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草莓

作者:向荣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3

|

本章字节:5716字

作者:(波兰)伊瓦什凯维奇


背景搜索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诗人、家、戏剧家。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一等奖,获得过1970年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及1970年列宁奖。


伊瓦什凯维奇出生于乌克兰,曾在基辅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他从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0年,伊瓦什凯维奇到华沙《斯卡曼德》诗刊任编辑,成为“斯卡曼德”派着名的五位诗人之一。他曾先后参加过波兰刊物《源泉》《邮政报》和《波兰信使报》文艺版的编辑工作。1927年至1932年在外交部任职期间,他游历了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瓦什凯维奇在华沙从事地下文化活动,保护过许多爱国文艺工作者。他战后主编过《文学生活》《文学新闻》和《创作》等文学刊物,自1959年起担任波兰作家协会主席,直至1980年逝世。


伊瓦什凯维奇着有长篇历史《红色的盾牌》,短篇《关于狗、猫和魔鬼》,剧本《诺汉特之夏》和《假面舞会》讲述了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事迹。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其中《草莓》《夜宿山中》《肖邦的故园》等在我国广为传诵。


内容精要


《草莓》写了作者于九月的一天,行走在田野里的所见、所感、所思。因为气温“反常地暖和”,风景还似夏季一般,田野里的气息似乎与五月作者刚刚下乡时没多大差别。接着,作者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草莓,当他品尝着草莓特别的甘醇时,他的思绪被引向了六月草莓成熟的季节,他才猛然发现,时光并非像他刚刚感受的那样没有多大变化,那只是一种幻觉;然后作者从季节的流逝想到了岁月中人的变化,自己仿佛刚刚还是“妙龄十八”,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年龄;幸而成熟的年龄依然“还很年轻”,还可以作很多很多的事;于是,作者在“只争朝夕”的信念中,带着淡淡的回忆“妙龄十八”的哀愁,结束了全篇。


作者在《夜宿山中》这篇散文里主要写了山中的“静”。作者首先讲到了“静有静的不同”。他列举了夏日酷热中的静、小镇火车站的静、华丽卧室的静……然而这一切种类的静,都不同于山中的静。“山中的静却是一种非人间的、超凡脱俗的静穆,它已经不是在笼罩你,而是在压迫你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山中的静,例如,他写道:“从崖壁的每个石罅里,从稀疏的草地上的每棵草茎里,冒出来的都是那样的一种寂静。”然后,写了山中的静怎样地变化着,从“空洞静穆似乎逐渐有了某种充实的内容”直到像“阿拉伯神话中巨魔的翅膀”,静越来越丰沛、越来越激越,已经到了激情的高潮,作者感到灵魂也随之在舞蹈。突然,在一声“马铃薯已经烤熟了”的喊声中,“静”戛然而止,“有如雪崩时发出的轰鸣。受惊的寂静这才逃之夭夭。”


在《肖邦的故园》里,作者同样以优美、灵动的语言,描写了肖邦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写了那里的四季的美景,写景中蕴涵着作者对音乐家及其音乐的深刻热爱。


精彩片段


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很难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地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芬芳。……


(选自《草莓》,韩逸译,转引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名言佳句


静在晚饭前的鱼香里,在洋槐树下的淅沥雨声中,在远去列车的余声里等待你。(《夜宿山中》)


宇宙灵魂飨我以玉液琼浆,它恰似深山的空气一样甘美、清醇,它已将我灌饱,滋润着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夜宿山中》)


赏析


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无疑具有诗一样的情感和音乐一样的韵律。


《夜宿山中》就像一首交响乐,作者先是描写了各种“静”的情景,然后谱写了山中“静”的各种状态和变化。作者充分调动了一切感官,他看见了“静”、听见了“静”、体验着“静”,最后,连灵魂都融入了山中的静;“静”从四面八方袭来,层层递进、慢慢变化,越来越充沛,越来越丰富。最后,整个的山中、整个的大自然,都充满了“静”,“静”的乐章已经谱写到了高潮,作者的灵魂与之共鸣;慑人心魄的“静”使作者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心在与大自然协律地跳动,但又几乎不敢跳动。这真是动人心魄的一种体验,充分展现了作者作为的诗人的感受力和描写能力。


而《草莓》给我们的感受是这样的:开头是抒情的悠扬的景物描写,接着欢快地发现了草莓,然后回忆把我们带进了深思与感怀,在淡淡的感伤和无限的希望中,结束了全篇。


《草莓》是一个很小的题材,但在作者笔下,你不会因其题材小而小看它。


好的散文并不在于它的题材大与否,而在于它怎么写、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在文中,草莓的口感变化,首先提醒作者,时间的流逝。这使作者联系到人们在岁月流逝中的自然变化。晚熟的草莓因为长时间的酝酿而成为稀世佳品,人在岁月中却不一定能保持已有的禀赋。于是作者的信心被激发,他写道:“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人就应该这样在岁月中成熟。没有好坏的分别,青春有青春的美好、成熟有成熟的芳醇。我们同作者一起怀念着美丽的青春岁月、期待着成熟时节的丰韵。


专家建议


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有散篇见诸国内的一些散文集。


推荐版本:《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外国散文欣赏》,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外国散文卷)》,青岛出版社199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