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晓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4
|本章字节:3586字
最近,我为学生们放映了《罗马假日》。它一向被公认为经典的黑白片,也被公认为经典的爱情片。
学生们从多种角度评论它,而我之目的在于,提升他们对电影精妙细节及对话的赏析旨趣。《罗马假日》在以上两方面瑰彩纷呈,不但对电影评论与创作有示范意义,对文学评论与创作也有。
讨论中,一名叫王娇娜的女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如果安妮公主不那么清纯美丽,心洁如泉;如果格里高利·派克扮演的小报记者布莱德也并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给人完全可以信赖的良好印象,结果将会怎样?”
这是一个令我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室里一时肃静。
她接着说:“我的问题不仅是由《罗马假日》而提出的。看完《泰坦尼克号》我也想过这一问题——如果一个女人其貌平平,一个男人绝不会爱上她,而她对他的人格又特别的依赖;那么他还将靠什么停止对她的利用,不将损人利己的事干到底呢?”
这是一个太愚蠢的问题吗?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重视这个问题。是啊!
如果一个男人并没爱上一个女人,而对方也没爱上他,那么,他在完全可以通过蓄意设计的圈套大赚其钱的情况之下,还会改变决定吗?进言之,他还会像《泰坦尼克号》的男主人公那样,为了一个女人多一份活下去的机会,而自己甘愿选择死亡吗?
《罗马假日》中的布莱德,身为记者,他的做法百分之百地合法,并且根本不必顾虑来自公众社会的谴责。恰恰相反,不论是报界同行,还是喜欢看八卦新闻的市民,分明正嗷嗷待哺似的期望着看到关于一位皇族公主怎样自损形象的报导呐!那将令他们多么开心啊!而布莱德定会一夜成名,获得5000元的大宗稿费不算,还另加500元和主编打赌所赢的钱。他的记者生涯,或曰他的事业,八成也会从此一帆风顺、否极泰来,蒸蒸日上。他的朋友,摄影记者俄宾,也会沾他的光和他一样利好多多啊!何乐而不为?
他当时可是身无分文了呀,连“打的”钱都是向看门人借的呀。我想,学生王娇娜差不多是等于向全世界的男人提出问题呢;反之,此问题对于一切女人也显然是一个问题。
如果损人利己之事既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又有职业特性维护着,还将大受市民俗常心理的欢迎;并且,全无半点儿爱呀情呀的关系阻碍着——一干到底?还是中途罢手?
教室里依然肃静着。
这是令人尴尬的肃静。
终于,一名叫赖庆宁的男生回答了王娇娜的问题,他站起来说:“在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中,除了爱,还应该有义啊!在电影中,当公主接见记者们时,一发现布莱德和俄宾站在第一排,赫本的表演告诉我们,公主的内心里是有几分惴惴不安的。有记者问她对她去过的哪一座城市印象最深,她回答:‘罗马。无疑是罗马。’之后,又情愫绵绵地说:‘我对罗马的良好印象,正如我对我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一样。’而布莱德立刻这样说:‘我们相信公主的判断是不会错的。’于是公主的唇边浮出了一丝会意的微笑。我个人觉得,此时布莱德与安妮公主之间的关系,比他们拥抱和亲吻时更令我感动。联想到在祈祷墙前,布莱德说:‘这里后来是人们祈祷安全的地方。’而公主说:‘听来真是耐人寻味。’而我想说,电影的编导们对两处情节的呼应性关照,也是特别耐人寻味的。在现实生活中,设圈套损人利己的现象越多,产生心理不安的人就越多。尤其当损人利己的事并不犯法时,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听到有机会危害自己的人说出布莱德那一句话。在那时,义比爱情具有更高的人性品质。尽管我并不自认为‘义’这个字已经全部代表了我的观点……”
他的话被一阵掌声打断了。
我本想说——一个人仅仅如鱼戏水自在其乐地活在法律的底线之上,他难以成为像布莱德那么可爱又可敬的人。
我本想说——一个民族的人倘都那么活着,这个民族难以是一个可爱又可敬的民族。
我本想说——一个国家的人倘都以那么活着而洋洋得意,那么这个国家快拉倒了。所幸,世界上并没有那么一个不可爱不可敬的国家……
掌声即起,我觉得我的话没有再说的必要了。
经典之所以堪称经典,乃因它所带给我们的,远比表面看起来的要多啊!
向经典致敬!
2008年4月30日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