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3
|本章字节:10206字
下阕写两人相伴深夜步出纳凉的事。“携素手”,可见两人含情脉脉的情状。“庭户无声”是因为“夜已三更”,此时已是深夜。“时见疏星渡河汉”,则可想象两人互相依偎,你侬我侬好像是在笑牛郎和织女还要隔银河相望。明月当空,水波荡漾,荷花飘香,这时出来纳凉,还要问“夜如何”,两人便并肩偎依、仰望夜空看“金波淡,玉绳低转”了。
最后两句耐人寻味。表面写他们计算着再过多少天,天气就转凉了,却不知时间已暗自流逝,季节转换已经在进行了。实际是在说蜀主与花蕊夫人的安逸享乐,只是美梦一场,想冷想热只随自己感受,殊不知时光已在流逝。“流年暗中偷换”说明热的日子没几天了,暗示快要亡国了,荣华享乐,真的是梦一样,对于亡国之悲有无限的叹息。清词中显出哀音,表露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1]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2]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1]定惠院:有的也写作定慧院,位于黄州东南,苏轼还曾作《记游定惠院》。
[2]漏断:滴水的声音间断了。
[3]省:明白、知道。
【赏析】
北宋也有文字狱,苏轼的诗文曾被人指控为“愚弄朝廷”、“指斥乘舆”,他因此获罪,差点性命不保,后来被赦免,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就是他被贬职,居住黄州期间所作的,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寂寞心情。
上阕描写在夜里零落的树枝间看到的一轮半月的景象。“独来往”的“幽人”就是他自己,再加上“谁见”着意强调了他现在孤独寂寞的处境。孤鸿是表示清高孤傲的传统意向,张九龄的《感遇》中有“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杜甫也曾作《孤雁》诗以自托,苏轼借用了前人的诗意,用“缥缈孤鸿影”比拟自己的行止,把心声写成词抒发了自身的遭际感慨。
下阕撇开定惠院的夜景和作为主体的自己,索性只写孤鸿。这本来是不合常规的结构章法的,但是苏轼文章精妙,感情和文字可任意发挥,不是条条框框能限制的。苏轼因被诬陷获罪而遭到贬黜,但他不肯同流合污、滥官媚俗,所谓“拣尽寒枝不肯栖”可见其有所不为,对应了上文“孤鸿”意象的清高孤傲,所以他只能自己独居定惠院,忍受这寂寞寒冷的处境。黄庭坚很赞赏这首词的风格神韵,称其“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临江仙
苏轼
夜归临皋[1]
夜饮东坡[2]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3],何时忘却营营[4]?夜阑风静縠纹[5]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1]临皋: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苏轼从定惠院迁居到临皋。临皋在黄冈县南,与长江相邻。
[2]东坡:地名,在黄州东门外,在临皋附近。地方不大,苏轼曾在此“得躬耕其中”数十亩土地,并以“东坡”作为自己的别号。
[3]此身非我有:引自《庄子·知北游》,指身不由己。
[4]营营:纷纷扰扰的样子,在这里指世俗名利奔忙。
[5]縠纹:指古代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这里是指微波。
【赏析】
这首词还是作于苏轼被贬居住黄州的那个时期。《苏诗总案》中记载:“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雪堂一夜饮,醉归临高做《临江仙》词’。”这首词记述了一次夜间在雪堂饮酒,醉后回临皋住所的事情以及当时的萧飒的心情。
上阕记事。说喝醉后,回到住所已是深夜,自己被关在门外。苏东坡并不擅长饮酒,稍微喝点儿就会醉,再加上心情苦闷,更容易喝醉。“醒复醉”,正说明已经有点醉意,神志开始模糊的状态。因为喝醉,确定不了回到家时是什么时间,所以说“仿佛”,但是他知道已是半夜。接下来的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深夜的一片寂静。自己被关在门外,听见家童雷鸣般的鼻息,还清晰地听见自己的敲门声和江水声,句句有声,反而更见其夜静。
下阕抒情。紧接着上阕的“倚杖听江声”抒发情感,自然而有意境。静夜中,历经坎坷曲折,如今已是迟暮之年的大诗人,独自倚杖伫立江边,听着沙沙的水声,往事萦绕心头。这时会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感叹,坦诚而真实,能激起许多人的同情和共鸣。“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又重新写景,既起到了推移时间、隔开前后情语的作用,又是借景寓情,抒发了作者对宁静生活境界的向往。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心里的愿望,同时也和眼前的景物相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描写潇洒的生活,却又有一种浓重的悲凉意味,是因为作者心里清楚,那样的生活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1]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2]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3]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沙湖:位于黄冈县东南三十里。
[2]芒鞋:草编成的鞋。
[3]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还是作于被贬黄州期间。题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背景:有一天,自己与友人们从沙湖看田回来,途中遭遇了一场雨,因为雨具事先叫人拿回去了,同行者都狼狈不堪,只有自己不觉得狼狈,天放晴之后,就写了这首词。苏轼命运坎坷,但本词通过对晴雨态度的记述,表现了自己不患得失、任其自然和旷达乐观的胸襟。
上阕写雨中行走。通过写自己对待风雨满不在乎,显示了他超然的态度,非常具有表现力。“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怡然自得,又有几分孤傲。“一蓑烟雨任平生”,看到“烟雨”想到平生经历,表明风雨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不平。
下阕写转晴之后。因为有“春风”所以雨被吹散了,刚觉得有点冷,马上就斜照当头了。大自然阴晴不定,造化弄人,可见祸福也不是人能掌握的,不如随它去吧!末句好像佛家参禅的语句:本无风雨,所以无所谓是晴是阴,将利害得失全都泯灭,表现了苏轼坦荡的胸怀。
江城子
苏轼
乙卯[1]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2]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3],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注释】
[1]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这首词于当年作于密州。
[2]十年:苏轼妻子王氏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去世,到作这首词时正好十年。
[3]千里孤坟:王氏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与此时的作者相隔遥远。
【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亡妻的词。写这首词时,苏轼已经四十岁了,而他的妻子王氏逝世正好十年。
开始时先交代夫妻生死隔绝已有十年,接着说“不思量,自难忘”,思念之情真挚而痛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因为亡妻所葬之地遥远,苏轼体贴亡妻处境的孤单凄凉。后三句开始说到自己,苏轼知道要和亡妻再见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在“相逢”前用了“纵使”,事情没可能发生,但感情却真实存在。他们天人相隔之时,彼此都还年轻,而苏轼在这十年中历经坎坷,四处任职,落得蓬头垢面,未老先衰,即便是最亲近的人见了都认不出来,浸透着人生的悲哀。
下阕记梦。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梦中可与死去的人相逢,所以上阕假设“相逢”,下阕便希望能在梦中与妻子相见。作者梦见的“小轩窗,正梳妆”,应是以前他们共同生活时经常有的情景,也许这其中有过些美好的回忆,然而这次日常的相见竟是相顾无言、泪如泉涌,心里有很多话要互相倾诉,可是到这时却无从说起,然而无声胜有声,感人至深。结尾处,作者还是在体谅亡妻,感念她自己远葬在千里之外,只能看到深夜明月照在短松冈头,不管多么孤独、凄凉,都无处诉说,充分表现了对不幸早亡的妻子的爱怜、体贴的深情。
思远人
晏几道[1]
红叶黄花[2]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3],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4]为无色。
【注释】
[1]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临川(今属南昌)人。晏几道性格孤傲,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传世。
[2]红叶黄花:红叶指枫叶;黄花指菊花。
[3]飞云过尽:传说除了鸿雁外,燕子、青鸟等也能传达书信,所以诗词中常用“空中”、“云外”表示寄信。
[4]笺:信纸。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给远方的人写信这件事,表达了思念远人的离情。
第一句点明了写诗的季节和环境。“红叶黄花”,表明已经到了深秋时分。此时,霜重风寒,红叶飘、黄花落,“千里念行客”很自然地就勾起了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思念而不得见,于是就写信寄情。可是到了晚秋,传信的飞鸟都到别处去了,再加上路途遥远,所以写了信也寄不出去。知道书信难寄,但是思念情切,还是写了信。
下阕描述了如何写信。“泪弹不尽临窗滴”,作者伏案窗前,面对信纸,笔未提,泪已下。看到滴落的泪水,“就砚旋研墨”,作者想不如把泪水滴到砚台里研磨,这样就可以用泪水墨汁写信。作者的想象由此被打开,继续想到,泪水滴在信纸上,信纸就会有一片红色褪去,如果泪水不停地滴落,等到信写成的时候,信纸的颜色就会褪尽,使得“红笺为无色”,可见其思念之情的深切。结尾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看似无理却很巧妙,使全篇富有诗趣。
望海潮
秦观[1]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2],东风暗换年华。金谷[3]俊游[4],铜驼巷陌[5],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6],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7]。有华灯碍月,飞盖[8]妨花。兰苑[9]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1]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2]冰澌溶泄:水面的冰已经开始融化流动。澌,流冰。
[3]金谷:花园的名字,位于洛阳西北,晋朝石崇所建。
[4]俊游:游览胜地。
[5]铜驼:立在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的一对铜铸的骆驼。巷陌:街道。
[6]桃蹊:桃树下的小路,语出司马迁《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西园: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语出曹植“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的诗句。笳:一种古代管乐器。
[8]飞盖:盖,车逢。飞盖,代指奔驰的车辆。
[9]兰苑:泛指园林。
【赏析】
这首词是怀旧之作。
头三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正值初春,刮起了东风,梅花开了,冰雪融化。“暗换年华”揭示了整首词的主旨。感慨完年华暗换,接下来就开始回忆往昔了,之所以说是在回忆往昔是从后面的“长记”看出来的。本来“长记”两字应领起“金谷”三句,但因为要适应词的格式和对偶,所以放在了后面。“金谷”三句笼统地写往日的回忆。“误随车”记述的是印象中一次具体的事情,用“长记”二字可见其印象特别深刻,“误随车”写自己当时的风流狂放。“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写此刻骚动的春心和翻飞的柳絮、蝴蝶一样狂乱,紧接前一句的风流狂放,春景怡人,人们纷纷出来观赏,将柳树、桃树下踏出一条小路来,使得沿途的人家也都能享受这春色美景。“乱分”二字用得奇妙且富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