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商战方圆——开拓商场疆域的杀手锏(2)

作者:文柯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9

|

本章字节:10490字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都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好自己了。”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在老虎扑向你之前,先准备好跑鞋。在被猎人和猎狗追逐之前,先把牙齿磨得又尖又利。这样在危险降临之时,才不至于弄得自己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肯定是来不及的。总有人会抱怨说没有机会,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又有几人能真正把握住呢?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没做好准备而与机会擦肩而过,追悔莫及。“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就算天上真的掉馅饼了,如果你连脖子都懒得去伸,馅饼又怎么可能会掉在你嘴里呢?


人生其实就像一场长跑比赛,只要你永远比别人快半步,而且永远不越轨,你就永远不可能落后于别人,最后的胜利也就属于你了。


众多富豪的成功基础很多都是表现在关键时刻把握好商机,并在茫茫的商海中,在激烈竞争的险境中,透过“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转”的经营战术,步步领先,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泰国民间跨国多元化大企业集团之一的暹罗集团创始人陈龙坚就是这样,他抢先一步,当泰国市场急需廉价运输工具时,及时决定自己创业,从经营二手汽车开始,进而从加工生产汽车零部件到生产汽车,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汽车王国,他也成为泰国的一代“汽车大王”。


领先一步,是抓住一分一秒,是抓住应该获得的机遇。领先一步,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预见力。而盲目的抢先,则欲速不达,事与愿违。


领先一步,在推行市场经济机制的今天尤其重要。领先一步,可以争得主动权,可以“百花未笑我先笑,独占秀色报早春”赢得人们钦羡的目光。


领先一步,可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境界;领先一步,可以付出极大的热情和努力,需要良好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才能;领先一步,需要冷静观察,处变不惊,理智地处理好一切,才能稳操胜券。


领先一步,要具备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新产品,都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必须抓住一个“早”字,“百般宜早不宜迟”,这是古训,也是前人获得过的经验和教训。“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有些领先一步者往往自认为比别人早迈进一步,其实不然,领先者前面已有领先者。


领先一步,重在信息,贵在预见,成在实力,没有实力的领先,后劲不足,最终会败下阵来,其最重要、最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抓住每天的时间和信息,应时间的流水淌出更多效益和成果。


领先一步,属于智者,也属于勇者,领先一步是超越,也是升华。


具有超前意识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商机的获得与战场上战机的获得同样重要,掌握了主动权就有了胜算的把握,失去主动权就意味着市场被竞争对手占有和分享。同时,商机的获得还包含着这样一种意义:无论是在商品上还是在地域上,要有别人之所未有,到别人之所未到。商场上的先机往往意味着你要尽可能地做独家生意,你的商品无论是品质还是价格都应该是独一份,舍此无他,你要到别人还没有开发的生意场上去,在别人未到之前实实在在地赚上一笔。


美籍犹太人哈默1931年从苏联回来时,正是罗斯福逐渐走近白宫总统宝座的时候。当时美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提出“新政”加以解决,获得了一些人的赞许。哈默研究了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认为“新政”一定会成功。正是从这点出发,精明的哈默找到了一条可以发财的新路。他认为:一旦罗斯福新政得势,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为了满足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那时将需要空前数量的酒桶,而制作质量上乘的酒桶必不可少的白橡木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


哈默在苏联住了多年,知道苏联人有制作酒桶用的桶板可供出口,于是,他订购了几船桶板,并且就近在纽约码头建立了—个临时性的桶板加工厂。由于供不应求,他又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工厂——哈默造桶厂。当哈默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的时候,恰好赶上废除禁酒令,人们对威士忌、啤酒等酒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酒厂生意量急剧增加,这就需要大量酒桶。于是,哈默的酒桶被那些最大的威士忌和啤酒制造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获得了巨大成功。


世界上的生意人都懂得抓住先机,而有些人在这方面又有自己独到的精明和机敏,他们抓住了很多难得的商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市场常常青睐那些有胆识的人。实际上,“胆识”二字可以分开看,“胆”是魄力,“识”是眼光。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明正拿到电脑硕士学位后,选择了被当时称为“旁门左道”的防病毒软件作为主攻方向。1999年4月,第一个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梅丽莎”病毒忽然爆发,正当众多i企业无计可施时,张明正的“传奇故事”开始了,他的防病毒软件“解药”被大量使用,他创立的趋势科技公司目前市价已逾100亿美元,张明正本人也先后两次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生意场上,眼光有时起了决定性作用,很多资金不多的小创业者,都是依靠准确抓住某个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第一桶金”的。市场经济刚起步时,机会特别多,好像做什么都能赚钱,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和能力。如今,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人做,激烈的市场竞争宣告“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微利时代”,因此,创业机会必须靠创业者自己发掘。


把握时代的脉搏


你活在当今社会里,但你必须学会为把握未来而努力。


作为世界最大电脑公司的领导者,比尔·盖茨坚信,作为一个成功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以顺应时代潮流为己任,他在自传《未来之路》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我知道至少有一个将来会创建新的大公司的年轻人坚信他对通信革命的洞察是正确的。人们将创建成千上万的富于创造力的公司,以便开发和利用这些即将到来的变革。”


1975年,当时尚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比尔·盖茨和艾伦天真地决定创办一家公司的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像电影里面所描绘的人物一样,踌躇满志地对众人说:“我们要在谷仓里演出我们的大戏剧”。


在他们看来,创业的秘诀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们决定从头做起,因此,将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定位为给小型计算计设计一个基本语言(basic语言),并由此走向成功。


二十年后,当比尔·盖茨回顾当时的情景时,他说:“我们当时不得不让计算机有限的内存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年,典型的‘牛郎星’计算机大约有4000字节的内存,而今天绝大多数的个人计算机都有4或8兆字节的内存。而我们的工作要更加复杂一些,因为事实上,我们还没有一台‘牛郎星’计算机,甚至也从来没有见过一台。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实际上,我们感兴趣的是新的‘英特尔’8008微型处理器的芯片,而这种芯片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


在这种情况下,保罗勇敢无畏地承担起研究这种芯片使用手册的工作。随后他又编写了一套程序,使哈佛大学里的一台大型计算机居然能够模拟‘牛郎星’计算机的运行了。这就仿佛拥有了整个的管弦乐队中的全部乐器,却只用它来演奏一支简单的二重奏一样,但这却居然奇迹般地成功了。


编好一个软件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保罗回忆说,在为‘牛郎星’编写基本语言(basic)的那段时间里,我似乎已经精疲力竭。当我思考问题的时候,我时常前后摇摆或者在房中踱步,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有助于我把精力集中在某一个焦点上,而不必受其他事物的干扰。


1975年的冬天,我的工作进入到一个决定性的阶段。在这段日子里,我夜以继日地工作。疲惫至极的时候,常常是在书桌旁或者地毯上小憩片刻。好多日子我既不吃东西也不与任何人谈话。就这样,五个星期以后,我们的basic语言写成了——这将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从此诞生。我们随即把它命名为‘微软’——即大家熟知的‘微软公司’。”


就这样,比尔·盖茨和艾伦抓住了时代变化的脉搏,他们懂得选择这一事业无比巨大的意义。同时,他们也知道,要想让一个刚刚介入市场的新型产业公司运转起来,它将意味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但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与即将擦肩而过的机遇迎面相逢的时候,要么那时就去抓住它,为之放手一搏,要么就永远丧失在微型计算机软件行业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新天地的机会。因此,在第二年的春天,艾伦辞去了他的程序员工作,而比尔·盖茨则决定离开哈佛继续休假。他已深切感受到创办一家软件公司的机会之窗可能再也不会打开了。所以,当时只有19岁的比尔·盖茨毅然投身商海之中,去创立他日后无比辉煌的“微软”公司。


历史就是这样,一个19岁的男孩选择了适应时代潮流而前行的方向,而时代则把他塑造成一个历史的巨人,这就是时代给予他的回报。


因此,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时代赐予的良机面前,不要徘徊,不要犹豫,勇敢地抓住它,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样,你就会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时代的宠儿。


敢于超越自己


人们常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常常站在别人肩膀上的缘故。而我们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家要想卓立潮头,就要不断地超越自己,“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能够站在自己肩膀上的人,往往就会不断地取得成功。而那些在功绩面前裹足不前的人,往往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成为一个失败的人。


中国台湾的塑胶大王王永庆就是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功的人。


王永庆,祖籍福建安溪,曾祖一代迁到中国台湾。1917年出生的他,少年时代是在赤贫中度过的。他从离家到他乡给人做小店的打杂工干起,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才最终成为世界塑胶大王。1983年,世界前50名企业家的排列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华人企业家的名字——中国台湾塑胶集团企业董事长王永庆。


他的经营管理经验,引起了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人们把他称为企业的“经营之神”。而他的成就就是由靠自己的卓绝奋斗,又不断超越自己,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而取得的。


王永庆从小家庭赤贫,但是经过艰苦的奋斗,到1951年35岁时,他的财产已达5000万元。王永庆从赤贫奋斗到这个地位,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大大的成功了,但他自己却并不自满,为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就是向更新的领域干一番更大的事业,而他的新领域就是选在了当时许多人认为不可行的塑胶业。


20世纪50年代,台湾地区急需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这时,还只是普通商人的王永庆,却做出了大胆决定:投资塑胶业。尽管王永庆周围的人对他冷嘲热讽,他还是在1954年与赵廷箴合作,筹借了50万美元,创建了台湾地区第一家塑胶公司。三年以后,台塑公司建成投产,首期月产100吨,而台湾本地只能销20吨。日本同类产品物美价廉,充斥台湾市场。台塑的产品严重滞销,几近绝路。这时,他显示了过人的胆识和智慧,采取“以毒攻毒”的策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和售价,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户,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于是,他变卖了自己所有的产业,再一次铤而走险,购下台塑公司所有的产权,独自经营。


由于石化技术的落后,使得出口十分困难。为了解决技术问题,王永庆找了一个犹太人,白白送给他—个厂,希望这人能够提供技术及市场。第二年,王永庆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厂——南亚塑胶加工厂,从而建立起塑胶原料与加工相连贯的生产体系。


王永庆以自己的苦心追求,使他经营的塑胶业从1956年年产1200吨开始,发展到现在年产100万吨,增长800多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厂商。总资本额在1984年就已达181亿元新台币,比初创时增长3600多倍,总营业额达1229亿元新台币,约合307亿美元。


王永庆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自己一生中的艰苦奋斗时曾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喜,也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他的处事原则,如同他一贫如洗发展到成为台湾地区首富的曲折历程一样,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只有不断努力,才有立足之地。处逆境时,要不灰心丧气,培养实力,才能扭转颓势;顺境来临,不能因此自满懈怠,否则会脆弱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