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0
|本章字节:9482字
其二,有人说这个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些好事之人的杜撰,之所以把两人联系在一起,只是因为两人都有一个董姓。据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记载,冒辟疆初识董小宛在崇德四年(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16岁,顺治帝才2岁。而顺治娶董鄂妃时是19岁,董鄂妃18岁。如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那么此时她应当是33岁了,显然年岁不合。
其三,有人说董鄂妃是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据顺治帝的宠臣汤若望回忆录记载,顺治皇帝狂热地爱上了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并在这位军人斥责他夫人时,打了此军人一个耳光,于是这位军人因愤致死,或自杀而死。皇帝于是把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并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产下一子,皇帝本预备立他为将来的皇太子。但是这位皇子竟于数星期之后死去,其母不久亦去世。这与《御制董妃行状》中说董妃“后于酉冬生荣亲王,未几王薨”的记载相合。于是有人推测董鄂妃实为这位军人的妻子。而这位军人是谁?历史学家从时间上来推算,只能是顺治的弟弟、皇太极的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福临为死儿追封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生一子,排行第四,福临爱屋及乌,视这个儿子为珍宝,可惜的是这个福薄的儿子在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董鄂妃痛失爱子,哭得死去活来,顺治帝也是痛切于心。看着自己的爱妃为了这个儿子哭得肝肠寸断,顺治帝为了安慰她,便追封这个无名的皇子为和硕荣亲王。顺治命礼部为荣亲王选择吉地,建造陵墓。顺治十五年八月,和硕荣亲王在庄严的仪仗队护送下葬在了京郊的黄花山。
汤若望缘何受重用
汤若望是一名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末年来到中国传教。他通晓天文、历法、数学、机械等学,这在中国人看来,实在是神奇,因此很受欢迎。清朝入关后,汤若望更受重视,摄政王多尔衮命其修历法、编“时宪历”,掌钦天监监印。到了顺治二年(1645年),又加太常寺少卿衔,成为正四品的清朝职官。顺治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汤若望了,最初,福临因母亲孝庄文皇后称汤若望为义父,而称其为“玛父”,就是爷爷。在频频的接触中,福临被汤若望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所深深折服。年少的福临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他向汤若望请教有关天文历算、社会人生等各种问题,他从汤若望这里学习了新鲜的知识,这让他感到很惬意,进而更加尊敬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当年即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十二年授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福临常常召汤若望到宫中来,甚至忘记了时间谈到半夜,最后“命四位或六位青年贵胄护送他到家”,并一再嘱咐其小心护送。
因为汤若望的学识,他在福临的心目中威信极高,福临认为他说的话绝对不会错的,所以对他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而汤若望也确实在福临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任何一位帝王,因为周围人对自己的纵容,而脾气火爆,再加上冲动,作为帝王来说,这两者同时存在的话,就足以把别人的生命夺走。当时朝中所有大臣对顺治的这个缺点都无能为力,只有汤若望不怕得罪顺治,他直言不讳地向顺治提出他的缺点,告诉他所应走的正确的道路。
福临在逝世前立三子玄烨为帝位的继承人,也是采纳汤若望建议的结果。他提出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再不会被“这种可怖的病症”所伤害,当然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清初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最害怕天花这种病症)。这就是所谓“直陈万世之大计”的内容所在。
由以上种种可以看出,顺治和汤若望的关系确实是非同一般的,顺治对汤若望的信任和欣赏也是发自内心的。
金圣叹为何获罪而死
金圣叹,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他被称为“金评”,一生评批了《水浒传》、《西厢记》、《史记》等“六才子书”,影响深远。顺治十六年,苏州一带发生灾荒,朝廷本应减免粮赋,但江苏巡抚和县令不顾百姓死活,照常催逼粮税,百姓苦不堪言,只能等待机会把贪官污吏赶走。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金圣叹等人认为好机会来了,他们就借哭庙之机控告江苏巡抚等人,但没想到,江苏巡抚却下令捉拿这些人。金圣叹被捕入狱。后又开列了金圣叹等人的三大罪状。当时,反清斗争此起彼伏,此案正好撞在了风口浪尖上,朝廷下令,严惩这些人。于是,金圣叹等人就被处以死刑,一代才子就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顺治帝为何钟情佛教
顺治帝亲政之初,由于在多尔衮的压制下过了太久窝囊的日子,所以,他能够尽快的从阴影中走出来,励精图治,常与儒臣探讨治国的大道,对佛教并不崇信。由于汤若望的影响,曾一度对天主教有过兴趣,但也就是一时的兴趣而已。那为什么顺治帝最后会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要出家的地步呢?
顺治帝对佛教产生兴趣起源于几次接触高僧。顺治十四年初,顺治帝驾幸南海,途经海会寺,得知这里有一位高僧憨璞性聪,便召见了他。当年的十月,顺治帝又一次在宫中召见了他,并与他探讨佛法。憨璞性聪抓住顺治帝年幼无知又爱虚荣的心理,称顺治帝是金轮王转世,顺治大为欢喜,封憨璞性聪为“明觉禅师”。
第二位对顺治帝影响较大的高僧是玉琳璓。顺治十六年时,玉琳璓入京为顺治讲述高深的禅理,顺治帝让玉琳璓为自己取法名,玉琳璓为顺治帝取了个“行痴”的法号。顺治赐玉琳璓“大觉禅师”的称号,不久又晋为“大觉普济禅师”。
临济宗的知名和尚木陈忞也很受顺治帝的宠爱,顺治十六年,木陈忞应召入京,与顺治谈论佛法、诗词等。顺治赐给木陈忞“弘觉禅师”的称号,还赐给他法衣、字画、佛像等物品。
在与顺治关系密切的僧人中,玉琳璓的大弟子茚溪森陪伴顺治时间最久,顺治曾亲笔书写“敕赐圆照禅寺”匾额,命杭州织造悬于昔日茚溪森住持的浙江仁和县龙溪庵,从此以后,此庵更名为“圆照禅寺”。
顺治非常信奉佛教,在他的爱妃董鄂妃去世后,他极度哀伤,开始厌烦这个世界,想跟随自己的爱妃而去,于是,更加崇拜佛教,想以此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野史上的顺治帝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的事情。
达赖五世进京朝觐
顺治元年,清朝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帝分别于顺治五年、七年、八年三次派专使入西藏,敦促达赖五世前来北京朝见。由于清朝入关后中原局势不稳,再加上达赖喇嘛对清朝的态度还不是很明朗,所以,一直拖延到顺治九年,达赖喇嘛才在官员的陪同下来到内地。达赖喇嘛进京的时候,顺治帝到南郊南苑猎场迎接。达赖五世在北京受到了顺治帝的高规格的接待,由于水土不服,达赖五世在北京停留了两个月后离开了北京,在达赖五世到达蒙古后,顺治下诏册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
顺治帝真的出家了吗
由于顺治帝崇信佛教,再加上宠爱的董鄂妃去世,心灰如死,所以,有很多人都以为顺治帝出家了,而不是去世了。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这个至今也是个疑案,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首先,顺治帝确实喜欢寺庙生活,喜欢当和尚。顺治帝在位的后期十分信奉佛教,与当时著名的几位高僧过从甚密。
《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是:“世祖(顺治)之于董贵妃,所谓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者也。乃红颜短命,世祖对之,忽忽不乐,未数月,遂弃天下,遁入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佛土……满洲族人,虽百方劝解,卒不能回。由是于十八年正月,谬谓世祖病殁,而以十四罪自责之遗诏下矣。”这就是说,顺治出家是因为董鄂妃的去世,再者,既出家了,还要假说是病死了。当然,这因为是野史,也不见得就是正确的。
《汤若望回忆录》中对顺治出家的事也有记载:此后皇帝便把自己委托于僧徒之手,他亲手把他的头发削去,如果没有他的理性深厚的母后和若望加以阻止时,他一定会充当了僧徒的。
《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旅庵和尚奏录》、《敕赐圆照茚溪森禅师语录》、《北游集》、《续指月录》等僧侣书籍的记载中,也曾说过顺治帝出家的事。这些书用语录及偈语的形式,记载顺治曾经在十七年十月(1660年)中旬于宫中,由湖州(浙江吴兴)报恩寺和尚茚溪森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但剃了光头本已出家的顺治,又在茚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琳璓的谆谆诱导和要烧死茚溪森的胁迫下,回心转意,蓄发留俗了。
《清世祖实录》有记载,顺治帝虽然回心转意不出家了,但经过四个多月出世与入世的反复折腾,顺治帝本就虚弱的身体已支持不住了,到年底终于病倒了,很快就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顺治帝让玉琳璓为自己念经祈祷,又亲自把平日最亲昵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法源寺剃度,作为自己的替身,但病情仍不断恶化。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半夜,顺治帝在养心殿崩逝。
清朝的第一位汉妃
满族入关以后,为表示不分彼此,首先表示满汉可以通婚。第一个皇帝清世祖,在顺治五年(1648年)宣布,汉族官吏的女儿“欲婚满洲者”,可以登记。清世祖自己,为了以身作则特地选了汉人户部侍郎滦州石申的女儿做妃子。史书记载这位小姐颇得恩宠,因为她被赐居永寿宫,可以穿汉式冠服,她母亲石申妻赵淑人来看她的时候,还可以在附近下轿——“乘肩舆入西华门至内右门下舆入宫”!
顺治帝的死亡之谜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少年天子在养心殿驾崩。虽然由于康熙的登基皇宫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但在皇宫的深处,人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为什么关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数字敷衍了事,甚至对死因只字未提?
《清世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顺治死前的最后记录。顺治患病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到初六顺治已经是病入膏肓。《清世祖实录》中用了二百多字记载了顺治死前的活动,而描述他的死亡却仅有十一个字,时间,地点,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线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清朝皇室家谱《玉牒》中也仅仅只是记录了顺治驾崩的时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谈。
同样让人费解的,是顺治临死之前留下的遗诏。因为在整篇遗诏中,顺治开列了多达十四条的朕之罪。为什么顺治会对自己平生所为如此内疚自责?这样的自责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离开人世时最后的心情。
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中的记载为我们找到了顺治死亡的原因。书中写道,在王熙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
从种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是患天花而去世的。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顺治患病去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然而清宫档案为什么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讳莫如深,难道顺治死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只能留待后人去解开这个谜团了。
顺治帝的后妃们
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有二个皇后、十五个妃子,他最宠爱的妃子是董鄂氏。顺治帝的两位皇后都不受宠爱,第一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顺治帝在忍受了她两年后,终于找借口把她废为静妃。第二位皇后是顺治的外甥女,因为是孝庄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也不受顺治喜爱。只有妃子董鄂氏才是顺治的心头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