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洛阳陌上春如织(2)

作者:紫百合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5:37

|

本章字节:5172字

他视我片刻,目光转为柔和,说道:“你起来。”


我走近他身旁,他握住我的手,言辞恳切说道:“茉儿,我爱护你之心天地可鉴,但我是一国之君,行事不能不有所权衡,你能体谅我么?区区一骑纵然赐予他又何妨,恐他在东都扰民由来已久,我不得不彻查他之行为,若是手下婢仆仗势欺人,我不会过于苛责他。”


他不计较堂兄奴仆冲撞亵渎圣驾之罪,明白查问堂兄之行为,已是格外宽宏,我说道:“茉儿多谢皇上。”


我能体谅他,他有自己身为国君之立场,堂兄若真如此肆意横行,亦是咎由自取。但我仍是希望此事与堂兄并无关系,只是他府中之人蛮横无理而已。


卢杞升任御史后,御史中丞由崔郅继任,崔郅本是卢杞下属,他进入仪鸾殿中,跪禀道:“微臣崔郅参见皇上、贵妃娘娘,卢御史闻听皇上宣诏微臣,恐皇上另有旨意,亦在宫外侯诏。”


他道:“宣他进来。”我见他们议事,行礼退出。


春雨贵似金,洛阳城内外雨丝飘飞,一片迷茫,绵密的细雨淅淅沥沥,下了好几日之久,宫苑中垂柳含烟,花木润泽,雨水将春日绿意越发渲染得淋漓尽致。


我并未带侍女,独自撑着一柄小巧精美的油纸宫伞,自仪銮殿中走出,正欲往御花园而行,迎面却遇见了身着官服的卢杞,他面上伤痕淡了许多,五官依然俊朗。


他坦然自若,对我行礼道:“微臣卢杞,参见贵妃娘娘。”


我眼望他,心中一片迷茫,却不由自主说道:“卢大人免礼平身。”


他抬头道:“微臣……”他的眼光注视到我所着春服低低领口,神情顿时异常,眼中掠过一丝凄凉之意。


我心中蓦然明白过来,淀山历劫后我将玉饰换为金饰,皇帝眼中笑意无法遮掩,尽情流露而出,说道:“茉儿你终于肯放下了。”其实他早已知情,对我之宽容亦超出我之意料。


卢杞亲手精心雕琢玉饰被我摘下收敛于匣中,玉饰本系我们二人昔日情缘之见证,初入宫时,我宁可得罪皇帝亦不肯摘下,卢杞救我之时尚且喟叹我之痴心,如今我放弃了玉饰,亦是代表我完全放弃了他。


大历十三年春初见卢杞,我仅有十五岁,如今已是建中三年的春日,四载光阴飞逝,人事皆非,陈年往事早已渺茫如烟。数年来卢杞见过我四次,第一次是在册妃大典之上,他看见一个模糊不清的贵妃身影;第二次是在往行宫途中,他看见我与皇帝相拥于御舆之中;第三次,他为救我只身前往生死险境,第四次是在赐宴吐藩来使之时。


我与卢杞交往从未给过他幸福,惟有拖累与负担、压抑与痛苦,他早该忘了我才是,如今发觉此事,对他只有益处。


但是,不知为何,卢杞此时的眼神居然让我回忆起一桩往事。


弟弟芸鹤幼时养过一只小犬,无意中为箭矢所伤,芸鹤不忍见它伤重致命,将它单独丢弃于后院围墙砖石之中,离去之时我看它一眼,那小犬望向芸鹤时的眼神令我终生难以忘记。


那是被自己最亲近最信任之人狠心抛弃后的眼神,它似乎是想要质问弟弟:“你为何要伤害我?为何要抛弃我?即使我已接近死亡,你为何不肯留我在身旁至最后一刻?”


我若无其事转过头,向旁边小径走过,说道:“皇上在仪銮殿中等候,卢大人速往。”心中暗自祈祷他能与宁国公主幸福开心。


卢杞不再看我,道:“微臣谢娘娘提醒。”


御花园中极静,惟闻雨点轻轻滴落山石和小亭檐瓦之声,我惆怅立于小亭之中,见一名宫中侍女自雨中慌慌张张飞奔至亭中避雨,头发衣服均已淋湿,看见我在此忙跪下道:“奴婢参见贵妃娘娘。”


我问她道:“你是何宫当值宫人?春雨虽小,寒气却重,为何不带伞出门?”


她轻声答道:“回禀娘娘,奴婢墨梨是丽绮宫人,一时忙乱疏忽,多谢娘娘关怀。”


丽绮宫乃王珠居所,我低头见她衣衫虽湿,袖口却干爽,隐隐露出一角书简,心中起疑,遂道:“你袖中系何物?”


她大惊失色,欲要掩饰已来不及,慌乱之间那书简自袖中滑落,我随即俯身拾于手中,见那书简封套上书笔迹恢弘苍劲,上有“元庆余”三字,分明是男子笔迹。


墨梨见书简已落入我手中,不敢去夺,怔怔望着我,眼中分明是恳求哀怜之色。


我更觉蹊跷,见她如此可怜,且是王珠身边之人,不再拆阅,将书简交还与她,说道:“你有苦衷便罢了,须得紧记宫规,不可私相传递书信入宫。”


她见我不再追究,无限感激,正欲离去,我唤住她,将伞交与她道:“我在此静坐片刻,你将伞拿去吧,回头传信与蓝笺来接我。”


她又向我叩首道:“奴婢多谢贵妃娘娘!”小小身影即刻便消失在雨雾之中。


我走出亭外,雨丝飘拂我脸上,感觉有些冰冷微痒,却有一种无法言传之快意,蓦然只觉自背后被人拥住,我并不回头,说道:“皇上不忙么?”宫苑除他之外,决不会有别人敢对我如此。


他抚去我面颊上蒙蒙雨雾,轻责道:“大病初愈,还如此不当心?”


我恐他担心,说道:“茉儿错了,不该一时贪玩。”


他微笑道:“我稍后在凤凰台赐见新科进士及国子监众臣,你随我同去吧。”


凤凰台上登高远望,洛阳一片雨意苍茫。


一批新科进士依序进殿而来,目中所见皆是青年才俊,应皇命制诗词歌赋,吟诵于御驾之前,个个才华横溢,尽显大唐之人才济济。


其中一人文采风流,气度轩昂,所作歌赋曰:“贞璧就奠,玄灵垂光。礼乐具举,济济洋洋……孝莫孝乎,配上帝亲。敬莫敬乎,教天下臣。皇祖严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万年……”


他无意间听到这几句,不由轻赞道:“好句!”


吏部尚书王惟范忙近前禀道:“此人乃是今科榜眼元庆余,系蜀中人氏,其父现为泸州刺史。”


我心念转动,今日亭中遇墨梨所带书简正有此人之名,忙向元庆余望去,见他年约二十上下,斯文俊秀,儒雅风流,虽是文弱书生,却有一种坚定昂然之态,堪为大唐怀春少女梦中情人。


皇帝走近殿中桌案之前再观其书画,视他道:“果然难得,你在国子监供职吧。”


元庆余叩谢皇恩,其他诸士子,皇帝俱有封官赏诰。