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能一眼看透你(2)

作者:徐筠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35

|

本章字节:10286字

米尔森笑着说:“你好好体验过就会晓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judy接口道:“很安心、很平静,我能处在里面的时间还不太长,老是会出来,不过待在里面时间长了,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悦感。“米尔森听了,冲着fe微微笑着说:“加强练习,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


第二步:学习:写完,米尔森说:“我们接着来说洞察力在职场应用的第二个方面——职场学习。“


米尔森迟疑了一下,好像是在思考如何说:“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职场。职场,其实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职业知识的场。“fe接口道“职场:职业知识场。“


米尔森说:“对!从某种角度来看,职场就是一个职业知识场。在这个场中。漂浮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知识,包括行业的、企业的、专业的、人的、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还分成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你在反应模式中还可能学习到的。“隐性知识是指,你在反应模式中根本没可能学习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显性知识,为什么说显性知识是你在反应模式中有可能学习到的呢?因为显性知识是一个企业存在于一个行业的基础,所以只要你进入了一个企业,你就会被教授一些显性知识,但是你能学会多少显性知识,却与你进入什么样的公司有关。在一个行业中,处在这个行业顶端的企业往往掌握的显性知识就比下面的企业要来得多一些、深一些。


“但是,在所有的企业内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常规的显性知识存在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应知应会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显性知识存在于那些资深人员的内心,这些人有的是知道说不出;有的是知道不告诉你。所以,即使是显性知识,在反应模式中,也是属于你有可能学不到的;还有很多精华的部分是没有人愿意教你的。“


米尔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们再来说隐性知识,在职场中隐性知识要比显性知识多得多,也复杂得多,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项很复杂的知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一星半点。有些人了解了也只能放在心里而不能说出来,因为这种知识若说出来,和我们的已有道德观、人际关系是违背的,对别人、对自己也会有伤害。“


fe有些没听懂,她很迷惑地问:“怎么会呢?“


米尔森见其他女孩也有些不理解就解释道:“比如,我们说说如何在职场中‘识人、看人’吧。在职场中与你有关的每一个人,你都要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你只有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工作中和他打交道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策略性地工作,达到工作目的。顺便说一句,职场中发生的很多问题,常常是因为对工作对象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一厢情愿地做事,结果事与愿违,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所以,看人、识人在职场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话说回来,假如你能识人、看人了,这种看人、识人的结果就是一种知识,这种知识你能告诉谁吗?谁都不能告诉,只能自己心里知道,因为一旦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他的全部优点和缺点,哪怕你说的都是对的,也是对人家自尊的一种伤害,所以,这种知识就是隐性知识,不仅仅是说它难以学到,更在于知道了不能说。“fe又有些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奇怪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滴!“女孩们又被逗笑了。


米尔森见她们都明白了就继续说道:“大家知道吗,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中价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女孩们说:“是掌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程度。“


米尔森说:“对,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中的价值、地位的是这个人掌握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程度。掌握的程度高,他的价值、地位也就高;掌握的程度低,他的价值、地位也就低。“


米尔森接着说道:“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那些不为人知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只有依靠我们的洞察模式才能获得,依靠反应模式是没有人告诉我们的。我们都受了金庸的影响,总希望能得到一本什么武功秘籍之类的东西,这是典型的反应模式的思维。大家要知道,假如有秘籍能落到你的手里,那种概率也太小了,如果是大家都能知道的秘籍,那也就不是什么秘籍了。知识的优势在于不对称,光你有而别人没有,你就有优势,大家都有就不是优势了。只有你自己洞察到的知识才是你唯一有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有优势的,而帮助你得到这种知识的就是你的洞察力。“


之后,米尔森又告诉了女孩们如何运用洞察模式中概念与关系的方法进行学习……


第三步:为人原则——荷花精神:写完,米尔森问:“大家知道荷花的精神吗?“几个女孩纷纷回答:“出污泥而不染。“


关莹也想回答出污泥而不染,可是转念一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肯定不是米尔森想要的答案。果然,米尔森又问:“还有呢?“女孩们纷纷摇头。米尔森见大家没有了答案,就开口说道:“如果把荷花仅仅理解为出污泥而不染,那是大大地曲解了荷花,也是亵渎了荷花。这样的荷花会被人理解成高洁又不合群的清高形象。“


关莹和所有的女孩都在想,荷花不就是这样的形象吗?高洁、不合群、清高,那种感觉好像在说:你们都是肮脏的,就我是干净的。米尔森说:“荷花的第一个精神是——同流合污。““同流合污“?女孩们被米尔森的话给弄糊涂了,荷花不是出污泥而不染吗?咋就同流合污了呢?只听米尔森说:“大家想过没有,荷花与污泥是同流合污的。


“我们这么来看荷花,首先荷花生于污泥之中,其次又长于污泥之中,从污泥中吸收养分,又装点污泥环境,最后,残荷又归于污泥之中,化做污泥,荷花的生生世世与污泥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它们不是同流合污吗?“女孩们一听心想,就是啊?!


米尔森接着说道:“荷花正因为有了第一个同流合污的特点,第二个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才显得可贵。荷花并不因为与污泥同流合污,而改变自己,它依然保持自己的高洁,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关起门来说,职场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污泥塘,到处充斥着欲望、私利、争斗、虚伪、潜规则以及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所编造的所谓的价值观。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首先要与环境和谐共处,而不是拒绝环境、做个自命清高的人。但又不能被环境所污染而改变,把自己也变成污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借鉴荷花的精神。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荷花的精神呢?“


米尔森接着问道:“‘职场练洞察’的模型,大家都看了吧?“女孩们纷纷回道:“是。“


米尔森说:“那里面有三条,‘我的责任’、‘不与人争’、‘为人着想’大家还记得吧?“见大家点头称是,米尔森继续说道:“这三条是非常有用的,是我们在职场中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它们能够帮助你在职场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米尔森又说道:“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从人的反应模式角度来看,这三条都是违背基本人性的。因为人的本能反应是,成绩是我的,责任是别人的,谁也不想承担责任;名利岂能不争,不与人争我不是什么也没有了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为人着想,那谁来为我着想啊?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处在反应模式中,即使是认可这三条内容,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要做到‘我的责任’、‘不与人争’、‘为人着想’这三条,一定是处在洞察模式中才能做到的。


“这三条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是极其重要的。在职场中且不说你的职业技能如何,只要能做到这三点,你就能在领导的眼里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因为今天的职场是个讲究‘个人提升、团队成功’的地方,任何在职场中能够得到提升的人,首先评估他的,是经营团队的能力以及团队对他的接受度。反过来讲,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他没有领导团队的能力,团队也不接受他,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是很难成功的。而做到这三点,你就有了与环境融合的能力。


“这三条,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在洞察模式中反复体验。“


judy接口说道:“确实很有用,我看了米尔森老师给的‘职场练洞察’,学着用了那三条,最近我们头儿就表扬我了,说我的气量比以前大多了。这让我有一个感悟:一个人能得到什么,真的不是你自己去争来的,你不争了,领导反而容易记得你了。“


judy的话在女孩们中好像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第四步:处事方式——策略规划:米尔森转过身,说:“我们再换个角度看职场。“


关莹调皮地想,刚才米尔森已经把职场看成了烂泥塘,这会儿又会把职场看成什么呢?米尔森说:“职场,是个职业的问题解决场所。“在一家企业中,采购部门解决的是生产部门的问题,物流部门解决的是渠道部门的问题,营销部门解决的是销售部门的问题,最后产品解决的是消费者的问题。在企业的结构中,每个人都是其他部门、其他人的问题制造者,同时也是其他部分、其他人的问题解决者。“所以企业是个职业的问题解决场所。“


女孩们被米尔森的话说得眼前一亮,心想对呀,企业不就是每天都在解决问题吗?


米尔森继续说道:“现在市场环境、社会环境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每个企业都在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种新手段、新方法、新产品不断涌现,这对企业来说就带了新问题。处在今天的企业人,是需要不断地面对更多、更新的问题。


“说到解决问题,我在这里需要大家确定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目标’,也就是解决问题后需要达成的结果;第二个概念是‘目的’,也就是达成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去打开一扇门,‘打开这扇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把门打开’是目标,‘打开门锁’就是达成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目的;第三个概念是‘资源’,也就是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动用的资源;第四个概念是‘计划’,管理这些资源去解决问题,就是计划。


“这四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职场概念,很多资深的职场人做了一辈子也没有搞清这四个概念,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们理解清楚。“听到这里,关莹突然有种心中一亮的感觉,因为,在杭州公司的时候,公司培训策略也讲到目的、目标、策略之类的概念,自己总是没有搞清楚,被米尔森这么说,突然很清晰了。


米尔森接着说道:“有了这四个概念,也就引出另一个课题。在一个问题面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刚才说的‘打开门’的例子,如果这扇门是锁着的,而你又没有钥匙,那么你能打开这扇门的方法就会有很多,比如找钥匙、找锁匠、踹开、砸开、跳窗等等。但是你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找钥匙费时间,找锁匠费钱,踹开费体力还会造成损失,砸开得找工具还毁了锁,也会有损失。所以,你就必须在这些方法中找到最合适、最有效果、最经济的方案。在众多的解决方案中,让我们找到最合适、最有效果、最经济的解决问题方案的就是‘策略’,也有称‘战略’的。好多人都在纠结‘战略’与‘策略’,其实英语都是一个词,翻译成中文就是策略与战略,大点事的用战略,小点事的用策略而已。“


米尔森停了一下说:“有了策略,就会有执行计划,因为,如果只有策略而没有执行计划,那就是纸上谈兵;反过来,只有执行计划而没有策略,那就是匹夫之勇。“


米尔森看到关莹眼里的困惑,好像知道她要说什么一样,说:“是不是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没有用?“


关莹点了点头,她在杭州公司工作的一年里,确实碰到不少计划没有变化快的事,她的经理从来不制订计划,做到哪里算哪里。米尔森:“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缺乏计划规划的方法,计划不是死的,计划是一种执行的管理系统,它有它的建构、控制的方法,如果没有一套科学规划计划的方法,这样制订出来的计划当然是没法执行的;第二计划本身缺乏策略,这就造成计划的无法执行。“米尔森接着说道:“计划的规划是有它的模型的,我这里结合洞察模式给大家介绍一套策略及计划规划的模式。“这次米尔森没有画,而是举起了双手,说:“我们在心里想象一下。


“这个模式分两层,上面一层是一个影像,这个影像是那个问题所处在的影像,是要靠我们洞察出来的。


“在这个影像下面的中间是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有四个循环的概念,‘现象’、‘问题’、‘策略’、‘计划’。


“什么意思呢?任何计划的推进过程中,总会发生阻碍计划推进或者与计划不吻合的现象。现象不是问题,在职场中常常有人把现象当做问题来解决,这就不对了;真正的问题是隐藏在现象的背后,俗话说:‘真正找到了问题,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找到问题,就可以根据资源情况,规划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方法策略的引领,就可以制订详细的执行计划,付诸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