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清乡,清乡,百姓遭殃

作者:郑玉臣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0

|

本章字节:6490字

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的汉奸俱是撒谎的高手,他们在发动“清乡”之初口口声声说什么“确立治安”、“改善民生”、“建立基于民众的独立体制”等,不明就里者还以为他们至少会做出个样子,以吸引和蒙蔽民众呢。没想到他们只是吆喝一下而已,连个样子都懒得做,从一开始就暴露出了狼外婆的真实面目。


从开始一直到破产,“清乡”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每一个方面都把沦陷区的人民进一步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军事清乡”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清乡地区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这才是他们的心腹大患。为了消灭这支阻碍他们灭亡中国野心实现的力量,他们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在“清乡”地区实行大杀大烧。日军和伪军灭绝人性的野蛮屠杀使得“清乡”地区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街道上看不到一个老百姓,街道两边不管是买卖场所还是居民房屋,大多门户洞开,里面却空无一人。很多房子被烧得只剩断壁残垣,黑漆漆地立在那里,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在很多地方,为了逃避鬼子和伪军的屠杀,老百姓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为了实施他们的所谓“封锁政策”,日军和伪军大肆征用老百姓无偿服劳役。他们经常修筑少则数十,多则上百里地的竹篱笆,动辄就会使用好几万根木桩,百万以上的竹子。从砍伐、运输到筑成篱笆,都是日军和伪军拿着枪逼着老板姓干完的,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遍地的竹篱笆、铁丝网和电网还不能让鬼子和伪军放心。为了加强他们对“清乡”地区的军事法西斯统治,他们设置了众多的碉堡、瞭望哨和检问所,其中尤以检问所祸民众为最甚。


这些检问所通常设在沿封锁线的水陆交通口岸、车站、桥梁和各种据点上,按其地位不同,设置大小不一的检问所。光是镇江一地,在“清乡”开始之后就设置了大小检问所五十多个,配备了多达五百五十名的检问人员。


为了保证他们的检问制度能够维持,“清乡”机构甚至制定了专门的封锁法规,要求民众凡是进出封锁线都必须持有证书;凡是运输物资都要申请什么“搬出入证”。他们设置的证书名目繁多,有什么良民证、渔民证、旅行证、限期旅行证、归乡证、身份证、特别通行证等。这办假证的要是生在当时可就有用武之地了,不用再满街刷小广告了。


这一毒招害惨了老百姓。那是一个个的大活人,不是长在地里的什么红萝卜、白萝卜之类的,可以在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地待着。这人他就得四处走动啊,就有些东西需要拿进拿出啊。这本来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行为和最低的需求了,但一检问,这事就成了老百姓的心病。检问所在那儿一设,检问人员往那儿一戳,行人出入和物资搬运就都得经过检查。要得到检问人员允许,人员和物资才能通过。这个制度一开始就成了大小检问人员敲诈勒索的工具,识相的赶紧递上几个钱,自然顺顺利利地通过;否则就要被严加盘问,遭到毒打。有时候,他们甚至直接将人给打死了。


“军事清乡”已让广大民众苦不堪言,“政治清乡”更是压在民众身上的大山。


“政治清乡”的主要内容包括编组保甲、推行“连坐切结”制度、壮丁训练、编组反动组织、推行自首政策、建立警察保安系统、发展汪伪党员、建立汪伪党组织、建立特务情报网等,进一步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他们试图通过编查户口、贴制门牌、严格身份证明、保甲制度、连坐切结等令人发指的野蛮统治措施,来摧毁共产党在“清乡”地区的一切组织,把老百姓变成他们的忠实顺民。这些制度一推出,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鬼子和伪军每天催着老百姓进行报告、检举、告密,以便他们完成任务。老百姓恨他们还恨不过来呢,怎么会充当他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呢,但也不得不应付一下,不堪其扰。


他们还公布了所谓的《清乡地区管理自新户暂行办法》,要求原属共产党武装力量所在区域的老百姓,整村整乡地自首,“自新”之后才能开始正常的生活。对于他们认为“有问题”的,就送往俘虏营进行所谓的“感化”,即便不进俘虏营,也要由“清乡”机构的人员定期当面对其进行各种的“测验”。这项措施使老百姓彻底丧失了自由。


“经济清乡”号称是为了“改善民生”,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对“清乡”地区人民进行剥削和掠夺的手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清乡”机构无所不用其极。在军事“扫荡”和“清剿”的时候,他们经常是直接抢劫或者公开霸占。到了后期,他们就通过统治物资,并制造出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来从老百姓身上吸血。


使用武力对人民进行搜刮、抢劫、敲诈、勒索是在“清乡”前期鬼子和伪军的家常便饭。他们借搜查为名,到老百姓的家里翻箱倒柜,见什么好就拿什么,遇有反抗者便非骂即打,有时候还直接开枪杀人。他们经常把老百姓家洗劫一空,看上的就带走,看不上的就设法破坏。这让老百姓本来就困顿的生活雪上加霜,真是罪孽深重。


等到没什么东西可抢以后,他们就开始征税。他们打着整顿税赋的旗号,制造出一大堆骇人听闻的税种。什么户税、房税、车税、筵席税、娱乐税、茶捐、清洁捐、清乡捐、爱国捐、爱乡捐、自治捐等全都出来了,就连“清乡”所需的柴草和人员的吃喝也要向老百姓摊派,就差呼吸和睡觉也收钱了。这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对老百姓来说是敲骨吸髓,对鬼子和汉奸来说就是生钱的机器。据说,那年年底,驻苏办事处的收入多达一亿五千万元。其搜刮之烈,可以想见。


鬼子和汉奸不仅要把“清乡”变成军事战、政治战、经济战,还要变成思想战。汪精卫就一再叫嚣“清乡先要清心”。为了实现在思想深处控制人民的企图,他们在“清乡”地区极端地强化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和精神奴役。


他们开动了宣传机器,通过举办演讲、印刷出版物、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乃至播放电影等形式,对老百姓大肆宣传“清乡”的所谓好处。如果老百姓不感兴趣,鬼子和伪军就会强迫老百姓接受。当时,“清乡”地区的各种报纸也被鬼子和汉奸利用起来,连篇累牍地粉饰、吹捧“清乡”,为之歌功颂德,同时诋毁和污蔑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试图蒙蔽广大民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动用了所有能够利用的宣传手段,甚至连电台都设置了专门的节目,可谓是综合化、立体化的宣传攻势。但是花了这么大的气力,民众还是无法认同他们那些充满漏洞和谎言的宣传。


软的不行,他们只好来硬的了。


他们开始强制推行所谓的“清乡特种教育”,实际上就是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为了宣传汪精卫的和平***建国和日本侵略者的大东亚共荣等虚假、反动理论,“清乡”机构先是对地区内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短期的训练,将不接受者作为异己分子予以清洗。这一步骤完成之后,他们就编印了《大亚洲主义》、《领袖言论》(汪精卫的汉奸理论)、《清乡要义》等十几种教材,在中学、小学、业余学校,甚至幼儿园都进行“特种教育的灌输”,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为了实现他们“长治久安”的美梦,他们最重视对“清乡”地区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清乡区青少年队”,逼迫广大青少年参加,并采取种种手段对青少年进行诱惑和欺骗,要他们以日本国内的青少年法西斯组织大日本青少年团为榜样,以大汉奸、卖国贼汪精卫为最高领袖,还要求广大青少年学习斯巴达精神和武士道精神,让他们为和平建国而奋斗。日本侵略者和汪伪集团给广大青少年灌输了这么一大套杂七杂八的,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玩意儿,目的十分单纯,就是让沦陷区的青少年从小接受他们的奴化教育,将来做他们殖民统治之下的顺民!


日本侵略者和汪伪集团推行的“清乡”政策,一直到日本战败投降以后才彻底破产,波及苏、浙、沪的大部分地区和安徽、广东、湖北的一些县区。在这一过程中,汪伪政府于1943年5月撤销了“清乡委员会”,改在行政院设立“清乡事务局”来负责继续“清乡”,这是他们的“清乡”屡屡受挫的结果,也是内部狗咬狗的斗争十分激烈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