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

作者:郦道元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17

|

本章字节:40020字

【原文】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径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峰若剑杪。时有灵鼓潜发,正长临县,以山鼓为候,一鸣,官长一年,若长雷发声,则官长不吉。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汉成帝鸿嘉二年,以为广德国,封中山宪王孙云客王于此。晋太康中,以为广德县,分隶宣城郡。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浙江又北径歙县东,与一小溪合。水出县东北翁山,西径故城南,又西南入浙江。又东径遂安县南。溪广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水甚清深,潭不掩鳞,故名新定。分歙县立之。晋太康中,又改从今名。浙江又左合绝溪,溪水出始新县西,东径县故城南,为东西长溪。溪有四十七濑,濬流惊急,奔波聒天。孙权使贺齐讨黟、歙山贼,贼固黟之林历山,山甚峻绝,又工禁五兵。齐以铁杙椓山,升出不意,又以白棓击之,气禁不行,遂用奇功平贼。于是立始新之府于歙之华乡,令齐守之,后移出新亭。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安郡。溪水东注浙江。浙江又东北径建德县南。县北有乌山,山下有庙,庙在县东七里。庙渚有大石,高十丈,围五尺,水濑濬激而能致云雨。浙江又东径寿昌县南,自建德至此,八十里中有十二濑,濑皆峻险,行旅所难。县南有孝子夏先墓,先少丧二亲,负土成墓。数年不胜哀,卒。浙江又北径新城县,桐溪水注之。水出吴兴郡于潜县北天目山。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峻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浣龙池。他水南流径县西,为县之西溪。溪水又东南与紫溪合。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夹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东南流,径白石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积石磊砢,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紫溪东南流,径桐庐县东为桐溪。孙权藉溪之名以为县目,割富春之地,立桐庐县。自县至于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濑带山,山下有一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濑,皆即人姓名之。山下有磐石,周回十数丈,交枕潭际,盖陵所游也。桐溪又东北:径新城县入浙江。县故富春地,孙权置,后省并桐庐,咸和九年,复立为县。浙江又东北入富阳县,故富春也,晋后名春,改曰富阳也。东分为湖浦。浙江又东北径富春县南,县故王莽之诛岁也。江南有山,孙武皇之先所葬也。汉末,墓上有光,如云气属天。黄武五年,孙权以富春为东安郡,分置诸郡,以讨士宗。浙江又东北径亭山西,山上有孙权父冢。


北过余杭,东入于海。


浙江径县左,合余干大溪。江北即临安县界,水北对郭文宅,宅傍山面溪,宅东有郭文墓。晋建武元年,骠骑王导迎文,置之西园。文逃此而终,临安令改葬之。建武十六年,县民郎稚作乱,贺齐讨之。孙权分余杭,立临水县,晋改曰临安县,因冈为城,南门尤高。谢安莅郡游县,径此门,以为难为亭长。浙江又东径余杭故县南,新县北。秦始皇南游会稽,途出是地,因立为县。王莽之淮睦也。汉末陈浑移筑南城,县后溪南大塘,即浑立以防水也。县南有三碑,是顾扬、范宁等碑。县南有大壁山,郭文自陆浑迁居也。浙江又东径乌伤县北,王莽改曰乌孝,《郡国志》谓之乌伤。《异苑》曰:东阳颜乌以淳孝著闻,后有群乌助衔土块为坟,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致慈乌,欲令孝声远闻,又名其县曰乌伤矣。浙江又东北流至钱塘县,谷水入焉。水源西出太末县,县是越之西鄙,姑蔑之地也。秦以为县。王莽之末理也。吴宝鼎中,分会稽立,隶东阳郡。谷水东径独松故冢下,冢为水毁,其砖文:筮言吉,龟言凶,百年堕水中。今则同龟繇矣。谷水又东径长山县南,与永康溪水合,县即东阳郡治也。县,汉献帝分乌伤立;郡,吴宝鼎中分会稽置。城居山之阳,或谓之长仙县也,言赤松采药此山,因而居之,故以为名。后传呼乖谬,字亦因改。溪水南出永康县。县,赤乌中分乌伤上浦立。刘敬叔《异苑》曰: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担者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宿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龟曰:行不择日,今方见烹,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识性渊长,必致相困。令求如我之徒,计将安治?龟曰:子明,无多辞。既至建业,权将煮之,烧柴万车,龟犹如故。诸葛格曰:燃以老桑乃熟。献人仍说龟言,权使伐桑,取煮之即烂。故野人呼龟曰元绪。其水飞湍北注,至县南门,入谷水。谷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县本新安县,晋武帝太康三年改曰信安。水悬百余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濑边有石如床,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其水分纳众流,混彼东逝,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县,汉献帝分信安立,溪亦取名焉。溪永又东径长山县北,北对高山。山下水际,是赤松羽化之处也。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后人立庙于山下。溪水又东入于谷水,谷水又东径乌伤县之云黄山,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百许丈。又与吴宁溪水合。水出吴宁县下,径乌伤县入谷,谓之乌伤溪水。闽中有徐登者,女子化为丈夫,与东阳赵昞,并善越方,时遭兵乱,相遇于溪,各示所能。登先禁溪,水为不流。昞次禁枯柳,柳为生荑。二人相示而笑。登年长,昞师事之。后登身故,昞东入章安,百姓未知;昞乃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惊怪,昞笑而不应,屋亦不损。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许。昞乃张盖坐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章安令恶而杀之,民立祠于永宁,而蚊蚋不能入。昞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事伺苌弘,宋元之龟,厄运之来,故难救矣。谷水又东入钱唐县,而左入浙江。故《地理志》曰:谷水自太末东北至钱唐入浙江是也。浙江又东径灵隐山,山在四山之中,有高崖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又有孤石壁立,大三十围,其上开散,状如莲花。昔有道士,长往不归,或因以稽留为山号。山下有钱唐故县。浙江径其南,王莽更名之曰泉亭。《地理志》曰:会稽西部都尉治。《钱唐记》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斜土者,即与钱一千。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县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也。阚駰云:山出钱水,东入海。《吴地记》言,县惟浙江,今无此水。县东有定、包诸山,皆西临浙江。水流于两山之间,江川急浚,兼涛水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余。《吴越春秋》以为子胥、文种之神也。昔子胥亮于吴,而浮尸于江。吴人怜之,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吴录》云:胥山在太湖边,去江不百里,故曰江上。文种诚于越,而伏剑于山阴,越人哀之,葬于重山。文种既葬一年,子胥从海上负种俱去,游夫江海。故潮水之前扬波者,伍子胥,后重水者,大夫种。是以枚乘曰:涛无记焉。然海水上潮,江水逆流,似神而非,于是处焉。秦始皇三十七年,将游会稽,至钱唐,临浙江,所不能渡,故道余杭之西津也。浙江北合诏息湖,湖本名阼湖,因秦始皇帝巡狩所憩,故有诏息之名也。浙江又东合临平湖。《异苑》曰:晋武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百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云: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言,声闻数十里。刘道民诗曰:事有远而合,蜀桐鸣吴石。传言此湖草壅塞,天下乱,是湖开,天下平。孙皓天玺元年,吴郡上言,临平湖自汉末秽塞,今更开通。又于湖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余,刻作皇帝字。于是改天册为天玺元年。孙盛以为元皇中兴之符征,五湖之石瑞也。《钱唐记》曰:桓玄之难,湖水色赤,荧荧如丹。湖水上通浦阳江,下注浙江,名曰东江,行旅所从以出浙江也。浙江又径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滨,言可以固守,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浙江又东径柤塘,谓之柤渎。昔太守王朗拒孙策,数战不利。孙静果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柤渎去此数十里,是要道也。若从此出,攻其无备。破之必矣。策从之,破朗于涸陵。有西陵湖,亦谓之西城湖。湖西有湖城山,东有夏架山。湖水上承妖皋溪而下注浙江。又径会稽山阴县,有苦竹里,里有旧城,言句践封范蠡子之邑也。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勖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浙江又径越王允常冢北,冢在木客村。耆彦云:句践使工人伐荣楯。欲以献吴,久不得归,工人忧思,作《木客吟》。后人因以名地。句践都琅邪,欲移允常冢,冢中生分风,飞沙射人,人不得近。句践谓不欲,遂止。浙江又东北得长湖口,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九所,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湖南有覆斗山,周五百里,北连鼓吹山,山西枕长溪,溪水下注长湖。山之西岭有贺台,越入吴,还而成之,故号曰贺台矣。又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陟境便见。《史记》云: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绝。《记》云:扳萝扪葛,然后能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山南有嶕岘,岘里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故《吴越春秋》云:句践语范蠡曰:先君无余,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又有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为茅山,又曰栋山。《越绝》云:栋犹镇也。盖《周礼》所谓扬州之镇矣。山形四方,上多金玉,下多玦石。《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南流注于湖。《吴越春秋》称覆釜山之中,有金简玉字之书,黄帝之遗谶也。山下有禹庙,庙有圣姑像。《礼乐纬》云:禹治水毕,天赐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因而葬之。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无赦。山东有湮井,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云东游者多探其穴也。秦始皇登会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书》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匮山,石形似匮,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远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名之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为贵贱之准。的明则米贱,的暗则米贵,故谚云:射的白,斛米百,射的玄,斛米千。北则石帆山,山东北有孤石,高二十余丈,广八丈,望之如帆,因以为名。北临大湖,水深不测,传与海通。何次道作郡,常于此水中得乌贼鱼。南对精庐,上荫修木,下瞰寒泉。西连会稽山,皆一山也。东带若邪溪,《吴越春秋》所谓欧冶涸而出铜,以成五剑。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甚清深,有孤石临潭。乘崖俯视,猿狖惊心,寒木被潭,森沉骇观。上有一栎树,谢灵运与从弟惠连常游之,作连句,题刻树侧。麻潭下注若邪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汉世刘宠作郡,有政绩,将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钱出送,宠各受一文。然山栖遁逸之士,谷隐不羁之民,有道则见,物以感远为贵,荷钱致意,故受者以一钱为荣,岂藉费也,义重故耳。溪水下注大湖。邪溪之东,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潭侧,因以名泉。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楫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感致如此。湖水自东亦往江通海,水侧有白鹿山。山北湖塘上旧有亭,吴黄门郎杨哀明居于弘训里,太守张景数往造焉,使开渎作埭,埭之西作亭,亭、埭皆以杨为名。孙恩作贼,从海来,杨亭被烧,后复修立,厥名犹在。东有铜牛山,山有铜穴,三十许丈,穴中有大树神庙。山上有冶宫,山北湖下有练塘里。《吴越春秋》云:旬践练冶铜锡之处。采炭于南山,故其间有炭渎。句践臣吴,吴王封句践于越百里之地,东至炭渎是也。县南九里有侯山,山孤立长湖中。晋车骑将军孔敬康少时,遁世栖迹此山。湖北有三小山,谓之鹿野山,在县南六里,按《吴越春秋》,越之麋苑也。山有石室,言越王所游息处矣。县南湖北有陈音山。楚之善射者曰陈音,越王问以射道,又善其说,乃使简士习射北郊之外。按《吴越春秋》,音死,葬于国西山上。今陈音山乃在国南五里。湖北有射堂及诸邸舍,连衍相属。又于湖中筑塘,直指南山,北即大越之国。秦改为山阴县,会稽郡治也。太史公曰:禹会诸侯计于此,命曰会槽。会稽者,会计也。始以山名,因为地号。夏后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为越。世历殷、周,至于允常,列于《春秋》。允常卒,句践称王,都于会稽。《吴越春秋》所谓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山阴康乐里有地名邑中者,是越事吴处。故北其门,以东为右,西为左,故双阙在北门外。阙北百步有雷门,门楼两层,句践所造,时有越之旧木矣。州郡馆宇,屋之大瓦,亦多是越时故物。句践霸世,徙都琅邪,后为楚伐,始还浙东。城东郭外有灵汜,下水甚深,旧传下有地道,通于震泽。又有句践所立宗庙,在城东明里中甘滂南。又有王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涧延流,尽泉石之好,水流径通。浙江又北径山阴县西。西门外百余步有怪山,本琅邪郡之东武县山也,飞来徙此,压杀数百家。《吴越春秋》称怪山者,东武海中山也,一名自来山,百姓怪之,号曰怪山。亦云:越王无疆为楚所伐,去琅邪,止东武,人随居山下。远望此山,其形似龟,故亦有龟山之称也。越起灵台于山上,又作三层楼以望云物。川土明秀,亦为胜地。故王逸少云:从山***上,犹如镜中行也。浙江之上,又有大吴王、小吴王村,并是阖闾、夫差伐越所舍处也。今悉民居,然犹存故目。昔越王为吴所败,以五千余众,栖于稽山,卑身待士,施必及下。《吕氏春秋》曰: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自倍。所投即浙江也。许慎、晋灼并言江水至山阴为浙江。江之西岸有朱室坞,句践百里之封,西至朱室,谓此也。浙江又东北径重山西,大夫文种之所葬也。山上有白楼亭,亭本在山下,县令殷朗移置今处。沛国桓俨,避地会稽,闻陈业履行高洁,往候不见,俨后浮海,南入交州,临去,遗书与业,不因行李系白楼亭柱而去。升陟远望,山湖满目也。永建中,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东为会稽。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二,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浙江又东径御儿乡,《万善历》曰:吴黄武六年正月,获彭绮。是岁,由拳西乡有产儿,堕地便能语,云:天方明,河欲清。鼎脚折,金乃生。因是诏为语儿乡。非也。御儿之名远矣,盖无智之徒,因藉地名,生情穿凿耳。《国语》曰:句践之地,北至御儿是也。安得引黄武证地哉?韦昭曰:越北鄙在嘉兴。浙江又东径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候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凑山阴是也。又径永兴县北,县在会稽东北百二十里,故余暨县也。应劭曰:阖闾弟夫概之所邑。王莽之余衍也。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故孙权改曰永兴。县滨浙江,又东合浦阳江,江水导源乌伤县,东径诸暨县,与泄溪合。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悬三十余丈,广十丈,中三泄不可得至,登山远望,乃得见之。悬百余丈,水势高急,声震水外。上泄悬二百余丈,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江水又东径诸暨县南,县临对江流,江南有射堂。县北带乌山,故越地也。先名上诸暨,亦曰何无矣。故《国语》曰:句践之地,南至句无。王莽之疏虏也。夹水多浦,浦中有大湖,春夏多永,秋冬涸浅。江水又东南径剡县,与白石山水会。山上有瀑布,悬水三十丈,下注浦阳江。浦阳江水又东流南屈,又东回北转,径剡县东,王莽之尽忠也。县开东门向江,江广二百余步,自昔耆旧传,县不得开南门,开南门则有贼盗。江水翼县转注,故有东渡、西汲焉。东南二渡,通临海,并泛单船为浮航。西渡通东阳,并二十五船为桥航。江边有查浦,浦东行二百余里,与句章接界。浦里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有青溪、余洪溪、大发溪、小发溪,江上有溪,六溪列溉,散入江。夹溪上下,崩崖若倾,东有簟山、南有黄山,与白石三山,为县之秀峰。山下众流泉导,湍石激波,浮险四注。浦阳江又东径石桥,广八丈,高四丈。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广一丈二尺。桥头有磐石,可容二十人坐。溪水两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溪中相攻,赑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江水北径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浦阳江又东北径始宁县山之成功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酉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通溪,寻上,于山顶树下,有十二方石,地甚光洁。还复更寻,遂迷前路。言诸仙之所憩宴,故以坛宴名山。峤北有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侵窃,必为蛇虎所伤。北则山与山接,二山虽曰异县,而峰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乐《山居记》。浦阳江自山东北,径太康湖,车骑将军谢玄田居所在。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芦人渔子,泛滥满焉。湖中筑路,东出趋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沓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字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谢灵运取甓诣京,咸传观焉。乃如龟繇,故知冢已八百年矣。浦阳江又东北径始宁县西,本上虞之南乡也。汉顺帝永建四年,阳羡周嘉上书,始分之。旧治水西,常有波潮之患。晋中兴之初,治今处。县下有小江,源出山,谓之浦,径县下西流注于浦阳山,下注此浦。浦西通山阴浦而达于江。江广百丈,狭处二百步,高山带江,重荫被水,江阅渔商,川交樵隐,故桂掉兰枻,望景争途。江南有故城,大尉刘牢之讨孙恩所筑也。江水东径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孰是?县南有兰风山,山少木多石,驿路带山;傍江路边皆作栏干。山有三岭,枕带长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倾。缘山之路,下临大川,皆作飞阁栏干,乘之而渡,谓此三岭为三石头。丹阳葛洪遁世居之,基井存焉。琅邪王方平性好山水,又爱宅兰风,垂钓于此,以永终朝。行者过之,不识,问曰:卖鱼师,得鱼卖否?方平答曰:钓亦不得,得复不卖。亦谓是水为上虞江。县之东郭外有渔浦湖,中有大独、小独二山。又有覆舟山。覆舟山下有渔浦王庙,庙今移入里山。此三山孤立水中。猢外有青山、黄山、泽兰山,重岫叠岭,参差入云。泽兰山头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绿。山中有诸坞,有石健一所,右临白马潭。潭之深无底,传云创湖之始,边塘屡崩,百姓以白马祭之,因以名水。湖之南,即江津也。江南有上塘、阳中二里。隔在湖南,常有水患。太守孔灵符遏蜂山前湖以为埭。埭下开渎,直指南津。又作水楗二所以舍,此江得无淹溃之害。县东有龙头山,山崖之间有石井,冬夏常冽清泉,南带长江,东连上陂。江之道南有《曹娥碑》。娥父旴,迎涛溺死,娥时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号踊江介,因解衣投水,祝曰:若值父尸,衣当沉。若不值,衣当浮。裁落便沉,娥遂于沉处赴水而死。县令度尚,使外甥邯郸子礼为碑文,以彰孝烈。江滨有马目山,洪涛一上,波隐是山,势沦嵊亭,间历数县,行者难之。县东北上,亦有孝子杨威母墓。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常与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自计不能御,于是抱母,且号且行,虎见其情,遂弭耳而去。自非诚贯精微,孰能理感于英兽矣。又有吴渎,破山导源,注于肯江。上虞江东径周市而注永兴。《地理志》云:县有仇亭,柯水东入海。仇亭在县之东北十里江北,柯水疑即江也。又东北径永兴县东与浙江合,谓之浦阳江。《地理志》又云:县有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又疑是浦阳江之别名也,自外无水以应之。浙江又东注于海。故《山海经》曰:浙江在闽西北入海。韦昭以松江、浙江、浦阳江为三江。


【译文】


江以南到日南郡二十条河水,是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的地方。


渐江水发源于三天子都,《山海经》称为浙江,《地理志》说:它发源于丹阳黔县的南蛮地区。北流经过此县,县南有一座博山,山上有一块岩石,高耸达十丈,石的顶端像剑峰。山中常有灵鼓隐隐发声,这里的县官任期,可按山鼓预卜,山鼓一鸣,县官任期一年;若山鼓长鸣,则任期虽长而于事不吉。浙江又北流经过黔山,县在山的南面,所以称为黔县。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封中山宪王的孙子云客于此为王,称为广德国。晋太康年代(280?289),置为广德县,隶属于宣城郡。有一位名叫陈业的会稽人,清高廉洁,隐遁在这山中。浙江又北流经过款县,在县东与一条小溪汇合,这条小溪发源于县东北的翁山,西流经过款县旧城以南,又西南流注入浙江。浙江又东流经过遂安县南,江面在此宽达二百步,江上建浮桥以来往。江水又清又深,潭中游鱼,清晰可见,所以县名新定,是从款县分地而置的。晋太康年代,又改名为现在的遂安。浙江又左与绝溪汇合,绝溪发源于始新县西,东流经过旧县城南,称为东、西长溪,溪中有四十七处礁滩,水势湍急,波涛震天。孙权派贺齐讨伐黔、敦一带的山贼,山贼固守款县的林历山,山很险峻,山贼又有刀枪不入的法术。贺齐用铁钩攀缘登山,出其不意。又用木棍攻击,山贼的法术虽能抗御金铁兵器,却挡不住木棍,贺齐就这样用奇功平定了山贼。于是就在款县的华乡置始新县,作为新都郡治,令贺齐为郡守。以后郡治移到新亭。晋太康元年(280),新都郡改为新安郡。绝溪东流注入浙江。浙江又东北流,经过建德县以南,县北有一座乌山,山下有庙,位于县东七里。庙前小洲上有一块大石,高达十丈,周围五尺,水势奔腾和礁石相冲激,能兴云作雨。浙江又东流经过寿昌县南,从建德到此八十里中,江上有十二处礁滩,都很险峻,造成航行的困难。寿昌县南有孝子夏先墓,夏先年少时双亲去世,他亲自运土作坟,由于经不起悲哀,几年后他也死了。浙江又北流经过新城县,桐溪水在此注入。桐溪水发源于吴兴郡于潜县北的天目山。此山十分高峻,悬崖绝岭,重重迭迭,其西峻峭,下有深涧。山上有霜木,都有几百年树龄,称为翔凤林。东面有瀑布,注入广达数亩的深沼,称为洗龙池。池水南流经过于潜县西,成为县的西溪。西溪水又东南流,与紫溪汇合,紫溪发源于县西的百丈山,即潜山。山水东南流,称为紫溪。溪两岸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去像朝霞一般。因为倒影映入水中,所以又称此水为赤懒。紫溪又东南流,经过白石山北,山势十分高峻,北临紫溪,又东南流,两岸山岳连绵,双峰夹水而峙,岩崖石壁,项背相对。十余里中,礁石累累,相互挟峙。溪底是白沙细石,好像霜雪。溪水与林木相映,泉流与山石争晖,这一段溪流称为楼林。紫溪东南流经过桐庐县东,称为桐溪,孙权分富春县地立桐庐县,以溪水之名作为县名。从此县到于潜共有十六处礁滩,第二处是严陵懒。这个礁滩边上有山,山下有一处石室,是汉光武帝时严子陵所住的地方。所以山和石都以人名相称。山下有巨石,周围十多丈,交错在潭边,是严子陵游憩之处。桐溪又东北流经过新城县注入浙江。新城县原是富春县所属地,孙权建此县,后来又撤废并入桐庐县。晋咸和九年(334),重新建县。浙江又东北流进入富阳县,就是原来的富春。因为晋朝有一个皇后名“春”,所以改为富阳。这里,浙江以东,分汉成为湖泊。浙江又东北流经过富春县南,王莽曾改县名为诛岁。江南有山,是孙武皇祖先的葬地,汉代末期坟墓上有光,像云气一般与天相连。黄武五年(226),孙权以富春县为东安郡,又建置了其他几郡,以讨伐士宗。浙江又东北流经过亭山西,山上有孙权父墓。


北过余杭县,东人于海。


浙江流经余杭县左和余干大溪汇合。浙江以北,就是临安县界。江北对郭文的住宅,住宅依山面溪,以东有郭文墓。晋建武元年(317),漂骑将军王导,把郭文迎来,让他住在西园之中,郭文却逃到这里终老,临安县令将他改葬于此。建安十六年(211),县民郎稚作乱,贺齐讨伐他。孙权把余杭县的土地分出来,另外建立一个临水县,到晋朝改为临安县。临安县在山冈上建城,南门特别高。谢安到此郡县游历,经过这座城门,他以为在这里当亭长是很困难的。浙江又东流经过余杭旧县南、新县北。秦始皇南游到会稽,途中经过这里,因此在这里立县。王莽把县名改为淮睦。汉朝末年,陈浑改筑了南城。县城后面溪南的大塘,就是陈浑为了防水而修建的。县城南面有三块石碑,是顾庵、范宁等人的碑。县以南有大壁山,郭文从陆浑迁到这里居住。浙江又东经过乌伤县北,王莽把县名改为乌孝,《郡国志》称为乌伤。《异苑》说:东阳有个名叫颜乌的人,他的纯洁孝心,闻名于乡里,后来有一大群乌鸦衔了泥土帮他修坟,以致乌鸦的口都受了伤。乡里以为这是由于颜乌的无比孝心,所以才能找来慈祥的乌鸦。为了使他的孝声远闻,所以把县名称为乌伤。浙江又东北流到钱塘县接纳鼓水。谷水发源于西部的太末县,这是越国的西部小邑,属于姑蔑的地方。秦时才建为县,王莽改县名为末理。三国吴宝鼎年间(266269),从会稽郡分出来立县,隶属于东阳郡。谷水东流,经过独松故家下,这座坟墓,被大水所冲毁,砖上有文字说:签言吉,龟言凶,百年堕水中。现在已经应验了。谷水又东流经过长山县南,接纳永康溪水。长山县就是东阳郡的郡治,汉献帝分出乌伤县建立此县。至于东阳郡,则是三国吴宝鼎年间从会稽郡分出来的。县城位于山南,县名或又称长仙,据说赤松子到此山采药,就住在这里,所以有长仙这个县名。后来因为把仙字错念成山字,县名也就改为长山了。永康溪水从南面的永康县发源,这个县是三国吴赤乌年间(238一251)分乌伤县上浦之地而建立的。刘敬叔《异苑》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进入山里,遇见一只大龟,就把它捆回家。乌龟说了话:我出门没挑日子,所以为你所得。肩挑乌龟的人极为骇怪,于是就想把它去献给吴王。晚上在越里地方歇宿,把船系在大桑树下。半夜,大桑树忽然和乌龟说话:元绪,你遇着什么事了?乌龟说:我出门没挑日子,眼看就要被烹煮了。但是即使砍光南山的柴,却也烧不烂我。桑树说:那里有个诸葛元逊,他知识渊博,一定要使你遇上灾难,假使他使用像我这样的东西,你将怎么办?乌龟说:子明,不要再多说了。到了建业,孙权就要烹煮它,但烧了万车柴火,乌龟却毫无影响。诸葛惜说:用老桑树烧就能烧熟。于是献龟者说出了老桑树和乌龟的对话。孙权派人砍伐了桑树来,一烧就烂。所以人们称乌龟为元绪。永康溪水飞流北注,到县南门注入敦水。谷水又东流,接纳定阳溪水,其水上游接信安县的苏姥布。信安县原名新安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改名信安。这里,溪水成为悬流,高达百丈,飞注而下,形同瀑布。悬流边有一块如床的岩石,床上有三尺光景的石床板,颜色如摊着的绚丽绸缎一样。《东阳记》说:信安县有悬室坂,晋朝中叶,有一个名叫王质的居民,因为伐木而到此室中,看到有四个童子边弹琴边唱歌,王质就留下来,倚靠在斧柄上听他们弹唱。童子拿一颗好像枣核般的东西给王质,王质含在口里,就不再饥饿了。过了一忽儿,童子说,归去吧,王质就应声而归,此时发现斧柄已经腐烂殆尽。归去后,才知道他离家已经数十年,亲人去世,与他离家时完全不同了。定阳溪水接纳许多支流,汇合东流经过定阳县,沿溪两岸,都生长着支竹、香积、薛荔,并且夹杂白色的菊花和黄色的橙桔。溪滩上则是白沙和细石,看去宛如积雪。急流刷石,潺潺不息。游山玩水的乐趣,远胜于人情的交往。定阳县是汉献帝分信安县的地方而建立的,溪也随县而得名。定阳溪水又东流,经过长山县北,北有高山屹立,山下水边,就是赤松子羽化登仙的地方。炎帝的小女儿追赶他,也一起成了仙。后来有人在这山下建造了庙宇。定阳溪水又东流注入谷水。谷水东流,经过乌伤县的云黄山,山下就是溪水,水边有石壁巍然耸立,高达百余丈。靓水又接纳吴宁溪水。吴宁溪水发源于吴宁县境,经过乌伤县注入谷水,称为乌伤溪水。闽中有一个叫做徐登的人,由女子变成男人,他和东阳赵晒,都善于巫术。因为当时遭到战乱,二人在乌伤溪水相遇,各人显示他们的本领。徐登先阻遏溪水,使它不流;接着赵晒使枯萎的柳树长出嫩芽,两人相对而笑。徐登年长,赵晒就以徐登为师长。以后徐登去世,赵晒东行去到章安,百姓不知道,赵晒就升到茅屋上,架起鼎镬烧饭,主人惊骇,赵晒笑而不答,茅屋也不受损害。他又到河边求渡,撑船的不答应,赵晒就张开伞子坐在其中,长啸呼风,在奔腾的河水中过渡。于是,百姓敬服他的神通,许多人都归附于他。章安县令厌恶他,将他杀掉。人民为他在永宁县建立了祠庙,这个祠庙蚊绳是不入的。赵晒身有道术,却不能避开灾祸,保全生命。这件事和周朝的丧弘及宋元公的神龟一样,恶运来时,拯救为难。谷水又东流进入钱唐县,而左入浙江。所以《地理志》说:谷水从太末东北到钱唐注入浙江。浙江又东流经过灵隐山,山在四面丛山包围之中,有高峻的岩崖和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还有孤石直立,大三十围,上面开散,形状像莲花。从前有道士,长期住此不归,这或许就是此山所以称为灵隐的原因。山下有钱唐县旧址,浙江流过它南面,王莽改钱唐为泉亭。《地理志》说:这里是会稽西部都尉治。《钱唐记》说:防海大塘约在县东一里,郡议曹华信家,建议建立此塘以防御海水。于是开始征募民工,凡挑来一解土的,给钱一千。十天到一月之间,挑土而来的人云集,因为塘没有修筑而不给钱,人们只好抛掉土石回去,土石成堆,塘因而修成,所以改名为钱塘。钱唐县南江边上有明圣湖,据父老相传,古时曾见湖中有金牛,神奇莫测,所以称为金牛湖。钱唐县有武林山,武林水从此发源。阐驱说:从武林山发源的钱水,东流入海。《吴地记》说:现在没有钱水,钱唐县只有浙江。县东有定山、包山等山,都在浙江以西,江水流经两山之间,江水湍急,加上昼夜两度的海涛。海涛是按时刻来到的,月初和月半常常特别大,而二月和八月最高,高达两丈多。《吴越春秋》认为这是伍子青和文种之神。从前伍子青尽忠于吴国,最后却落得浮尸江中。吴人怜悯他,在江上为他立祠,称为青山。《吴录》说:青山在太湖边,离江不到百里,所以称为江上。文种尽忠于越,却在山阴饮剑而亡,越人怜悯他,把他葬在重山。文种葬后一年,伍子青从海上来,带文种一起奔游在江海之中。所以在潮水前面扬波的是伍子青,在潮水后面翻浪的是文种。枚乘说:潮水的这种故事并不见于记载,不过海潮上涨时,江水为之逆流,看起来似有神明驱使,但其实并不如此。所说就在这里。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将要到会稽去,抵达钱唐后,面对浙江,不敢渡越,才改从余杭以西的渡口过渡。浙江又北和迢息湖会合,此湖原名昨湖,因秦始皇巡狩时曾在此休息,所以得到诏息的名称。浙江又东和临平湖会合,《异苑》说:晋武帝时,吴郡临平湖湖岸崩塌,出现一个石鼓,打击它不发声音。去间张华,张华说:可取四川桐木,把它雕刻成鱼形,用来打击此石鼓,就会发出声音。按照张华的话做,石鼓果然发声,声闻数十里。刘道民诗说:事有远而合,蜀桐鸣吴石。根据传说,若此湖被封草淤塞,天下就要乱;若湖水开通,天下就太平。三国吴孙皓天玺元年(276),吴郡的地方官上书说:临平湖从汉末淤塞,如今已经开通,并在湖边得到一个石盒,盒内有青白色的小石,长四寸,宽二寸多,石上刻有皇帝字样。于是把原来的年号天册,改为天玺元年。孙盛认为这是元皇中兴的征兆,是五湖的石瑞。《钱唐记》说:当桓玄发难的时期,湖水变成红色,晶晶发光像丹砂一样。湖水上与浦阳江相通,下流注入浙江,称为东江,是旅客去到浙江的通道。浙江又经过固陵城北,从前范蠢在浙江沿岸修筑城堡,称此城可以固守,所以叫做固陵,就是今天的西陵。浙江又东流经过祖塘,又称为祖读。从前,太守王朗、在固陵抵抗孙策的进攻,孙策好儿次作战都不利,孙静对孙策说,王朗凭险守城,难以攻克,祖读离这里数十里,是一条要道,姐果从那里进攻,是他所不及防备的,一定可以攻破他。孙策听从此话而行,在固陵攻破了王朗。这里有西陵湖,也称西城湖,湖以西有湖城山,湖以东有夏架山,湖上承妖皋溪水,下与浙江会合。浙江又经过会稽郡山阴县,这里有苦竹里,里中有旧城,据说是句践封范蠢儿子的封邑。浙江又东流与兰溪会合,湖以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称为兰亭,也叫兰上里。太守王羲之和谢安兄弟曾多次到那里。吴郡太守谢易被封为兰亭侯,即以此亭作为封号。太守主真之把亭移到湖中。晋朝的司空何无忌到此郡作官,把亭修在天柱山之顶,登亭远望,一望无余。现在亭宇虽已塌废,但基础仍然存在。浙江又流经越王允常墓北,墓在木客村。老年人说,句践派工人砍伐荣循树以贡献吴国,工人长久不得归家,心中忧闷,作《木客吟》的歌谣,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为木客村。句践迁都到琅邪时,想把允常墓迁走,墓中起风,飞沙射人,人不能走近,句践认为这是允常不愿他迁,就没有再迁。浙江东北流,和长湖口会合,此湖宽五里,东西长一百三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九所,可以灌溉湖下农田万顷,向北注入长江。湖以南有复斟山,周围五百里,此山北连鼓吹山,山西有长溪流出,注入长湖。此山的西岭有贺台,越人攻入吴国后,凯旋而建,所以称为贺台。又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是群峰中最高的一座,一入此州境内就可望见。《史记》说,秦始皇曾登此山以望南海。从平地攀登山顶达七里,孤峰天梯,山路险绝。《记》说,必须排除藤萝荆棘,才能升登,但山上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这是因为地高多风的缘故。山的南面有憔观,礁现内有一座大城,是越王无余的旧都。所以《吴越春秋》说:句践告诉范氢,先王无余的故国在南山的南面。社傻和宗庙,在湖的南面。又有会稽之山,即古时的防山,也称为茅山,又名栋山。《越绝》说,栋就是镇的意思,即《周礼》所说的扬州之镇。会稽山山形四方,上多金玉,多块石。《山海经》说:夕水发源于此,南流注入湖中。《吴越春秋》说:复釜山中有《金简玉字之书》,这是黄帝所遗的俄书。山下有禹庙,庙中有圣姑像。《礼·乐纬》说:禹治水完毕,天赐给他神女,圣姑就是神女的画像。复釜山上有禹墓,从前,大禹即帝位十年侄u东方巡狩,死于会稽,就葬在这里。从此,就有鸟飞来耕耘,春天拔除草根,秋天又啄除杂草。因此,县官禁止百姓捕杀此鸟,杏则就加刑不赦。复釜山东有湮井,离禹庙七里,深不见底,称为禹井。到东部游历的人,多要去探看这个洞穴。秦始皇登会稽山,曾刻石记载他的功绩,此石还存在山侧。孙畅之《述书》说:是垂相李斯所写的篆书。又有石匾山,因山的形状像石匾而得名。内有《金简玉字之书》,说夏禹打开石匾而得到,所以他懂得了治水的道理。又有射的山,远望此山,宛如一个射手引弓射山,所以山名射的。此山以西有石室,称为射堂。人们常以射的山预占年景丰歉,射的山明朗则米价贱,射的山昏暗则米价贵。所以俗谚说:射的白,解米百;射的玄,解米千。射的山以北有石帆山,此山东北有孤石,高二十余丈,宽八丈,看去宛如船帆,所以得名。石帆山北濒大湖,水深不测,相传与海连通,何次道作郡守时,曾在此湖中捕得乌贼鱼。石帆山南对精庐,仰望有美丽的树林,俯视有清冷的泉水。西和会稽山相连,这些山,其实都是互相连接的一片山岳。山东面靠若耶溪,《吴越春秋》说:欧冶汲干此溪而得到铜,铸成了五剑。若耶溪上承瞧舰麻溪,麻溪下有孤潭,周围数亩,水很清而潭极深。潭边有孤石,登上此石下望,连猿猴也感到吃惊。浓荫森郁的树木,遮盖了麻潭,看起来阴森可怕。上面有一棵栋树,谢灵运和他的堂弟谢惠连常到此游览,并作连句,在树侧题刻。麻潭向下流注于若耶溪,溪水极清,群山倒影映入溪中,看去犹如图画。汉朝时,刘宠在这里当郡守,政绩很好。解任离郡之时,若耶溪一带的父老,每人拿了一百大钱前去送行。刘宠只各接受一文。隐居深山野谷的人民,当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带了钱出来远道相送,以表敬意。情谊可贵,所以接受者虽仅取一文,就深感光荣。情义深重,不必计较馈赠的多少。溪水下流注入大湖。若耶溪以东,又有寒溪,溪北有郑公泉,泉广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在此泉边居住,所以泉水得到此名。郑弘幼年时,生活艰苦,行为高尚,常常赖采樵换取口粮。每次入山采樵,从此溪往返,常感到有神风推送,船只自己行驶,没有杖揖之劳。村民贪图往返的顺风,常常随同郑弘行驶。对于那些在往返途中因故滞留的人,人们往往相告:你不想借郑风的方便吗?大家就是如此感激郑弘的。湖水向东也注入江中,并且通海。水边有白鹿山,山以北的湖塘上,旧时有亭。有三国吴黄门侍郎叫做杨哀明的,居住在弘训里,太守张景曾多次访间他,并在此开渠修棣,棣以西建亭,亭和棣都以杨为名。孙恩造反,从海上侵入,杨亭被烧毁,后来又重修,杨亭之名仍然存在。杨亭以东有铜牛山,山上有一个三十多丈的铜穴,穴中有一座大树神庙。铜牛山上有冶官,山北湖边有练塘里,《吴越春秋》说:这是句践冶炼铜锡的地方,当时在南山伐薪烧炭,所以这中间有一条称为炭读的河渠。句践称臣于吴,吴王以越地一百里的土地封于句践,东到炭读,就是这条河渠。山阴县南九里有侯山,此山孤立于长湖之中,晋朝的车骑将军孔敬康,年轻时曾在此山隐居。长湖以北有三座小山,称为鹿野山,位于山阴县南六里,根据《吴越春秋》记载,这是越国的鹿苑。山上有石室,据说是越王游憩的地方。山阴县南、长湖以北有陈音山。楚国有一位神箭手名叫陈音,越王问他关于射箭的方法,并且加以赞赏。于是派遣士兵在北郊外练习射箭。据《吴越春秋》记载,陈音死后,葬在国都大越城的西山上,就是现在的陈音山,在大越城南五里。湖北有射堂和许多邸舍,互相连接。又在湖中筑塘,直到南山。以北就是大越之国,秦改为山阴县,是会稽郡的郡治。太史公说:禹召集诸侯,聚会计议于此,所以称这里为会稽,会稽就是会计的意思。会稽起初作为山名,后来就成为地方名称。夏朝帝王少康,封他的少子抒去奉禹祠,这就是越。经过殷、周各代,直到春秋的越王允常,都在《春秋》中记载。允常死后,句践称王建都会稽。《吴越春秋》所谓越王国都在埠中,位于诸暨北界。山阴康乐里有地名称为邑中的,是越国事奉吴国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城门向北敞开,以东边为右,西边为左,而双网在北门以外。双网以北百步有雷门,设有两层门楼,这是句践建造的,所以有越国时代的旧木料。州郡的馆堂建筑,所用的大瓦,也是越国时代的旧物。句践称霸的时代,国都迁到琅邪,后因被楚国所伐,才回到浙东。城东郭以外有一座称为灵把的桥梁,桥下河水极深,从前传说,下面有地道通于震泽。又有句践所立的宗庙,在此城东明里的甘涝以南。还有玉筒、竹林、云门、天柱四座寺院,都是开山劈石,获得地基,架设木材,建造屋宇,斩断溪涧,连接川流而建成的。泉清石美,河渠沟通。浙江又北流经过山阴县西,西门外百余步有一座怪山,此山原在琅邪郡东武县,飞到这里,压死了数百家。《吴越春秋》说:怪山是东武县海中的一座山,一名自来山,百姓对此很奇怪,所以称为怪山。又说,越王无疆被楚国所攻伐,放弃了琅邪而去到东武,跟他去的人都住在山下。远望此山,形状像乌龟,所以也叫龟山。越国在山上建起一座灵台,并修筑一座三层楼以仰观天象。这里山青水秀,也是一处胜地。所以王逸少说:到了山***上,就像在镜中旅行。浙江沿岸,又有大吴王村和小吴王村,均是吴王阖间和夫差伐越时所驻扎的地方,现在都成了民居,但地名仍然存在。从前越王为吴所败,五千多人,栖息在会稽山。越王很恭谦地对待士民,有什么给施,都惠及下级。《吕氏春秋》说:越王栖息在会稽的时候,把酒倒入江中,士民饮江水,士气倍增。越王倒酒的这条河流就是浙江。许慎和晋灼都说,江水流到山阴就是浙江。江的西岸有朱室坞,句践受封百里之地,西到朱室,就在这里。浙江又东北流,经过重山之西,这是大夫文种所葬的地方。山上有一座白楼亭,此亭原来在山下,县令殷朗把它移到现在的地方。沛国桓俨隐退会稽,闻知陈业品行高洁,前往问候,陈业不接见。以后桓俨乘海船南去交州,临行时留信给陈业,信不用使者专送,而是把它系在白楼亭柱上。升登白楼亭远眺,湖山一览无余。永建年代(126132),阳羡周嘉向上级写信,说因他的县境距郡治远,到郡治开会困难,请求把郡境分成两郡,于是在浙江以西建立吴郡,浙江以东建立会稽郡。此地在汉高帝十二年时,只一个吴的称号,后来一分为三,称为三吴,吴兴、吴郡,会稽是其中之一。浙江又东流,经过御儿乡,《万善历》说:三国吴黄武六年(227)正月,擒获了魏的彭绮。这一年,由拳县西乡发生了新生儿落地就能说话的事。新生儿的话说:天方明,河欲清,鼎脚折,金乃生。于是此地得诏,称为语儿乡。这种传说是错误的。御儿这个地名,很早就有了,这是没有知识的人,用地名来牵强附会罢了。《国语》就已经说:句践之地,北至御儿。那能用黄武年代的这种传说来证明地名的来源呢。韦昭说:越国的北部边境在嘉兴。浙江又东流,经过柴辟以南,这是从前吴、楚两国作战的地方。由于这里有军事设备,所以称为辟塞。因此,《越绝》说:从前吴国从由拳的辟塞到会稽抵山阴。浙江又经过永兴县以北,此县在会稽东北一百二十里,即从前的余暨县。应劫说:这是阖间的弟弟夫概的封邑,王莽把它改为余衍。汉朝末年,有童谣说: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所以孙权把它改名永兴,此县在浙江江边。浙江又东流与浦阳江会合。浦阳江发源于乌伤县,东流经过诸暨与泄溪会合,泄溪宽达数丈,沿岸两旁有陡峭的高山耸入云表。共有五泄,下泄高悬三十多丈,宽十丈。其中有三泄不能到达,攀登到山上远望,才能看见,水悬挂达百余丈,山高水急,水声震耳,响及溪外。上泄悬流二百多丈,看去好像是白云下垂,这其实就是瀑布,当地人称为泄。江水又东流经过诸暨县以南,县面对江流,江以南有射堂,县北面是乌山,从前是越国之地。这里过去名为上诸暨,也称句无。所以《国语》说,句践之地,南至句无。王莽改名为疏虏。夹岸多支流,支流上有大湖,春夏季水量丰沛,秋冬季河干水浅。江水又东南流,经过刻县与白石山水会合。山上有瀑布,水悬流而下达三十丈,注入浦阳江。浦阳江又东流南转,又东流折北,辗转经过刻县以东,刻县即是王莽的尽忠县。县城东门面对浦阳江,江宽二百余步。从前,老年人说,县城不能开南门,开南门就有盗贼。浦阳江转流经过县城的东、西两侧,所以有东渡和西渡,东、南二渡通临海,都有渡船;西渡通东阳,用二十五条船并合成为浮桥。江边有查浦,从查浦东行二百多里和句章交界。查浦浦内有六里村,有居民五百家,都在浦的两岸居住,民房门面朝水。在水边有许多良田,沿江有青溪、余洪溪、大发溪、小发溪等六条溪流,各溪灌溉良田,然后注入江中。溪两岸,岩崖夹立,好像要倾倒一样。东有覃山,西有黄山和白石三山,是这个县内的美丽山峰。山下有许多由泉水发源的溪流,在岩崖上激起波浪,河道甚险,向四面流注。浦阳江又东流经过石桥,此桥宽八丈,高四丈,桥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宽一丈二尺。桥头有一块可以坐得下二十人的磐石。溪水两旁,都是高山,山上有二十多丈的石壁,溪水冲激这些石壁,发出宏亮的声音,离桥数里,就可以听到。浦阳江北流经过蟀山,山下有亭,依山临江,山上有茂密的松林,河心有平静的沙洲。浦阳江又向东北流,经过始宁县峰山的成功娇。此娇在江边上壁立,沿江有羊肠小道,只容一人攀援前进,江深路狭,不敢下视。此娇以西,有一座极高的孤峰,连飞鸟都很少到达。曾经有采药的人,沿山循溪而行,竟到达山顶。山顶有树,树下有十二块方石,其地很平整光洁。回来以后再次前去,但迷路不得到达。据说这是许多神仙休息宴集之处,所以称为坛宴山。成功娇北有岭浦,浦口有庙,非常灵验。行人和樵夫到此都先敬拜。若不尊敬,必要为毒蛇猛虎所伤。成功娇的北则是嶂山,和嵘山相接,两山虽然在不同的县内,但峰岭是互相连接的。这一带山间溪泉,浪花飞溅,引起一片雾露,山垅中吹来香风,峰峦相接,令人叹赏,所以王元琳称这里是神明境。此事在谢康乐的《山居记》中有详细记载。浦阳江从嘘山向东北流经太康湖,这是车骑将军谢玄田园隐居之地。其地右濒江而左依山,有一条修长的坦道与如镜的湖泊相通。在江道的曲折之处修建楼台,楼边都是桐树和梓树,高大茂盛,非常可爱,居民称此为桐亭楼。此楼两面临江,登楼远眺,极尽情趣。满净湖都是采伐芦苇的樵夫和捕鱼的渔夫。从湖中有一条平直道路向东和山相接。山中有三座精舍,屋宇高敞,屋檐垂空,在此俯视树林,烟雾嚎檬,伏在山下,水陆两界,都显得安宁平静,真是一个隐居避世的地方。江边有琵琶忻,沂上有陷入水中的古墓,墓砖上隐约有字说:笠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谢灵运把砖拿到京城,让大家传观。从这首龟谚中可知,这座古墓已有八百年了。浦阳江又东北流经过始宁县西,此境原是上虞的南乡,汉顺帝永建四年(129),阳羡周嘉上书建议,才分出此县。浦阳江以西,常常有波涛的祸害。晋朝中兴的初期,县治设在这里。县内有一条小江,发源于姚山,称为姚浦,姚浦经过县境西流,注入浦阳江。小江江源从床山注入此浦,此浦西通山阴浦而注入江中。江面宽一百丈,狭窄处为二百步,夹岸高山,树荫遮蔽了江面。江中有渔船、商船和采樵人的各种船只,在沿江美景中赶程。江南有一座旧城,是太尉刘牢之讨伐孙恩时所修筑。浦阳江又东流经过上虞县以南,即是王莽的会稽县。这里原是司盐都尉治,地名称为虞宾,晋《太康地记》说,尧不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丹朱而给舜,舜为了躲避丹朱而到了这里,所以称为上虞。当时有百官跟他到这里,所以县北有百官桥。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夏禹与诸侯议事完毕,相互虞(娱)乐,所以称为上虞。两种说法不同,不知谁是谁非。上虞南有兰风山,其山岩石裸露而少树木。有释路沿山筑于江边。路旁都有栏干。有山岭三座,孤峰高耸在漫长的江流之上。看去仿佛要倒下来似的。沿山道路之下就是大江,所以沿途都建有用栏干护围的阁道,才能通过这条道路。上面所说的山岭,人们称为三石头,丹阳的葛洪,避世在此隐居,他用过的井仍然存在。琅邪人王方平,性情喜欢山水,在兰风建立住宅,在这里垂钓,以度一生。过路人不认识他,问他说:卖鱼佬,有没有鱼出卖?方平说:我没有钓到鱼,钓到了也不卖。这条河流也叫上虞江,在县东郭外有一个叫做渔浦的湖,湖中有大独山和小独山二座山,还有一座复舟山。复舟山下有渔浦王庙,此庙现在已经移到山中。这三座山,孤立在湖水之中,湖以外有青山、黄山、泽兰山,山岳重迭,一座又一座地高入云天。泽兰山上有一个深潭,山峰倒影在深绿色的潭水之中。山中有诸坞,并有石闸一所。右边是白马潭,潭极深无底。传说,此湖创立之初,湖塘多次崩塌,百姓用白马祭祀,所以得名。湖的南面,即是江的渡口,江以南,有上塘、阳中二里,分隔在湖南,常常发生水灾。太守孔灵符,在蜂山前湖修棣拦水,棣以下开渠,直到南津。又建水闸二所,此江从此没有溃决淹没的灾害。县的东面有一座龙头山,山崖之间有一口石井,不论冬夏,井内都有清泉,南面是漫长的江流,东面连接高处的破湖。沿江的路南有《曹娥碑》。曹娥的父亲曹吁,在江中迎潮而溺死,当时曹娥还只有十四岁,因为找不到父亲的尸体而哀伤欲绝,在江岸上号哭奔走,并解衣投入水中,祝祷说:假使父亲尸体在此,衣就下沉;若不在此,衣就浮在水面。她把衣投入水中,衣服立刻下沉,曹娥就在这里投水而死。县令度尚,叫他的外甥邯郸子礼撰写碑文,以表彰她的孝烈。此江边上有马目山,江潮到来之时,波涛把此山隐没在江中,其势甚至要把嗓亭也吞没,而且涉及数县,使行旅之人十分困难。县的东北有一位孝子杨威母亲的坟墓。杨威年幼丧父,事奉母亲极孝。常常和母亲到山中采柴,有一次遇着老虎追赶,杨威自己知道无力抵抗,背了母亲一,一边哭,一边逃。老虎见到送种情况,就垂着耳朵顾自走了。假使不是至诚之心深入精微,哪能使兽类也受感动呢?又有一条吴读,从山中发源注入青江。上虞江向东经过周市而注入永兴。《地理志》说:县境有仇亭,柯水东入海。仇亭在县东北十里,江北的柯水或许就是上虞江。又东北经过永兴县东和浙江会合,称为浦阳江。《地理志》说:县有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潘水或许是浦阳江的别名。因为另外就没有河流可以相当了。浙江又东流注入海中。所以《山海经》说:浙江在闽西北入海。韦昭把松江、浙江、浦阳江称为三江。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