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风华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8 04:03
|本章字节:7946字
其实还有一点,但这一点陈诚没在会上说,而是后来直接报给蒋介石,那就是军中将领缺乏现代国家观念,很多部队之间的指挥依靠地方色彩维持。他举了例子:李宗仁在第5战区,那么桂军就必须调到第5战区;张发奎和薛岳在赣北作战,那么第4军、第64军、第66军就在他们手里。从一个角度来说,指挥起来确实灵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显然是有大问题的。因为人马还没调动,你就得先考虑一下人际的因素。
这是一个时代的积弊。
会上各抒己见中,交集最多的是抱怨军队中间单位繁琐:军委会、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师、旅、团……一如俄罗斯套娃,想不耽误事都不可能。所以在会上,蒋介石拍板,减掉兵团、军团、旅,指挥系统改为:军委会、战区、集团军、军、师、团这样的指挥层次。其中,以军为战略单位。不过这样的话,每个部队里肯定就有人没事干了。怎么办呢?于是又新增设了一个职务,叫步兵指挥官,由部队里闲下来的少将或中将担任。
很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诸人无不黯然,遂决定在衡山修建烈士公墓,也就是日后的南岳忠烈祠。
就战术和装备问题,大家进行了讨论,有抱怨,有无奈,也有经验之谈。
王耀武跟宋希濂一直在讨论步枪的问题,后者说:“我们的‘二四式’,理论射程是2000米,有效射程是600米(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所要求的距离——作者注),很多部队长只要判断日军进入600米线就开枪,还是沉不住气,尤其是山地战,本应该隐蔽得更好,在最后一刻显露目标,这样才能更大量地杀伤敌人。”
王耀武笑,说:“老宋,你就知足吧,你的士兵在用‘二四式’,我的士兵大多还拿着‘汉阳造’,就是想在600米线内开枪,也够不到啊。”
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进口的主要是捷克步枪,但数量有限,还有比较老款的“汉阳造”或者叫“八八式”。再就是“中正式”,这种步枪虽是国产的,但依据的是德国1924年版的毛瑟枪图纸,综合性能在同类枪中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中正式”于1935年在河南巩县兵工厂投入批量生产,当时正好是民国24年,所以最初的名字是“二四式”。对该步枪装备军队这件事,蒋介石是格外关注的,光巩县就去了两次,甚至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他认为原版步枪枪身过长了。这也好理解,原版图纸毕竟是根据欧洲人的身材设计的。蒋认为,如果完全依靠原版图纸制造,枪支在实用性上必然有问题,所以他建议让枪支长度缩下来,更适合中国人的身材。所以,样品出来后,枪身只有111米长。这时候有人提醒蒋介石,说:“我们将来的敌人肯定是日本,现在日军装备的步枪是‘三八式’,按我们掌握的情况,该枪枪身长达1275米,如果将来中日开战,士兵拼刺刀时,我们的士兵肯定吃亏啊。”蒋觉得还真有道理,所以最后决定在刺刀上找齐,将其加长到5755厘米,超过“三八式”。由于定案过程中,蒋提出一些建议,所以首批步枪出厂时,干脆改名“中正式”了。
宋希濂问王耀武有没有打过“三八式”,后者说还没有,宋说:“我打过,在日本上军校时,他们就用了很多年,当然一直在改进。他们的枪虽然枪身长,看上去有点笨,但实际上用起来非常顺手,射击的精准度也高。”
王耀武说:“我们的‘二四式’理论射程比‘三八式’少400米,但有效射程要比‘三八式’远。我看到过一份情报,‘三八式’有效射程只有460米左右,而我们是600米。所以在步枪上我们是不输给鬼子的。当然,前提是都装备‘二四式’。最后比的毕竟是有效射程嘛!”
宋希濂点点头,说:“那老兄就跟委员长说,给你们51师都换成‘二四式’!你们部队里现在还有多少‘汉阳造’?”
王耀武咧了下嘴,说:“三分之二用的都是‘汉阳造’。”
宋希濂说:“那你应该先找你的俞军长。”
一边的黄维插话,说:“我手下的参谋给过我一份资料,‘三八式’的子弹是比不了我们的‘二四式’的(“中正式”使用的是792x57毫米的尖头子弹,杀伤力超过65x50毫米的“三八式”子弹——作者注),中弹后多是贯穿伤,李仙洲在忻口战役中胸部被鬼子的子弹打穿,但也就是前后两个洞嘛,人最后不还是没事。
这时候,三个人找李仙洲,黄维喊“老李”。
李仙洲走过来,听完他们的谈话,说:“谁说‘三八式’不行?打你们两个洞试一下?哪有那么不堪!当时没叫鬼子打死,是因为我当时正在往外呼气,这一呼气的话,俩肺叶不就缩了么?子弹正好从中间穿过。据说要是吸气的话就没命了。”
会议开了4天。末了的时候,军委会重新划分了正面战场各战区:
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辖区为河南大部、安徽一部;
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辖区为山西、陕西一部;
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辖区为江西东部、浙江、福建、江苏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
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辖区为广东、广西;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辖区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
第8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辖区为甘肃、宁夏、青海及绥远;
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辖区为湖南、湖北长江以南地区和江西西部。
第10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辖区为陕西大部;
华东和华北分别又设立了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和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
其中,第9战区司令长官由薛岳代理,辖52个师和其他部队,兵力和战力居各战区之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接下来必将烽火连天的湖南战场的重视程度。
由于此时国民政府各机关都已经西迁重庆,所以会上撤销了原来的重庆行营,设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以刘峙为总司令,负责作为大后方的四川警备任务。广州因已陷落,行营自然撤销。为了协调大江南北的军事指挥,又在大后方西北和西南分别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后转至西安)、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
针对新一期作战,在会上,蒋介石提出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邀请中共派人教授游击战术。蒋介石兼任训练班主任,当然是挂名。汤恩伯为教育长,叶剑英为副教育长,长驻训练班。
散会后,蒋介石没有马上就走。在寓所,他特意召见了两个人,一个是宋希濂,另一个是王耀武。
宋、王二人都不是第一次被蒋介石召见。
蒋介石说:“你们两个都是黄埔学生,一个在富金山,一个在万家岭,打得都非常好,抗战就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不畏惧,知敌情,攻得上去,守得下来。”
宋、王二人互相看看,齐声说:“这是军人的本分。”
蒋介石说:“荫国(宋希濂字),这一次我向军队讲了你们71军在富金山的功绩,尤其是36师;至于佐民那里,在万家岭大捷中的功绩我当然是知道的,全国也是知道的。”
王耀武说:“上有俞军长指挥有方,下有全师战士用命,尤其是这一次,旅长张灵甫带队飞越险山,耀武不敢贪功。”
蒋介石说:“佐民你不必谦虚,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你打得好,我表扬你,你打得不好,我照样会骂你的。你说的张灵甫,就是杀妻坐牢的那个吗?”
王耀武说:“正是。淞沪会战和首都保卫战都参加了,张灵甫每战必身先士卒,这一次在张古山又亲带敢死队从后山爬上去袭击敌人。”
蒋介石点点头。
三个人又谈了一会儿。
蒋介石最后说:“耀武,你字佐民;希濂,你字荫国,都是好名字,你们我是要重用的。”
王耀武和宋希濂并膝立正,敬了一个军礼。
两个人告辞,出了寓所,衡山的黄昏已经从天而降。
宋希濂对王耀武说:“老兄,在会上,委员长把抗战划为两期,现在才是相持阶段的开始,兄长以为这抗战需要多少年才能胜利?”
宋希濂1907年生,王耀武1904年生,但宋希濂上黄埔军校早,是第1期,王耀武是3期。从年龄上讲,王耀武是大哥;但就黄埔资历来讲,宋希濂在上。
王耀武望着衡山的云彩,说:“不可预期啊。”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
王耀武说:“你我都是从淞沪一直打到现在的,都清楚日军的战力。很多战场上的局面,甚至不谈战术,仅仅就是因为日本人掌握有制空权造成的。当然,还有重炮的优势。至于刚才谈到的步枪,乃至轻重机枪,还真未必比他们差。至于日军的战术,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并无出奇之处。但有一个关键——”
宋希濂说:“他们单兵的素质比我们强得太多。”
王耀武说:“这也是我想说的。一个士兵对比一个士兵,如果差距有一些,还好办,而且也不明显。但一万个士兵对比一万个士兵,如果每个士兵都有差距,那么这种叠加起来的落后是翻倍的。”
宋希濂说:“日本人的兵役制度非常完善,前线的师团有大伤亡后,新兵很快能补充进来,而且补充进来后就能用。我们这边呢,一天前基本上还都是农民子弟。如果补充进来的是保安团已经是万幸了。”
王耀武说:“所以训练重要,实战经验重要,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太重要了。51师的老兵已经不多了,听说36师这次从富金山上下来时,也只有800人了?”
宋希濂说:“八百多名是还有战斗力的,伤病的有一千多人。但也要了我的命。”
王耀武说:“恶战还在后面。”
在衡山,王耀武和宋希濂互道珍重,于岔路口分手,此时暮色已经升起在南岳的群峰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