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和毛泽东思想(1)

作者:魏福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7

|

本章字节:9692字

枟共产党宣言枠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便开始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常深远和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作为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综合体,以其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历史进程,科学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并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的认识和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的理解。在中国,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仅凝聚着毛泽东个人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准确领悟以及对中国国情的深刻领会,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在当时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伴生物,从16、17世纪“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到18世纪“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再到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6世纪和17世纪是对理想社会制度空想的描写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代表作是枟乌托邦枠),以及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枟太阳城枠)。这时期的特点是,从古代哲学家的着作、早期基督教的传说及当时人文主义着作中吸取思想素材,采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虚幻地描写未来理想社会的情景。18世纪平均空想共产主义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枟自然法典枠)和马布利(枟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枠)。这时期的特点是,以理性论作为批判剥削制度和论证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更多地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三大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英国的欧文。这一时期,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胜利和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两大事件,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且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表面化和尖锐化。客观的社会条件的变化,使他们比以往任何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都能更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因此,他们的学说,无论是在理论观点上还是在表述形式上都超过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时期的特点是:第一,他们已经摆脱了小生产主义、复古主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束缚,开始从社会大生产上寻找出路。第二,采用直接的理论论证的形式,直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第三,开始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尝试。


以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大阶段,其思想体系中的积极因素,为启发工人觉悟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他们的学说终究只能是一种空想。诚如恩格斯所说: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的性质,但是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天才预测,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理想社会制度的愿望和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从人类理性、永恒正义之类的观念出发,没有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1848年枟共产党宣言枠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一词前冠上“科学”一词,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来说的。当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具备:第一,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为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暴露,经济危机加剧的必然产物。第二,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这一斗争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了阶级力量。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西欧工人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第三,19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成就。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初的三大家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最先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同早期资本主义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


因为这种思潮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叫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是对美好社会的描绘和向往。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及其他理论研究。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地解放思想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封建专制制度,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冲破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框子,不断地向唯物主义转变,使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断地冲破一般革命民主主义的狭隘限制,不断地向共产主义转变。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过程也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他们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彻底抛弃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人类历史,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唯物史观的创立,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马克思批判地继承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这两大基石,把科学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再次,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理论研究主要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面对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超越前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精华和理论贡献,主要是:历史观中的许多唯物主义的因素,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许多科学的因素,对未来社会描绘的许多天才的猜测,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许多宝贵的思想素材。


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又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批判和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主要是: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它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性,也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性,并且把两者统一起来赋予了社会主义全面的丰富的内容,这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上。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社会主义社会还只是一种理论,还不是经验事实,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从历史上或依据经验事实来概括出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和基本规定性,而只能依据他们当时所考察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从基本特征的角度对未来社会作一些预测和设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消灭私有制。


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按照社会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不再通过价值规律、市场机制调节。过渡时期内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将获得彻底的解放等。显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不仅仅是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包括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中,在许多情况下是没有严格区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含义的。在枟哥达纲领批判枠中,马克思尽管把共产主义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但他认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在基本原则和重要特征上是一致的。当然,由于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刚刚从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所以还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只能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依据,把理想社会置于现实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是成熟的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创立有极其重要的伟大历史意义。首先,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社会的唯心史观,而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探求未来理想社会,从而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使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其次,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期望通过调和,依靠少数达官贵人的帮助,用示范改良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从而把社会主义看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最后,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仅把无产阶级看作值得同情的受苦受难的阶级的观点,发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论证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19世纪7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渡过危机,开始了和平的发展时期,并加紧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掠夺。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走出了欧洲,开始向俄国等东方国家传播。在历史已经进入世界历史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各种古老甚至原始的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前景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课题。马克思从当时俄国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的争论中,敏锐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俄国社会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设想。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和事业的继承者,是而过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他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俄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他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实践上,他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出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十月革命道路。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