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粉卷醒也无聊,醉也无聊(7)

作者:纳兰性德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1

|

本章字节:13446字

这首词写下了夕阳西下,恋人相约时,既相爱又娇嗔的场面。她是听到了谁的呼唤而来,手握着一把香草。来到楼来,她却站在台阶前忍着笑意,一句话也不说,虽然这样可仍然显得清丽。在信中相约见面,可如期未至,现在就别提什么思念了。“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纳兰还是采用他最典型的开场直白,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帷幕。女主角从楼梯上走下来,盈盈手中握着一把香草。“香荑”是指初生的嫩草,那种植物特有的清香如同男女初恋时的感觉,一种好闻的青涩。


这词上片描绘了二人约会时女子矜持嗔怒的情景。纳兰从怀春女子入手,把她刻画得伶俐俏皮,短短数十字就把女子的形态神情、怀春心事,都描绘得活灵活现。这首词词风清雅绝丽,格调欢愉而略显忧伤。


上片尾声“总无语、也依依”六个字,更形象地描绘出了怀春女子嗔怒却风情万种的姿态。


情人约会时本应该是欣喜若狂的,立刻就拥抱在一起。可此时此刻,女子的举动却让人无以理解。她听到恋人的呼唤,从楼梯上走下来,盈盈纤手捧着一把香草,脸庞洋溢着笑意,就要去与日思夜想的恋人相见了。但她却突然“回头忍笑阶前立”,什么都没说,让人猜不透。她伫立在在那里,看着恋人呆呆地站在楼下。也许这是大多数恋爱中的女子都爱玩儿的一个小小花样。


锦堂春秋海棠帘外澹烟一缕,墙阴几簇低花。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2。


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3。天寒翠袖添凄楚4,愁近欲栖鸦5。


【注解】


1秋海棠: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背与叶柄都是紫红色,花朵为淡红色,要用于观赏。


2欹斜:斜斜的,不端正。


3铅华:是女子化妆时使用的铅粉。


4翠袖:翠绿色衣袖,用于代指女子服饰,在此是指秋海棠的绿叶。


5栖鸦:乌鸦要休憩时,用于指黄昏。


【典评】


这首词是咏诵秋海棠的。诗词吟咏中咏物是一个永恒主题,词人们一直热衷于借咏物而抒发内心情感。


这首词的主题是吟诵海棠,可实际上要借着秋海棠来写相思哀愁。纳兰填词,从来都是如此性灵绝尘,就像是落入了俗套,也必定能落得与他人不同。这也是因为纳兰的旷世风骨,从不流俗。


纳兰性情真挚亲切,因此,他所作的词总是可以直指人心。许多词人不敢在词中诉诸自己内心的感情,而纳兰敢这么做,他无视于一切礼教约束,他追求的是最真挚深切的感情,所以,纳兰的词,与别人相比总是多了一份生命与相知。


这首《锦堂春》,读后使人觉得天真童趣,不谙世事,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内心沉沉的忧郁。淡烟,低花,凄楚,愁,词中的这些字眼无不流露着词人的心中旧事,他是借咏物而抒发自己的内心。本词的基调清丽而哀婉,童真而忧郁,与他人所作的秋海棠题材绝然不同。


海棠春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1。香径晚风寒2,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伫3,任碧飐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注解】


1源路:也就是桃花源,晋朝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虚构的理想之地。


2香径:花间小径,或者指落满花朵的小路。


3蔷薇:一种落叶灌木。有单瓣、复瓣的区别,有红色、粉红色、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非常美丽,在初夏时分开放。


【典评】


这世上有许多男人抛弃了自由,抛弃了自我,他们的奋力拼搏就是为了安享荣华富贵,拥有功名利禄。而纳兰出生时就拥有了这一切,可他偏偏渴望失去这些,而拥有毕生的自由。当然,对他而言,这份自由就好像虚构的桃花源一般不知何处。


纳兰的心有多苦,在他的词中,绝难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悲凄到骨的苦,因此他善于借景抒情,抑或以物咏志。


这首词总体的格调是清冽逼人的,“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悲切的心绪,而这份情感的无处可诉,越发显得更加凄婉了。


这首词描绘了月夜时孤凄痛苦的画面:春风拂过,落红纷纷凋零,悲凄似浓雾笼罩在心头,让人不禁向往着那世外桃源。花间小路,寒冷的风将花瓣吹到了月光下。蔷薇投在墙壁上倩影无比曼妙动人,词人痴痴地凝视着眼前这一切,任由清风萦绕着花瓣。一抹微风惊起了晨鸦,它们忽忽地扇着翅膀飞过了秋千。


“落红片片浑如雾”,开篇首句词境优雅,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不禁向往。可接下来的一句,就把人从天堂拉回了人世,“不教更觅桃源路”,良辰美景,忍不住使人想要追寻那桃花源的影踪,但入口到底在哪里呢?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1,盈盈2,一片伤心画不成3。


别语忒分明4。午夜鹣鹣梦早醒5。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6,泣尽风檐夜雨铃。


【注解】


1丹青:丹与青是古代绘画时经常用到的两种色彩,后代常用于代指绘画,在这里是指亡妇的画像。


2盈盈:形容女子的形态、举止美好的样子。


3“一片”句:引申唐代高蟾《金陵晚望》里的“世间无数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另外金代元好问作有《家山归梦图》诗:“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


4忒:方言,特别、太。


5鹣鹣:也就是鹣乌,比翼鸟,是一鸟名,状如凫,青赤色,飞行时雄雌成双结对,用于比喻夫妻感情和美。


6更更:过了一更又一更,用于指整夜。


【典评】


纳的结发妻子卢氏逝去后,满腔痴情的他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与思念中。亡妻的倩影不分昼夜地飘荡在他的脑海中。有一天,他忽然意识到应该为亡妻画一张肖像,那样就可以日日看着她的容颜,只可惜画像未成,眼中已经含了满满了眼泪,心中也涌出了无限悲伤。


生性多情的纳兰视情为根本,写下了这首凄楚动人、缠绵悱恻的词作。这时的他好像早已忘记了自我,而是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到对死者的悼念中。整首词是字字催人断肠,读来潸然泪下。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这句话说的是:词人哽咽无声,想起自己往日的薄情非常悔恨。实际上,“薄情”并非无情,纳兰在爱妻亡故后,心中非常怅惘,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去怨恨谁,应该让谁来承担责任,他的悲痛无人可诉,只好无奈地自责,他悔恨自己从前不懂得去关心爱护妻子,也悔恨自己为什么终年外出不能与妻子耳鬓厮守。沉重的愧疚感使纳兰的心中永远无法释怀。


为了排解这漫无边际的悲痛,纳兰决定要为亡妻描制一幅肖像,可最后却是“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在此引用了元朝诗人元好问有“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


之句,可见卢氏的亡故对他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阴阳永隔永不能相见,内心的哀思也无人可诉,纳兰干脆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幻想中。他想象着自己与爱妻在梦里相会的情景,因此他写道:“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天还未大亮,和你依偎而眠的美梦就已经清醒了,可别离时的话语分明还非常清晰。


“卿自早醒侬自梦”可谓是最传神的一笔。纳兰安慰着自己,也许妻子的亡故是脱离苦海呢,她早就醒转了,而我却还挣扎在这无尽的苦海中。严迪昌在《清词史》中曾经如此评价这一句,他说:“‘卿白早醒依自梦’也就对‘人间无味’是否醒悟的表述。词人安慰自己说,爱妻‘早醒’(逝去)也就是早早地脱离苦海、弃去了无味的人间,自己却依然梦着独处其间,了无生趣。怨苦、怨怼转生出离世超尘的幻念,这通常是古代文人用于谋求心态平衡、自我解脱的良方。”


结尾一句“泣尽风前夜雨铃”化用典故。马嵬兵变后,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唐玄宗平定了叛乱后,北归之路凄雨沥沥下个不停,吹打到皇鸾的金铃上。玄宗在此情此景下追忆往事,所以作下了一首《两霖铃》用于悼念杨贵妃。纳兰借用来表达心声,虽然自己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可灵魂早已死去了。


南乡子捣衣鸳瓦已新霜2,欲寄寒衣转自伤3。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4,且拭清砧就月光5。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注解】


1捣衣:古人把洗过头次的脏衣服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掉浑水,再清洗。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


2鸳瓦:即鸳鸯瓦。


3寒衣:冬天御寒的衣服。自伤:自我感伤悲怀。


4支枕:把枕头立起倚着。


5清砧:捣衣石的美称。


【典评】


在古诗词里,往往用捣衣来表现远离家乡、征人离妇的怅惘愁绪,纳兰在这首词里正是借捣衣这个动作,抒发了征夫怨妇的思念情愫。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白伤”,词人在开篇就交代了时间。天气日渐变凉,鸳鸯瓦上早已结满了秋霜,这时的思妇想要为远方的旅人寄去寒衣,可突然又黯然伤神了。一个“转”字,表明妇人之前的心情并不是“自伤”,可一想到这砧板上的衣服是为千里之外的旅人而捣,睹物思人,心里自然思念不已。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纳兰在这里想象着思妇怀念征夫时流露出的细微情感。纳兰写词,不但用各种具体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感情,而且经常通过这种虚幻的梦境来表现挥散不去的相思。


尾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进一步描写了思妇心中的悲苦。夜已渐深,身边只剩下了寂寞孤独,就连月亮都西沉了,惹人肝肠寸断。有人曾经如此评价该词:“秋风乍起,戍边军士们的妻子就开始忙着为远征的亲人准备寒衣了。水边砧上,声声清杵,那月下捣衣的感人景象,饱含着思妇们的柔柔深情,引起了骚人们的文思。纳兰的这首《南乡子》正是以此为题材,并且意境凄冷,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到位,在众多的同题作品里,显得异常别致。”


南乡子御沟晓发


灯影伴鸣梭1,织女依然怨隔河2。曙色远连山色起3,青螺4,回首微茫忆翠蛾5。


凄切客中过,未抵秋闺一半多6。一世疏狂应为著7,横波8,作个鸳鸯消得么9。


【注解】


1鸣梭:梭子,一种织具。


2织女:是织女星的俗称,位于银河以东与牵午星隔银河相对。古代神话相传织女与牛邓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后人用来比喻恋人或者夫妻离别,不能相见。


3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4青螺:比喻青山。


5微茫:迷离而模糊。翠蛾:妇女细长的黛眉,古代女子用青黛描画修长的眉毛。亦借指美女。


6秋闺:秋天的闺房,指容易引引秋思的地方。


7疏狂:豪放,无拘无束。


8横波:比喻眼神的流动,似水闪波。


9消得:值得、相配。


【典评】


纳兰在这首《南乡子》里自称“一世疏狂”,唯想“作个鸳鸯”,这番温存缠绵和风流性情让人心生向往,可他的一生却在无可奈何中与这小小愿望背道而驰。


尽管只想要过淳朴单纯的生活,可皇帝的隆恩厚爱如同一道金玉枷锁,就算纳兰从未贪求,却也无法拒绝。别人奋斗终生都未心得到的荣华富贵在他眼里反而是噩梦,他一心向往着自由的人生,内心深处的疏狂反倒成了心魔,使他无法安宁地过现实生活,就连梦中也难偿夙愿。


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和爱妻做一双白头偕老、生死不离的鸳鸯也是他的梦想,但事与愿违。婚后三年,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情深之至不能时时相守就成了遗憾;三年之后,卢氏猝然离世,纳兰的心随之也如一片死灰。


纳兰在写这首《南乡子》时,他的妻子卢氏还在世。可能是护驾巡狩,可能是出使塞外,纳兰和妻子有过一段短暂的分离。上片描写了柳沟清晨晓发时的景象:那天他身在柳沟,刚拂晓时分,即将出发时,天际还有织女星在隐约闪烁。纳兰并未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而是通过织女“怨隔河”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微茫的远山宛若闺中之人的娥眉,这就引发了作者在下片的感慨:只叹这一生大多在他乡度过,总是与爱人处在离别时,总是身为行役,可自己却每分每妙都在盼望着和心上人长相厮守,度过一生,那些寻常人竞相追逐的荣华富贵,还抵不上闺中人巧笑盼兮的眼波。


尽管纳兰在词中用到“秋闺”二字,可后世学者大多认为这里的“秋”指的并不是季节。宋玉《九辩》里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奠定了悲秋的基调,后世文人墨客都争相效仿,农民眼里收获的好时节竟然成了伤感、萧肃、凋零、悲伤的同义词。


因此纳兰在此处用到的这个“秋”字,极有可能只是心境的写照,并非实指节令。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1,低头,说着分携泪暗流2。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3。别自有人桃叶渡4,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注解】


1红豆子:红豆,相思树的种子,果实成荚,微扁,子大如豌豆,色鲜红,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象征相思,也称为“相思子”。


2分携:分离。


3卮酒:杯酒。石尤: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氏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


4桃叶渡:渡口名,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畔。相传因晋王献之在此送其爱妾桃叶而得名。后人以此指情人分别之地。


【典评】


又是一首抒发离愁别怨的词作。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首句描写了雨后小院的景象。刚刚放晴时,小院里落红满地,非常幽静。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似乎可以在这种幽静的意境里看到即将分别的两人,相对无语泪盈满眶。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着分携汨暗流”,爱人采下了一对相思豆,低头与纳兰说着分离的的话语,说着说着,不由地潸然泪下。“红豆”,古人经常用于象征相思或者爱情,唐代诗人王维就曾经用红豆作为意象,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平实的白描,淡淡如白话,真实地表达出了女主人公在爱人就要离别时的那番愁苦之情,读后别有韵味。


南乡子秋莫村居


红叶满寒溪1,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2。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3。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解】


1寒溪:寒冷的小溪流。


2陂:即指山坡。


3荧荧:就是灯光闪烁的样子。


【典评】


初读此词,读者便被它的灵动风格深深打动。然而但是这首却的却不同,尤其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精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逐渐有了层次。结果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活于纸上。


题注用的是“秋莫村居”,解释秋莫即是秋暮。“莫”与“暮”是古今字,即古字表达假借义,今字表达本义。“莫”的古字,其形象是描写日落草莽之中,本义是昏暮;因时常常借用“莫须有”的“莫”,后来别人便又加日旁新造“暮”字专表达本义,“莫”与“暮”构成古今字。纳兰在此选用了古字,我想大概有仿古的意味吧,毕竟在登临送目之际,内心悸动的是古往今来诗词作者皆要有之的共通之感。


古时的文人都喜欢登高望远,或咏叹历史或抒发情怀。而对于纳兰这样一个能对内心体察到如此细腻的男人来说,极目远眺偏偏只会带给他更多的茫然与失落。前路漫漫的悲怆,世间无奈的沧桑,加上他满溢于自己灵魂深处的寂寞在一片深秋的萧索肃杀和衰草连天的满目疮痍里,只能为一贯哀楚的心绪多添一些新的惆怅。文中那些质朴甚至平庸的尘世喧嚣将满篇的寂寥衬托得更加深邃无比,用以动写静的高妙手法,不仅凸显了景物的寂廖,也能透露了纳兰自己内心的清苦。悠远的禅意和平和冲淡的心态。表露之后果然还只是应时应景的意味,也果然还是纳兰之肺腑心声。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