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条纹园蛛(1)

作者:法布尔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8

|

本章字节:11198字

在冬天,寒冷无比的日子里,昆虫们都无所事事,躲了起来冬眠去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可观察的虫子了。如果我们在温暖的天气里,在沙地里,或是搬开地下的石头,或是在森林中寻觅,只要我们用心,总是可以找到些有趣的东西,它们会像艺术品一样让你激动不已。我觉得,没有比有幸发现这些艺术品更幸福的事情了。一天比一天糟糕的天气,生活中一切的不快都丝毫不能影响发现这个宝藏带给我的喜悦和欣喜。在矮树丛下的杂草中或是柳树丛中搜索,我希望你能够找到条纹园蛛的巢,你可以和我一样享受到这个神秘的东西带给我的喜悦。带给我惊喜的是这个条纹园蛛的小窝。


无论是从举止和肤色上来说,条纹园蛛无疑是我所知道的蜘蛛中最漂亮的一种。它的肚子鼓鼓的如榛子般大小,黄、黑、银三色相间的条纹印在它那胖乎乎的身体上,所以我们也叫它“虎纹蛛”。它的八只脚像车轮的辐条环绕在胖胖的身体周围,向四处发散。


什么小虫子它都爱吃。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他的杰作,在蝗虫跳跃,黄蜂盘旋,蜻蜓飞翔,蝴蝶飞舞的地方,只要是可以找到攀网的地方,它就开始工作织起网来。它常常把网横跨在猎物丰盛的小溪的两岸。有时候也会在蚂蚱经常出没的小草斜坡或是榆树林里织网。


它的大网便是它猎物的武器,网的结构会根据场地的不同有所变化,网的四周紧紧地攀爬在附近的树枝上。其他种类的蜘蛛的网也差不多,没有什么两样;聪明的蜘蛛会以某一点为中心吐丝,蛛丝呈放射形由中央向四周扩散,然后在向四周扩散的蛛丝上面一圈又一圈继续盘上蛛丝,从中央一直到四周,横梁到横梁,交错织网,把整张网做得非常的大,并且整齐对称。


在悬挂在树干之间的网的下半部,有一根宽宽的带子,以中心为起点一曲一折地直到边缘,这条装饰是条纹园蛛的招牌签名,像是在和我们说,这是某某蜘蛛所为。在条纹园蛛无数个来回之后,在织完最后一道线时,是多么的心满意足。这个粗粗的折线也能增加网的坚固性,网是必须做得非常牢固的,如果猎物很大,被捕捉的猎物,会做出垂死的一搏,会出奇的剧烈,他们一挣扎,网很可能撑破。蜘蛛自己是不会自动选择猎物的,而是静静端坐在网的中间,尽量把八只脚伸开,感受网上任何一个方向的震动,等候着命运的安排;有的时候是那种会被大风落叶影响到自己无法自己飞行的小虫;有时候是那种横冲直撞,强大但鲁莽的大昆虫;有时候会丰盛得好几天都吃不完,有时候却好些天都一无所获。


跌落蛛网的蝗虫,身处险境,性情变得凶猛起来,会伸出它的长腿乱蹬一气,它富有弹性的长腿上布满了镰刀似的长刺,蜘蛛的网不一定承受得了蝗虫的冲击,很可能挣破蛛网,从而成功逃脱,侥幸留住小命。但是不是每只蝗虫都可以这么幸运,如果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使出浑身的解数,成功解脱的话,那么它就要命丧黄泉了。


在捕猎的过程中,蜘蛛会向猎物猛吐丝雾,园蛛的吐丝器在它的后腿之间,它后腿比其他的腿要长,成圆弧形,所以它的两条后长腿会张得很开,它用它的全部丝囊同时喷射,射出的丝四处延伸,不再是一根根,而是一片片,一股股,像彩云般浓密,两条腿不断地交错,猎物颠来倒去。很快蝗虫就被这一片片的丝裹得密不透风。


这让我想起了古时的角斗士在对付猛兽时,总是会左肩扛着绳网来到战场,当与猛兽决斗的时候,猛兽扑过来的时候,角斗士会和渔夫一样迅速地用右手掷出左肩上的网,撒开自己的渔网,把野兽困在网里,熟练地拉紧绳网,最后三叉戟一刺,意味着胜利。


蜘蛛在捕食的时候使用的也是这个方法,甚至比人类更先进,它自己可以把自己制造的丝网源源不断地裹到蝗虫的身上,进攻的套路一套接着一套,直到吐尽自己身上的最后一根丝……当丝网里的猎物,奄奄一息,不再有任何反抗的时候,蜘蛛如长胜将军般得意洋洋地踱步走向它的囚犯,用它那比角斗士的三叉戟还锐利的武器:毒牙,咬住蝗虫,但立即松开,退后,静静地等待,看着猎物在绝望中慢慢失去知觉,然后,他会从猎物不同的部位吸食猎物体内的液体,直到,猎物变成了一具干尸,就会把它丢出网外,重新爬回网中央,继续埋伏等待下一个猎物。蜘蛛可能是更喜欢吸食活体猎物的体液,一般是不会对猎物痛下毒手置于死地的,在吮吸猎物的汁液之前,它只会用它的毒牙让猎物处于昏迷状态,它会不断地变换吮吸的角度,以确保猎物的体液都被吸干。


园蛛的与众不同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捕食艺术上,在它给它的卵建巢时所体现的专业艺术性也值得我们赞赏。园蛛吐出来的丝包就是它所产的卵的巢,用来储藏卵的巢要比小鸟的巢令人惊讶。储藏卵的巢的形状就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子的卵差不多,由下到上渐渐地变细了,没有顶,周围还有一圈扇形的花边。小巢就像被几根丝拉着悬挂起来的鹅卵石,依在角落。


小巢的顶部是空的,像瓶口,上面还有一个丝盖盖在上面。其他的地方也都有厚厚的丝层包裹着,这样就不容易受潮了。它像防雨层,露水雨水都没有办法穿透。


园蛛为了防止恶劣的天气让里面的卵受潮受冻,把巢建在草丛中或是远离地面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用剪刀把巢外面的那层防雨层剪开看看,在这个里面我们会发现一层粉色的丝。这层毛茸茸松软的丝,像柔软舒适的棉被,再柔软的天鹅绒都无法比得上,它可以抵御外来的寒气,还可以防止暖气外泄,未来的小蜘蛛可以在它的小窝里安然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了。


在巢的里面悬挂着一个底部呈圆形,顶部四方的袋子,还有一个盖子盖在上面,这个袋子是用优质的缎子编制的,里面就藏着蜘蛛的卵。蜘蛛的卵是一个个黄色的小珠子,挤在一起,像豌豆那么大。我想这就是蜘蛛严加看护,使之不受伤害的蜘蛛宝贝啦。


蜘蛛丝是怎么样建造这个舒适的小窝的呢?蜘蛛在构建小窝上有自己独特的构思,首先它会在合适的地方拉一条线,慢慢地围着这根线绕圈,蜘蛛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它会集中一个地方吐丝,用后腿把丝拉到圈上面,直到形成一个可以装卵的丝包,然后蜘蛛会用丝把丝包和自己的巢连起来,并尽量把他们张开,特别是开口处。做完这些工作,蜘蛛会做适当的休息,紧接着,它会在这个丝包上一个接着一个地产卵,直到把丝包装得满满的。丝包像设计好了的似的,正好可以装所有的卵不留一点的空隙,不浪费一点空间,不知道蜘蛛妈妈是怎么可以算计得这么精确的。


蜘蛛产完卵后,稍稍休息又开始了工作。接下来的工作和以往的工作有所不同,不用四处摇晃腹部,而是一会沉下身体,一会又缩回来,再沉下去,再抬起来,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毫无规则,同时后腿开始吐丝。丝线四处分布,像织了一张毯子。像丝绒一样的毯子包裹着装着蜘蛛卵的丝包,可以很好地帮助丝包保护蜘蛛卵。


接下来,蜘蛛开始变换筑巢的原料,原来都是白丝,现在用的却是棕粉色的丝,吐丝的时候,蜘蛛会伸出后腿把这个丝打得毛毛的,这样会非常的柔软,再用后腿把丝压实,包裹在巢的外面。令人奇怪的是蜘蛛再一次变化丝的原料,又变成了白色的丝,不断地四处猛吐丝,包裹在巢的外面,巢又多了一层白色外套,这个时候巢的形状已经有点像热气球了,小巢的地顶部也逐渐变得尖尖的。


这时候蜘蛛开始有节奏地吐丝,把自己吐出的丝细致地装饰在自己的小巢上。蜘蛛的腹部可以有条不紊地左右摇晃,用这种方法让吐出的丝变成几何形,一点都不亚于纱厂的机器织出来的棉纱。装饰巢是件无趣的工作,需要蜘蛛不断地重复那几个单调的工作,每隔一会都要更换工作地点。直到最后,蜘蛛慢慢地爬到巢的开口处,开始修饰开口处,给开口做花边,再从上端开始往下吐丝,一条丝带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建巢的工作才大功告成了。蜘蛛会慢慢地踱着方步离去,不再看丝包一眼,不再回来,不是它真的狠心,而是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它操心了,时光和阳光会帮助它照顾它的孩子,它已经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它已经花费了自己所有的精力给自己的孩子铸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小窝。它也将离去,为了自己孩子的小窝,它吐尽自己肚子里的最后一根丝,它已经无力捕食,而且,前些日子的好胃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它也想拼命地延长自己的生命,不过一切都无济于事,它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了。


园蛛结网


聪明的人类发明了捕猎机关。他们用绳索、钉子和木桩,在空地上摊开两张巨大的网。一张居右,一张居左。猎人躲进一间小木屋,时机一到便拉动一根长绳。长绳连着的两张网顿时收拢,像两扇百叶门似的合起来。网与网之间摆着笼子,笼子里装了媒鸟,有朱顶雀、苍头燕雀、褐纹头雀、黄道眉、鹀和圃鹀等等。媒鸟们听觉敏锐,隔老远发觉有同类经过,便会短促地召唤一声。最常见的媒鸟是“三布”,它总是快活地蹦蹦跳跳,将翅膀拍得啪啪作响。轻扯一下绳索,它蹦得更欢,受其所害的鸟也来得更快。最后,可怜的家伙筋疲力尽,怎么折腾都是白搭,于是,它泄气了,索性躺下来罢工。这时的捕猎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驾驭它。他操纵着一根受长绳控制的轴杆。轴杆启动后,媒鸟从地上一飞而起。绳子一动,它要么是掉下来,要么就是再度飞起。捕猎者在秋日晨曦中,耐心等候。笼子里突然一阵骚动。原来是苍头燕雀在高兴地招呼同伴:“宾客!宾客!”空中有了动静。“是三布。”快!傻瓜们中计了。它们飞落在危机四伏的地面上。埋伏在一旁的猎人迅速拉绳。网合上了,一群鸟都被逮住了。人性本恶啊。猎人大开杀戒。他掐死这些俘虏,把它们的脑袋打得稀巴烂。许多被捕的可怜鸟儿被成打成打地用一根金属丝穿起来,拿到市场去卖。


园蛛和猎人一样,也在网中设下了可怕的圈套。其巧妙的布局甚至令人类望尘莫及。连狡猾的苍蝇都要乖乖地束手就擒!若按捕食技能的高低来排座次,园蛛恐怕当之无愧坐头把交椅。读完下面的文章后,读者定会和我一样,对它们油然而生敬意。


我们还是先来见识一下它们织网的过程吧。你得耐心地、翻来覆去地看好多遍。今天发现一点东西,明天又会发现另一点东西。长此以往,手头的资料就越来越详细,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资料能使我们以往的某些猜测得到证实,或者也能给我们带来灵感。观察靠的是积累。好比滚雪球,即便每次只能滚上很薄的一层,最终也会越滚越大。对于一个蜘蛛研究者来说,搜集资料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得把大把时间泡在上面,可它有个好处:既用不着进行长途跋涉,也不存在任何危险。


即便是在最小的花园里,也能觅到园蛛的踪迹。园蛛们是织网高手。我在自己的园子里发现了六种园蛛,它们是:条纹园蛛、纺丝园蛛、有角园蛛、白园蛛、王冠蛛(又称十字园蛛)和碗状园蛛。这些园蛛中等身材,编制技术堪称一流。在七八两个黄金月份里,我利用每天的最佳时机去研究它们,观察它们的工作,将谜团一个个揭开。今天发现了一些昨天没有发现的东西,明天又发现一些今天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样日积月累,最终把所有资料都准备齐全了。我们不妨等太阳下山以后,到那些高高的迷迭香丛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吧。若是嫌园蛛们手脚太慢,我们大可以坐在灌木丛下,全神贯注地观察,因为那里光线充足,恰好可以将蛛网看得一清二楚。这里我要再一次强调积少成多的道理。的确,每次观察都有助于清除观念中的某些盲点。多年来,我坚持不懈地对蛛网进行观察,所以,我给自己安了个“蛛网观察家”的头衔。世上从事这项职业的人并不多,毕竟这不是个赚钱的差使。可赚不赚钱有什么关系?我可以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啊。


这里没必要对六种园蛛织网的过程一一介绍,因为除了个别细节(下文会提到)外,它们并无很大的差别:织的网大同小异,织网的方法也如出一辙。所以,我就概括地讲一讲它们的特征。


我的这些研究对象都很年轻,令其引以为豪的肚子也很小,和晚秋时的样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单就体积来看,它们的加工厂——肚子,不会比一粒胡椒粒大,但我们不能因为它们的体形小而看低了它们的工作能力,因为它们的技术高低与年龄大小毫无关系。大腹便便的成蛛的编织水平不见得胜得过幼蛛。此外,刚出生的幼蛛有一个可贵的优点:白天也干活,甚至在烈日下也照织不误,所有的秘密一览无遗。而成蛛只在晚上干活,活动相对来说隐蔽得多,不利于观察。七月份,离太阳下山还有几个小时,织手们就开始工作了。它们离开白天的居所,各自选好地盘,开始在这儿那儿吐丝。啊,数量还真不少呢。这下好了,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观察了。你瞧,这只园蛛在搭架子呢,我们就在它面前停一停吧。只见它在迷迭香丛***出进进,从这根枝梢爬到那根枝梢,活动范围大概十八英寸以内,再远它就力不从心了。它慢慢地用自己后足上的梳子,从丝库里抽出一根丝,把它架好。看似无意,实则有心,这家伙是在为织网做准备工作呢。它行色匆匆,像是毫无目的地奔来奔去,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奔跑的结果是搭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小框架。不过,在园蛛的眼里,这个框架一点儿也不乱,反倒是井井有条,一目了然,正中自己下怀。框架搭好后,丝索也随之织好了。蜘蛛这是干什么呢?是在为蛛网打一个坚实的基础。刚才搭的不规则的框架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是一个空阔扁平的结构,正好可以用作“地基”。这部分工作就算完成了。然而,园蛛每晚都要从头到尾对“地基”进行加固,因为夜间的来回奔走会使“地基”受到损坏。更何况,这基础还不是很结实,难以抵御猎物的困兽之斗。相比之下,成蛛的网要牢固一些,因此也更耐用。


我们在别处也能看到,园蛛编织框架时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丝架的表面穿缠着一根特殊的丝。你可别小看这根丝,它是整个蛛网的底线,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不会被附近的任何树枝缠上。丝架中心有个白点,那是一团小小的丝絮,也是未来“大厦”的中心所在。有了这个中心,蜘蛛便可以在迷宫中穿梭自如而不致迷失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