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我们要写出与众不同的知青

作者:梁晓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4

|

本章字节:3392字

剧——致新建贤弟


新建贤弟:


呈上两部分补充。


第一部分,与女主人公周萍发在联系,有益于对此人物的塑造。只是——风平浪静而船翻人亡;还是狂风大作才导致不幸?其实我也有些迟豫不决,由弟定夺。我个人觉得,前一种情况,令人始料不及,似也可以。


又,第二部分——我是这样考虑的,表现山东知青,可正写,也可侧写。山东兵团不乏特点,沂蒙山却是最艰苦的地方。侧写那里知青们最初的心态,也可的。何况,进一步加强了团长、曲干事两个人物,以及他们的特殊上下级关系。由而,就人物言,山东方面是不少的——团长、团长夫人、梁喜喜、渔嫂,再加上团长的一儿一女,构成了“可爱的山东人物系列”。


团长儿子的死,亦有必要。再想到,再补充。


我想提醒的是——此剧不同于以前一概之剧,相当文学。情节是重要的,情愫、情绪也是重要的。这是此剧的气质。


以我的把控感觉,这个剧中的“左”的部分,皆在分内,一点儿也没出格,故大可放心,不必自行删之净之。


这个剧,总要给人以对历史的一种较诚实态度为好。毕竟我们是有些思想的人,此剧应体现编导的思想性,以及对于所谓“禁区”的一点儿突破勇气,您觉得呢?


我们在做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对此点很清楚。祝顺利。


并吃好、睡好。


晓声4月13日


新建:


因到期末了,我这边也极忙,无暇去看你,请谅。现将一些想法写下,供参考。


1我们此剧,毕竟是要塑造一批有血有肉的知青群像,否则不能与众不同,更不能撑起“知青”二字。所以,绝不可改到老路上去——即,仅仅几个人从始至终的矛盾,其他人都成了大群众。我们要尽量使每一主要人物身上都具有值得观众将其当成个人物看待的,属于他或她自己的“戏份”。有之,观众就会喜欢那一人物;倘无,观众不在乎他在剧中的出现。


2基于以上,黄伟那段凄美的爱,以及他关于那段“姐弟恋”的回忆,对这个人物太重要了,对于他要开始写也太重要了。新疆可以不去,但若连那些戏也没了,黄伟这人物基本完了,非变成大群众不可。那他还有什么可演的呢?而且,他这个人物,又是那么的有代表性。关于他的爱,可否考虑放在边境?写时,讲给大家听时,一段段闪回……


3“小黄浦”有两个与众不同点。


1那时就开始集邮,并且考虑到了将来升值。


2同样认为毛主席像章将来也能值钱。所以,保留从他被子里发现像章的情节,观众一下子就会喜欢他的,并且会牢牢记住了他。


别人以什么理由折他被子呢?


可以设想,在上海,有人怀疑他伯父家藏有金条,于是查到了兵团,查到了他头上,以为在他被子里。后来证明,那是他伯父胡乱交待的。


4“小地包”在内蒙的一段爱情戏,很好玩。正因为好玩儿,观众一下子会记住他。


5团长和曲干事探望儿女的戏。


6周萍回上海郊区那些戏。


以上都是为了写人物。对于那些人物,要给予观众“说头”。没了以上戏,观众对他们也就没了什么“说头”。观众对一部剧里的某些人物没什么说头,那部戏就功亏一篑了。


对于表演艺术,人物在情节之上。观众尤其喜欢看那些似乎由“闲笔”体现的人物经历和侧面。


7包括周萍和赵天亮在探家路上,在火车站旅店里不能睡在一起,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闲笔”不闲啊!总而言之,若为了压集数,砍成干巴巴的情节剧,我们就不会有“新感觉”奉献给观众了。我极希望我们在以上方面有共识。仿佛的“闲笔”所展现的毛绒绒的生活质感及广度,非是干巴巴的所谓“戏”所能替代的。


现在,观众对干巴巴的“戏”式电视剧,早已腻歪透了!


我恐怕还是要看看剧本呢,或许能帮你出点儿什么主意。接力棒传给你了,全看你了!


我们要与众不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