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弼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7-09-30 17:38
|本章字节:12814字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坤其易之门户,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体。 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 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之分著矣。 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也。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趣,则凶,故吉凶生矣。 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转以成昏明,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见矣。 相切摩也,言阴阳之交感也。 相推荡也,言运化之推移。 天地之道,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故曰易简。 顺万物之情,故曰有亲。通天下之志,故曰有功。 有易简之德,则能成可久可大之功。 天地易简,万物各载其形。圣人不为,群方各遂其业。德业既成,则入於形器,故以贤人目其德业。 天下之理,莫不由於易简而各得顺其分位也。 成位至立象也。极易简则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故能成象,并乎天地言其中,则并明天地也。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此总言也。 系辞所以明吉凶,刚柔相推所以明变化也。吉凶者,存乎人事也。变化者,存乎运行也。 由有失得,故吉凶生。 失得之微者,足以致忧虞而已,故曰悔吝。 往复相推,迭进退也。 昼则阳刚,夜则阴柔,始总言吉凶变化,而下别明悔吝、昼夜者,悔吝则吉凶之类,昼夜亦变化之道,吉凶之类,则同因系辞而明;变化之道,则俱由刚柔而著,故始总言之,下则明失得之轻重,辨变化之小大,故别序其义也。 三极,三材也。兼三材之道,故能见吉凶,成变化也。 序,易象之次序。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彖总一卦之义也。 爻各言其变也。 爻之所处曰位,六位有贵贱也。 卦有小大也,齐犹言辨也,即彖者言乎象也。 辞,爻辞也,即“爻者言乎变”也。言象所以明小大,言变所以明吉凶。故小大之义存乎卦,吉凶之状见乎爻。至於悔吝无咎,其例一也。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主乎变,事有小大,故下历言五者之差也。 介,纤介也。王弼曰:忧悔吝之时,其介不可慢也。即“悔吝者言乎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震,动也。故动而无咎,存乎无悔过也。 其道光明曰大,君子道消曰小;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作《易》以准天地。 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死生者,终始之数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精气烟熅,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游魂,言其游散也。 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无幽而不通也。 德合天地,故曰相似。 知周万物,则能以道济天下也。 应变旁通,而不流淫也。 顺天之化,故曰乐也。 安土敦仁者,万物之情也。物顺其情,则仁功赡矣。 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者也,则物宜得矣。 通幽明之故,则无不知也。 自此以上,皆言神之所为也。方、体者,皆系於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测,易则唯变所适,不可以一方、一体明。 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天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变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 仁者资道以见其仁,知者资道以见其知,各尽其分。 君子体道以为用也。仁知则滞於所见,百姓则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始可以语至而言极也。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衣被万物,故曰“显诸仁”。日用而不知,故曰“藏诸用”。 万物由之以化,故曰“鼓万物”也。圣人虽体道以为用,未能全无以为体,故顺通天下,则有经营之迹也。 夫物之所以通,事之所以理,莫不由乎道也。圣人功用之母,体同乎道,盛德大业,所以能至。 广大悉备,故曰“富有”。 体化合变,故曰“日新”。 阴阳转易,以成化生。 拟乾之象。 效坤之法。 物穷则变,变而通之,事之所由生也。 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於大虚,欻尔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应;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所以然,而况之神。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极乎神也。夫唯知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而玄览,则以神为名。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於神也。 穷幽极深,无所止也。 则近而当。 专,专一也。直,刚正也。 翕,敛也。止则翕敛其气,动则关开以生物也。乾统天首物,为变化之元,通乎形外者也。坤则顺以承阳,功尽於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专直言乎其材,坤以翕辟言乎其形。 《易》之所载配此四义。 穷理入神,其德崇也。兼济万物,其业广也。 知以崇为贵,礼以卑为用。 极知之崇,象天高而统物;备礼之用,象地广而载物也。 天地者,易之门户,而易之为义,兼周万物,故曰“行乎其中矣”。 物之存成,由乎道义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乾刚坤柔,各有其体,故曰“拟诸形容”。 典礼,适时之所用。 《易》之为书,不可远也。恶之则逆於顺,错之则乖於理。 拟议以动,则尽变化之道。 鹤鸣则子和,修诚则物应,我有好爵,与物散之,物亦以善应也。明拟议之道,继以斯义者,诚以吉凶失得存乎无所动。同乎道者,道亦得之;同乎失者,失亦违之。莫不以同相顺,以类相应。动之斯来,缓之斯至。鹤鸣于阴,气同则和。出言户庭,千里或应。出言犹然,况其大者乎;千里或应,况其迩者乎。故夫忧悔吝者,存乎纤介;定失得者,慎於枢机。是以君子拟议以动,慎其微也。 枢机,制动之主。 同人终获后笑者,以有同心之应也。夫所况同者,岂系乎一方哉!君子出处默语,不违其中,则其迹虽异,道同则应。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言盗亦乘衅而至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於有,故常於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 奇,况四揲之馀,不足复揲者也。分而为二,既揲之馀,合挂於一,故曰“再扐而后挂”。凡闰,十九年七闰为一章,五岁再闰者二,故略举其凡也。 五,奇也。 五,耦也。 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五奇合为二十五。 五耦合为三十。 变化以此成,鬼神以此行。 阳爻六,一爻三十六策,六爻二百一十六策。 阴爻六,一爻二十四策,六爻百四十四策。 二篇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合万一千五百二十策。 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二营也。揲之以四,三营也。归奇於扐,四营也。 伸之六十四卦。 显,明也。 由神以成其用。 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夫变化之道,不为而自然。故知变化者,则知神之所为。 此四者存乎器象,可得而用也。 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斯盖功用之母,象数所由立,故曰非至精至变至神,则不得与於斯也。 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 四者,由圣道以成,故曰“圣人之道”。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易以极数通神明之德,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也。 冒,覆也。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 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言蓍以圆象神,卦以方象知也。唯变所适,无数不周,故曰圆。卦列爻分,各有其体,故曰方也。 贡,告也。六爻变易,以告吉凶。 洗濯万物之心。 言其道深微,万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犹藏诸用也。 表吉凶之象,以同民所忧患之事,故曰“吉凶与民同患也”。 明蓍卦之用,同神知也。蓍定数於始,於卦为来。卦成象於终,於蓍为往。往来之用相成,犹神知也。 服万物而不以威形也。 定吉凶於始也。 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坤道包物。 乾道施生。 兆见曰象。 成形曰器。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夫有必始於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 卦以象之。 八卦既立,则吉凶可定。 既定吉凶,则广大悉备。 位所以一天下之动,而济万物。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极变通之数,则尽利也。故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缊,渊奥也。 因而制其会通,适变之道也。 乘变而往者,无不通也。 事业所以济物,故举而错之於民。 辞,爻辞也。爻以鼓动,效天下之动也。 体神而明之,不假於象,故存乎其人。 德行,贤人之德行也。顺足於内,故默而成之也。体与理会,故不言而信也。
如果觉得《周易注》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