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40
|本章字节:11766字
在登山的过程中,睡袋要一直背在背包里,这样如果回不了营地,在背风的地方挖个雪洞或雪坑就可以露营了。要定时的活动全身,防止冻伤,如果同行的人较多,大家可以拥在一起相互取暖。
体温过低会导致死亡,即通常意义上的冻死。雪山通常山顶海拔都在雪线以上,有些雪线以上高度达数千米,而且通常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都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期暴露于低温、大风、缺氧的环境中,加之缺少运动,即使有羽绒服的保护,也极易发生体温过低的情况。体温过低会导致内分泌混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即使经过抢救挽回生命,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体温过低在30分钟内就能致命,在低温的情况下,狂风能迅速地使体温下降。身体会开始不停地颤抖使肌肉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平衡。当体温下降到35c,就会昏眩而失去方向感,身体会停止颤抖,只是在重要的器官如心脏、大脑和肺部维持体温,而关闭流向四肢的血液循环。当体温下降到30c时,脉搏会减缓而且非常微弱,血管会慢慢变宽,感觉浑身发热,最后慢慢地失去知觉。体温下降到24c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在登山过程中,预防体温过低除了确保有充足的御寒装备外,自我保护及抢救、保护失去活动能力的登山者是最重要的防御措施。当感觉有一点点儿冷时就要立即添加衣服,防止体温过低。严重的体温过低是无法凭借添加衣服来改善的,因为衣服本身并不产生热量。在困难的攀登情况下,需要把热水壶放在腋下、胯下或者胃上。在低海拔攀登时要在背包中准备防风的衣服和轻质的羽绒服,冲顶时把热水壶放在羽绒服中能更好地保暖,如果有体温过低的症状时就不要继续攀登,除非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如果在登山过程中发生滑堕、急性高山反应等种种原因所导致的登山者丧失活动能力的情况,必须以最紧急的手段将其妥善安置。可以将其安置在防风营地中,提供一些热饮料,在极高山区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吸氧。如出现活动困难、意识昏迷,必须设置专人照顾。在行进途中被困于风雪中时,应在最短时间内设置营地,或挖雪坑、雪洞躲避风雪。
3雪盲
在雪地上行进时,白茫茫的雪地对阳光中的紫外线吸收少、反射多,当强烈的紫外线射入眼睛后,会发生光化作用,裸眼的视网膜很容易就会损伤,引起极大的痛苦。经过6~时的潜伏期,眼睛会出现严重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睛不能睁开、有强烈的烧灼感,剧烈疼痛,医学上称为雪盲,又称为太阳光性眼炎或紫外线角膜炎。
如果出现雪盲症状,要戴上太阳镜,并用03丁卡因眼药水和抗生素眼膏治疗,或用人乳或鲜牛奶频繁滴眼。
太阳眼镜可减低紫外线的伤害,但不要被多云的天气欺骗,想要摘下眼镜因为紫外线能穿透云层。太阳眼镜会有95~100的过滤效果。冰河行进用的太阳眼镜需要有5~10的穿透率,而多用途的太阳眼镜须有20的穿透率。购买时对着镜子,若你能轻易地看到自己的眼睛则太亮,镜片的色彩一般是灰色或绿色,若你想看到真实的色彩,若你想在多云或浓雾的天气中看得更仔细些,最好选黄色的镜片。一般的太阳眼镜都能防止红外线穿透并保护眼睛。太阳眼镜须有侧面的保护装置,但必须有通风良好以防止镜片起雾,或使用抗雾镜片或抗雾清洁剂。要多带一副备用的太阳眼镜,以免遗失。
因为普通眼镜会在鼻梁上滑动,大多数的攀岩者都用隐形眼镜,可改进视觉敏锐度,镜片上不会出现水斑,但依然有缺点,如太阳太大、风沙、脏物都会引起眼睛发炎,同时郊外不易清洗与保养。
4雪崩
在所有高山雪地,雪崩都可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雪崩常由于声响、震动、岩石或雪块滚落以及风的作用而诱发。雪崩通常发生在有小雪球滚落的斜坡、积雪有裂缝的斜坡、有雪檐的斜坡、36~42°的无树木陡坡、长度大的斜坡、凸形斜坡、南和西南方向的斜坡以及旧雪之上覆盖新雪和因气温上升而积雪松软的斜坡等地点。一般来说,新雪后次日天晴,会极大地增加发生雪崩的可能性,积雪融化的过程使得崖壁更加的润滑。低温下持续的大雪也可能会造成雪崩,因为没有足够的稳固时间。顶端有光滑陡峭巨岩的崖壁也很容易发生雪崩,降雪、脱落的岩石或冰垂都能引发雪崩。表面凹凸不平的悬崖可能是最安全的了,同样还有茂密林木生长的悬崖峭壁。
有关雪崩的注意事项和对策并不复杂,基本上,雪的表面状态被气体笼罩看不清楚时,或降雨量过多的斜坡尽量不要走。通过有雪崩危险的地带时要预先松开背带,以备必要时解脱大背囊和其他装具,以保障行动自由。摘掉妨碍视觉和听觉的风雪帽,以便尽早发现雪崩征兆。避免横向通过有危险的雪坡。避免射击等声响震动。避免跌倒等冲击雪面的动作。如被卷入雪崩时,应在移动的雪流中勇猛地反复做游泳动作,力求浮到雪流表面上。因为雪崩停止后手脚就难以活动,应在雪流移动期间尽量浮出雪面。当埋入雪中后,确定自己是否倒置,然后再努力自救。
行进时应避开雪崩区和雪崩槽,尽量不要破坏雪层,采用直线攀登为好。一般在大雪后2~3天内,不要在易发生雪崩的地区和雪坡上行动。登山前应掌握并了解该地区雪崩发生的规律和时间,估计雪崩从何处开始,方向如何以及发生多长时间等。在非要通过雪崩区时,要避开雪崩多发的时间。不要到有小沟渠和陡峭岩壁的山谷中去。要快速通过危险地段,缩短队伍间距,做好行进间的保护,加强瞭望。
溯溪、溪降
一、溯溪、溪降常识
1概况
溯溪是由溪流的下游开始,沿着溪谷,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往上游溯行至溪流的源头,是一种溯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探险活动,又称溪谷攀登,简称溪攀。是可以结合登山、攀岩、露营、游泳、绳索操作、野外求生、定位运动等综合性技术的野外活动。而溪降是一种刚刚兴起的野外休闲活动,在阿尔卑斯地区特别盛行,进入峡谷溪流中去体验大自然,锻炼胆识,磨炼意志,迎接挑战,享受刺激。与溯溪运动方向相反,溪降是由上游向下游,由瀑布主体缘绳下跃,或顺水滑降。溪降更重于娱乐性,是适合于普遍开展的大众野外休闲运动。因为要借助一定的装备,具备一定的技术,克服急流险滩等艰难险阻才能完成,因此溯溪和溪降是具有挑战性的、富于变化的、魅力无穷的运动,需要同伴的密切配合,利用团队协作的精神,完成艰难的攀登。所有的困难和未知都可以启发思考和向上的动力,这也就是溯溪的时尚魅力。
溯溪乐趣虽多,却也不乏危险之处,尤其溪流地貌、河道常有改变,暴雨、山崩或地震都可能发生,因此在溯溪前一定要有周密而万全的准备,并运用不同的技术和装备,才能顺利到达目标。
2溯溪的方式
(1)以地域研究为主的溯溪
比如调查某山区的所有溪流并综合考察其棱脉、溪谷、岩壁及植物、人文生态等资源。这种方式所到之处都是处女地,没有任何的资料可供参考,动用的人员比较多,时间也比较长。
(2)毫无目的的溯溪
兴趣相投的几个朋友组成一个小队,结伴溯溪,尽兴而止,这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现在很多的野外俱乐部都有类似的活动。初入门者,建议最好先参加专业的溯溪俱乐部或训练营,跟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一起行动,以确保安全,降低风险。
(3)初级溯溪
沿着溪谷,逆溯到溪的源头,其行程不受时间限制,路程长短不定,踩着清流碎石,缓步走入清幽宁静的溪谷中,不知不觉往上游行进,这就是溯溪的开始,也称为初级溯溪。
(4)完全溯溪
相比初级溯溪而言,需要克服岩壁峡嶂,穿越急流深潭,再登上顶峰,然后依山径路线而下,就是完全溯溪。
二、行前的准备
溪流的下切、侵蚀造成了流谷复杂流谷且多变的地形。尤其是水面下的状况,往往是无法预知的。又如深潭泳渡、瀑布攀登,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从事溯溪、溪降活动时,必须先做好安全考虑及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溯溪和溪降都是运动量极大的活动,平时即应强化体力及耐力训练。而对于各项溯行技术,如游泳、攀岩、定位等,及所需装备器材的使用,都应达到熟练的程度。
1观察气象选择合适的季节
虽说运动不分季节,但溪谷水量大小,会影响溯溪、溪降的难易程度,因此季节与溪流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在溯溪前数天必须密切注意气象预报,雨天对于溯溪并无太大影响,但恶劣的天气,例如台风、连续大雨等,易造成溪水暴涨,绝对不宜溯行。从气温的角度来看,要选择气温稍高一点的季节,这样在行程中任凭清流抚过或飞瀑冲刷,其中的畅快舒适绝非言语所能形容。要注意在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高山地带,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进行溯溪和溪降都必须加强防寒措施,且相对需要更专业的相关技巧。
2制订详细的溯行计划
溪谷各有不同的地形特征,所在地不同,岩质就有差异;溪的长度不同,水量就有差别;水质也有所不同。因此要依溯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高山溪流。通常初级溯溪都选择比较简单的地形,变化较少,以戏水赏瀑为主,再渐进到能满足溯溪者程度的溪谷。
事前仔细地进行溪流的选择、资料的搜集、成员职务的分配、准备和物品的采购等,不仅可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搜集资料时,可以由等高线图判断溪谷地形,选择行进路线和紧急撤退路线。也要注意搜集临近登山步径、宿营、交通等资料,以备回程使用。
不论是新手或是老手,均不宜单独冒险溯行,原则上新手不宜超过全队13。一般溯溪探险以5人到7人为宜,稍具难度的溪流可至10人。若为大众化溪谷可多至20人,若人数过多,不但溯行时间会拖延,照顾不易反而不便。依队员专长如绘图、泳渡、攀岩、记录等分配任务。应尽量避免自行开车,最好采用租车、起始点接驳的方式,可节省精神与体力的负担。注意要将紧急撤退方案及联络方式等详细资料备份留给留守人员。
3选择适合的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的装备,不仅可以减轻个人的负担,更可降低伤害的发生,以及安全地通过困难地形。溯溪和溪降的装备大致与一般登山及攀岩所需的装备相似,差异在于活动范围是有水的溪谷区。除讲求精实、美观外,更需注重器材的防水、保温及安全性。一支溯行队伍的装备则又可分个人装备及团体装备。一次溯溪需带的物品很多,且溯溪器材并不轻,因此应依所溯溪流特性在装备上做考虑与取舍。
(1)个人基本装备
溯溪最起码得有一双防滑性良好的溯溪鞋,因为溪谷石块大都相当滑溜,一般鞋子很容易因抓力不够而发生危险,溯溪鞋可帮助大家在湿滑的石块上如履平地,发挥防滑效果。准备一双轻便型防水透气鞋或长筒雨鞋,作为溯登完之后下山或离开山谷时行走之用。
安全头盔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溪石湿滑多藓苔,山谷也易有落石,滑跌、碰撞的机会大,对头部的保护就显得相当重要。为避免落石或攀登、滑倒时受硬物直接撞击的伤害,应以攀胶用岩盔为主,轻便、品质较有保障。
此外最好再买双护腿罩,既保护小腿免于碰伤、割伤,长筒者还可保护膝盖,还有防寒及防止溯溪鞋拉链损坏的作用,在跳跃或穿越丛林也更为便利。
至于服装方面,推荐快干保温材质的,或具有相同排汗快干性质的纤维质衣裤。上衣最好选择长袖、易干、保暖性佳、伸缩活动灵活的,裤子则应选较贴身、富弹性且不吸水的。潜水衣虽保暖,但质地较厚且不透气,较薄的潜水衣适用于秋冬季的高山溯溪。不可穿牛仔裤溯溪,初学者也可考虑用棉质运动裤代替,若能加上一双棉纱工作手套,则可保护手部的安全。此外,泳渡深潭时,不论是否谙熟水性,务必要穿上救生衣和戴上泳镜,可避免溺水意外和眼睛感染。而两截式雨衣,在下雨天或直登瀑布时,则可避免全身湿寒而丧失体温。另外轻巧的睡垫、睡袋、照明用具、保暖衣物则可供紧急宿营时使用。
要携带攀登的保护装备,如座式吊带、钩环、八字环、伞带、绳环、11毫米编织主绳等。横式或铝架背包于溯登或高绕钻行时极为不便,已较少使用。背包大小视溯行天数而定。当日来回以30升左右为宜,两日行程以上则需50升以上,但过大并不适合。为防止背包浸水时,睡袋、衣物、相机等浸湿,在背包内加装防水袋是必需的。另外,为减轻体积与负重,通常会舍弃帐篷而改用露宿袋另配合外帐使用。
(2)个人的其他装备
为了让在溪谷和山林中的穿梭行进更加安全和迅速准确,需要携带头灯、地图、山刀、炉具、急救包、望远镜、毒蛇急救器、高度计、无线电、救生衣、泳镜、指北针等物品。
(3)团体溯溪攀岩装备
岩锤、岩钉、锚桩、打孔器、制动器、滑轮、上升器等攀岩设备要带齐。
溯溪是可休闲、可冒险的活动,但因溪谷的地形崎岖不平,激流、深潭、瀑布不断,初学者若要深入参与,最好能跟随经验丰富的溯溪专家学习,循序渐进地累积经验,很快也会成为溯溪的高手,安全且畅快地享受神秘的溪谷世界。
三、溯溪的技巧
溪谷两岸名称,以从上游往下游的方向为准,右边称右岸,左边称左岸。溯溪时因为是逆行而上,右边变成左岸,左边变成右岸,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溯行的技巧要不断地累积,自我判断能力的建立及回避危险的技巧与对策也必须学习。
1逆溪而上的溯溪技巧
走溪谷的活动,通常在夏天进行为宜,当然也并非一定要在夏季才行。如以水温而言,这个季节最恰当,但要进入水量丰沛的大溪谷时,就以水量较少的秋季为宜。而一般来说,8月中旬以后水量就渐渐减少了。所以走水量丰沛的溪谷,以水量既少又不太冷的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最为理想。
逆溪谷而上的溯溪技巧,对溯溪者来说更富刺激性。所以近来许多登山者在登有小径的高山时,也宁可采取这种方法,以享受盘桓于溪谷的乐趣,及攀壁登岩的紧张刺激。一般而言,溪谷如中游以下多瀑布,其发源地则地势较平缓,但中游以下较平缓的溪谷,其发源地区就多瀑布、悬崖。
季节变化在溪谷地带的确比高山棱线来得多彩多姿,而又隐藏着种种困难与危险,因此经过此种地带时需要具有较高的登山技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