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吉尔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33
|本章字节:15382字
?x
出版者的话
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还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颁奖辞
书籍的出版可目为大事者寥若晨星,此书即为其中之一。
《纽约时报》
真知灼见,鉴往知来,字字珠玑,在位高权重者中堪称独步。
文森特·希恩
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想象里充溢着英雄主义,叙述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世界大事时显得游刃有余,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作品中尚属罕见。
《纽约客》杂志
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各殖民大国及其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次战争,利用了人类文明从物理到化学全面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到文明的负力量。四年零三个月的战争,卷入人口15亿以上,军民死伤3000多万,许多欧洲的君主帝王消失了,摧毁了四个历史上盛极一时的伟大帝国,从而彻底改变了当时的全球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力量对比。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更是长期在英国政府中身居要职,其中许多事件他都直接参与。而英国又是这场战争中的主要国家,因此,本书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亲历性,决定了本书作为表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好版本,无论是从历史学、军事学角度,还是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珍宝。
为了让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能够对一个世纪前的世界有较为直观的印象。我们特委托广州集成图像公司依据图书内容,选配了近200幅插图,让丘吉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优美文字与精彩的历史瞬间交相辉映。
作者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政治家,从他的价值观出发,自然对俄国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采取敌视态度。在中文版中,我们删节了此类仅表达作者敌意和辱责的文字。但涉及到历史事件与函件时,除了个别无关叙述的字词略有删除外,保留了内涵本身,一来它们都是历史链条中的一个环,向上和向下都要衔接;二来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如何害怕和干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共产主义运动。
中译本前言
客观事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后起的德意志帝国凭其经济、军事实力在欧洲组成德、奥、意三国同盟,企图打破原来列强占有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格局;英法俄则为维护既得利益和扩大原有利益,在大战爆发后结为协约国,与三国同盟时抗。意大利在大战初保持中立,后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说得具体一点是,德帝国企图夺取英、法、比、葡的殖民地,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位,还想夺取俄属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奥匈帝国试图吞并塞尔维亚,侵占俄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英国参战的目的,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权地位,法国欲夺得德国手中的阿尔萨斯洛林和萨尔产煤区。沙俄想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并夺取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香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以便俄国海军自由进入地中海,日本想霸占被德国占领的中国胶州湾,奴役中国,称霸东亚。
这场人类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其爆发有其必然性,但直接起因则是,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激进分子青年的刺杀。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德帝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为了对抗奥匈帝国,立即进行全国动员。德国随后分别向俄国、法国发出要求俄国停止动员、要求法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最后通牒。但俄法置之不理,于是德国于8月1日、3日分别向俄国、法国宣战。3日当夜德国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入侵比利时,实施其在战前很久早已周密制订的、假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施蒂芬计划”。4日英国对德宣战,5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随后英法对奥匈宣战,不久日本也对德宣战,出兵占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殖民地。大战期间参加同盟国的有土耳其、保加利亚;参加协约国方面的有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等,美国、中国于1917年参加协约国作战。大战开始后,主战场一直在欧洲,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伸展到瑞士边境,这里是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这里是俄军对德奥作战;第三条是巴尔干战线,这里是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后来战争从欧洲扩大到亚洲、非洲和美洲。
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签订停战协定止,历时四年零三个多月,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漩涡的人口在15亿以上,军民死伤3000余万人,是人类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固有矛盾并未通过战争和战后的巴黎和会得到解决。参加和会的列强各怀私利,尽管建立了国际联盟,但国际安全与裁军的目的并未达到,因而未能制止未来新的大战。此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仍起作用,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崛起,不久再次挑起大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大战也产生了另一后果:1917年引发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世界不少国家兴起了工农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划时代的五四运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革命。
以上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起因、战初、战争范围及战争直接后果作了简要的介绍。丘吉尔撰写的本书五卷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这里指出一点,丘吉尔所论述的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发展概况,验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引发战争的事实。验证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铭言的正确性: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在战前为侵占他国的经济利益,在软硬兼施的外交、政治手腕达不到目的时,必然施出最后一招,发动战争。战争爆发似乎是偶然事件,由于奥国皇太子遇刺,但深揭知道,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1870年以来利益冲突已有悠久的历史。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在战前早就蓄谋发动一场大战,长期不遗余力扩军备战,并制订“施蒂芬计划”,这便是令人信服的实例。
尽管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蓄意挑起和发动战争的一方,理应受到最强烈的谴责。一场大战使3000余万人死伤,财产损失无法估量。回过头来看,行施民族激进主义或恐怖主义,难道能赞同而不予谴责么?实施这种方针的一方,通常是弱小的一方,本值得同情。但蓄意谋杀或屠杀,图一时痛快,泄心头之忿,这能解决民族矛盾吗?密谋制造事端,成了战争的导火索(当然蓄意发动战争的一方,没有借口也可以制造借口,甚至“莫须有”都可以挑起战争),引爆了战争,把国家、民众推入了战争,那末民众还有宁日吗?密谋制造事端者难道不明白吗?不把人力、物力、财力努力用于和平建设,民众有好日子过吗?把恐怖主义推崇为民族英雄主义,是否正确,后果如何?多少历史早就作出评断;今后也自会作出评断,拭目以待吧!
本书作者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作家、政治家。19401945年和19511955年任英国首相。1900年进入国会开始他的政治生涯,1906年起历任殖民、贸易、内政、海军、空军、财政、军需、陆军部大臣。为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的获胜起了重大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一个重要席位,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2002年英国民意测验推崇丘吉尔为英国第一伟人,凌驾于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和为英国(保住)海上霸权的海军上将纳尔逊之上。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的丘吉尔,出于本阶级的理念,仇视苏俄革命,视工农革命为“暴乱”,视苏维埃政权为“暴政”,一次大战后曾积极支持白俄军势力,并努力策划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因协约国不齐心,未果而终;但二次大战前丘吉尔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则积极提出联苏制德的主张,在1941年希特勒德国入侵苏联时,立即声明援苏抗德;可是,在1946年二次大战结束不久,丘吉尔再次鼓吹西方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时期的序幕。著者的作品,除本书外,另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英语民族史》4卷等。
hewaroffice,本书译为“陆军部”,该部只管辖不列颠海内外陆军,系一战前及一战后不久存在的一个独立机构,与海军部一起受帝国国防委员会(hecommieeofimperialdefence)领导,该词在极大多数中文文献中均译为“国防部”。
上文讲过,战争爆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战争如何进行,政治家、军事家在战争舞台上的如何活动,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范围内其结果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重大的战略问题上,军政要员意见分歧对战争的进程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决策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对一次大战命运至关重要的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战它集中反映了丘吉尔的政治策略和战略决策的远见丘吉尔有大量描述。此外,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丘吉尔有独到的见解。读者,特别是军事指挥人员,或许对这些有浓厚兴趣;本书关于战斗、战役、战略的成败探讨,也颇有借鉴之处。
从丘吉尔的政治生涯和历任内阁要职来看,从丘吉尔直接参与谋划了战略的进程来看,本书作者既是重要的当事人,又拥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且直接调用了海军部和国家档案。用丘吉尔的话说,本书的史实“经得起考验”、“不会被历史学家推翻”。因此,本书对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是难得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本书原名《世界危机》(heworldcrisis),共5卷,第13卷,副题是:19111914;1915;19161918。这三卷主要讲述西线战争。第4卷单独叙述东线战争,并以《东线战争》为副题;第5卷副题为《战后》。原书出版已七八十年,如今,中译本为突出书的内容,将书题改译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本书地图众多,由于原书出版于上一世纪20年代,当时绘制设备、制版技术远落后于现今,清晰度不足;又由于图小、一些图内文字是手写的,较难辨认,译者只得参照正文,参照有关地图册将其译出。又因为有一些图小、文字多,汉字较难植入,所以将图内译文单列在原图下面或旁侧以供参考,为求体例统一,全部地图文字都按如此处理。由此给读者带来不便,祈请原谅。
本书地图系原书所有,其他插图系中译本出版者从其他图片资料选登,选登这些图片是为了衬托文字的效果,以期读者时八九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生活、工作、战争有一些具体的印象。
丘吉尔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目光犀利,叙事妙笔生趣,评论大人物的功过用语巧妙、得体,写作不乏幽默感,是一个大手笔,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汉译本书时,译者、校者深感文字不易。我们尽了很大努力,力求深入理解原文,并尽量试图表述清晰达意;但译校者限于水平,译校仍会有错误或不安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以供再版时修改。
上文提到过丘吉尔仇视苏俄革命,他以西方制度形成的自由、民主理念观察俄国革命及其领袖列宁制订的政策等,作者在叙述这些历史时,自然带有阶级性和个人色彩,文中有一些辱责之词,本书出版者对此略有删节。译校者相信读者对丘吉尔的观点自有鉴别能力。
吴衡康
2002年1月
前言
战争结束后10年里,我写了4卷书,这4卷书的内容被精减,现已被浓缩于本书之中了。长久以来我就希望把它们汇集成为更多公众更喜爱的形式。先前的4卷书是每隔两年出版一卷,其中内容自然有重叠之处,各卷的内容范围和篇辐大小彼此也不相同。此外,这些年来出版了许多书籍,从中我们获得许多知识。在我重写整个故事时,可以更简明扼要地连贯各个事件。关于事实和故事的基础、我认为没有必要作实质性的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我根据它们作出的结论。关键性的文字仍以原样完整无缺地重印。可是我删除了大量技术性的细节和一些为我自己所作的辩解,因为在我看来它们现在没有10年以前那末重要了。我让故事的重要主题突出在我曾参加的特殊讨论之上。
但是,凡在可能的地方,我均根据新的知识进行更正。我必须对费希尔勋爵辞职的情况作一些与前一版书略有不同的陈述。阿斯奎斯先生在他《回忆录》(memoirs)中揭露的事实和费希尔勋爵本人传记作者对这位老迈的海军上将行为的记述,比我先前看法较少仁慈的描绘。我对在法国进行的历次大战作了更为全面的叙述,这是以值得信赖的最新信息的研究为基础的。但是基本上,我觉得,我不能改变我根据战争中海军、陆军和政治行为等等方得出的审慎判断。
这本综合版的书,力图彻底遵循笛福《骑士回忆录》(memoirsofacavalier)的写作方法和素材的安排。它是一部有一条以个人缅怀往事、相当明显的线索串连而成的历史的稿件。它并不自称是一本全面综合的记事录;但是它旨在帮助人们从浩瀚的材料中整理出最关紧要的问题和最基本的结论。自始至终我要求自己忠实地和尽我的最大努力地说明发生的事件和发生的原因。在大战将临至结束的10到12年中,由于我所处的地位,我能根据掌握的充分情况,了解最重要的事情的进程;在那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我担任高级职务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
我本人充分相信本书提出的事实、数字和结论。原先的各卷至少已译成7种文字出版,并且曾是千百篇文章的批评和评论的对象。外界不曾有实质性的重要论点或广泛的推论,能使我希望改变我所写的内容;在向读者提供这个完整的故事时,我深信不疑,本书在实质性问题上不会被将来的历史学家所推翻。
温斯顿·丘吉尔
1930年于肯特郡查特韦尔
第1卷
winsonschurchill
heworldcrisis
19111914
根据charlesscribner’ssons,newyork1949年版译出
本卷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害冲突的历史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概述了邻近一战时扩军备战的状况,介绍了两大集团频繁的外交活动,旨在缔结争霸和对抗争霸的联盟。
丘吉尔把一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12月,称为战争的第一阶段;描述了战争开始后德国突袭中立国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情况,随后英国渡海支援法国。此阶段法英联合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等战役,死伤数十万,徒耗生命而一无所获。描述了海战和德国海军炮轰英国沿海城市,进行骚扰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将影响一战全局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的关系。
前言
战争结束后10年里,我写了4卷书,这4卷书的内容被精减,现已被浓缩于本书之中了。长久以来我就希望把它们汇集成为更多公众更喜爱的形式。先前的4卷书是每隔两年出版一卷,其中内容自然有重叠之处,各卷的内容范围和篇辐大小彼此也不相同。此外,这些年来出版了许多书籍,从中我们获得许多知识。在我重写整个故事时,可以更简明扼要地连贯各个事件。关于事实和故事的基础、我认为没有必要作实质性的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我根据它们作出的结论。关键性的文字仍以原样完整无缺地重印。可是我删除了大量技术性的细节和一些为我自己所作的辩解,因为在我看来它们现在没有10年以前那末重要了。我让故事的重要主题突出在我曾参加的特殊讨论之上。
但是,凡在可能的地方,我均根据新的知识进行更正。我必须对费希尔勋爵辞职的情况作一些与前一版书略有不同的陈述。阿斯奎斯先生在他《回忆录》(memoirs)中揭露的事实和费希尔勋爵本人传记作者对这位老迈的海军上将行为的记述,比我先前看法较少仁慈的描绘。我对在法国进行的历次大战作了更为全面的叙述,这是以值得信赖的最新信息的研究为基础的。但是基本上,我觉得,我不能改变我根据战争中海军、陆军和政治行为等等方得出的审慎判断。
这本综合版的书,力图彻底遵循笛福《骑士回忆录》(memoirsofacavalier)的写作方法和素材的安排。它是一部有一条以个人缅怀往事、相当明显的线索串连而成的历史的稿件。它并不自称是一本全面综合的记事录;但是它旨在帮助人们从浩瀚的材料中整理出最关紧要的问题和最基本的结论。自始至终我要求自己忠实地和尽我的最大努力地说明发生的事件和发生的原因。在大战将临至结束的10到12年中,由于我所处的地位,我能根据掌握的充分情况,了解最重要的事情的进程;在那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我担任高级职务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
我本人充分相信本书提出的事实、数字和结论。原先的各卷至少已译成7种文字出版,并且曾是千百篇文章的批评和评论的对象。外界不曾有实质性的重要论点或广泛的推论,能使我希望改变我所写的内容;在向读者提供这个完整的故事时,我深信不疑,本书在实质性问题上不会被将来的历史学家所推翻。
温斯顿·丘吉
1930年于肯特郡查特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