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1:10
|本章字节:9860字
我曾做过五年记者。小姐是我带过的第一个实习生。
她的故事,在我见过的职场新鲜人里,算是挺有代表性的一个。
小姐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从她打给我的第一通电话起,我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靠谱的姑娘。第一次见面前,她先是发短信问:“老师,我是新来部门的实习生小,主编说我以后会跟着您实习,想先和您沟通一下。不知您现在接电话方便吗?”
她留着可爱的斜刘海,很温顺的样子,并没有像很多新人一样,刻意地把自己打扮成他们想象中的“职场人”的模样,只是穿着简洁风格的衣服,背着硬质双肩背包,显得干净轻巧。整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师范院校的乖乖女的形象。
一开始,我让她帮我整理采访录音。我把录音文件发给她,她帮我打成文字。
给她的第一个活儿,是一份三个多小时的录音,我要得不算特别着急,跟她说,三四天之内给我就行。
第二天早上,我一打开邮箱,着实惊了一下:她已经把录音整理好,发过来了。用的word文档,听不清的地方就用红字标出来,注明“xx分xx秒处听不清,有可能的意思是xx”,而且每过半个小时就会注明一下到这个时间点了,方便我要重听的时候核对。还专门做了大标题,采访日期和时间全都标示好,四号字楷体,很舒服的行间距。
随后的一段时间,因为有了她,我变得超级轻松。去票务公司取票,去经纪公司拿资料,一些电话采访之前要打的沟通电话……这些平时要自己去做的杂事,她都毫无怨言地帮我做,而且从不迟到,很有时间观念。不用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这些琐事上,可以集中精力去采访和写稿子,我的心情简直太好了。那个月,我特别在状态,勇夺两个部门的大稿奖,拿了不少奖金。
为了回馈她,我打算让她去跑一个有车马费的发布会。我的同事告诉我:“现在的实习生都可精明了呢,你让她去跑发布会,她肯定就把红包自己收着了,绝对不会上交的。之前带过的两个实习生都这样,从发布会回来,就什么都不提了,几百块钱的事儿,我也不好意思跟小孩儿要了。”
我于是决定派她去跑会,就算是变相地发一些工资给她。
那天,我盘算着发布会差不多该结束了,就准备打电话给她,让她把稿子尽快写好。但她的电话先过来了。
“老师,发布会完了。都挺好的,我一会儿到学校就把稿子写好发给你,但是……”
说到这儿,她就支支吾吾不言语了。我还以为是不是稿子不好写,就问她怎么了。她一副“我是不是闯祸了”的语气:“有个人给了我一个信封,我还以为里面装的是通稿,就塞到包里了,刚才到学校一看,才发现里面有五百块钱……”
“就这个事?”
“嗯,我是应该退还给他们,还是交给你,你再交给咱们单位啊?”
我当即就笑了:“车马费就是给记者个人的红包啊。你自己收着就好了。你这几天也挺辛苦的,算是我给你发的工资了。以后还会经常派你去这种发布会的,你别吭声就行了。”
“啊?那这不算贿赂吗?被发现的话,会不会处分你啊……这个钱我不能要……”
我实在不太好意思告诉她“现在全中国的媒体都是这样”,也没工夫跟她解释这个“潜规则”的由来,只好用强硬的语气跟她说:“别啰唆了,钱你就先收着,稿子赶快写,我等着要。”
“啊,好的,那我先写稿子了,麻烦老师等会儿,我尽快。”
半小时不到,一份非常合格的发布会稿子出现在了我邮箱里,基本不用改,她完全用的是我平时写稿的语气。看得出,她一定研究过我日常的稿子。
过了两天,小姐又打了个电话给我,先是问了几个业务上无关紧要的问题,接着有点生硬地托出她的重点:“那五百块钱还在我这儿,怎么办?”“……你就拿着吧。咱们这的规矩就是这样的,谁跑会,谁写稿,谁就收着车马费。”
她显然被吓到了:“啊?那万一被发现怎么办?”
“不会被发现的!这就是个日常小稿,都过了几天了,已经翻篇了,根本不会有人记得的!”
无论我怎么跟她说这就是一个很普遍的日常状况,她还是屡屡说,不敢拿这个钱。我说服不了她,也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个小事上,只好提出,让她把钱给我,然后我请她吃大餐。
我约她在一家川菜馆见面。她并没有一来就把钱给我——也许是因为想留个面子给我,因为毕竟这在她心里是个“敏感话题”吧。于是就先扯了一堆闲话。
她开始向我吐露她的小烦恼:“再过一年多就该毕业了,可是完全不确定自己能找什么样的工作……”
“其实不用着急啊,我觉得你的综合素质还是挺强的,到时候多投投简历,一定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的……你现在有大概的就业规划吗?”
“有啊,我想进媒体,如果能进像咱们单位这样的媒体就好了,感觉很有情怀,大家都怀着新闻理想在做事的感觉。”
我当时被她说得一愣——除了那种正式的、需要谈一些口号的大会,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听过,也没有想过“新闻理想”这个词了。这是一个太远太高尚的词,我几乎无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里找到它的影子。
随后我问她:“那你想做文娱方面的报道吗?还是别的?比如时政和社会类?”
“我也很矛盾啊。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惩恶扬善的记者,最好是战地记者,但后来就发现自己的能力应该完全达不到,体格和性格各方面都肯定不行。
后来又总是看文化方面的媒体,觉得好多人写的人物专访,或是事件报道都很棒,就觉得如果能做像你们这样的记者也不错……”
“如果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的话,那应该还是很适合你的啊。”“可是……我听说现在找工作都要背景或者托关系的,我们同学总是说,大的媒体招人都有黑幕,或者都是内部招人,水很深什么的……到底是不是啊?”
我又被她这个问题问住了。的确,媒体行业在招人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
就我的了解,一家单位如果决定要一个人,一定是更看重这个人的执行力和原有的资源。而这些,都是没办法靠学历、在校的成绩那些指标来体现的,所以大家可能会比较愿意相信熟人推荐的人,或是所谓的“内部招聘”。
她说的这个情况,我不能完全否认,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但是如果说是“黑幕”,那也未免太言重了。毕竟,媒体行业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地方,擅于和人打交道,并取得别人信任的人,成为优秀记者的概率就会大一些。内部推荐的机制,一定比按照程序去招聘,来得更有效率一些。
我把我的看法解释给她听,她又问:“那我如果想成为咱们单位的正式员工,我现在需要怎么做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这个问题,只是突然觉得,她的问题是,还在用一个“学校人”的思维,在思考“社会人”的问题。
在学校里,你如果想当一个好学生,途径无非就是努力学习,多参加活动,和老师搞好关系……这些指标,基本上是可以被量化的,你把这些事情做好,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你基本上就是一个不错的学生。拿奖学金、保研之类的事情,你的名字会排在前面。
但在工作这件事情上,完全是不同的。好多事情,是没办法被量化的,也没办法说一个明确的结果的。勤奋的人往往不一定比懒人更得上司欢心,表面上符合规则认真做事的人,到最后也往往落得一场空。
这件事情千头万绪,我也说不清楚,只好告诉她,单位招聘不是排名次,谁都说不准,只能谈一个概率问题。就算你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一直实习到毕业,到时候如果单位没有空位,不需要招人,也进不来。但是如果怕白干活儿,完全持消极态度,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少了。总之,实习对于她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反正她离毕业还早,不如先见识一下媒体行业是怎么回事,提高一下自己的执行力,我也会介绍一些资源给她,找工作的事情,急也急不来,不如过一年再做打算。
我们又提到“车马费”这个事情。她很直接地问我:“是不是现在大家采访都是要拿车马费的?”
“……好多有商业性质的发布会,就是这样子的。”
“那怎么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与真实呢?”
我又被问住了。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我在单位工作,在外面采访,从来就是一个“打工”的心态,做好手头的事,赚我该得的钱。面对眼前这个单纯的,眼神期盼的,真心把我当成老师的女孩儿,我甚至有点自惭形秽了。
这顿饭吃完,小姐一直感谢我,连连说“真是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把车马费的信封暗中塞给我以后,还非要掏钱请我吃饭,我和她争抢了好几个回合,才取得先机,抢先付了账。
接下来的一年多,小姐一直跟着我实习。除了有时候依然会问一些让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之外,她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习生和助理。
本来她对于采访这件事有点胆怯,后来跟着我“见识”了一些场面之后,几百人的大场子,她都可以举手提问,完全没任何问题。我后来又派她单独去过一些发布会,她再也没有硬要把钱塞给我,只是会定期地请我吃顿便饭,我们也就在这个问题上心照不宣了。
她很努力,也很幸运。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行在那年升了职,部门面临换血的她需要招兵买马,而她所在的机构,也是一家在全国都数得上的一流市场化媒体。我把小姐推荐给了这位同行,经过几轮面试,那家机构决定录取她。对于一个即将从学校毕业的新人来说,这真的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了:单位很主流,名声在外,薪水按稿费结,拿到手的平均薪水算是比较丰厚的,而且单位还帮她解决了北京户口。
签约的那天,小姐专门请我吃了一顿大餐。经过一年的相处,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她不再称呼我为“老师”,但这次,她正式地感谢了我,诚恳地举杯敬酒:“以后不能在工作上帮你的忙了,我会一直记着你对我的好的。”说的时候,还含着点泪花。
这个非常靠谱的实习生一旦不在身边,我着实手忙脚乱了一段时间。后来,领导又先后给我安排了两个新实习生。这两位同学都来自于很不错的学校,但在我这里,她们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证明小姐有多优秀一样。其中的一个,非常爱迟到,交予的任务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过。我问起,这位大小姐就撒娇:“我有拖延症呢,真的好难克服的说”,或是“我要上课,还要写论文,很忙的”。我说多了,她还会生气,我还得反过来顾着她的情绪。带了她一个多月,我就随便帮她填了一份鉴定,打发她走了。
另一个的得失心全都写在脸上,总爱跟我讨价还价。跟着我干了一个月活以后,她就打电话问我:“老师,我做得怎么样,你能跟主编说说,让我留下来吗?”
我回答她,我可能不是很方便去跟主编直接说,而且一个部门的名额是有限的,目前并不缺人。她的声音明显不悦:“我帮你干了这么久的活,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你们不会就是把我当作免费劳动力吧?”
我也不高兴了:“对,我找实习生就是要找免费劳动力,你要是觉得工作得不爽,明天找我来拿实习鉴定吧。”
没错,我并不是什么好人。我以自己的效率为先,而且只会帮助我觉得不错的人。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培训期和见习期,小姐开始正式上岗,成为一名专业的记者,也成为了我朋友的下属。她负责的部分和我不同,所以我们不常见面,只是偶尔能从朋友和同行那里听说一些她的消息。
令我吃惊的是,大家对她的评价,居然大多是负面的。我的朋友,也就是她的上司,是这么评价她的:“我觉得这个小人还不错,挺单纯的,文字功底也还可以,但她的工作风格实在和我不合,每天就是早请示晚汇报,一点点小事都会给我写一封巨长的邮件。
可能她觉得自己这样比较尊重领导,但我需要我手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强大的选题能力和突破能力。好多事情能做或者不能做,她其实一句话就行,但简单的事到她这里就变得很复杂,和她沟通真的很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