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

作者:孙惟微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

本章字节:8622字

认识自己的无知,是唯一真正的知识。


—苏格拉底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德摩斯梯尼


圣哲苏格拉底曾言: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我们脑海中的诸多“幻象”,有些后天习得,有些根本就是与生俱来的。一致性、成见、解释的冲动、自相矛盾……存在于我们的大脑,这需要吾辈每日三省吾身,从而破除执念,跨越迷障。


幸存者谬误


曾经声名狼藉的投机客维克多·尼德霍夫坦言:“在我年轻的时候,人家叫我赌徒,操作规模变大之后,人家叫我投机客。现在,大家都尊称我为银行家。其实,我从头到尾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


1000名投资专家参加一场俄罗斯轮盘赌,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闯关游戏。


枪里装两颗子弹。(这样比较接近ceo作市场决策时的成功概率。)


爆头游戏第一季:大约300名幸存,700名ceo喋血于市。


爆头游戏第二季:大约100名幸存,200名被爆头。


……


走到最后,只剩下1名投资专家,就是乌有公司的老总邬龙先生,他还写出了书叫《赢了》。不读你也可以猜到,他的书可以浓缩成一句话:他总是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他会说自己之所以闯过鬼门,是因为自己机灵。


投资市场,哪位专家幸存下来,立刻就会成为媒体的热点。这更可能是媒体的无知,人们都喜欢用表面的东西理解世界,比如连续10年盈利,这人一定具有很深刻的洞察力。或者是媒体的噱头,为了抓住受众,夸张的溢美之词层出不穷。


这是典型的“幸存者谬误”:一个傻瓜只是因为幸运存活下来了,却成为人们心中的能人,而其他999个死者却被人们遗忘。


暴得大名,妄夺天功


组织两千万群众,大家一起玩一个抛硬币的赌局(本书所提硬币,都假设绝对均匀)。


正面算赢,反面被淘汰。


每天抛一次,逐场pk。


输者罚一元钱,退出游戏。最后剩余10名赢家分享2000万元奖金。


根据大数法则,第一天将近一千万人被淘汰。


第二天,大约还有五百万的幸运者。


第三天,大约还有二百万的幸运者。


第四天,大约还有一百万的幸运者。


第n天,产生了1名幸存者。


他们是走运呢?走运呢?还是走运呢?


是他们掷硬币的技术比别人好吗?


是他们比较聪明吗?


是他们学历比较高吗?


无他,运气而已,只是运气。


大数法则,是偶然中的必然。


可是,有些人就是不肯承认运气。把运气视为唯心主义的人,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者。


还有人试图从这10人中寻出共同特点:如身高、样貌、性格、学历,于是,成功学诞生了。


成功学的思路是,先提出一个论点,然后寻找论据。正如一个律师,不会给自己的当事人网罗不利证据。他们对相反的证据视而不见。


成功学大师经常开出如下药方:


(1)谦逊


(2)自信


(3)勤奋


(4)坚韧


这些当然是普世价值,但大师没有见过成功的狂徒吗?人究竟是成功后变得自信,还是自信后才成功?明明有电梯,为什么非要爬楼梯?明明有座桥,为什么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成功学的本质就是把小样本中的特征,强推到大样本中。


冒牌管理学家也一样,他们都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大的成功,多是基于运气。


甲专家:多元化战略更适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乙专家:专业化的企业存活率高,也更长寿。


他们假装没有看到,专业化的路上枯骨无数,混合经营的路上也是尸横遍野。


吃到的葡萄格外甜


人会本能地贬低得不到的东西的价值,同时不自觉地抬高已得到东西的价值(比如“禀赋效应”)。


一只狐狸试图去把长在树上的葡萄藤上的一串葡萄拿下来,但不成功,于是就离开,并怨恨地说:“那一串葡萄是酸的!一点也不好吃!我才不稀罕呢!”


这则《伊索寓言》反映了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防御机制,把没有(或无法)吃到的葡萄想成酸的。


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夸大自己已经得到的“葡萄”的价值。


张三认为三星手机华而不实,自从朋友送他一款后,他就改说三星手机性价比高,后来换手机了,张三又买了一款三星。


李四从前爱讲: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阴差阳错服兵役后,开始宣扬“男人一生一定要当次兵”。


某甲结婚前对爱人不太满意,与约会时不同,婚后不断地夸自己另一半的优点。


某乙意外考入一所并不情愿的大学,此后反而大夸自己的大学真不赖。


选择你爱的,你将更爱你选择的


有句话格言说:选择你爱的,爱你选择的。这句话其实可以修正为:选择你爱的,你将会更爱你所选择的。


几个加拿大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发现,赛马场上赌客们的一个有趣的特点:一旦下了注,他们对自己挑中的马立刻信心大增起来。


当然,这些马得胜的概率一点也没变。同样是这匹马,站在同一个赛马场的同一条跑道上。当赌马客们最终不能取消对某马下的赌注时,它的前景马上就变得乐观起来。


为显示自己选择的合理化,人们会不自觉地夸大选择对象的优点。


坦然接受不一致性


选择一项事物的前后,对其可能性的估计产生变化,起源于心理学上的“一致性”。西奥蒂尼的《影响力》中,有段话颇值得玩味:


一旦我们作了一个决定或者选择一个立场,就发自内心或者是外来的压力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而根据这个,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一旦选择一个立场,其实就是一个承诺,必须遵守,甚至损害自己的利益也干。


索罗斯最懂得如何摆脱“承诺和一致性”的束缚。他四处声称自己不可能无懈可击,所以对自己出尔反尔不以为耻。


对付随机性,他使自己的头脑保持批判性的开放,但正因为他有这种自知,才有更大的能量。


沉默的证据


西塞罗讲过一个故事:有人拿着一幅画去传教,上面画有一群正在祈祷的拜神者,他们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幸存了下来。其寓意在于说明祈祷能保护人们不被淹死。有个还没有信教的人问:“那些祈祷后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


这就像一个拉你入伙做直销的人,总告诉你某某人做到“钻石”是如何美好,却不说那些入不敷出的同行。


死者(失败者)没有发言权,所以,这些话能够忽悠那些粗枝大叶的人。这种情况叫作“沉默的证据”效应。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沉默的证据”效应是一切迷信形成的方式,不论是占星术、解梦、预言、占卜,还是别的什么。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著名的杂技师,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当我们用一串普通、含糊不清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它,认为叙述中所说的反映的就是自己。这种现象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有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个傻瓜产生。”这个江湖骗子深知成功的规则是“具有每个人身上的一点东西”。而这也正是不科学的人格勾画、占星和笔迹分析(笔迹学)的共性。


心理学家伯纯(berram)在194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告诉他的学生,将为他们实施一项人格测验,并在施测完后,给每一个人“独特简短”的人格描述;并请学生评断此项人格描述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个性。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放松,其实你内心有些紧张。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作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学生给予的回馈结果显示大家觉得测验结果的人格描述相当准确。而事实上,伯纯给学生的人格描述只有一种,而且很含糊。


偏见的形成


飞机失事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搭乘飞机甚至比走路还要安全。然而,一次飞机失事就会引来全球媒体的关注,足以使很多人产生“飞行恐惧症”。


其实,走在路上飞来横祸的也不计其数,每天死于车祸的人成千上万,却鲜有谁患了“走路恐惧症”或者“公交车恐惧症”。


泰勒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举过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就是,如果你问别人,是自杀比较普遍还是他杀比较普遍?人们会说他杀更普遍。但是事实上,在很多州,自杀更为多见。造成偏见的原因,正是媒体的作用,因为谋杀在报纸上出现得更多。”


康乃尔大学营销学教授爱德华·拉索,曾与同事一起,对一群学生做了这个实验—


以下是旅游指南介绍的两家餐厅,你觉得哪一家更具有吸引力:


a餐厅是本地区少有的几家高档餐厅之一,装饰豪华而罗曼蒂克,有木质雕刻的天花板、大理石镶嵌的壁炉,墙上还挂着名家书画,桌上烛光闪闪。餐点包括马沙拉白酒小牛肉、小圆腓利牛排。一切美味应有尽有,服务一流。


b餐厅是本地区享誉海内外的名店,善于为客人提供各种用餐时的高级享受。餐厅设计典雅、大方。餐点以海鲜和小牛肉为主,但也有美味的糕点和禽类菜肴。主菜包括纽堡酱料龙虾、马德拉白酒小牛肉、威尔顿牛排等。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两家餐厅几乎半斤八两,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也正是拉索等所要的效果,因为这个题目是他们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两家餐厅看起来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