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理论探索(5)

作者:魏福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7

|

本章字节:9754字

实际上,公有制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以坚持公有制为前提。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决反对任何否定公有制,否定公有制为主体的私有化观念,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另一方面,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结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而不能孤立地、抽象地看待公有制,盲目追求“越纯越好”,那只能导致生产力发展停滞和人民生活更加贫困。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必须牢记。


第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有利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如,我们把前苏联模式当作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个体、私营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之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高度凝练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使我们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特征的思想束缚,这对于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要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并获得新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必须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整个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而在这两对矛盾之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决定着上层建筑即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等。可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和力量。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而经济是基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快速发展。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才能相应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客观上要求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经过三十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的探索,我党逐步提出并系统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我们要摆脱贫穷、摆脱落后,就必须首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经济搞上去,才能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3要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也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靠别的,只能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取代封建制度,就是因为它创造了封建制度下所没有的社会生产力。同样,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也必须依靠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我国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并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现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必须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阶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前提就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从而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达到全人类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可见,要完成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与毛泽东思想相比较而言的。与邓小平理论相比较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生产力,并在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而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求我们全社会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劳动者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的观念。马克思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这都是就生产力的非实体性要素而言的。而就实体性的生产力要素而言,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马克思称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为“死的劳动”,劳动者为“活的劳动”。可见,劳动者在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构成要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要由劳动者来掌握和使用,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要素也是由劳动者创造发明的。因此,贯彻、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要求我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要求我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劳动者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的观念。全社会都要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使用人才,同时要爱护人才。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综上所述,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的理论要求,也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着名论断是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来的。这一经典名言,简明扼要,质朴无华,却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抓住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集中概括和精髓。


1“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个哲学基本命题,也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


“硬道理”既指在客观上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指在主观上我们应当把发展作为最高的基本原则予以坚持。这个道理之所以“硬”,就在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江泽民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二十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着增强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这个重要思想,我们始终要坚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与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解决好前进中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和促进发展,二者是统一的。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全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我们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支持我们的朋友才会更多。邓小平同志再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仅七个字,却揭示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结论。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至今仍为各国史学家所称道。但是从18世纪末期开始,由于封建统治者不顾时势,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落后。而当清朝统治者沾沾自喜于“康乾盛世”的余晖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于是,这个衰落了的封建帝国,沦为被侵略的对象。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大举进攻面前,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使一个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长期陷入灾难的深渊。历史就这样无情地上演了一曲被马克思称为“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回忆和沉痛教训!正如江泽民指出的:“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发展。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