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天道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3
|本章字节:10442字
南京大学队台湾大学队
1990年
背景导航
这篇辩论词选自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本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行。南京大学、台湾大学、马来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东亚大学、新加坡工艺学院六支队伍参加了比赛。在大决赛中,南京大学队执“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这一正方观点负于台湾大学队,与冠军擦肩而过。至此,在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的总决赛上,都是以反方获胜而告终。
本次比赛的辩题为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正方:南京大学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一辩:钱竹梅;二辩:姜红卫;三辩:陈勤;四辩:高源。
反方:台湾大学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一辩:王文华;二辩:
王郁瑜;三辩:萧振寰;四辩:王菲菲。
比赛结果:台湾大学队战胜南京大学队夺得冠军。
辩词精选部分出自该场论辩的程序辩论,在双方精彩的舌战中,我们可以发现,反方辩手运用真实、直观的数据资料进行辩论成了本场辩论的一个亮点。
辩词精选
正方一辩:开宗明义,本方的立场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与战争相对立的。根据联合国文件,人类的和平共处是指国家、民族、集团之间不使用武力地平安相处。说这个理想可能实现,是指一种发展的趋势,亦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反方必须论证的是不可能性,亦即这一理想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未实现的任何征兆,战争从来就不可能被根除……
反方一辩:各位可能不知道,在刚才的3分钟内当对方的同学用感性的语调告诉我们和平共处的思想的时候,全世界的国家已经在这三分钟之内投下了五百一十万美元的军事费用;当然对方同学也听不到此时此刻柬埔寨就进行着战争……
接着,就让我从历史的经验以及现实的环境来给各位作一个分析。从阶级与阶级的层次来看,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本身已有的权利,往住会不惜任何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受压迫的阶级他们必然会同仇敌忾地加以抵抗。劳资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今天,我们会发现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中,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为南北的对抗所取代了。198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印度的六十二倍。当国际分工体系越来越不公平,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和平还是可能的吗?
……
接着,我们再从国家与国家的层次来看,一次大战的口号是,这是一场解除一切战争的战争。但是和平的美梦不到三十年,二次大战就打响了。到今天,1988年的年底,我们发现美苏的核子弹头总数是二万五千六百三十二个。当人类必须抱着核子弹才能安睡的时候,对方同学,告诉我们这叫和平共处吗?
正方二辩:对方辨友把和平的对立面定义为暴力,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和平共处的对立面是战争,而不是暴力。我们都知道俄国着名作家托尔斯泰先生有一部着名的就叫做《战争与和平》,它为什么不叫做《暴力与和平》呢?况且我们说,连战争这种暴力的最高形式都可以根除,这一点我方将在后面做出论述,那么其他形式的暴力还有什么不可以根除的呢?最困难的事情都可以解决,容易的事情难道就不能解决吗?
……
首先,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和平意识如此高涨,和平洪流如此壮阔,当年孟姜女孤身一人哭长城,如今和平力量早已是众志成城了啊!从五十年代十一亿人的和平签名运动,到八十年代欧洲三百五十万人手拉手和平大进军;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到1986年世界和平年,争取和平,遏止战争已成为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世界潮流。相比之下,战争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次,整个世界当今已连为一体,经济合作日益增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再次,在东西方走向缓和的同时,地区冲突也在不断减少。象征冷战的“柏林墙”被拆除,北约、华约正由军事集团向政治集团转变,军备竞赛已为裁军所取代,地区冲突也在不断减少。古巴正从安哥拉撤军,中美洲和平进程在加快,两伊走向和谈,南非的种族制也行将崩溃。这一切不就表明了世界走向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吗?……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知不知道,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之中,他们的出生婴儿有百分之二十还活不到五岁,可是他们花在军事费用上却是超过花在医药卫生上的四倍。当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从1960年到现在军费增长六倍的同时,却有一半的国家还没有安全的饮水。请问大家,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之下,叫我们怎么相信人类和平共处是可能实现的理想呢?
再让我们看一看,第三世界国家如此,一些先进国家又怎么样呢?我们的军火买卖从1960年开始到1985年,从二十五亿膨胀到三百七十亿,从这样的情形发现的是,这些西方的列强他们不断武装了自己,他们同时也武装了别人。请问,这是他们对和平所作的贡献吗?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看,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样子,究竟战争有没有不断地发生?根据统计数字的显示,自从1945以来,每天有十二场战争在进行,这包括大大小小的国际战争以及内战。
请问,这是一个和平的状态吗?……
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实的证据来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可能的。因此,在这样情况下,让我们回想一下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么多感性的字眼,充满了这么多希望,但是他们举出了什么样的证据告诉我们人类已经走向和平道路呢?一点也没有。
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既然我们没有办法相信和平是有希望的,我们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人一定会死,难道他出生的时候就要自杀吗?当然不是。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求生存!新加坡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是它拥有东南亚国协(按:指东盟)最强大的空军武力。
我们只有求生存,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人类的希望。
正方三辩: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对方同学已经把暴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如果两个小孩为了一块糖果而打了一架,这也是对人类和平共处的一种威胁吗?
更何况,对方同学举出的世界军事费用在增加,这不符合事实。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1989年全世界军事费用就降低了百分之二,对方同学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呢?
更何况对方同学所说的1945年到现在,每天爆发十二场战争,这个数字引用也是不正确的。
事实是,六十年代总共爆发了约三十次战争,而到八十年代总共爆发不到十次,这不正说明了一种缓和的趋势吗?
我方早已论证了和平共处的对立面是战争,一辩、二辨已经从正面论述了这个问题,下面我将从战争的根源以及战争观念的改变上来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
……
反方三辩:人类最大的悲哀是: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两千年前墨子就曾经说过,“兼爱非攻”,人类两千年来什么时候和平过呢?我们找和平从什么地方找?对方辩友从所谓开天辟地,混沌之初,人没有战争,原来找到远古去了,现在是有战争的噢!为什么找到远古呢?远古不是没有战争,只是没有记录啊!
……
妙语佳言
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和平意识如此高涨,和平洪流如此壮阔,当年孟姜女孤身一人哭长城,如今和平力量早已是众志成城了啊!从五十年代十一亿人的和平签名运动,到八十年代欧洲三百五十万人手拉手和平大进军;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到1986年世界和平年,争取和平,遏止战争已成为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世界潮流。相比之下,战争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整个世界当今已连为一体,经济合作日益增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论辩技巧
辩论中,反方辩手具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善于利用数据资料进行有板有眼、言之凿凿的攻守。
数据具有很强的论证效果,它的说明力来源于几个方面:第一,数据是人们根据经验事实所做出的一种统计,是对现象的归纳。第二,数据很直观,对于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往往用一个数据就能说明。第三,数据很真实,它往往能够真实地说明事物的特性。公开发布的数据,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真实美。当然,虚假的数据不在我们讨论之列。善于在辩论中运用数据,往往能够一下子将对手逼到无处可逃的境地。如:王文华(反方一辩):在刚才的三分钟内当对方的同学用感性的语调告诉我们和平共处的思想的时候,全世界的国家已经在这三分钟之内投下了五百一十万美元的军事费用;当然对方同学也听不到此时此刻埔寨就进行着战争。
……198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印度的六十二倍。当国际分工体系越来越不公平,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和平还是可能的吗?
反方一辩陈词的开头与结尾运用数据说话,很成功,很有震撼力。反方的这段话给人两个印象:一是知识面很宽;二是拿这些真实、直观的数据一摆,看来还真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这后一个印象对正方是致命的,所以必须正面反驳,但是正方很可能根本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准备,完全不知道这方面的数据,无力反驳,只好饮恨沙场。幸好,正方在这方面也有准备:“如今和平力量早已是众志成城了啊!从五十年代十一亿人的和平签名运动,到八十年代欧洲三百五十万人手拉手和平大进军;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到1986年世界和平年,争取和平,遏止战争已成为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世界潮流。”紧接着,反方二辩王郁瑜承一辩又列出数据:“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之中,他们的出生婴儿有百分之二十还活不到五岁,可是他们花在军事费用上却是超过花在医药卫生上的四倍。当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从1960年到现在军费增长六倍的同时,却有一半的国家还没有安全的饮水。……我们的军火买卖从1960年开始到1985年,从二十五亿膨胀到三百七十亿。”
这些数据是非常有利于反方的,正方很难举出如此有利的论据。但这些数据只能说明过去与现在,不能说明未来。有这些对于命题来说是正常的,而没有这些,反倒不对了,因为那就不是“可能”了,而是事实了。
值得指出的是,正方辩手也不甘示弱,也杀出了运用数据资料的招术。正方三辩陈勤反驳道:“……1989年全世界军事费用就降低了百分之二,对方同学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呢?更何况对方同学所说的1945年到现在,每天爆发十二场战争,这个数字引用也是不正确的。事实是,六十年代总共爆发了约三十次战争,而到八十年代总共爆发不到十次,这不正说明了一种缓和的趋势吗?”
直接指出对方的数字不正确,给评判与听众的印象不会很深刻,如果用询问的口气,例如:
怎样才叫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算多少场战争?这样一来,无论对方引用的数据如何权威,听众都会觉得很荒唐。
由上可见,有时候,在辩论场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双方都拿出针对某一问题的数据,都振振有辞,而这两个数据反映的都是截然相反的事实。这时候,就要运用其他的方式来尽量淡化对方数据的影响。反方指出第三世界国家花在军事费用上却是超过花在医药卫生上约的四倍,军火买卖从1960年开始到1985年,从二十五亿膨胀到三百七十亿来证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正方则反驳说,1989年全世界军事费用就降低了百分之二,六十年代总共爆发了约三十次战争,而到八十年代总共爆发不到十次,以此说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在运用数据时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数据一是要真实,千万不能编造数据,一旦被对手识破就会引火上身。其二是在辩论中要善于使用数据,不能把数据放在那里就了事,还要根据数据可传递出来的信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样才能使数据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关链接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定名为南京大学。
近百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陶行知、陈鹤琴、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