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光辉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5:17
|本章字节:9050字
毕志磊、杜泓伯、石箐箐他们看着破陋的教室,看着老师和学生,真不敢相信这是解放了几十年的农村小学。毕志磊走到老师跟前,问:“学校怎么成这个样子?”
“没有经费,我们老师已经八个月没有发工资啦。”
“为什么不开工资?”毕志磊是十八岁考上军事院校,转业后又当了一年多劳资科长,受到的教育都是东风压倒西风,红太阳照遍全球。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学校。
杜泓伯走到毕志磊跟前,小声说:“我国贫困农村有很多这样的学校。”
毕志磊对石箐箐说:“你开车到镇上的饭馆,叫他们烧些姜汤送来。要不,孩子们会生病的。”
石箐箐钻进暴风雨中,朝校门外边的奔驰车跑去。
毕志磊望着车子朝镇子的方向开去了,才收回目光问老师:“你们校长在吗?”
“在办公室。”
毕志磊和杜泓伯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校园的角落处有一排又小又矮的竹板房。那个老师凑到毕志磊跟前,说:“老板,我让学生去叫校长?”
“孩子们刚淋过雨,我们自己去找。”
老师挡住毕志磊和杜泓伯,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校长过来。”老师说着就钻进暴风雨中。不到十分钟,这位老师和校长打着一把伞跑过来。
“老板,这位是我们郑校长。”校长是个五十多岁同样枯瘦的老头子。
杜泓伯朝郑校长跟前走了一步,指着毕志磊给他介绍说:“我们是狼豚集团的,这位是我们毕董事长。”
“失迎,失迎,万望恕罪!”郑校长赶忙把手在衣服上擦了,双手握住毕志磊的手说。
毕志磊从口袋里掏出名片盒,取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郑校长。
“学校经费紧张,我们没有印名片,实在是失敬。国家以后经济发展了,学校有钱了,我们就可以印名片啦。”
“郑校长,你们学校多少个班级?”毕志磊问。
“十二个班,每个班五十个学生。有些学生经常不来上课,平均每个班大约三十几个学生。老师也不够,有办法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年老多病没办法的在这里凑合。”
“如果盖一栋教学兼办公的大楼,需要多少钱?”毕志磊问。
“一百五十万就差不多啦。”
“我们公司捐献给你们一百五十万,你们提出教学楼的设计要求,我们组织设计施工。”毕志磊听说很多善款都被掌管的人贪污和挪作他用,就提出自己掌管施工,防止老鼠在中间偷吃。
“我代表全校的老师学生,还有学生的家长,向毕总致敬。教学大楼盖好以后,我们在学校中间竖块碑子,纪念毕总的恩德。再向教育局打报告,以毕总的名字为我们学校的名字,让我们的学生铭记毕总的大恩大德!”又对那个老师说:“我今天一起床,左眼就一个劲地跳,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原来应到这上头啦。”
“咱们还是按规矩来,双方签个协议,劳驾郑校长起草个协议,我明天下午来签字。”毕志磊说。
石箐箐开车回来了,她把车停在学校门口,冒着风雨跑过来,给毕志磊说:“饭店正在熬姜汤,熬好后就送过来。”
风还是很大,雨还是很猛,风雨似乎要把这个摇摇欲坠的学校摧垮。教室顶上又有一块油毛毡被狂风揭开,在空中飘扬,降落在学校的操场上。有个学生跑过去,把它顶到头上又跑回教室。石箐箐对毕志磊说:“咱们走吧,三亚那边还有事情呢。”
毕志磊走到郑校长跟前,感慨地说:“你们在这样的学校坚持了大半辈子,真不容易!”
“你们明天下午一定会来吗?”郑校长怀疑地问。
“一定来!”毕志磊说得很坚决。
毕志磊他们朝学校外边走的时候,郑校长举着那把破伞,很巴结地遮在毕志磊头上。那个老师悄悄让学生们都出来送他们。于是,毕志磊、郑校长、杜泓伯、石箐箐他们走在前边,那个老师带领着学生走在后边,一齐朝奔驰车走去。
“让孩子们回教室吧,孩子们会淋病的!”毕志磊对郑校长说。
“我们农村的孩子皮实,遇到下雨天气都是这样。”郑校长说。
毕志磊不好再说什么了,就在他刚拉开车门的时候,老师对孩子下了命令:“唱歌欢送毕老板,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立即,几百个孩子的童音大合唱在这所破烂不堪的农村学校响起: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那个老师起劲地挥舞着胳膊打拍子,孩子们都扯着喉咙吼喊,脖子上的青筋都暴起老高。狂风一阵一阵地从孩子们的头顶刮过,却丝毫淹没不了孩子们的吼唱。雨水一阵一阵地浇在孩子们身上,顺着身体流到脚下的泥泞里。毕志磊他们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孩子们在他们的眼睛里模糊了,似乎很遥远。但那拼命吼唱的歌声却把他们拉近了,觉得自己和孩子们没有丝毫代沟。自己像他们这么大年龄的时候,也是唱着这首歌成长起来的。这首歌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歌词的内容没有一点改变……
就在他们感慨万千的时候,孩子们又唱起了一首让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的歌: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哎嗨哎嗨哎嗨,不再苦恼与忧愁,世态炎凉皆看透……
孩子们还是拼着全身力气吼唱,还是把脖子上的青筋挣得暴起,歌声同样激荡在这所风雨飘摇的学校。
石箐箐把车开到公路上的时候,问毕志磊:“还到三亚去吗?”
“去呀,当然去呀!”
“这么大的台风,咱们去了也找不到政府的人,他们不会上班的。”
“我们到他们家里找,项目马上就要启动了,耽误一天就要浪费好多钱。”
石箐箐再没有说话,把车朝着三亚方向开去。
毕志磊闭着眼睛,又在思考给学校捐款的事情,过了十多分钟才睁开眼睛,问坐在后边的杜泓伯:“泓伯,你是不是觉得我有些孟浪?”
杜泓伯说:“如果我没有和你一样亲眼看到学校的情况,会觉得你这样做欠思考。亲眼看了学校的情况……”
“泓伯,毕总要干什么?”石箐箐问。
“毕总要捐献一百五十万元,给这个学校盖栋综合楼。”
石箐箐瞥了一眼毕志磊,问:“志磊,你知道账上还有多少钱吗?”
“大概有十五六万。”
“你拿什么给人家一百五十万?”
“我们在三亚的项目一完成,还愁这点钱?实在不行就卖车,咱们这辆车也值一百五十万。”
“卖了车你坐什么?”
“大不了再骑几个月自行车。过去的封建地主还讲究修路办学这些功德事情,咱们总得比过去的地主老财进步一点吧。前几天有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研究《周易》的大师,他反复给我说了两个字,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没有舍就没有得。不知道为啥,公司越做越大,我却越来越信这些道理了……”
“咱们集团就这一辆像样的车,这段日子正和余老板谈判投资的事情,总不能骑着自行车去和人家谈判吧?”石箐箐企图说服毕志磊。
“我已经做出决定了,明天下午来和人家签订合同。”毕志磊又闭上眼睛,思考余老板投资的事情。过了十多分钟,又问杜泓伯:“从我们和余老板的接触过程中,你能不能感觉出余老板对公益事业的态度?”
“我们在网上搜集了他的情况,他每年都要给社会捐助一些款子,尤其对教育更为关注……”
“我们要利用这次给学校捐款大做一次文章,为吸引这笔投资加一把火。”
“这把火怎么加?”石箐箐也激动起来,说,“要是能把余老板的投资吸引过来,捐献一百五十万也值得!”她一激动,车子竟在公路上拐了两下,毕志磊一把抓住方向盘,等车子行驶稳了,说:“你开慢点,安全第一。我想在这次捐款上大做文章,让余老板了解我们捐款的全过程,吸引他给我们投资。泓伯,你现在就给海南的各大新闻媒体通知,要他们采访我们明天的签字仪式。我在签字仪式上宣布拍卖这辆奔驰车……”
杜泓伯从口袋里掏出电话号码本,给新闻媒体的关系打电话,通知明天采访的事情。
从三亚回到海口,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毕志磊、杜泓伯、石箐箐又聚在办公室,起草宣传稿。他们知道有些记者很懒,用的稿子都要被采访单位写好,还要给软盘,拿回去在软盘上略加修改就发到总编室。杜泓伯在宣传材料里写了毕志磊的团队用几百块钱坚持拼搏,发展到现在拥有一百多亿的集团公司。又写了狼豚集团在资金全部压在项目里的情况下,要捐献一百五十万给贫困农村小学盖教学综合楼,为盖这栋楼拍卖自己的轿车。
第二天下午,杜泓伯租了一辆豪华大轿车,拉着新闻记者向那个学校驶去。石箐箐在车上就把装通稿的信封发给大家,记者们把装钱的信封捏了一下,就知道里面的分量,脸上有了满意的笑容,迅速地把信封放进皮包里,手里只掂着装文字稿和软盘的大信封。学校搞得隆重极了,县委书记、县长、教育局长、区长,所有能管上学校的领导和部门都来了,学校门口摆了十多辆小轿车,有的轿车价格并不次于毕志磊要拍卖的奔驰600。
几百个学生都穿着崭新的衣服,队列整齐地站在操场上,暴烈的太阳晒着他们,有的学生呈现出明显支持不住的样子。毕志磊他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他们正在唱歌。老师们见他们到了,更卖力气地对学生们吼:“大声唱!”于是,学生们又鼓足力气拼命唱起来。
石箐箐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脸被晒得通红,汗水在脸上、脖子上流淌,有的流到眼睛里,她不停地擦着眼睛,心疼地对毕志磊说:“这么热的天,把孩子们都晒坏啦!”
毕志磊走到教育局长跟前,说:“让孩子们回教室去吧,这么热的天会把孩子晒出病的!”
“没关系,我们都是真心欢迎毕老板的。”
毕志磊再没有搭理他,走到学生队列的前边,从一位老师手里要过电喇叭,对着学生队列发出了命令:“统统听我的口令,立正……解散!”
学生们看着老师不敢解散。
郑校长急忙跑到队列前边,大声说:“毕老板让你们解散,还站在这里做什么?”于是,老师们又像轰鸡似的轰赶学生:“解散啦,都回教室。”
学生们这才四下散开,朝教室跑去。
签字仪式上,来自方方面面的领导讲的全是溢美之词。毕志磊只是把讲稿念了一遍,最后呼吁新闻界重点报道拍卖轿车的消息,卖个好价钱把综合楼盖得更好一些。签字仪式结束后,当地政府要宴请毕志磊和记者,丁东国愤愤地说:“狗日的,有钱吃海鲜没钱修学校,咱们不去!”
毕志磊说:“这些人都是当地的父母官,我们以后要是在这里搞项目,还得和他们打交道,这正好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