听政了。所以,她想方设法也要立一个与同治同一辈的而且年纪很小的为新君。这样,光绪帝就由一个亲王的儿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清代怎样选择皇后
清朝入主中原后的十位皇帝中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是当了皇帝后举行大婚,同时册立皇后的。清代选后用镶玉如意,选妃用绣花荷包。有很多时候,皇后并不是皇帝选出来的,而是由太后选的,比如顺治的皇后,就是孝庄太后的侄女,但顺治帝并不喜欢她,却又不得不听从母亲的话,所以后来才发生了废后的事情;还有光绪帝选后,也是慈禧决定的,光绪帝喜欢珍妃,想立她为后,可是慈禧却定了她的弟弟的女儿,就是隆裕太后。所以,皇帝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坐享齐人之福的,他们的婚姻生活有的也并不如意。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刘铭传,道光十六年出生于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早年追随李鸿章、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主力大将。和李鸿章、曾国藩手下的很多大将一样,刘铭传不久也开始在政治上出人头地,在同治四年,他被授任为直隶总督。一时间很受清廷的重用。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首先侵略越南北方,后又派海军舰队侵入中国东南沿海,进一步企图占领台湾,迫使清政府屈服。当年的四月,清政府急召刘铭传入京,授以巡抚衔督办台湾事务,筹备抗法。刘铭传领命后,上了一道《海防十策》的奏折,希望能用这个来作为自己筹备台湾抗法的基本策略,光绪帝看后很是认可,于是,他领命赴台。
光绪十年八月初,四艘法舰开始猛烈攻击基隆,在刘铭传的正确指挥下,中国军队首战告捷,军威大振。十月初,法舰分两路猛攻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与法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双方打成了平局,互相僵持不下。光绪十一年三月下旬,法军在镇南关、谅山大战中大败,中法停战,不久进退两难的法军从台湾退出。刘铭传领导的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光绪十一年十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瘁,卧床不起,于次年的年初病逝。
清朝怎样选秀女
在紫禁城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女子,她们就是“秀女”。这些女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入宫,以“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的后备人选。这些秀女必须在出身、年龄、身体三方面符合条件才能成为候选的对象。在清朝前期,秀女大多在满蒙贵族中选,后来被编入八旗的其他民族也被列在入选之列。这些秀女的家庭出身大多是“满洲、蒙古护军、领估以上,汉军笔帖士、骁骑校以上”。应选秀女的年龄规定在14到16岁之间。在以上这些条件都成立的基础上,应选秀女还应该身体健康。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但因为国内资源匮乏,就把眼光放到了邻近的朝鲜和中国身上。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要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而日本也正好诱惑清政府出兵,好为自己侵略朝鲜制造借口。在日本的这个本意下,无论清政府怎么做,他们都是不会轻易罢休的。于是,在当年的7月25日,日本在丰岛附近对中国运兵船和护航舰发动了突然袭击。8月1日,清政府正式宣布对日宣战。
9月15日,平壤之战爆发,清军总指挥贪生怕死,下令停止抵抗,清军全线撤退回国。日军占领了朝鲜全境。9月17日,爆发了黄海之战,这是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丁汝昌在护送援军返航的途中,与日本舰队遭遇,丁汝昌下令各舰迎战。战斗中,丁汝昌负伤,由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替督战。致远号中炮后船身倾斜,当弹药用尽时,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敌舰吉野号撞去,不幸中鱼雷沉没,全舰官兵死难。经远号中炮起火,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与舰同沉。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向日本乞降的行动。1895年2月11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以及外务大臣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后,国内一片哗然,全国掀起了反割地反投降的斗争。但无论国人再怎么反对,条约还是签订了。《马关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迈进的速度。
秀女的出路如何
在清代,被选中的秀女有一部分来充实后宫,这些女子一般会被封为级别最低的答应,以后如果得到恩宠会逐步晋封,如果得不到恩宠的话,就会这样一辈子孤老终生。如果皇帝即位时年龄幼小,未来的皇后也会在秀女中挑选,由皇太后决定。秀女中的另外一部分人许配给皇子皇孙等,许配给皇子的叫拴婚,许配给皇孙的叫指婚,还有一些秀女许配给近支宗亲。
珍妃之死
珍妃是光绪帝的爱妃,十分受光绪帝的宠爱。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命人把她推入了井里,这个名噪一时的珍妃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慈禧为什么要在西逃前害死珍妃呢?
在光绪帝选后的时候,其实他是比较中意珍妃的,但因为慈禧的一声令喝,光绪才立了慈禧的侄女为后,而选了珍妃和她的姐姐为妃子。所以,在光绪帝选妃的时候,慈禧就对这个珍妃有了成见。这个珍妃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很得光绪帝的喜爱。而慈禧的侄女却其貌不扬,而且没有什么才德,是慈禧强塞给光绪的,所以光绪对她很是冷淡,这就更加深了慈禧对珍妃的恨意。
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的变法主张,开始推行新政。珍妃积极支持光绪,是光绪变法的最有力的支持者。而光绪的变法主张本来就不对慈禧的心意,慈禧对珍妃自然也是十分不喜欢了。就在这年的九月,慈禧发动政变,捕杀了参与维新的有关人员,同时把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而珍妃也同时被囚禁在了冷宫里。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光绪及皇后等一干人离开北京到西安避难。在走之前,把珍妃推进了井里。此时的珍妃刚刚25岁。
珍妃是投井而死的是没有错的,但现在有一种说法说珍妃是自己投井死的。当时,慈禧要西逃,不能带走珍妃,珍妃知道如果自己留在宫里,八国联军打进来后,自己身为皇帝的妃子肯定是要受辱的,那么这时候,她就只能一死了,“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鬼”。珍妃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皇帝大婚是怎样完成的
皇帝大婚的步骤与形式和民间的有一些类似,主要分如下步骤:首先是纳彩礼,皇太后与近支王公选定皇后人选后,皇室要向皇后娘家送订婚彩礼,这一步骤就叫“纳彩”,在这个阶段必须同时封后;然后是大征礼,皇室准备大婚礼物,派使臣送到皇后家,就是大征礼;再之后就是册立奉迎礼,举行之前的一日,皇帝遣官到天坛、地坛、太庙,告祀天、地、祖宗。当日,宫内布置一新,皇帝去往皇后娘家迎接皇后入宫;最后就是合卺礼,这一个步骤跟民间的新人入洞房一样。所有的步骤完成后,大婚才告结束。
杀身成仁六君子
在光绪帝时期,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政变,就是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捕杀了参与变法的六个人。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个人在北京菜市口被处死,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谭嗣同认识到只有变法才能改变中国现在的面貌,于是便同唐才常等在湖南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后来,谭嗣同离开了家乡,到北方去游学,结交了很多热心维新的人士,并结识了维新的砥柱梁启超。1897年,谭嗣同回到家乡和梁启超等人一起在湖南长沙筹办时务学堂,并担任《湘报》的主编,积极宣传变法主张。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变法,谭嗣同被人举荐入京帮助光绪推行新政。
林旭,福建侯官人,“公车上书”后,他多次拜见康有为,希望能够收自己为弟子。一次,康有为让他帮忙把福建士子名流组织起来,在北京成立了闽学会,为维新变法奔走呼号,他竟然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件事。1898年4月,保国会成立,他为倡始人之一,并任董事。
杨锐,四川绵竹人,维新人士,参加强学会、保国会,倡立蜀学会,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后,杨锐出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人,维新派代表人物,他积极支持光绪变法,提出:“时势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
刘光第,四川富顺县赵化镇人。1898年,刘光第、杨锐等人在京创办“蜀学会”,以“讲新学,开风气,为近今自强之策”为宗旨,定期聚会,纵谈国事,鼓吹变法。
康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的弟弟,1898年在北京参与新政,帮助康有为拟写新政奏稿,奔走不遗余力。
皇宫中的女仆等级
清朝宫中的女仆,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有很多名目,具体有宫女、家下女子、使女、妈妈里、嬷嬷、姥姥等。宫女是后妃使用的年轻女仆;住在宫中的皇室成员的福晋们的女仆称家下女子或使女;妈妈里主要从事一些粗使活计,她们是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是没有牵挂没有子女的孀妇;嬷嬷是宫中的乳母,她们都是20多岁,身体健康,刚生完孩子的妇女;姥姥是年老资深女仆的称呼,她们是宫中地位比较高的女仆,主管后妃们的生育诸事。
两代帝师翁同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