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柯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9
|本章字节:8606字
好莱坞一位著名制片人戈德温,他并没有在哈佛或牛津等名牌大学读过书,他所受的教育,只是晚上进夜校所念到的那么一点点。虽然他自己并不是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可是他常常觉得上面引证的那句话,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最正确的指路牌。
他在好莱坞待了许多年。见过许多想试一试时髦电影风格的男女明星,想抄袭他人风格的导演,想模仿那些成名剧作家的编剧家,以及许多想放弃自己的风格而学人家的人们,他最终给他们的最基本忠告是:“尽量表现你自己!”
发现自我的存在是生命的真正开始。每一时刻都能有一个新的发现,每一时刻都能带来新的快乐,一个新的难解之谜打开了它的门,一种崭新的爱开始在心中滋生——一种以前从未感到过的新的慈悲,一种对美、对善的新的敏感度。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我”使我与“他”、与“你”都有所不同。“我”不只是一个形体,不只是宇宙或自然中的一个分子,不只是路边的一棵树、一株草,或者家里喂养的一只猫、一只狗。“我”应该有我的感觉、我的思想、我的行动,有我所见的、我所听的、我所想的,有我的痛苦、我的欢乐、我的平静,“我”就是我的中心,我的一切就是我的帝国。
大多时候我们只要做自己就好,让自己的心自由,让自己的人生在快乐中度过。忠于自己就等于生活的成功。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为自己而生活的人,一定没有享受过生活;只有为“自己”而生活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些“痴人”:他们有的耗其毕生精力收藏书籍,为了省钱买书,一天可以只吃两个馒头;有的收集毛主席像章,终身乐此不倦;甚至有的为收集古钱币,踏遍万水千山,终身不堕其志。我们并不是鼓励每个人都去做收藏,但你却不得不佩服他们人生中的这一种“痴意”。一个人不论他是否成功,是否伟大,只要能毕其一生去“痴意”于某件事,这本身就是值得歌颂的。人就是要有一种“痴意”,“痴意”也正是人的一种不朽精神。
菲亚特集团老板的独生子,放着亿万家产不继承,却痴心于自己的艺术梦想。人活着就要干自己所喜欢的事!当然这句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大多数人所耗最主要的精力干的事,往往是由于经济的压力,为环境、社会和家庭所迫去做的,我们只是在为生存而生活。其实,生活就是要轰轰烈烈,生活就是要能随自己的心愿。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摆脱束缚,努力、认真地去干自己所喜欢的事,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那这一生又有什么意思呢?至多也只能算是随潮流来到世上,又随潮流消逝于世间,没有闪耀个性的火花。
人生就是这个道理:赚钱很重要,快乐也很重要,但体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
一般人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本末倒置。他们想先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东西,然后再去做想做的事情,他们说:“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我准备去干10年,有了基础后,我再去干我喜欢的工作,这样我就会成为快乐的人。”
这样的方式注定不会成功,要将顺序倒过来才对。首先你必须成为真正的自己,去做你最喜欢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拥有你想要的事物,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保持一份野性
很多在人工环境中成长的动物,一旦放回大自然后,就丧失了生存能力。人工环境使动物缺少锻炼,磨灭了野性,也失去了生存能力。我们可以看见动物园中的雄狮、老虎,它们只是空有猛兽的架子,却完全没有了猛兽的野性与张狂,没有了作为猛兽的生命力。
中华鲟已成功地人工繁殖了几十万尾,中华鲟这么大的数量已可以不算是濒临绝种的动物。但国际上仍将中华鲟视为一级保护物种,因为物种是否濒临灭绝不是以绝对数量来衡量,而要看它的野生种群数量。
人类来自于动物界,属于大自然,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变得越来越文明,但在这进化的同时,我们却越来越丧失了作为动物的本能——野性。人是不能没有一些野性的,没有了野性,也就没有了不羁和奔放,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也就是失去了生命的力量。
一个民族固然要崇尚文明,却也不能消亡了野性。野性就是扩张的本能,就是不安于现状,不循规蹈矩,奋力张扬自己的个性;野性就是喜欢梦想,就是奋发向上的雄心。野性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乏的。
一位著名的美籍华人教育家,参观了中国的模范幼儿园。参观完后,他说真想哭。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上课时,个个把手背在后面,像被捆起来一样,一动不动地认真听教师讲课。纯真烂漫的孩子被当成机器一样训练,这不是扼杀人性吗?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循规蹈矩,像小绵羊一样,但我们又怎么能寄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有所作为,有创造力呢?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需要有野性、充满向上的精神、有强盛生命力的人。而我们从小在这种教育下成长,我们的野性已被磨灭殆尽,难道不需要一种新的精神来召唤吗?野性、不驯服、不同俗于社会,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向上走的力量源泉。
一个民族需要营造一种大众尊敬、羡慕成功人士的氛围,鼓励人们以成功人士为榜样,这样的民族才有上进心,这样才能激发大众的创造力。野性是不羁和奔放,是不同凡俗,是有自己的观念、思想,但更重要的是有创造力,是要凭真本事,用实力取得成就。
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介绍自己的故事。高晓松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到大三时,出于对音乐的热爱,梦想着成为一名流浪歌手,于是毅然放弃学业,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在天津由于没钱糊口,高晓松想到去大学宿舍演唱,结果被公安当无业游民抓住。万般无奈之下给家里打电话,母亲赶到天津将他保释出来。他的父母也很开明,高晓松在厦门弄到身无分文时,情急之下给家里打电话,叫母亲寄一千元钱给他,可母亲却问他:“你有多大了?”“20多岁。”“听说厦门是一个港口吧?”高晓松明白了,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一个有港口的城市还不能生存吗?于是高晓松去做起了搬运工。可见,高晓松也是一个有野性的人。放着全国顶尖的清华大学,读了三年后还放弃学业,这自然要有一种不羁的性格。
跟着别人思维走的人,总是不能成就大业,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胆识。
第一只顽皮的猴子敢于直立起来走出原始大森林,才有了人类的今天;哥白尼挑战数千年来统治人类的“地心说”理论,于是有了人类今天对于宇宙的正确认识。
比尔·盖茨在世界最有名的大学——哈佛读了三年,却毅然退学去发展自己的公司,一个没有野性的人能做到吗?
那些成功的人,智商不一定高人一等,但他们的内心都萌动着野性,敢闯荡,敢尝试新生事物。人只有张扬着野性,才不甘于沉沦,不甘于被环境和社会左右,才会在各种环境中都努力去寻找机会,创造机会。
ibm总经理沃森信奉丹麦哲学家歌科加德的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人是需要野性的,生活安逸,无波无澜,生活就没有了欲望,心灵就没有了振奋,灵魂会变得麻木,生命也会颓废!
做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很久很久以前,有只老鹰下的蛋被大风刮进了鸡窝,老母鸡将这只蛋和其他的鸡蛋一起孵化了出来,从此小鹰在鸡群中开始了生活。由于生长在鸡群中,小鹰不仅走路像鸡,连叫声也像鸡,但众小鸡还是嘲笑它:你看你长得多么难看,脖子细细的,腿长长的。小鹰自己也觉得很自卑,它只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飞上篱笆,像只公鸡一样啼鸣。
一天它独自外出,不小心迷了路。这时飞来了一只老鹰。小鹰惶恐地问:“你是谁?”
“我是老鹰。”老鹰问:“你是谁?”
小鹰回答:“我是鸡。”
老鹰说:“不,你不是鸡。你是一只鹰。”
小鹰说:“我真的是只鸡,我在鸡群里长大的。”
老鹰说:“你看你和我长得多像,我们有同样的长腿,有同样的细脖子。你是一只鹰,你应该像我一样的飞翔。”
从此小鹰开始了向老鹰学习飞翔,终于有一天小鹰飞上了蓝天。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只掉落在鸡群里的鹰,如果你不飞向蓝天,其他的鸡还会嘲笑你是只最丑陋的小鸡,你应该振翅飞向蓝天,那才是你真正的归宿。
不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要被别人主宰,而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要努力拼搏,奋斗终生。
在深山里面住着一位智慧老人,他能预测未来。几个调皮的孩子想戏弄一下这位老人,他们抓着一只鸟到了老人那里,问老人:“你不是能预知未来吗?请问我手上的这只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回答:“如果我说这只鸟是死的,你手一松,这只鸟就会飞掉;如果我说这只鸟是活的,你就会将它掐死。这只鸟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上。”这只鸟的命运就是我们人生的命运,它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的人生是失败还是成功,是默默无闻还是光彩显赫,都是自己行动的结果。尼采曾这样告诫我们:那些受苦受难、孤寂无援、饱尝***的人,不要被妄自菲薄、自惭形秽、颓唐压得抬不起头,你们唯一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力量。
一个人在屋檐下避雨,正好看见一位禅师撑伞从雨中走过。
这个人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让我到你伞下,带我一程如何?”禅师答道:“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眼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个人听罢,马上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身在雨中了,你该度我了吧?”禅师说:“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你被雨淋,是因为我有伞,而你没有伞。所以是伞度我,而不是我度你。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把伞。”
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不明白“谁有不如自己有”的道理。很多时候,你可能就像站在屋檐下避雨的人,羡慕那些在雨中走过的撑伞人,在雨中驰过的车子中的坐车人,甚至什么也没撑,就这样在雨中无畏走着的人。
有这样一句格言: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是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你失败,只是因为你自身努力不够;你成功,也只是因为你努力了。《国际歌》中有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一切全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