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祖努尔哈赤(2)

作者:宋晓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0

|

本章字节:10496字

这个东哥可不是个普通的人物。早在明万历十九年,哈达部歹尚贝勒得知东哥的美貌,就向她的父亲布斋求婚。布斋假意应允,但是歹尚迎亲的途中被叶赫伏兵所杀。当叶赫组织九部准备荡平建州时,布斋为了结盟的需要,许诺将东哥许给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为妻。在九部联军攻打建州的战役中,布占泰被俘,还没等他回到乌拉,东哥的哥哥又将东哥许给了努尔哈赤。


但没想到,东哥这次没有听从父兄的话,她说:努尔哈赤是仇人,谁杀死努尔哈赤就嫁给谁。布扬古本来就是迫于形式才与努尔哈赤结亲的,听东哥这么一说,正中下怀。于是,他就公开向海西各部征婚,条件是杀死努尔哈赤。哈达部猛骨孛罗早就被东哥的美貌所迷,发誓要铲除努尔哈赤,于是,东哥又许给了猛骨孛罗。这下子把努尔哈赤激怒了,他发兵讨伐哈达部。


哈达部战败后,叶赫部非常害怕,于是便把东哥许给了辉发部的拜音达理,这样,就爆发了建州女真和辉发部的战争。后辉发部也战败。


在九部联军攻打建州的战役中,布占泰被俘,布占泰在被俘的日子里,受到了努尔哈赤很好的对待,努尔哈赤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布占泰。布占泰和建州女真的联姻,让叶赫部非常不安,于是,他们又表示愿意把年近30的东哥许给布占泰。布占泰竟也没有抵挡得了美色的诱惑,开始与建州女真为敌。努尔哈赤大怒。率兵征讨乌拉,乌拉部就此灭亡。


明万历四十三年,布扬古又把东哥许给蒙古首领的儿子莽古尔岱。努尔哈赤非常恼怒东哥,曾说:无论这个女人嫁给谁,都不会长命的。果然,东哥嫁到蒙古刚一年就死去了。


满族入关前的法制


满族入关以前的法制,基本上是由习惯法开始向成文法转变或过渡的阶段。努尔哈赤统治的初期,女真人的法制仍处于习惯法状态。努尔哈赤建费阿拉城后,就“定国政,凡作乱、窃盗、欺诈,悉行严禁”。“定国政”是女真社会开始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表现之一,这个“国政”,首先是禁止“作乱”,其次是禁止“窃盗”,再次是禁止“欺诈”。到了皇太极时期,法制建设有了一定发展。这个时期满族法制体系中,军律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此外,刑事法规开始完善,婚姻立法开始注重维护封建秩序。


努尔哈赤公开发布“七大恨”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把战略重点从原先统一女真诸部转移到反明上。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所谓“七大恨”是:(1)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2)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3)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4)明朝派兵保卫叶赫,抗拒建州;(5)叶赫由于得到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6)明当局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7)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我们从这“七大恨”中可以看出来,这其中,除了努尔哈赤要报父、祖之仇外,其他都是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事,本来可以不用这么大张旗鼓的,努尔哈赤之所以要公开发表“七大恨”,就是要激起女真人的民族情绪,把女真人的不满引向明朝。这篇檄文成了努尔哈赤向明开战的导火索。从此,努尔哈赤的目标已经不是统一女真部落,而是与明对抗了。


“七大恨”誓师后,努尔哈赤就发起了对明的战争,第一站就是抚顺城。后金天命三年四月初八,努尔哈赤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商讨战事策略。很快,努尔哈赤用计轻松取下了抚顺城。这场战役后,后金政权正式与明朝决裂,进而拉开了双方战争的序幕。


开国第一功臣费英东


在努尔哈赤成功的道路上,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费英东费英东是努尔哈赤议政王大臣会议中的一位成员,能享有这个待遇,可见他在努尔哈赤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费英东在明万历十六年的时候就率部归顺了努尔哈赤,此后就一直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南北,立有卓越的功勋,为努尔哈赤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金天命五年,费英东结束了他戎马征战的一生,终年57岁。


清朝重要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议政王”与“议政大臣”集议诸事的一种议政形式,在清朝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为皇帝指挥下议处军国大政的最高权力机构。这种特殊的治理国政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是与八旗制度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密切相联的。


1622年(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亦称八王)“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皇太极嗣位后,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议政大臣的职名正式出现。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人,故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同样,在必要时,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


清入关后,顺治帝曾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扩大,先后任命非满族的范文程、安达礼、宁完我为议政大臣,但议政王大臣会议仍然操纵在满洲贵族手里。康熙时期,由内阁处理政务,而雍正时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议政王大臣职名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随之消失。


什么是卤簿制度


古代帝王出行、举行朝会,随行或陈列的仪仗称之为卤簿。清代卤簿沿用明代旧制。清初顺治三年以后,皇帝仪卫分大驾卤簿、行驾卤簿、行幸仪仗三种。乾隆十三年,乾隆改大驾卤簿为法驾卤簿,行驾仪仗为銮驾卤簿,行幸仪仗为骑驾卤簿,合三者为大驾卤簿。大驾卤簿在圜丘、祈谷、常雩三次大祀中使用;法驾卤簿在宫中朝会和祭祀方泽时使用;銮驾卤簿在巡幸皇城时使用;骑驾卤簿在出京巡幸、御驾亲征时使用。


努尔哈赤的叶赫氏皇后


在清朝历史上,有成也叶赫败也叶赫的传说,实际上,这也仅仅是个传说而已。我们所知道的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就是叶赫那拉氏的女儿,她叫孟古格格,是叶赫部贝勒扬佳努的爱女,14岁的时候嫁给了努尔哈赤。她是一个非常贤淑聪敏的姑娘,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只可惜的是,她在29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


孟古格格和努尔哈赤的一段姻缘是她的父亲一手操持的。那时候,努尔哈赤刚刚起兵创业,叶赫部贝勒扬佳努凭着一双慧眼看出努尔哈赤日后决不是池中之物,以后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他就主动找到努尔哈赤,要把自己的女儿孟古格格许给努尔哈赤,当时扬佳努贝勒还有一个女儿年纪稍微大一些,努尔哈赤听到扬佳努贝勒的结亲的要求后,就说:为什么不把你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女儿许给我,却把未成年的女儿许给我?这不是开玩笑吗?没想到扬佳努却一本正经的说:这不是开玩笑,我是有年纪稍大的女儿,但遗憾的是她资质平平,配不上你,所以不敢把她许给将军,但我的小女儿孟古格格不仅仪容端庄,而且聪慧可人,这样的女儿才可以许给将军啊!


听扬佳努这么一说,努尔哈赤当然很高兴,就允诺了这门婚事。这样也才有了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的名字。通过这件事也可以证实,传言所说的“清廷祖制不纳叶赫氏”是没有根据的。


清代服饰的特点


清代的女子一般穿旗袍,外套马甲;发型有如意头、一字头、大拉翅等;鞋多为高跟在足心的花盆底鞋。男子一般剃发梳辫,穿长衫、马褂、坎肩、套裤,帽子有瓜皮帽、毡帽、风帽、凉帽等多种。汉族女子和满族女子穿戴不一样,南方妇女穿裙子,北方的妇女则扎裤脚。汉族女子穿的衣服有对襟、大襟、琵琶襟;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发式有刘海、单辫、双丫髻、长髻等多种。


锋芒外露的舒尔哈齐注定的悲剧


努尔哈赤的成功其实离不开他的弟弟们的帮助,但为什么历史上很少说到他的弟弟的功劳呢?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囚禁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呢?


努尔哈赤兄弟五人,他是长兄,舒尔哈齐是老三,二人同母所生,在母亲去世后,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是非常要好的兄弟,同时也是努尔哈赤很好的帮手和战将。因为是兄弟,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的权势和地位是不相上下的,对外,他与努尔哈赤一样是建州女真的“头目”,对内,他是努尔哈赤的副手。在明朝的官书中,常常把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并称,并冠以相同的都督头衔。这样的锋芒毕露是努尔哈赤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他开始冷落、故意贬低舒尔哈齐。而舒尔哈齐那边,也不甘心于居人之后。


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出兵讨伐哈达部,舒尔哈齐率领先头部队出发,由于哈达部有所准备,所以等舒尔哈齐到达后,哈达已经出城迎战,舒尔哈齐正在犹豫要不要出战时,努尔哈赤率兵来到,他看舒尔哈齐一箭未发,大为恼怒,狠狠地呵斥了舒尔哈齐。从此,兄弟两人开始有了裂缝。


兄弟不合的传闻很快就传了出去,就在这时,明朝总兵李成梁的儿子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双方结为了亲家。随后,舒尔哈齐的妻子病故,李成梁又置办了酒席并前往吊唁。这样,舒尔哈齐逐渐成为“拥明派”,与努尔哈赤越走越远。


明万历三十五年,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率兵接应东海女真瓦尔喀部众归附。途中,他们遭到了乌拉部的伏兵拦截,褚英和代善在奋死拼战时,舒尔哈齐却在一边观战。这件事情让努尔哈赤愤怒异常,他剥夺了舒尔哈齐的军事权力。这让舒尔哈齐很不服气,于是,他想到了投靠明朝。就在他以为找到了靠山的时候,努尔哈赤下令剥夺了他的家产,杀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后又以设宴之计骗得舒尔哈齐成为了阶下囚。舒尔哈齐过了两年牢狱生活后,终于死在了牢中。


皇帝的礼服、吉服、常服有什么区别


皇帝的礼服,色用明黄,上衣下裳,前后列十二章纹,间以五色云,下幅为八宝平水。这种衣服通常在祭天祭月时穿着。皇帝的吉服是皇帝庆寿、大婚、赐宴等吉庆活动中穿着的,俗称龙袍。皇帝龙袍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四开裾式长袍。皇帝的常服包括常服袍、常服褂两种款式。常服是在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日常生活时所穿着的衣服。


废长子褚英


努尔哈赤50多岁时,由于长年征战渐感体力不支,很想在诸子中选一个接班人,使其在自己百年之后,作为女真国的首领。长子褚英很有军事才干,又是元配佟佳氏所生,因此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努尔哈赤授命褚英辅佐国政。


褚英辅政后,因年轻,资历浅,心胸不豁达,操之过急,受到了五位大臣和四个贝勒的反对。四个贝勒是努尔哈赤最疼爱的“心肝宝贝”,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他们都手握兵权,同褚英本来就不相上下。现在把褚英立为嗣子,他们是不能容忍的,于是他们同五大臣联合,倾轧褚英。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及扈尔汉,在他们早年追随努尔哈赤,建立功勋时,褚英尚在襁褓之中,而今由褚英管军机,裁政事,他们肯定不服。于是他们在努尔哈赤面前告了褚英的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被削去兵权失去辅政地位后,心中非常不满。于是,他便焚香诅咒那些告他状的人说:“将来我即汗位后,对于和我作对的诸贝勒、诸大臣,统统杀掉,决不姑息。”


在这之后不久,努尔哈赤两次率兵征伐乌拉,让褚英留守满洲,把守城的责任先后委托给了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褚英的心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诅咒出征的努尔哈赤及诸贝勒、众大臣说:“出兵乌拉失败才好呢!如果他们打了败仗,回来时我不让他们进城。”褚英的这些牢骚语不久就又被部下告密。努尔哈赤非常生气,便下令将褚英囚禁在狱中。在褚英被押两年之后,因他毫无悔改之意,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将褚英杀掉,时年36岁。


清代佩戴朝珠有什么规定


清代帝后及王公大臣在穿朝服的时候要佩戴朝珠。朝珠共有圆珠一百零八颗,意为一年中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和。一百零八颗圆珠,由四颗大珠等分为四份,表示四季。朝珠上另附有小珠三串,叫“纪念”。朝珠的佩戴因身份的不同而有区别。皇帝及王公大臣穿朝服时只戴一盘朝珠;三串纪念,两串在左侧,一串在右侧。后妃穿朝服时则要戴三盘朝珠,两盘分左右斜挎肩上交于胸前,项上一盘;纪念则两串在右侧,一串在左侧。


次子代善失宠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褚英死后,为人和善、战功赫赫的代善成为努尔哈赤心目中的接班人首选。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这个板上钉钉的事情起了很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