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后记

作者:周蓬桦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51

|

本章字节:3334字

好像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对这部作品的写作了,先是各种画面在脑海里险象环生,忽明忽灭。在夜晚,在每一个寒冷的冬天来临之际,徘徊于大风劲吹的山岗或月光照耀下稀疏凋零的树林,倾听着青春日日远逝的脚步,焦虑一次次涌上心头:时光一晃,已在世上苟活数十年,究竟做了些什么?意义何在?每天都有岱收获或坏消息灌入双耳,无法拒绝:作品发表后寄样本来了,单位里又发些许奖金;某某人氏忽被犬咬,反过头来又想咬犬;某某人氏成了大款,俺还看着黑白电视;某某朋友切除个鸡眼,从此再看不到路边有人丢钱;林中忽传一声枪响,天上又落许多鸟毛……诸如此类。我知道这正是琐碎和杂乱无章的当代生活一-它也差不多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生活吗?我搞不准。我常常想,生活为什么非要这个样子不可呢?或者生活不应只是这个样子……想法日积月累,长成一块心病。这正是我写作此书的最初动机。


有一位评论家说:所有的故事都已老旧!这给每一位写作者的工作增添了令人尴尬的难度,似乎成了可笑的西西弗斯一一人们像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捉住一只跳蚤那样让嘴里发‘出嘎嘶之响,然后兴奋地品评某一部作品说:嗯,有点马尔克斯和福克纳味!另一个反驳说:不,我闻着有点米兰昆德拉昧,卡夫卡昧,乔伊斯味以及麻婆豆腐和麻辣鸡丝味儿……我似乎对此不以为然。我也无意和无力去要求人们对什么牌子的跳蚤感兴趣一一对我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尝一尝那里面究竟有多少写作者自己的血液。是的,如果一部作品溶进了自己宝贵的血液、追求、勇气,那么,它就有了存在的根本理由。


我不敢说我写的这部作品有多少所谓新意,尤其是它粗糙不堪的文字尚来不及进行过细的梳理就被连滚带爬地扫地出门了,像一黑全身长满粉刺疙瘩的蝙蛤在夏日田间的水沟里发出阵阵难听的鸣叫。所以,从另角度讲,它又是原汁原昧的。在它之前,我曾狠狠心作废过稿,计二十五万字一一那是我于前年冬天,在一位朋友的山中小屋里执烛熬油写出来的。那时候我还没有使用电脑,写作时间也纯系业余。一年多过去,当我将它从小橱子里取出来时,发觉它已整个儿背叛了我。当我要将其输进电脑企图对此进行修改时,奇怪的是电脑故障频出,竟丢了输进去的近十万字找不回来。那一天,我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上帝不满意,让我从头来。调侃的语气里夹杂苦涩。没想到仅仅过去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对世界的看法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索性丢弃了那写就的一大摞草稿,开始了另一次艰辛而又愉快的长旅一一眼下这部作品的写作。它其实成了一部全新的作品,而另一部手稿变成了参考资料。


我要写的这个故事起糠于我在某一年冬天的一次还乡。我的故乡坐落在一个平原腹地。当年,我在那个小村子里与我的爷爷一道,度过了幸福而又苦涩的整个童年时代二多年过去,当我又回到那里,令我吃惊的是我只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后就又走出来了。也就是说,我遭受到了故事主人公麦娃的同等待遇,只不过他在当夜因病情发作而死,我却至今活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我要写的真实故事在进行三万余字后开始变得荒诞不经起来,再也刹不住车。于是我干脆遵从生命的意愿,让其信马由缰起来,这就成了眼下这个样子了:虚虚实实,***不类,像伫立在原野上的一株歪脖子树。


现在,为期五个月的写作行将结束,我希望读者朋友不要把《野草莓》当作纯粹真实的故事来读它只是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大致印象。是的,印象。写出了我对封建愚昧和大地上一切虚假以及丑恶事物的憎恨之情。是在表明作者自己将在今后告别矫饰的一种积极态度。我以微弱之气,呼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呼唤人间挚爱,批判金钱万能。


感谢著名作家张炜,他在赴美访问前夕诸多事物尚待处理的间隙,了《野草莓》手稿,并欣然为之作序。感谢他长期以来在创作上给予我兄长式的鼓励。感谢山东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热情扶持,使该书得以问世。感谢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还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众多朋友们,老马小牛,张三和李四。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