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观世音密码(17)

作者:苗欣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4

|

本章字节:3536字


那学生有些尴尬,说:“我看有可能是匹马?可是……”


“常见的是狮子对不对?”谢惠仁冲着他点了点头,表示赞许,继续说道,“早期佛教的雕刻中,象表示佛诞生,马象征出家……好了,我们再看看这张有狮子的图片。”


说着,谢惠仁将另一幅图片打在了幕布上。画面显示了一只石柱的顶部,在倒扣的莲花座上,站着三只狮子。“看看,有没有点相像的地方?”


“哦,这没什么。”坐在后排角落里的一个学生说:“虽然有些相似,但或许这是那个时代很流行的雕刻题材。”


“很好,你的思路不错。”谢惠仁看了看他,继续说,“不过它们不是一个时代的。”说着,他将第二幅图片显示完整,“有谁见过这根石柱?”


“天啊,是阿育王石柱。”前排的一个女生情不自禁叫了起来。


“非常好。”谢惠仁显得很高兴,“这根著名的狮子柱头石柱,就在鹿野苑,也就是佛陀初转法轮的地方(注释19)。雕刻年代大概在公元前三世纪,而萧景是南北朝人,相差了差不多一千年。”


学生中间发出低沉的惊叹。


“再看看这个吧,还是刚才那样,先看局部——这是基座。”


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争着说,“上面全是莲花瓣。”


“不错,继续——这是上端的部分。”


“也是莲花座。”


“这叫莲台。好的,让我们看看谜底吧。”谢惠仁停顿了一下,神秘地看了看讲台下的学生们,突然,他的手一动,将图片完整地显示出来。


“是天安门前的华表!”学生们这次开始大声惊叫了。


谢惠仁得意地笑着,“只要你们留意,生活中处处都有佛教的遗存。其实,在萧景的墓华表中,在柱额的侧面还有手持莲花的‘礼佛童子’的图案呢。事实上,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基座部分与佛教建筑的关系非常密切。好了,课前小游戏到此结束,下面我们开始上课,继续讲音韵。音韵学里也有佛教的秘密遗存,我们学过的反切注音法(注释20),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不……”学生们显然对复杂枯燥的音韵学不感兴趣,一个历来调皮的学生大声说,“老师,还是做游戏吧。”


谢惠仁有些为难了,他想了想,说:“那好,这次游戏由你们来做,不过,内容必须要和中文有关,否则我这个中文老师就不称职了——下面,谁能说说现在我们日常的词汇里,有哪些是来自佛家的?”


学生们沉默了一阵,不知是谁胆怯地说:“世事无常。”


“好,‘无常’,非常好,还有吗?”


“天龙八部!”(注释21)


学生中爆发出哄笑,谢惠仁也笑了笑,说:“金庸的看多了,不过,非常正确,那是佛教中的八种天神。”


“因果报应。”那个调皮的学生大声喊着。


“因果对了,报应不对,不过,佛有三身,确实有报身和应身,另一个是法身。如果你把这个词当作四个字——也就是四个概念——来说,就算你对了。很厉害,一下子说了四个。”


那个学生显得很得意,又说出一个,“解脱。”


“很好,非常典型的佛教词汇。”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什么三生有幸、五体投地、大慈大悲、六根清净、菩萨心肠、极乐世界等等。


“大家说得不错。”谢惠仁看到学生们思考的时间越来越长,就总结似的说,“可是,大家说的都明显带有佛教的印记。而我们要找的是日常用语中的佛教词汇,也就是说,它们现在转化了意思,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看不出和佛教有多少关系了。那么,下面这些词,大家也许想不到它们出自佛家,但它们现在已经是很生活化的词汇了,比如最简单的——世界、知识、方便、绝对、平等、想入非非、七手八脚、对牛弹琴、心心相印。”


谢惠仁一口气说了很多个词。这时有个学生突然又想起来一个,“看破红尘。”


“不,不。”谢惠仁很严肃地摇着头,“这可不对,这是对佛教文化最大的误解,事实上,佛经里从来没有‘红尘’两个字。”


“啊……”学生们又是发出一阵惊呼。


“好了,现在还是学音韵吧。”谢惠仁停顿了一下,说,“音韵里也有你们不知道的秘密,上节课我讲了一种现在已经消失的中国古代汉语音调,叫‘入声’,其实这个神秘的音调你们都会发出来,它恰好还保留在广东话里。”(注释22)


“把那张纸给我看看。”


“什么?”谢惠仁侧过头去,诧异地问,“你说什么?”


莎莉又重复了一遍,“把那张纸给我看看,就是你在咖啡厅看的那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