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40
|本章字节:11992字
沿溪谷而行时,除找圆锥形的石堆或循着他人走过的足迹前进外,并不像走棱线时那样有一定的山路可循。比例尺为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对走棱线的人说颇有助益,但在逆溪谷而上时,由于溪谷的地形极为复杂,这种地图反倒没有什么作用。沿溪谷而上接近源流地时,往往会遇到水滞留形成的沼泽及水流湍急之处,登山者在攀登这种地方时,要有近乎攀岩的技术才行。
2走溪谷时的涉水技巧
走溪谷时最重要就是徒步涉水,它的难易与水流速度、山谷宽度、水深有密切的关系。
溪水的透明度通常都很高,乍看之下似乎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一般水深过腰部(肚脐线)即为危险深度,况且很多人因溪水温度太低容易引起抽筋。一般而言,溪流中心是水温最低、流速最急的地带。纵使水流再慢,一旦水深达肩部,其浮力就足以使人失去重心。涉水地点的选择恰当与否,则直接影响体力的消耗程度。
在常有人走的溪谷里,往往有人工堆砌的石堆,指示可涉水的地点。但在人迹罕至的溪谷里,很少有这种石堆存在,这时登山者就只能尽量选择一些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点涉水横渡。选定地点后,就可谨慎地涉水,但一定要顺流斜渡或横越,否则会增加许多困难。
涉水时脚部不可抬高,而要以脚擦地而行,专心行走不要东张西望,尽量将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溪中的大石头上往往长满滑溜溜的青苔,一定要避免踏在大石上。涉水时一定要一步步地向下流方向侧跨,不可以直着向前跨,以减少水流的冲力。
冰镐、拐杖或树枝等是徒步涉水的重要工具。拐杖宜插在上流方向与双脚形成三个支点,慢慢前进。手握冰镐时,可把柄端的金属部分插进溪中的砂砾间,以增加身体的稳定性。
溯溪攀登者除保持个人身体的平稳外,更要注意团体的安全。结队前进时,两人或两人以上形成团体,增进重量与重心,以集体前进可强渡急流。可以充分利用钢索、锚桩、钓环、安全吊带或救生用绳索等登山用具,以便安全涉水。
脚力强健或经验丰富的高个者,可以携带绳索先渡到对岸拉紧(固定)绳索于两岸间,后续者再以绳环及钩环扣住,依序通行。切记不可完全依赖绳子,应力求自我前进,对先头者须用一条或两条补助绳来确保其安全。为求在对岸建立另一支点,可将冰锤抛掷至对岸石块中,利用冰锤的鹤尖钩住裂隙,锤柄上接一补助绳,先头者利用补助绳及另一确保绳徒涉或游至对岸。如果水深及胸,身体会浮起而失去重心,易被冲走,先头者可带绳索游至对岸将绳索架设固定后,后续者才沿绳游至对岸。
在涉水途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不慎滑倒,而水流又很急,就很容易发生不幸。因此一定要万分沉着才行,千万不可慌乱。不论如何,首先要尽力在溪底站稳,然后才能冷静地想办法爬上岸。
3迂回攀岩的技巧
当遇到困难地形,如瀑布、深长潭、瀑潭、大岩场等时,在时间及技术上不易突破,只有避开这些地形向高处迂回越过。或者由于溪谷中的水因雨水而上涨,不可能徒步涉水时,通常也得采取迂回攀岩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很消耗体力,因此在行走之前要慎重地侦察实际的情形。
不要离开溪谷,尽量沿溪或可见溪谷的范围前进,越过困难处后观察前方状况,如条件允许应下尽速下返溪谷。
利用地图得知溪流去向、岩壁状况、草木生长状况,并观测前方溪谷状况,再利用支棱尾或岩沟小溪流作为攀岩点。有时也可能在陡直的山壁上拉树枝往上攀爬,但要非常小心,并利用绳环来作为辅助。
如果采取迂回攀岩的方法,在上部平缓区或崖壁间经常有猎径也有兽径,有时要分辨非常困难。走兽径不仅可能遇到野兽,又常会误中猎人的陷阱而发生意外,所以应尽量避免。另外,走迂回的山路时,也常会到达分岔的沼泽地带而迷路,甚至遇到断崖前而遇到危险。
总之,走迂回的山路易迷途遇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宁可等溪谷水量减少后再涉水渡河。此外,迷途者也可详细察看溪谷周围的地形,或找寻标识,另觅其他出路。
不能涉水渡河时,如果溪谷不太宽,也可利用倒下的大树干,架设独木桥。但要注意的是倒木往往都已经腐朽,事先一定要查看清楚是否还结实,否则一旦人走到中间,独木桥突然断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也可利用钢圈、橡皮艇等用具,尽情地享受夏日溪水的乐趣。如能在溪旁垂钓,那就更令人流连忘返了。
4悬垂下降技巧
下降时身体成半坐姿势,膝盖微弯轻松缓地移动,双脚分开并与岩面约成直角,头向制动手略转45°,观察下降路径中的草木丛、岩石等障碍。制动手控制下降速度,导向手沿绳滑动帮助保持平衡。切记大幅度摆动跳跃再突然制动,这样会使固定点的负荷突然增大甚至绳索断裂,可加挂普鲁士绳环增加保险系数。
落差大的峭壁可能须使用多次垂降,先头者下降时应携带足够的装备及绳环以备安置下一段的下降固定点或撤退。在长距离且路径不明的下降过程中,安全保障措施是绝对必要的。下降中作为安全保障的普鲁士绳环,应打挂在胸部上,以避免意外卡住。下降中发现无良好中继点而无法再下,需要上攀时,使用两条长绳环做普鲁士攀登。下降完毕的人应离开下降路径,以防落石击中。
溯溪大多利用树木作为下降固定点,一般采双绳下降,易回收,如绳子长度不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下降时,应检查绳索是否纠缠,并排除任何障碍物,先行拉试能否移动。需注意连接的绳头要在固定点的方向,以便降下后顺利撤收。
抛绳前先将绳索的两股各自卷成绳盘,再分别抛下岩壁。抛时可以首先抛下第一个绳盘的一半绳子(靠近固定点的那一半),再抛剩余部分。
可以利用一条绳索快速下降。将绳索一端固定住,其余绳子往下扔。双脚跨在绳子两侧,将绳子绕过胯下,回到前胸,再绕过肩膀。右手抓住下端的绳子,左手抓住上端的绳子,身体保持挺直,倒退着走下峭壁,让绳子从手部和身体滑过。
四、溪降的技巧
溪降中最常用的技术为下降,即利用下降器进行瀑布下降,还必须掌握横移和攀登方法。瀑布下降时由于瀑布主体水流急、水量大,一般避开主体而选择水流较小的路线。绳索则选用防水登山绳,下降时因绳子湿,操作不如干绳便利,须小心,谨防降速过快而不易控制。
1悬崖跳水
悬崖跳水比专业的跳水要求低,类似跳“冰棍儿”,但必须正确掌握要领,否则易出事故。起跳前身体要稳,起跳的同时两臂曲于胸前、两肘紧夹两侧,一手捏住鼻子,以防入水时灌水。跃出的距离视悬崖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水平两米左右,绝对避免碰到岩壁,且落水方向为潭水的最深处,不要离岩壁太近。身体在空中垂直并保持平衡,入水时一条腿微微前伸,另一条腿则微上抬屈膝,这样能缓冲下降速度,不致受伤。只要正确掌握要领,有防水服增加浮力并能保护身体,一般不会出现危险,但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
选择跳水的悬崖,首先必须探测悬崖高度和崖下潭水的深度,如5米左右的悬崖,潭水深度2~3米足已,超过10米的悬崖则潭水深度至少3米,且动作要领必须正确,对于有经验的溪降者,跳水时可以在空中做旋转动作,无跳水专业技巧绝对不可以空翻,或头朝下扎猛子。
2滑降
滑降是利用水流冲刷而形成的自然光滑岩面滑水,像小朋友滑滑梯一样,有两种方式:一是种匍匐着头向下游坐“飞机”,一种是仰身滑水。匍匐滑水时两臂向前侧平伸,抬头目视前方,入水时低头,身体几乎全部没水后抬头钻出水面;仰身滑水时两臂侧直并于体侧,抬头、身体呈直线,或两腿直并拢,呈坐姿,上身稍后仰。
滑降的地形应较平滑,忌有凸出明显的尖棱角岩块,坡度不宜太大,滑降面下方边缘距潭不宜过高。
五、溯溪的危险与预防
1坠落或滑落
在溯溪运动中常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以及大多数的岩石湿滑,没有良好的把手点及踏足点而造成坠落或滑落。
要避开湿滑困难路线,须采行小高绕的方式通过。在高绕时尽可能退回下游一段距离,在两岸不太陡峭的地形进行高绕。应注意把手点及踏足点是否牢靠。必须注意因失去平衡而坠落,尤其是背着重装高绕时。必要时最好结绳组以为安全保障。
溪谷岩壁大都湿滑不易找到良好的把手点及踏足点,且溯溪鞋对攀爬并不甚理想,因此增加了攀爬的困难度。溯溪常采用上攀及横攀,而其中又以横攀最为常用。在横攀时,应卸下不必要的装备以方便攀爬。可以先观察拟定一个最安全可行的攀爬路线。利用器材及绳索确保通过,必要时应使用岩钉、岩契、马蹬或钻打膨胀锚桩进行加固。固定点架设距离不可太长。
2溺水
溺水是溯溪活动中最可怕的意外因素,是人淹没水中,水进入气道而窒息缺氧。溺水者全身冰冷,面色青紫,上腹膨胀,两眼通红。当一个人溺水时,其他人员必须赶紧采取救援行动,拋绳给落水者,或利用钓竿或树枝将其拉出。要尽可能以器材救人,而不要空手入水救人。溺水救援应于平时即加以演练,并有一套模式,待真正救人时则可马上采取行动,而不会不知所措或用错方式影响到救援的效果。
一般急流水位达到大腿时即不易通过,容易被冲倒至下游落入深潭而溺水,因此急流横涉时地点选择相当重要。
可以二人或三人一组,以搂腰互抓背包带或吊带方式,面向对岸缓缓而行,以增加抵抗水流的力量。要避免在太靠近落差点的上游横渡,因万一被水冲下落差,将不易将人拉上来。若横渡点无法远离落差,则应架设一条固定绳,再用一条拖拉绳做双绳保险。在横渡时可利用双绳,一条固定于上游,其长度以可横渡至对岸,但又不致被冲下至落差点,另一条则与第一条形成一大角度,这样涉水者可利用第一条固定绳做钟摆方式通过,万一失败,可用第二条绳将其拉回岸上。若见水不是由水面上流至下游,而是由岩缝流下则应避开此段,以免被卷入旋涡而无法脱身。误入回流可用器材进行救援,将可轻易地将人拉出。若误入旋涡则救援工作将较困难和危险。
当将溺水者救起后,应除去溺者口、鼻腔的泥沙杂草等,迅速倒出溺水者肺、胃内的水。可以采用肩背倒立倒水法,将溺水者双脚提起呈倒立状,用手轻拍其背部。也可采用伏膝倒水法,抢救者应左腿跪地将溺水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右大腿上,使其头部及上肢下垂,抢救者左手将溺水者头部稍抬起使脸朝地面,右手轻拍溺水者腰背部。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给予急救,直至呼吸心跳恢复。并尽速的送医院观察,在将患者送医途中应注意其保暖及避免患者于途中二次溺水。若溺水者仍意识清醒,则先让其休息观察有无异状,再行决定是否继续往前溯,若是患者咳嗽不止,应先送医检查,以免肺部引发感染。
3跌倒、滑倒
跌倒或滑倒也是溯溪中最常见的伤害,有时会因此影响到动作的协调性,而造成再次的跌倒。个人的技术、平衡感、踏足点的选择,及溯溪鞋都是重要的关键因素,有时也可能因队友的疏忽,造成的碰撞而使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在需做大动作跳跃时,尽量以四肢着地方式来增加身体的平衡。尽量选择较干燥不易滑的岩石当落地点,或改行其他踏足点。
在许多平缓简单的路段滑倒或跌倒,大都因为漫不经心及踏足点的选择不当造成。应选择较不易滑之踏足点,如岩缝、岩棱、粗糙岩面、干燥岩石、水花下石头、水下细石子及沙面。在光滑地形及落差地形尽量将重心放低,尤其是往下溯时。应尽量互相协助,可运用大腿、肩膀、双手、背部甚至头部协助队友上下落差。在光滑地形可用绳圈或拉手来协助较弱队员通过。在平缓溪谷,也不可掉以轻心。
4迷路
长程溯行或初次溯行时常会因路线不熟,在高绕时误入支流,而偏离溯行的路线而造成迷路,可能造成体力消耗、粮食不足及心理上的恐惧。因此要携带通信器材与外部联络。随时观察主流所在的山谷方向,以地图、高度针、指北针、角度尺经常对照现地,可运用合流点、尾棱、大转折点、峡谷、大落差、崩地、山头、鞍部甚至高压电塔作为判断的依据。若地图上有显示支流则应特别注意,要随时对照现地是否吻合。一经发现误入支流,应设法回到主流,以免偏离预定路程。
如果在树丛里,可爬到树上观看远处地形来确认所在位置,需注意爬树安全或用绳索加以保护。避免摸黑赶路。只要人员装备齐全,则迷途并不可怕切勿慌张乱闯,以免受伤及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5溯溪常见的运动伤害
溯溪运动因行走于石头林立凹凸不平的困难地形,因此常造成踝关节扭伤、手臂拉伤、疲劳性骨折等。运动伤害初期应施行r、i、c、e,即休息、冰敷、压迫及抬高,2~3天后才可施与热疗或冷热交替疗法。以冰冷的溪水做冷敷更适合于溯溪运动。
(1)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是人体最易扭伤的关节,尤其行走于湿滑不平的溪谷,更容易因踩空或脚底翻转而造成踝关节扭伤。平时要多运动以增加肌肉及肌腱的力量,也可以戴护踝或缠弹性绷带来保护踝关节。一定要选择好踏足点以避免滑倒扭伤。扭伤时可借助手杖来减轻患部承受的重量。短时间无法离开溪谷时,应服用适当药品以缓解肿胀及疼痛。
扭伤后要立刻实施休息、冰敷、压迫及抬高,尤其是浸泡溪水冷疗,冷敷会增加胶原纤维的强硬度,使它不易被拉断。冷敷使局部的血管收缩,减轻急性发炎引起的肿胀,从而有效地放松肌肉,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减慢;可以局部麻醉患部达到止痛效果,降低局部的新陈代谢速率,抵消发炎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因此冷敷是溯溪中对运动伤害最有效且最方便的处理方法,冷敷时间越早越久,效果就越好。
(2)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因用力过度或突然而不当的扭转,以致过度伸展,而造成肌肉或肌纤维的断裂和肌腱的损伤。要将放在地上的大背包背起时,切忌用力过猛闪到腰部,可两人共同协助提起彼此的背包,或先将背包提至石头上再背起。溯溪中最常见的肌肉拉伤为手臂拉伤及闪腰。预防肌肉拉伤最重要的是充分地热身,使身体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3)疲劳性骨折
或称压迫性骨折,是骨骼因长时间受压迫,不胜负担而产生断裂的现象。溯溪中较可能发生的疲劳性骨折包括胫骨、腓骨及跖骨骨折,尤其以跖骨骨折较常见。平时要加强运动以增强骨骼的承受力。长程溯行应减少不必要的跳跃动作,并适时休息。长时间高绕可更换较舒适的鞋子。另外长时间溯行可穿分指袜或鞋内套,以避免脚趾和脚底因摩擦而起水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