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蓝卷不是人间富贵花(11)

作者:纳兰性德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1

|

本章字节:12924字

为什么不是夕阳而是残阳呢?显然形容词的不同就会造成意象色彩的不同,而刻画的词人心境也就不同。华丽的锦帘斜斜地垂挂在金色的帘勾上,弯曲而轻柔,静悄悄的,没有一缕清风吹来,如同慵懒的身体似的不愿挪动半步。独自看着夕阳西沉,然后渐渐地融入了天的尽头,望着朱帘在夕阳的余光里闪动着光彩,背倚着栏杆,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愁。


纳兰在愁什么呢?可能是文人天生的悒郁吧,只有经历过大悲大喜的人才会珍惜平和日子的幸福,一个生得幸福的人怎么会懂幸福的可贵?“朱”是富贵颜色,寻常人家是不可能享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就是指富贵的帝王将相之菱。


上片勾勒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又如同一个播放着大自然景观的电影画面。下片忽然从镜头里跳出了一位骑马走过的女子,风姿卓越,嗒嗒的马蹄声给人带来一种无聊之中的惊喜。从静态的灰色场景立刻变成了一种动感的迷人景象,极富戏剧化。


薄装浅黛,却又清新脱俗,美丽动人。没有浓妆艳抹,亦没有施粉抹香,天生丽质难自弃。黛,是一种画眉的黛石,“眉是黛山青”,说的便是美人的眉毛如同远山似的,美丽如黛。淡妆出行却丝毫不会影响她的风姿,此处“风流”是指好的仪态与气质,并非形容男子眠花宿柳的风流。


最后一句得到了王国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好评,令人拍案叫绝。见人羞涩却回头”,描写了这个女子一回眸的景致,这个小小细节的把握,将这位女子的外表和内心的感情变化都表现淋漓尽致,若人疼爱。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羞涩是一种自然而内敛的美,可是这种羞涩也绝难遮掩怀春女子的内心情感,试想她那羞红的桃花儿似的面容,却禁不住悄悄回过头来看一看背后的这位美男子纳兰。此句也体现出了纳兰词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直白且直指人心,和李煜的词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这也正是纳兰词的别致之处。


总的来说,尽管这首小词没有经过太多的渲染雕饰,可词风灵动活泼,在纳兰众多词中显得温和而明亮,欢快不少。


浣溪沙


睡起惺忪强自支1,绿倾蝉鬓下帘时2。夜来愁损小腰肢3。


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4。更兼何事耐寻思?


【注解】


1惺忪:形容才睡醒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


2蝉鬓: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蝉身黑而光润,故称。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琼树(莫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


3愁损:愁煞。


4幽期:指男女之间的幽会。细数:认真计数。参差:差池,错误。


【典评】


才睡醒,双眼尚惺忪,勉强支撑起瘦弱的身子起来梳妆。一头秀发乌黑发亮,垂下来如同瀑布。昨晚整夜悲愁,这无限的愁苦使得单薄身体更见消瘦了。许久没有来自远方的消息了,又是一场独倚高楼望成空的落寞。追忆从前的约会,恍若隔世,再加上心绪不宁,回忆已经不甚分明了。这般心绪烦乱,什么事还能使人认真思索一番呢?


在这首《浣溪沙》里,上片中的时间转换表现在“睡起”、“夜来”等词语;空间的变化比较明显,首先是睡眼惺忪,是躺在床上,接着“绿倾蝉鬓”,坐在梳妆台整理妆容,然后“远信不归空伫望”是在高楼临窗处。这么处理是否有什么艺术效果呢?有利于渲染时间的“长”与空间的“大”,从侧面表现了感情的“闲”与“空虚”。因为这种方法比“一个时间加一个场景”的“点状”模式更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感,可以充分地在较简短的篇幅中表现出较深厚的诗词蕴藉。


有人认为这首词是“伤苹之作”,比如《纳兰性德新释辑评》里说的“写女子思念丈夫的幽独孤凄的苦况。上片写她的形貌,下片写她的心理。‘幽期细数却参差’,一个细节的捕捉和捕画,便将她思念过度而致痴的情态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浣溪沙


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1。闲看燕子教雏飞。


一水浓阴如罨画2,数峰无恙又晴晖。湔裙3谁独上渔矶4。


【注解】


1黄梅:春末夏初梅子成熟的一段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这段时期会连续下雨,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也叫黄梅天。霏微:细雨和雾气弥漫的样子。


2罨画:色彩明快的绘画。多用于形容自然景物或者建筑物等的色彩鲜明。


3湔裙:古代的一种风俗。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4渔矶:水边可供垂钓的岩石。


【典评】


江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娓娓流淌的评弹,温婉的吴侬软语……江南何在?只须沿着盎然的诗情,打马而过,便能抵达江南。她有着盈盈春水般的气质,有着袅袅薄雾的朦胧景致,赛过瑶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忧伤,是你每日走过的青石板,蜿蜒曲折的小巷深处,蓦然回首间,一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女子;她的浅笑盼兮是绽放在湖畔杨柳岸的一朵油纸伞,斗转星移都无法抹去的一脉情思。


提起纳兰,不能避免会谈及他显赫的身家、悲切的感情,还有他英年早逝的遗恨。假如有一天,当散去了一切明艳的光环和绯色传闻后,那时的纳兰应该是一位最率直坦诚的诗人,吟游江南,纵马边关。


五月,水墨江南里,青绿的小麦稀疏错落在阡陌间,刚好是黄梅雨时节。雨丝绵绵地飘落下来,怀着一份闲心静坐窗前,看着屋檐下的雏燕学飞,呼扇着稚小的双翅。才明白生命之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景色,才是安定平和的。


烟波流水如同浓墨泼出来的山水画,静谧的山峦间隐约间流露着雨过天晴的阳光。水边的布衣女子赤脚踩在鱼矶石,木槌轻举,捣衣声便回荡在这寂静的田园里。


纳兰这么婉婉道来,一幅泼墨山水田园画就慢慢地呈现在了眼前,令人沉醉其中,身心俱欢,浮想联翩。颜色深处,是云青青兮欲雨,墨色淡处,是水澹澹兮生烟。这是一幅寂静的国画,可遇到了“湔裙谁独上渔矶”,捣衣女霎那就点碎了寂静,令画面变得生动鲜明起来,更添了几分跳跃的彩墨。


这首词读来颇有《诗经》的清雅之趣,所描写的景象也颇具田园风格,原来生命的彼岸并非功名利禄,流芳百世,而只是内心的安定与平和。纳兰用他的词告诉人们,世间确实存在这样的地方。


就这首诗而言,它的风格清新明丽,与纳兰以往的情愁感伤之作有明显的区别,有一些暮春的美好。可末一句,只用了一个“独”字,就为整首词笼上了一层无言的失落。如同在某个月夜将把船儿推出了湖心,波心荡漾,渐渐远离了那份心中的美好。


在美好的江南暮春中,在静看小燕学飞的关切中,纳兰表现了一种安适而孤独的姿态。词人是高贵的,他的心是敏感的,随时处于悸动中。那暂时的安适化成文字后就成为了手中圣洁的白莲,心灵便找到了可以寄托的清静之地。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2。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戌3,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注解】


1湘真:即陈子龙。陈子龙,字人中、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人。明末几社领袖,因抗清被俘,宁死不屈,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本篇作者所和之词为陈子龙的《浣溪沙·五更》:“牛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悠悠。角声初到小红楼。


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2簟纹:竹席上的纹路。灯影: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这里指人影。


3屈戍:门窗等物上所钉的铜制钮环,上边可扣“了吊”,还可以再加锁。此处指闺房。


【典评】


本词是一首和词,和陈子龙词《浣溪沙·五更》,借用了《浣溪沙·五更》的音韵,借彼时自己的意境来抒发心里的苦闷之情。这首词把自己比作独守闺房的思妇,那种幽怨和缠绵在这首词中展露无遗。生动鲜明地抒发了自己的相思、寂寞和无法实现心中所想的悲切心情。


词的上片描写了女子在五更时分醒来,天色微明,眼角还留着昨夜的泪痕,就算在梦里,也不曾停止过思念的眼泪,显然又是整夜未眠。“湿”字指的应当是泪水,好像随时都会如泉涌出。


下句写女子在昨晚梦到了那座远山小楼,这小楼是虚指,指代一份思念、期盼、眺望心爱之人的地方。


她梦见“远山楼”,那遥远的山楼如同自己的追求与远大理想,明明站在自己的面前,却可望而不可及。好像伸出手就能摸得到,却又发现原来只是一场梦罢了。很明显,引用这个梦境在强化自己胸怀理想却无力施展的那种忧愁。这是因为梦里的远山楼,强化了他心里的愿望,期盼之情无奈而强烈。


词的下片写天亮后的无聊懒散,“一弯残月向西流”,孤单寂寞时,只有那一弯微明的月亮,清寒地照进她的闺阁,暗淡如纱的月光没有光彩。金屈戌乃门或窗上的铜制环钮、搭扣,用来代指闺房,之所以用它来代指闺房,只为了词的音韵,并没特指。轻柔的晨风从窗外吹进来,缓缓地摇动着华美的帘子,好像摇动着她的梦。她,却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数着那丝丝缕缕的时光。


读罢此词,我们懂得纳兰之意并不是思念,而在于抒发自己的无奈和无聊之情。


无奈,是因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此生却没有实现的机会。


无聊,是因为他是个“富贵闲人”。天生富贵,而富贵带来的忙碌有父亲顶着,所以才是闲人,作为宰相明珠的长子,他无聊至极。他富贵至极,唯一和贾宝玉不同的就是,他是皇帝提防的对象,他的职位就是为抑制他们父子的势力,绝不会再有什么光明前途,因此就只能无聊了。


所以,纳兰如同这首词中的那个思念心上人的女子,只好在这寂寥之中难以成眠,在无聊之中消磨时光。


浣溪沙


五字诗中目乍成1,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2裙带那时情。


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


【注解】


1五字诗:即五言诗。目乍成:乍目成,适才通过眉目传情而结为亲好。


2挼:揉搓。


【典评】


纳兰生性多情却不滥情,伤情却不绝情。他的诗词创作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这首词描写了女子闺怨,“五字诗”即五言诗,男子通过诗来表示自己对心仪女子的心情。“目乍成”乍目成,双方适才通过眉目传情结为亲好,可这幸福因为书生的追名逐利的赶考就变得非常短暂。“残福”就是短暂的幸福。孤苦的女子一个人反复揉搓着裙带,回忆起从前的浓情蜜意,流露出了女子对男子—片痴情与相思。


下片进一步将这种相思之情升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在梦里与心爱的人相逢。可时间越久,心头就越萦绕着憔悴和悲伤。身心疲惫没什么大不了,还是站在夕阳下那明亮的窗子前等待着远方的意中人,尽管大多只是徒劳,可女子心中的思念支撑着她的守候。


有人认为这首词与纳兰所交往的朋友相关,他不仅借朋友的事情表达了同情,而且暗含着自己的福薄命浅。


虽然纳兰是清朝贵族,可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纳兰性德重情重义,对待朋友不但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人格的才识。从某种程度而言,纳兰性德在汉族知识分子那里学到他倾慕的汉文化知识,可更重要的是他生来就具有一种不同于寻常清朝贵族纨绔子弟的高尚人格与远大抱负。


词人在这首词里以女子的视角诉说了心中的忧愁,希望自己的心上人可以尽快回家。词人和妻子感情深厚,妻子在婚后三年时猝然逝去。词人有感而发,在此悼念亡妻。“年来憔悴与愁并”是对妻子深厚的感情,可能还有几缕终生的悔恨。


事实上,谁不想尽早回去呢?但他们必须面对冰冷的现实。词人的人生充满了悲愁,挚爱的妻子早早离去,自己又难以实现理想,他也因“寒疾”英年早逝。也许正因为他人生的凄苦,才有了那些传世的名篇佳作,。


人生就是这样的,总会留下许多不完美的遗憾。如同流星似的掠过天空,只是片刻的精彩,留下一个孤凄无尽的寂寞黑夜色。


浣溪沙


记绾长条1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2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3。不禁辛苦况相关。


【注解】


1长条:长的木条,专指柳枝。


2青雀:指青鸟。锦字:锦字书,指前秦苏蕙寄给丈夫的织锦诗,后世多用来指妻子寄给丈夫以表达相思之情的书信。


3玉虫:比喻灯花。春幡:即春旗,旧俗立春日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典评】


这首《浣溪沙》抒写了离愁别绪。雅致清香,无处不流露出词人的想念关切。


“记绾长条欲别难”,描写了从前分手时的景象,你我在分离时,杨柳依依,不忍分离。


“欲别难”写出了古代环境和条件的艰苦,因为交通不畅,人们在分离后,总是杳无音信,甚至直到死去也无法再见,所以古人在分离总会黯然神伤,不愿放手。


“盈盈自此隔银湾”紧承上句,把自己和心上人比作牛郎织女,我们从今日起就要分别了,中间的距离就好像银河那么难以逾越。可以,牛郎和织女还可以在每年的七夕在鹊桥上相聚,但自己与恋人这一别极有可能便是永别,因此纳兰发出了“便无风雪也摧残”的感慨。


综其上片,虽然是写柳,却借景写人,感慨世间和时光的变化无情。


“青雀几时裁锦字”,青雀即青鸟,传说中是西王母的信使。这句表达了词人迫切地渴望收到妻子的音信。。


“玉虫连夜剪春幡”,古时立春那天剪有色罗、绢、纸为长条状小幡,或者挂在树梢上,或者戴在头上,表示迎接春天的来到。这时的词人已和恋人分别将近一年,可信使一直都没有带来心上人的音信,因此他只好想像着远方的恋人正在灯下裁剪春幡。


可尾句“不禁辛苦况相关”却打破了一切美好的愿望,好像使人忽然从云头跌落,悲愁怅然、幽扰萦怀,无法排解。你能否经受那离愁别绪的苦楚,会不会为了各居一方而失落惆怅?纳兰在这首词中精于用典,缠绵悱恻,用情很深。


浣溪沙古北口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2,一春幽梦逐游丝3。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解】


1古北口:长城隘口之一。在北京密云东北,是古时军事要地。


2终古:从前,自古以来。落照:夕阳的余晖。


3幽梦:迷离的梦境。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蛛丝。


【典评】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护驾远行的情景,是纳兰词中数量不多的塞北词之一。


上片中描写了这次出行的过程,重点描写景象。首句交代这次护驾的前后时间,春季出发,夏天还没有到达,在杨柳曼妙的时候,词人骑上骏马踏上了护驾之路。在秋天回到京都,在春天北来的大雁如今依旧向南飞去。这句词语带双关,指康熙一行在仲夏北上,现在向南归来。这一来一回便是一春一秋,谁能明白期间受过的苦难?接着一句反问“客中谁与换春衣”,道出心中一片辛酸。孤身在外,季节更替几番,身上穿的还是春天的衣服,怎么可能像在家中一样。


下片侧重于抒情,开头通过落照和游丝抒发了心里的苦闷之情。自古以来,自己的闲情逸致都只能寄托于落日余晖上。迷离的梦境里追逐着飘荡在半空的蜘蛛丝,这也是词人对自己终年忙于护驾,难得在出巡时获得自由的感慨。当然也流露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之情,只好通过大自然来打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