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强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8 03:18
|本章字节:11458字
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与子》
集中表现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巴威尔和激进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之间的冲突。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札罗夫大学毕业后到贵族出身的同学阿尔卡狄·基尔沙洛夫家小住。巴札罗夫与宣扬贵族自由主义观点的阿尔卡狄的伯父进行了一场辩论,辩论获胜后即同阿尔卡狄到富孀奥津左娃家做客。巴札罗夫对奥津左娃产生了爱情,但遭到拒绝。不久两个年轻人回到基尔沙诺夫的庄园,巴札罗夫埋头于生物研究工作。但巴威尔对巴札罗夫仍恨之入骨,伺机挑起了一场决斗。巴威尔受了轻伤,巴札罗夫次日回到父母家中,后来在为伤寒病死者解剖尸体时不慎割伤手指,受感染而死。
塑造了阶级观点对立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两个时代在观念上本质的不同,凸显了旧传统、旧观念需要改革的必要性。作品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知识分子虽然形成了新的观念,也知道了革命的必然,却没有行动的现象。
80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1821年11月11日,费奥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偏远,与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比邻。为了让陀思妥耶夫斯基远离这些阴暗的地方,父母都竭力不让他去父亲工作的地方,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此并不在意,仍时常去医院散步。在那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见到了各种不幸的情况,并因此在幼小的心灵中培养了怜悯的一面。
九岁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病第一次发作,此后,这个疾病伴随了他的一生,对其生活影响之大,以致他许多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患有此病。
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广泛了文学经典,培养了对文学的爱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大学毕业后获得准尉军衔,并调至彼得堡工程兵团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只在那里工作了一年,便辞去了工作,翻译并出版了《欧也妮·葛朗台》,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处女作《穷人》,受到诗人涅克拉索夫和着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的高度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因此一举成名。但此后他创作的两部却并没有获得大众和文学家的认可。次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女房东》,该被别林斯基攻击得体无完肤,由于观念上的分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渐渐疏远。同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进步知识分子革命组织——彼得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次小组聚会上宣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因为信中充满了反对当局与正教教会的狂妄言论,他和该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被捕,12月被判处死刑,直到在行刑的前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
在西伯利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监狱中遇到了各种犯人,从他们那里对社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西伯利亚度过了四年的流放生涯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服役期间,他结识了玛丽亚·伊萨耶夫,两人于三年后成婚。这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他认为能够拯救这个社会的只有宗教,于是开始信仰宗教。这一点在《罪与罚》中有所体现。
185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升为少尉,并于两年后重返圣彼得堡。回到圣彼得堡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自己的观点为基准,与哥哥共同创办了《时间》杂志。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在这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早期作品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宗教和哲学的思考,被认为是他前期作品向后期作品的过渡品。
以他在西伯利亚服役时的经历为题材,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了自传体《死屋手记》。这部作品重新确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的地位。此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前往西欧治病。经过一年的治疗后,归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着名的随笔《冬天里的夏日印象》。《时间》杂志因为刊登了一篇激进的文章而被查封,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办杂志的脚步并未停止,他与哥哥立刻筹办了另一本杂志《时代》。
在《时代》的创刊号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被认为是他今后着作引言的中篇《地下室手记》。同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妻子和哥哥相继病逝。陀思妥耶夫斯基承担起哥哥一家的生活,这使得他的生活也陷入了拮据。为了改善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赌博,这一选择让他的生活愈加贫困,甚至欠下了不少债务。落魄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此不得不逃到欧洲去避债。为了还债,正在创作《罪与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答应出版社在半年内写出一部长篇,条件是出版社给他预付款。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而另一部长篇离交稿只剩一个月了还没有写,情急之下,朋友为他介绍了还在速记学校上学的安娜。两个人合作默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赌徒》。《赌徒》的出版,象征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安娜两人之间的爱情修成了正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安娜的婚姻结束了他长期颠簸飘荡的日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安娜的陪伴和鼓励下,专心写作,完成了两部着作《白痴》和《群魔》。其中,《群魔》具有一定的异端思想,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争论。187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创办期刊《作家日记》,反响热烈。七年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他最后一部长篇,也是他后期最重要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
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着手准备《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第二部。2月9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时,笔筒不慎落地,滚到了柜子底下,他在搬动柜子时,因用力过大而导致血管破裂。当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安娜的诵经中去世,他被葬于圣彼得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特点
早期作品关注穷苦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他们的怜悯和同情。而后期作品则更多包含了宗教和哲学上的思考,以人性和人的出路为主题,主要探讨了人的善与恶,探讨了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如何寻求自赎。
作品节奏紧凑,悬念迭起,通过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不断地制造矛盾和冲突,并在这个过程中,将世间复杂的方面一一展现,为悲剧性的结尾做了厚重而深刻的铺垫。作品将生活的残酷一一快速呈现,没有一丝浪漫的成分。主人公在这些残酷的情况下,疲于应付,最终被逼至崩溃和死亡的边缘。在这种无可避免的悲剧下,读者可以深深地体会主人公的痛苦、无助和绝望。
作品尤其擅长描述疯狂、反常,甚至病态的心理,塑造在心理上具有一定问题的主人公。在叙述中,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主人公心灵上的多面性。随着故事的展开,主人公心中所充斥的善与恶的辩证关系在读者面前一一呈现。除此之外,在创作中还运用了象征和意识流等创作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
上大学的拉斯柯尼科夫因为生活贫困而辍学,靠着母亲和妹妹的资助才勉强维持生存。为了得到钱来缓解日益加重的贫困情况,拉斯柯尼科夫将高利贷老板娘和她妹妹杀害。
同时,拉斯柯尼科夫对妓女索尼娅一家则倾囊相助,当他得知妹妹为了他而嫁给一个虚伪的知识分子时,他愤怒地将此事搅黄。杀人后的拉斯柯尼科夫虽然认为这是做了一件好事,也相信自己杀的是该死之人,但良心使他陷入了道德谴责的旋涡之中,善与恶、罪与罚在心灵深处几经交战,最终他在索尼娅的感化下投案自首。
在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下,将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各种思想,和俄国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道德问题融为一体,对人类的自我救赎和自由的含义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同时,也抨击了西方文明自私自利的本质。
81托尔斯泰(18281910)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生于图拉省晓金区的一个贵族庄园。托尔斯泰的父亲是个伯爵,母亲是公爵的女儿,因此,托尔斯泰从小便受到了贵族的教育。不幸的是,托尔斯泰的父母先后去世,使他九岁就成了孤儿,由他的姑妈将他抚养长大。母亲去世后,博利尔纳的庄园作为遗产由托尔斯泰继承。
此后,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后转入法律系,但托尔斯泰始终无法专心学习,于三年后退学回到博利尔纳的庄园。虽然学业无所成,但在上学期间,托尔斯泰喜欢上了哲学和文学,卢梭成为他的偶像。在庄园的日子里,托尔斯泰企图帮助农民改善生活,但是双方地位和背景相差悬殊,农民并不相信他会帮助他们,最终托尔斯泰的计划失败了。此后,托尔斯泰也尝试过从政,但在短暂的从政经历中,他始终都处于政界的边缘,这使他颇为郁闷。郁郁不得志的托尔斯泰借赌博打发时光,最终欠下数额巨大的赌债。
1851年4月底,托尔斯泰前往高加索地带服兵役。在这期间,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梳理,并开始尝试写作。此后,托尔斯泰先后转战至多瑙河和塞瓦斯托波尔。残酷的战事并没有妨碍托尔斯泰的创作,他在《现代人》杂志上接连发表了《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其中《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是托尔斯泰根据他的战争经历写就的。这一系列作品让托尔斯泰在文坛崭露头角,并得到了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的好评。在彼得堡,托尔斯泰在那里结识了屠格涅夫等文坛名人。但是,托尔斯泰放荡不羁的生活很快招致了屠格涅夫等人的厌恶,也因此先后与屠格涅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交恶,断绝了来往。不顺心的托尔斯泰回到庄园,再次试图解放农民,但仍得不到农民的理解和赞同,他的方案再次宣告失败。
托尔斯泰退役后周游欧洲列国。这次游历使他加深了对西方国家的认识,开拓了文学创作的视野,同时,也使他清晰地意识到俄国的落后。回国后,他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俄国落后的社会意识,暂时放弃了文学创作,进而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在家乡创办了专为农民子弟服务的学校。
托尔斯泰的学校因为对教育的革新和对西方思想的宣传,而受到当局的注意,同时,因托尔斯泰经常为农民辩护,使得他站在了贵族农奴主的对立面,当局和贵族对其怀恨在心。当局趁托尔斯泰外出时,在他的家中进行了大搜查。托尔斯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关闭了学校。之后,托尔斯泰与沙皇御医年仅十七岁的女儿结婚,但两人的教育、观念、文化水平差距过大,为婚姻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婚后,妻子专心管理生活上的事物,托尔斯泰因此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在平静的生活中,他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创作中。但当托尔斯泰将他年轻时的日记交给妻子保管时,这一切的幸福甜蜜终结了。在日记中,托尔斯泰记录了他放荡不羁的过去,其中嫖娼、感染性病和育有一名私生子的事对妻子的打击巨大。为此,妻子在家中哭闹,甚至卧轨、服毒。托尔斯泰对此十分厌恶。
1868年起,托尔斯泰开始研究哲学和宗教,在此期间对叔本华的哲学深感兴趣。但这些研究和探索仍不能解答他对人生意义的疑惑,因此托尔斯泰产生了厌世的情绪,常有自杀的冲动。为了避免自己一时糊涂,他将家中的猎枪和绳子都藏了起来。这期间的思想,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有鲜明的印记。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折磨,在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情况下,托尔斯泰的思想观念有了巨大的转变。他认识到了土地私有制、国家制度和教会对俄国社会的危害,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托尔斯泰将改革的希望寄托于基督教和世俗伦理,并提出反对暴力革命的“勿抗恶”观点。
为了照顾子女,托尔斯泰随求学的子女迁居至莫斯科。在那里,托尔斯泰探访底层人民,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1891年,托尔斯泰声明放弃1881年后他的作品的版权。此后,托尔斯泰积极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对灾区难民和受到迫害的教徒进行资助。
1904年,俄国和日本为了扩张土地,在中国的东北展开了日俄战争。托尔斯泰撰文表示反对。次年,俄国国内迎来革命,但革命失败,当局对革命者进行了杀害,托尔斯泰对此强烈反对,并发表了《我不能沉默》。
晚年的托尔斯泰想要放弃财产去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但他的妻子完全不能接受,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婚姻状况每况愈下。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但在途中不幸患上肺炎,病情迅速恶化。得到消息后,全国各地的记者和他的家人都赶到了托尔斯泰身边,但托尔斯泰至死都不想见妻子一面。同年11月20日,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逝世。遵照遗言,托尔斯泰被葬于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
善于以多线索叙述,使内容复杂厚重,细节翔实。此外,融合历史事件和艺术虚构,塑造出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加之宏大的场面,勾画出鸿篇史诗。
截取生活和历史的片段,故事无明显的起始,也没有明确的结尾。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过程进行了精细的描写,人物的优点和缺点都如实地展现出来,这使得这些人物更加真实,让人对这些人物具有认同感和亲近感。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
前往莫斯科为哥哥和嫂子调节矛盾的安娜,在车站上遇到了爱着嫂子妹妹凯蒂的渥伦斯基。凯蒂为了渥伦斯基拒绝了康斯坦丁的求爱,而渥伦斯基却因在车站的见面而爱上了安娜。
安娜对哥哥和嫂子劝慰了一番,便尽快返回到彼得堡去了。而渥伦斯基并没有放弃,一路追到彼得堡。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身为官场人士,不懂得风花雪月,安娜被渥伦斯基的行为感动,心有所动。当卡列宁知道安娜与渥伦斯基的事后,为了面子而选择维持婚姻。经过一番波折,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进行了三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回来后,他们的事被众人知道了,两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渥伦斯基抛弃了安娜,而安娜则选择了卧轨自杀。
揭示了妇女在俄国社会中处在不平等的地位,描写了个人感情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塑造了敢于追求爱情的妇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