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农民军加紧训练县衙门阴设陷阱(2)

作者:盛海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35

|

本章字节:6362字

坐落在大冶湖畔的县衙署坐北朝南,大门前有一道照壁,由青砖浮雕着麒麟的图案。浮雕的目的是威慑警戒官员切莫贪赃枉法。大门两侧是八字墙。东侧摆放着喊冤鼓,那是供百姓击鼓鸣冤用的;西侧有石碑,上刻巫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照壁稍后,东南两方,各有牌坊为东西辕门。由辕门进来,正中是大门。大门有三个,一个正门,两个侧门,上面画有门神。门的上方有一个匾,写有“大冶县”三个字。正对着大门,隔开一个相当的距离,便是二门,也是三个。正门上有匾额,写“仪门”二字,取“有仪可象”的意思。这“仪门”不是随便开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就在这里。门内是一个大天井,正中的戒石铭,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相传,这是唐代皇帝对州县都会赐下的戒条,以使他们上对得起皇帝,下对得起百姓。五代十国后主蜀孟昶即位后,为整饬吏治先后惩处了一批贪官污吏,并亲自写下《戒谕辞》24句。宋太祖赵匡胤精选其中四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为戒石铭,与南面刻上的“公生明”三字对应。其目的都是起警示作用,以进出熟视,铭记不忘。


牛知县走马上任时曾带领僚属举行祭拜仪式,宣读戒石铭内容,颇有主持正义、勤政廉政、为民造福、名垂青史之壮志。可心里不禁好笑,那浮雕着麒麟图案的青砖,那戒石铭,那“公生明”的警示,统统不过是欺世盗名的标榜而已,做的是表面文章,行的是贪赃卖法。哪个都知道,就连这戒石铭的制造者孟昶、推崇者赵匡胤,其实是最大的贪酷之辈。当时就有人在戒石铭下又附上四句:“尔俸尔禄,难厌难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才捉便看,上天难欺,且待临时”。这就是古人的绝妙讽刺。正如古人所言,面对戒石铭,“对面警省者能有几人,殊不知上天固难欺,而下民亦难虐矣,民虽至愚,虐甚则变,欲安其上,复可得乎,戒之,戒之”。


天井的两旁便是书吏办公的地方,通常依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次序分左右排列。由牌坊直入,经过相当距离便是大堂。大


堂中央是暖阁,暖阁上有寓意清似海水的“公正廉明”匾额,背后是明如日月的海水朝日图和。当中横摆着公案和高背椅。公案前面垂着桌围,桌上放有砚台、笔架、签筒等常用办公品。暖阁下的前面及左右两旁都有相当大的空间,右边放着一张小桌和凳子,是在问案时给书吏做笔录用的。左边有一只木架,上面放着一只大鼓,县官升堂退堂时都要鸣鼓。


暖阁前的空间则是给当事人、证人跪着听审的。衙役也在此及左右两旁站着应役。从大堂正中再入一道大门,便是二堂。大门之右陈设一磬,主官经此到大堂时,便有差役在此鸣磬。二堂中央的暖阁及暖阁上的公案等陈设,和大堂完全相同,但没有鼓。事实上公案及公案上陈设的签筒、笔架、砚台与右方高架所置印箱、诰轴,只有一套,经常摆在二堂暖阁上,主官在大堂问案,就移在大堂。从二堂后壁正中再入一门,便是三堂,这是主官家属所在的内宅。


就在黄兴淑操练队伍之时,牛知县招来文武官员商量对策。到会的官员,有辅佐知县的县丞,有直管司法的主薄,缉贼捕盗的典史,有带兵的钱把总,还有巡检、驿丞、税课司大使、铁冶所大使等等。人员一到齐,税课大使立即跪到地上,将昨日之事,如此这般、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把总听说武信佐校尉被杀,立即问道“校尉尸首何在?”税课大使老老实实的回答说“大概应该还在换绦桥!”把总生气地站起来说道“校尉为国捐躯,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岂可让他暴尸在闹市之野?”税课大使无奈地说“在下只能如此。”把总接着说道:“你可只能如此,我可不能弃而不问。一群乌合之众,何足挂齿?我立即调兵讨伐,杀他个片甲不留!”说罢,他连牛知县看也不看一眼,就要向仪门外走去。


这哪是把知县放在眼里?牛知县鹰鼻子更钩了,鹰眼一瞪,薄薄的嘴唇上下一动,吐出的字却很有些分量:“把总何处去?这里是议事。”把总反唇相讥:“议事要紧,还是救人要紧?”牛知县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都要紧,但怎样调军?你我清楚!”像一根针锥进了气球,顿时泄了气,把总垂头丧气地一屁股坐在位子上,不再说话。原来,清朝的官位是正品十八级,知县和把总都是正七品,但知县兼管军事。把总常怨知县太贪、太独贪,连军饷的油也揩,从来不分他一杯羹;知县则责怪把总恃武傲物、目空一切。二人底下多有咀唔,今日不知是何因,让把总把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怨气暴露了出来。


铁冶所大使插话说道:“上半年铁山铺发生杀官事件不知是否这些人所为?”知县立马问典使常一鲲道:“我交代过你们去追查的,查到没有?”常一鲲低头说道:“找是找了好几个人,没有什么突破,如果真是他们,那他们的手脚也做得太干净了!”牛知县严厉地说:“需要你给反贼唱颂歌么?”常一鲲连连摇头:“鄙职不敢!”知县说:“那就抓紧查,几个月之事尚未查完,朝廷的俸禄就那么好拿?”他转头威严地扫了一眼,问道:“戢县丞,你的那点事办得怎样了?”戢县丞赶快禀报:“结案了结案了,打死人者叶功成已关入大牢。”牛知县不满地说:“那么一点点地都拿不下来,非要两条人命不可,怎样办事的?”戢县丞为他的死爹而霸占叶功成两亩地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官官相卫已是众所周知,谁又会为了一个小百姓的事情而得罪县丞?常一鲲赶忙问道:“知县大人,今年的冬决日快到了,是否改动?”牛知县狠狠地说:“十一月初三不变,让他们死了鬼魂也孤单!特别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抗赋拒税的,一律凌迟!现在正是征收赋税之时,杀一儆百,震慑刁民!”


戢县丞刚刚被数落了一顿,就想找件事情弥补一下心里的失落,于是便问道:“换绦桥一事要不要报武昌府?”这马屁真是拍到了牛知县的蹄子上,气得他只想骂娘:“蠢东西,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知县忍住心中的不满,说道:“暂且不报,但需多要兵力。”然后对下属们说道“尔等要在“冲、繁、疲、难四字标准上多下功夫,让大冶再上一级,比什么都重要!”戢县丞暗暗思忖道:“这家伙真是太狡猾了!”他记得牛知县曾经说过,湖广有9府一州一厅,分管57县19司三洲一厅。把大冶仅仅只划到“难”的类别是不够的。原来,清代继承了以往王朝的做法,省有大中小之分,府州县也分有等次。在任命知府知县时,朝廷正式确定为要、中、简三缺,按冲、繁、疲、难四字加以划分。地当孔道为冲,交通要道;政务纷纭者为繁,事情繁多;赋多逋欠者为疲,税不易收;民刁俗悍、命盗多者为难,治安复杂。县的等第高,字数就多,反之,字数就少。清朝的省有大中小之分,府州县也分有等次。在任命知府、知县时,朝廷正式确定为要、中、简三缺,按冲、繁、疲、难四字加以划分。上级派遣官员时,根据资才情况,分别委授,资格浅的先从简缺做起。冲繁疲难四字俱全的县称为“最要”或“要”缺,一字或无字的县称为“简”缺,三字(有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三种)为“要”缺,二字(有冲繁、繁难、繁疲、疲难、冲难、冲疲六种)为“要”缺或“中”缺。对面的蕲水县、蕲州都是冲繁难。大冶仅仅只用一“难”字,何曾上得了层次?可是,要增加一个字并非易事,必须一级一级上报,经过朝廷批准才行。


牛知县早就对仅仅一个“难”字,甚为不满,说穿了是对自己没有重用而不满。他要得到更大的任用,他要捞取更多的钱财。清朝知县的调动较为频繁,而县丞的动迁相对要迟缓。那知县贪心太重,漏洞太多。一旦拍屁股走路,留下的难摊子就该他们收拾了。想到这里,县丞的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怨恨。好在牛知县下面的话给了他安慰。“围剿换绦桥叛匪,处决罪大恶极之徒,征粮收税,一个不准少,你们都给我办好!退堂!”牛知县说罢,把手一挥,自顾自地走了。


“叶功成,你的祭日到了!”戢县丞心里暗暗得意,因为叶功成一日不死,他一日就不得安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